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坦蕩胡耀邦

本文摘自:《縱橫》雜誌, 作者:梁金泉。

核心提示:胡啟立同志在他的回憶文章中說,耀邦同志明確講過,在一個領導班子裡,沒有一點不同的聲音,是不正常的。鑑於歷史上我們黨內曾經出現過的違背民主原則,壓制不同意見,甚至因發表不同意見而罹禍的教訓,耀邦同志鮮明地提出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要堅決執行“四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裝袋子(不進檔案)。從來沒發生過,至少是我沒聽說過,因為某個幹部向耀邦同志提了意見,他就發脾氣或者打擊報復將其調離崗位的事情。他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有保留意見,甚至允許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去做,但是在全局問題上,在原則問題上,他從不讓步,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又堅持民主集中制。耀邦同志擔任總書記期間,書記處的重大問題都是集體討論決定的。

胡耀邦同志

要善待同志、對幹部要量材任用

耀邦同志早年在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擔任過組織部長,1977年底再度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他熟悉黨的幹部工作,熟悉黨的幹部,他能說出許多黨內外同志的簡歷,並熟知他們的品行、能力情況。

耀邦同志認為,粉碎“四人幫”後,當務之急是理順民心,調動人們幹事業的積極性。首要工作是打破套在人們身上的兩個枷鎖:一個是要打破組織上的枷鎖,即平反冤假錯案,把幹部從專制主義下解放出來。一個是打破精神上的枷鎖,即在理論上、思想上從極“左”路線的禁錮中解放出來。

大家熟知的平反冤假錯案、解放幹部工作就是在他擔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時進行的。他一再講過,對幹部要有基本的估計,那就是絕大多數是好的和比較好的,他們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壞人是極少數。要善待同志、善待幹部。對受委屈的同志,要將心比心,要體察他們的痛苦。他對當時參加落實幹部政策、平反冤假錯案的各級組織部的同志們說:我們辛苦些、緊張些,哪怕只是早一天落實了該落實幹部的政策,就等於他們和他們的家屬少過“一年”的難過日子。要知道,蒙冤受煎熬的人都是“度日如年”啊!

關於耀邦同志主持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的工作情況,大家已經從其他相關材料中瞭解許多了。比較重要的是這麼幾件事:耀邦同志主持中央黨校工作時,1977年10月,組織發表了《把“四人幫”顛倒了的幹部路線是非糾正過來》,被廣大幹部認為是“幹部解放宣言”,不少地方放鞭炮歡慶;耀邦同志親自接待來訪、親自批閱申訴信,不讓人代勞;不能開大會部署平反、落實工作就分片開會,更直接、更具體地指導;專門召開疑難案件工作座談會,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形成政策文件、介紹案例,推動組織部門大膽開展工作;提出全黨辦案;重大、重要案子,親自或派身邊工作人員去做等等。

耀邦同志當時的基本想法是:粉碎“四人幫”後,各行各業,從上到下,許多工作要開展,急需大批思想路線對頭的幹部,他從四個方面著手解決這個問題:地、縣以下,主要是縣級骨幹,在黨校進行短期強化培訓,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弄清楚、把政策交代清楚、把問題和要求及辦法交代清楚,回去馬上開展工作;省、部級幹部,凡馬上能出來工作的安排工作,需要弄清楚情況的儘快弄清楚情況;更高層次的領導幹部,儘快接回北京,檢查身體、治病。需要弄清楚情況的,儘快弄清,等待工作;各級黨校和組織部門儘快考慮培訓各類幹部,特別是要制定培訓青年幹部的規劃。

耀邦同志說,注重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幹部政策,一方面是急需大批幹部;另一方面是恢復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解民怨,順民意,取信於民,挽回黨在民眾心目中的信任。人心順了,才有生產的積極性,才有生活的樂趣,人際、社會關係才會和諧。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民眾,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違,這樣黨才能立於不敗之地。這是黨的組織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原理。

耀邦同志說,善待同志、善待幹部,必須在黨內形成良好的風氣,“捧”殺幹部、“棒”殺幹部都不是共產黨的作風。要正確對待犯錯誤的同志。每個人自己最瞭解自己,有了問題,一定要聽取本人對有關問題的陳述,陳述的人要實事求是,聽陳述的人也要實事求是,不能武斷地下結論。他經常講延安時期毛主席曾親自指導組織部門審查干部的情況,批評甚至是批判幹部時,也要給他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個水杯,讓他坐在那裡,心平氣和地做思想工作。在做出處理時要慎重,要核對事實,要“冷處理”。

耀邦同志說,幹部部門的同志應該“走冷門”,要“雪中送炭”。他說,我們組織部的幹部要有這樣的風範,不管黨內黨外也不論職位高低,凡是碰到困難,受了挫折,倒了黴的同志,都應予以關心和幫助。不僅對於遭受委屈、陷於痛苦和危難的同志要伸出援助之手,就是政治上犯了大錯誤的,也不應厭棄,不避嫌,滿腔熱情地給予關心和幫助,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吸取教訓,繼續前進。他指出,在黨內生活中,對於一些迫切需要幫助的同志,應不管其地位和權力發生什麼變化,總是伸出兄弟之手,該教育的教育幫助,該平反昭雪的平反昭雪,生了病的給治病,有困難的幫助解決。

對老弱病殘的同志要派人看望,對遺孀、遺孤要悉心關懷,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對受了處分和遭受打擊的要親切交談,使之都能“暢所欲言”。期間,耀邦同志曾帶著我去看望了一位他比較熟悉的受到冷遇的較高級幹部,並對他交代說:以後有事如找不到我,就找我的秘書。他說,那些有現時影響力的幹部、正在往上升的幹部,會有許多人去串門子,我們就不去那樣同志的家了。這就是他講的要“走冷門”。

耀邦同志說:對於過去在“審幹”工作中違反過黨的實事求是原則,冤屈了一些好同志或犯有其他類似錯誤的人,只要認識了錯誤並表示堅決改正的,我建議“多換思想少換人”,團結起來邁大步!他對在“文革”中有這樣那樣問題甚至是做過很對不起他的事的一些同志,都為他們講了開脫的話,使這些同志很受感動。

耀邦同志在部署中央國家機關幹部分配工作時指出,那麼多同志沒有分配工作,我們心裡不安,各部委的同志也會不安。這些同志都是我們黨的寶貴財富啊!要量材任用。我們要用正確的態度去看一個幹部,要打破人要完人、金要足赤的舊觀念。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有的人在“文革”中犯過一些錯誤,但他們經過多年教育,多數同志在進步,應該這麼看,才符合實際。領導同志要親自出馬,聽取多方面的意見,特別是要聽一聽待分配幹部的意見,實事求是地解決問題。

耀邦同志常講,社會主義現代化是千千萬萬人的事業。在科學院工作時,講過要尊重科學,在科學技術問題上要尊重科技人員的意見,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學家。對科技人員,特別是青年,要加大培養力度。他還說過,接班人不是選拔一個人接班,是選拔一大批可靠的接班人。現在我們幹部隊伍青黃不接,選拔優秀的中青年幹部是一個戰略問題,必須走群眾路線才能搞好。從現在起,就應當放手讓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幹部在一定的領導崗位上經受鍛鍊,增長才幹,請老幹部對他們進行傳幫帶,使他們成為各級領導班子強大的後備力量,以便可以從中挑選領導幹部。這樣,黨和人民的事業才能後繼有人,興旺發達。組織部門的幹部思想和工作必須跟上形勢,努力發現人才,培養人才,把這項具有戰略意義的工作做好。同時要把過去行之有效的領導幹部後備名單制度逐步恢復建立起來,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作出貢獻。

要有忘我的工作精神、要有民主的工作作風

剛到科學院時,耀邦同志常常忙得趕不上食堂的午飯,他每天早上從家裡帶一個饅頭,午飯就變成了一成不變的涼饅頭加熱水。周圍的人都很為他擔心:這樣下去,就連身強體健的人都受不了,何況他的胃腸本就不怎麼好。都勸他要注意身體,但是沒有人能勸得動他。他就是這樣,一旦工作起來,就會忘我地投入。我到他身邊工作後,他的夫人李昭同志私下裡給我一個任務,她說,耀邦怎麼要求你我不干涉,但給你個任務,就是想辦法把他拉回家來吃個午飯,他目前這樣,我很擔心。後來我就強行把他拉回家吃頓熱午飯。在科學院工作期間,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僅僅兩個月,體重就掉了十幾斤。

在中央黨校為了加快工作進程,耀邦同志就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家住城裡的同志,如果工作不忙,每週可以回兩次家;週三晚上回去,週四一早上班,週六晚上回家,週一正常上班;如果工作忙,一週回家一次就可以了。這些規定他都身體力行,帶頭執行。工作之餘,他唯一的休息就是散步,邊走邊聊天,邊探討問題,有時議論到比較重要的內容,他就終止散步,回到辦公室再順著思路邊議邊想,邊記錄下來。有一天散步時,在談到工作的困難和如何進展的時候,他感慨地說:“將來我們要寫一本書,名字就叫做‘撥亂反正的日日夜夜’。”他說,我們現在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很有意義的。我今年62歲了,能工作的時間不多了。要爭取時間,加緊工作。

到中組部工作時,耀邦同志就又整天忙得寢不暖席,為了重建黨的實事求是的組織路線,他以驚人的毅力,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中午吃飯時,本來打算幫他把午飯打回辦公室吃,他不同意,我就用一塊毛巾為他做了一個碗筷兜。在食堂吃飯,他堅持自己拿碗筷,自己排隊,一邊排隊打飯,一邊與鄰近同志交談。吃完飯回到辦公室,就躺在會議室的長沙發上看人民來信。中組部的同志曾做過粗略的統計,耀邦同志任中組部部長一年零一個月裡,平均每天處理副廳局、地委書記以上級別幹部的申述信33封。

有一次他去貴州考察,為了爭取時間從安順市趕到廣西百色地區,他不聽陪同人員的勸阻,要連夜前往。那天下著大雨,知情者都知道這條翻山越嶺的道路路況很差,十分為他的安全擔心。為了保安全,當時任貴州省委副書記的吳實同志把他乘坐的一輛新的上海牌轎車交耀邦同志使用。經過一整夜的雨中急行,第二天天亮到達百色地區的一個村鎮,他乘坐的上海牌轎車的排氣管不知跑丟到什麼地方了。

當地的百姓聽說我們是冒雨從山路過來的,都倒吸一口涼氣。說那是萬丈深淵,就是晴天、白天走,向下看去都會脊背冒涼氣。此時,隨行人員大都一面在述說著路上在搖擺不定的車上怎樣抓緊把手,怎樣瞪大眼睛的經歷,一面大口大口地吞嚥著剛煮出來的麵條湯,以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圍觀的群眾越來越多,只知道是從大山下來了什麼大人物,卻不知正端著大碗一面吃麵,一面向他們瞭解生活、生產情況的這個人,竟是胡耀邦同志。

1980年,耀邦同志當選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時已經65歲了,但他認為,年事愈高,愈不能有片刻懈怠,因時日無多,必須爭分奪秒地工作。他幹工作是全身心地投入,說他是夜以繼日一點都不為過。耀邦同志在當總書記的那幾年,中南海勤政殿夜夜燈火通明,他經常加班加點批閱文件到深夜。中辦的很多工作人員都知道,耀邦同志辦公室的燈是熄得最晚的。

其實,耀邦同志也有廣泛的興趣:我聽說過他的橋牌打得很好;他能寫詩,有時還為他喜歡的詩詞譜曲、試唱;他非常喜歡唱京劇《楊門女將》中採藥老人的唱段,聽上去頗有言派的味道。不過,在這期間,沒有見過他再打橋牌,哼歌曲、學唱幾句京劇,只是為了調節一下緊張的工作壓力罷了。

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風,凡與他接觸過的人無不交口稱讚。他鼓勵人說話,動員人說話。他十分重視人們的不同意見,喜歡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問題,願意與有見解也好無見解也好的人探討問題、爭論問題。這有利於豐富自己的見解,作出合情合理的判斷。他從不計較與他發生過爭論的人,把他們當成知己的朋友。據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的田紀雲同志回憶,凡是胡耀邦同志主持的會議,大家敢說不同意見,並且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即使跟他爭論得面紅耳赤也沒關係。

胡啟立同志在他的回憶文章中說,耀邦同志明確講過,在一個領導班子裡,沒有一點不同的聲音,是不正常的。鑑於歷史上我們黨內曾經出現過的違背民主原則,壓制不同意見,甚至因發表不同意見而罹禍的教訓,耀邦同志鮮明地提出對持不同意見的同志要堅決執行“四不主義”,即:不抓辮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裝袋子(不進檔案)。從來沒發生過,至少是我沒聽說過,因為某個幹部向耀邦同志提了意見,他就發脾氣或者打擊報復將其調離崗位的事情。他允許別人有不同意見、有保留意見,甚至允許別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先去做,但是在全局問題上,在原則問題上,他從不讓步,敢於堅持自己的意見,同時又堅持民主集中制。耀邦同志擔任總書記期間,書記處的重大問題都是集體討論決定的。

耀邦同志認為,不管是一些重要講話還是文件都應該廣泛地徵求意見,既要聽取領導層的意見,徵求專家學者等專門人士的意見,還要徵求基層群眾的意見,這樣形成的文件和講話,才會有基礎,才能更接近實際,才能有利於更好地貫徹實施,這也是他在領導工作中形成的良好工作作風和習慣。

耀邦同志的講話他都要親自列提綱、談要點、都要親自參與徵求意見的會議、都要親自執筆修改。他把徵求意見修改的過程當成是一個調研的過程,一個完善的過程,一個宣傳教育的過程,把這當作貫徹文件、講話精神和要求的基礎性工作。

要勤于思考、善於總結,要勇於自以為非

耀邦同志認為,作為負責幹部,要勤奮敬業,要善於歸納總結,善於在困難的情況下突破難點,推動工作。在這裡,用知識、經驗,把情況聯繫起來加以思索很重要。他說,毛主席等老一輩領導人就有這樣的本領。毛主席與人談話,多采用啟發式,引經據典,由淺入深,由此及彼,取得共鳴。其他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是說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是他們在長期的鬥爭實踐中形成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注重學習,勤于思考,善於歸納、總結、推動工作。1980年,耀邦同志去廣州向葉劍英同志彙報一件重要人事安排的事,聽取他的意見。他們商談了不到20分鐘的時間,耀邦同志就從屋裡出來了。我問耀邦同志,這麼快就談妥了?耀邦同志說,參座(耀邦同志對葉帥的習慣稱呼)說,他要用三天時間思考一下才回答我們,讓我們先下市縣看看,回來再談。這又使我想起耀邦同志去見鄧小平同志的情景。那幾天,他在小院裡踱來踱去,思考著要談的問題。他告訴我,與小平同志談話,一件事十句話能說完,不要說十一句,最好壓縮成八句話說完,小平同志善抓要領,幹練、果斷。可見擔負重要領導職務的領導同志,在重大問題、重要事件上,態度是何等慎重,不是考慮一下,是要想幾天幾夜,甚至更長時間。

耀邦同志常說:我們這些人,很難達到老一輩革命家那樣的思想境界,很難具備他們那樣的政治智慧,很難取得他們那樣的威望。像我這樣的水平、能力,擔當此重任是力不從心的,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加倍努力學習,加倍努力工作,下苦工夫去體察情況,下苦工夫去思考、解決問題,要準備掉幾斤肉、折幾年壽。

耀邦同志說,他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曾經多次受到毛主席等領導人對他的肯定和讚揚,自然是很受鼓舞,也很高興,但高興從不過三天就再也高興不起來了。第一天高興的是受了讚揚,第二天想的就是還有什麼不足,第三天想的是下一步又該怎麼幹了。耀邦同志說,他很羨慕有的同志,很瀟灑,拿得起放得下。他說有的同志說我的腦子一天24小時都處於緊張狀態,為什麼,擔子重、責任大呀!我們已經耽誤了不少寶貴時間了,再也不能耽誤了,必須勤于思考,及時總結經驗,把工作向前推進,一刻也懈怠不得!

關於善於總結經驗,耀邦同志等參與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是一個典範。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對新中國成立32年以來黨的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確的總結,科學地分析了在這些事件中黨的指導思想的正確和錯誤,分析了產生錯誤的主觀因素和社會原因,實事求是地評價了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史中的歷史地位,充分論述了毛澤東思想作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它肯定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逐步確立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進一步指明瞭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

文件的起草,凝聚了胡耀邦等同志的心血。整個過程使全國人民乃至世界都看到,我們黨對待重大歷史問題,確實採取了極為鄭重、嚴肅的態度。我們黨是光明磊落、實事求是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黨。耀邦同志始終認為,中國的改革始於共產黨人的自我反省和遠見卓識。就此而言,總結過去與開拓未來,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耀邦同志經常說,人貴在能自以為非。他說,20世紀60年代初,他從毛主席那裡就聽到過“我們有些同志總是自以為是,為什麼就不能自以為非呢”的告誡。

耀邦同志在談到人為什麼要自以為非、為什麼會犯錯誤時說,這是因為事物和矛盾的多樣性、多變性與認識的侷限性、滯後性的矛盾所造成的。所以自以為非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耀邦同志說,人貴在自覺地自以為非,還因為人處在高層,接觸群眾、接觸實際會受到一些人為的限制,聽讚揚的話、順心的話、順從的話就會多一些,容易做出不合實際的判斷,對及時糾正誤差和錯誤不利。1977年,耀邦同志曾談到過:人和人各有不同,有的健康長壽,有的身體病弱,但都逃不過自然法則,就是中國古代醫書(《黃帝內經》)上說的,年老了,生理機能會發生變化,想問題、看問題就會不周全,就會不全面,所以人要經常自覺地自以為非。根據以往的歷史經驗,我想身體體質強的可以多幹些時日,像我這樣身體體質較弱的人,趁自己的頭腦還清楚的時候,就要退出領導崗位和決策層。我們要制定退休制度,這對個人、對國家、對人民事業都有好處。

我看到過曾任光明日報總編輯的杜導正同志的回憶文章,說耀邦擔任中央秘書長兼中宣部部長時,每週兩次召開例會。每次,胡耀邦自己先講40分鐘左右,然後請大家發表意見。於是大家七嘴八舌地發言,胡耀邦也經常插話。會上,他從不居高臨下,從不做指示,參加會議的人發言,他都虛心聽。有時候覺得別人的意見比自己的看法好時,就立即表態“我同意這位同志的意見,我的意見收回”。杜導正認為:“一個領導人,尤其是身居這樣的高位,能讓人在他面前就政局或某些大是大非問題,毫無拘束地發表個人意見,包括不同的政見,這恐怕是最難得的一種政治品質。”

耀邦同志認為:發現了錯誤必須儘快糾正,迅速調整部署,否則就要吃虧。處於執政黨地位,很容易犯官僚主義。任何人一旦脫離了實際,脫離了群眾,聽不進不同意見,不再實事求是,那麼就會犯錯誤,就會漸漸地失去光輝,走向反面。科學是無止境的,認識也是無止境的。唯有不斷探索,不斷糾正前進中的失誤和錯誤,不斷反省自己,自覺地自以為非,不失去對新鮮事物的熱情,隨時傾聽群眾的呼聲,才能真正追求真理,接近真理。

1995年4月中旬,我奉調從雲南回北京到全國政協工作時,我和愛人專程繞道江西共青城耀邦同志陵園憑弔。在陵園入口處,從一位供應鮮花的老鄉處求得一束鮮花後,向山坡走去。這時,天空忽然下起了大雨,到墓地時,那座高大的、鐫刻有耀邦頭像以及寓意著耀邦同志一生歷程的中國共產黨黨徽、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徽的墓碑,已經被雨淋溼,雨水從耀邦同志的臉頰上流下來。我們站在由李昭同志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的碑石旁,耀邦同志的骨灰就安放在碑下,泣不成聲……

20年來,我每次去墓地看望耀邦同志,眼前都會呈現出:

1989年3月22日,我去雲南工作前到耀邦同志家裡去看望他的情景。他又增添了幾縷白髮,面龐顯得疲憊而深沉,我們建議他多加珍重。他對我說,想再去雲南看看,去一下還沒有到過的三個地、州。還說你有什麼大件東西不好帶,他去時放在公務車上幫我帶去。雲南省委的領導聽說此事,很高興、很重視,為他準備了住處。不曾想,這次見面竟是最後一面,他這個願望沒能實現,使我們都留下了無限的遺憾。

耀邦同志深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與貧困兒童用一個碗吃飯,喂孩子一口,自己吃一口的感人淚下的情景;他躺在拉薩醫院,忍受著高原的強烈反應與萬里同志商討西藏繁榮、安定大計的情景;考察行走中,他臨時停車鑽入冒著炊煙的農舍,幫有殘疾的困難少數民族農民添柴燒飯,要求當地領導給予關心的情景;他思考沿海開放,從廣東沿海到浙江、山東沿海尋覓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提到的建北方大港地址的情景等等,都一一浮現在眼前。

他擔任主要領導職務後,有人勸他要注重威信時他說過的話,威信不是造出來的,不是靠裝腔作勢騙出來的,也不是由別人狐假虎威嚇出來的。科學家的聲望是靠他的科研成果對社會的貢獻,藝術家的聲望是靠他精湛的藝術,運動員的聲望是靠他辛勤鍛鍊的成績。而共產黨人、共產黨的領導幹部的威信,是靠他們的政治智慧、領導能力、人格魅力的影響,是靠他們對黨、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事業的忠誠併為人民為社會所承認的實實在在的業績。

人們深深地懷念、敬仰耀邦同志,他勤奮好學、思想解放、忠於事業、勤政為民;他實事求是、深入實際、勇於實踐、勇於開拓:他寬厚待人、聯繫群眾、嚴以律己、廉潔奉公;他沒有虛假、沒有做作、沒有敷衍、不存心計、真誠可敬;他堅持真理、無私無畏、顧全大局、光明磊落、心靈可鑑。他在人們心中樹起了一座豐碑。耀邦同志在人們心目中是忠誠於黨和人民的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和國家卓越的領導人,又是一位本本分分的共產黨人,廣大幹部、群眾都把他作為知心朋友、良師益友。

我似乎經常聽到耀邦同志問道:我們在中國科學院演講說到的要開始新的長征怎麼樣了?我們在中央黨校散步時議論到的寫一本“撥亂反正的日日夜夜”的書的情況怎麼樣了?“奔騰前進的時代列車”行進得怎麼樣了……可以告慰他老人家的是,人們以多種形式回憶了那段不平凡的歲月,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以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國家有了很大的新的發展,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全黨全國人民正在團結一致進行著新的長征,向著更高更新目標奮進。

當年,江西共青城耀邦同志的陵園只是一片裸露在清風冷雨中的紅土地小山丘;如今,站在墓前向周圍、向富華山望去,已是蒼松翠柏、花紅草綠,滿眼蔥鬱,綠枝如海,湖光山色裡,鄱陽湖煙波浩淼,一派生機勃勃。耀邦同志的陵園已成為對青少年和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

不少同志問我,你在耀邦同志身邊工作多年,你怎麼看待耀邦同志呢?耀邦同志是我最為敬仰的導師。他是一位讓人們通過他的言行,就能看見他心靈的人。一位真真誠誠、坦坦蕩蕩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