小学成绩是在几年级定型的?又是在几年级拉开差距的呢?

文a娇


这个问题提的好,说明题主对小学生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我多年的从教经历来看,小学四年级基本就定型了。从四年级以后学生会逐渐拉开差距,以后会愈加明显。

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分水岭

小学一二年级是起始年级,因为所教内容比较简单单一,一般学生都可以掌握。因此,从考试成绩进行风险,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两门功课学生双百人数占了绝大多数(不包含开设英语的学校)。

一二年级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以汉语拼音和识字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写话和阅读只是进行入门的训练,只要求能将几句话叙述通顺。数学以20以内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为主要教学内容。

三年级语文的难度猛然增加主要是增加了写作和阅读训练,尤其是作文,有些孩子根本无话可写,开始写作几乎是流水账式的作文,语句不通,经常词不达意,写好好多笑话作文。而数学也逐渐的增加了应用题的难度,一些习惯不好的学生就开始逐渐掉队。

四年级开始学生差距逐渐拉开。

从四年级开始学生拉开差距的主要在于知识的积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识字不过关。一二三年级虽然说内容简单,但是生字是基础,20以内的加减法也是基础。上了四年级老师再也不会对个别学生教学生字,教学230以内的加减法了,因为还有新的教学任务。基础不好的同学,在学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吃力了。尤其在数学方面,计算百位以内的加减法和十以内的加减法方法是一样的,十以内的加减法不会,后面知识根本就无法掌握。


结束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好的开头就难有好的收尾。摩天大楼平地起,提醒各位家长从孩子刚入校起培养良好习惯,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孩子,打好基础,为以后的“大厦”夯实牢固根基。


蓝老师看教育


关于小学几年级成绩会定型,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现在的教育理论非常成熟,学校也采取新的评价方式,不再按分数来评价学生了。而社会也不再唯读书论,孩子们有个快乐的童年,有正确的是非观,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才是现代教育所要求的。

所以你问成绩什么时候定型,这个问答就和现在的评价体系矛盾了。如果只看成绩,我也想说说我的一些看法。

看了一些其它回答,似乎大家一致认为成绩没有定型期,任何时候努力都能实现逆袭。而我认为学无止境,越往后面掉下去很容易,逆袭却很难,几乎没有,很多所谓的逆袭其实只是进步比较大而已,即使这样,也要付出很多努力并且不是普遍现象。

以我身边所见,或者大家也可以问问在普通学校教书的老师,重点小学是个例外,重点小学几乎没有后进生。

小学几年普遍的现象是一二年级大家都很好,基本上九十几至少也有八十几,只有极少数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习困难。到了三年级,有一少部分会退步,如果没有及时补救,差距会越来越大。

我认为一二年级成绩好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幼儿园会学一部分小学内容,再加上一二年级内容本来就很简单也很少,考得也很容易,甚至有些学校一二年级都不统一举行期末测试,而是采取综合素质评价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所以家长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很难发展自己孩子的真实成绩状况,但是一二年级也很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孩子能经常独立安静地写完一页字,或者能经常独自认真阅读半个小时书,往后的学习一般问题不大。

到了三年级,任何学校都会举行统一的考试,再加上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一少部分孩子会在这个时候退步,如果不及时补救,可能就定型了。我认为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期。

总之我觉得很少有逆袭的,如果一二年级成绩就很差,后面要赶上来就很难了。所谓的没有定型期,我觉得是任何时候都可能退步,而不是任何时候都可能逆袭。

所以如果有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成绩退步了,一定要及时找出原因,趁早赶上来,不要相信奇迹。


静静的书屋


可以这么说吧,小学生是不存在成绩定型一说的。至于说拉开差距,三年级是个台阶,六年级又是一个台阶。

下面我们先来谈谈第一个问题,小学阶段学习的知识点还是相对比较少的,科目也就是语数外三门,即使偶尔一阶段成绩不好,也好查漏补缺,很快就能给孩子补上来。现在的小学生家长,几乎都是8090后,小学生作业还是能够辅导的,实在教不了,送去培训机构也是可以的。

如果家长关心到位,一直关心孩子学习,也经常同学校老师沟通,孩子成绩就不会差的,偶尔有什么问题,也能及时发现。

你说的孩子成绩定型,确切地说,是由于家长忙于工作或其它原因,忽视了孩子学习或者直接不重视,孩子于是变得比较散漫,作业也不能及时完成甚至直接不做,老师在班级群里点名批评,可是孩子父母根本没时间看或者根本不在群里,可想而知,次数多了,有部分老师就直接不管不问了,把这个孩子放弃了。毕竟孩子是你自己的,你家一个两个孩子你自己都不用心,老师一个班带几十个孩子,想管也管不过来啊。在这里我必须替老师说句公道话,有些家长就感觉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可以了,剩下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忘了孩子究竟是谁的了。

我家孩子班里有个男生,一二年级成绩中等,三年级直接倒数,四年级上学期成绩也没啥变化,还是班里倒数。有一天这小男孩姑姑在班级群里给这男孩子请假,说他妈妈去世了。

原来这小男孩的妈妈在她上二年级时候就生病了,这些年他爸爸一直带他母亲到处寻医看病,小男孩就一直跟奶奶在家,家里发生这种事变故,父母肯定无暇顾及孩子上学,奶奶年纪大了也不认识几个字,只能简单照看下孩子,洗衣做饭送他上学,小男孩的精力也不能用在学习上,上课经常走神,课后家庭作业老师都是发在班级群里,小男孩不知道也就不做,成绩哪能好得了啊。就这样一直到他妈妈去世。

后来他爸爸为了挣钱还债去了外地打工,他就委托给姑妈扶养,他姑妈对他照顾比较仔细、上心,经常在班级群里和老师沟通孩子状况,这小孩遭受家庭巨变,学习态度比以前也好了很多,每天也能按时完成作业。到了下学期,成绩就回到中上游。今年五年级放寒假前期末考试,这小男孩成绩已经冲到班级第9名了。

所以说,孩子的成绩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两个方面:1、家长有没有真正关心孩子学习?2、孩子本身有没有认真学习?

做到这两点,孩子成绩不可能差,更不存在你所说的定型。

至于孩子成绩拉开差距,第一个分水岭就是三年级。毕竟一二年级内容简单,每次考试,好多班级平均分都能达到96——98分。三年级开始难度加大,知识点多,语文开始考作文。平时没养成读书习惯的孩子,语文成绩就开始变差,数学难度增加,知识点也开始变多,许多孩子家长管教不严,做作业不认真或者直接不做,凭借小聪明就不管用了,考试时成绩就会出现两极分化,考满分的也有,但很少;不及格的,开始大量出现。

一至三年级,如果家长没有严格要求,把孩子学习习惯、阅读习惯培养好,贪玩不认真做作业的话,四五年级,孩子会越玩越想玩,成绩越来越差。年龄越来越大,部分女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自主意识,家长即使想管,也开始变得吃力。孩子上课时听不懂就会不想听,恶性循环;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学起来就会很轻松,这些家长对孩子学习都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为了让孩子能考上好中学,私下也会给孩子开小灶,加深难度,或者上各种提优补习班,这样一反一正,导致六年级孩子成绩两极分化特别严重!

所以,一个学生成绩好坏,取决于每个家庭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与投入。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