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博士以下的国内学历,为何较难进入高校任教?

史文广

其实说白了就是博士太多了,水涨船高。大学士毕业分配的迷梦出现在60后、70后一代人身上。90年代、00年代的硕士毕业生基本都可以留校,有的一直没有继续深造,所以我们现在依然可以见到一些学位是硕士的博士生导师。00年代以后,国家对博士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高效也对博士越来越青睐,因此各高校教职人员开始不同程度的博士化。相对应的,博士作为人才引进的门槛也越来越高,985院校博士毕业生、国外留学博士生等名目开始繁多起来,总之越难获得的名校博士越抢手,国内的人才引进早已进入了拼博士后阶段。

在我们懵懂的时候,貌似上了大学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发现每年毕业800万左右的大学士成为了就业难的人群。有一部分人选择(自愿或非自愿)去读研究生,总之每年读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上了研究生发现身边全是研究生。在高校待得久了,当前已经变成了博士遍地走的情况。不得不说,我国的教育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可是最为国民的我们却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之前的博士是万众瞩目的分子,现在的博士是别人指指点点的分母。以北大为例,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大致为3:2:1,学校越好,博士生的比例越高。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某非211高校招一历史老师,申报的博士人数有70多人,这就足见竞争之惨烈。

博士作为人才引进的标准也按照一、二、三线城市的饱和程度递增,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博士已经不再作为人才的代名词,以我校(北京地区)某青年老师的话说,“我根本不是什么人才”(人大博士,清华博后,导师均为业界泰斗),笔者当时听到的时候也很懵逼,后来慢慢释然了。地方上一些好一些的学校也对引进的人才比较高的标准,起码得是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细节上还有很多硬性要求。相对而言,三、四线城市的要求低一点,只要你是博士就很容易被引进。

不过当前的高校都是合同制,即被引进者要完成合同期内的科研量,否则会丢掉工作,如果连博士学位都没有,就证明你不太适合做科研,当然也就很难找到工作了。每个学校都在提高自己教职工的学历水平和科研数量,毕竟每年学校排名和申请经费要看这些指标,人家才不会管你是不是找到了舒心的工作呢。因此,越来越多的新闻出现某某老师猝死的报道,而且越是名校猝死率越高,都是被逼的。唉,苦逼的高效老师,更苦逼的是博士。


孝陵卫小校

首先,要确定定义:“任教”是指大学里的教学科研岗,而不是专业技术人员、教学辅助人员、管理干部以及辅导员。


现在不仅是持博士以下的国内学历,难以进入高校任教,对于很多211高校和发达地区非211高校,即使国内博士学历都难以进入,必须要求国外博士学历,甚至很多211高校还要求第一学历也是211高校或985高校。


那么,咱们就诚实客观兴平气和地承认这一点:学历高不一定代表教学科研水平高是句废话。这种自我安慰和虚无的托词没什么意义,是的,不乏学术大师没高学历,但只是个例,也请注意,能被作为例子大讲特讲,也就说明这不是常态,难以复制。所以,我们要厘清一个基本讨论基础:高学历是高质量教学科研水平的必要条件。


讨论问题要放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要处在实然状态,而非应然状态。

1. 学校定位: 且不说211和985高校(现在不提这个了,强调双一流),基本上一本高校都定位是“研究型大学”,怎么体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就是学术型成果,通俗讲就是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相比较低学历人群而言,高学历科研人员更容易出成果吧。且不论这成果的实际意义有多大。

2. 主管部门稽查。对于高校的稽查,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或各省教育厅)是依据科研指标来稽核学校事变的。学校承接国度级研究课题数目、申请研究经费数目、发表论文数目、学术交流成果等,有一套巨大和精密的指标体系,招聘高学历的教师更有助于学校在稽查中出成绩。

3. 学校发展正循环: 有了高学历的教师群体,学校定位得以体现,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稽查中合格或优秀,学校排名高,从而能吸引到好学生,有了好学生就业率及成材率更高,由此学校进入正向循环。


其实也不要只是怨天尤人,认为国内高校如此,国外高校对学历背景的要求同样不低。

再说,进入高校,就要承担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科研第一,自身都没有优秀的科研实力(学历起码是硬指标吧),即使进入高校,也会痛不欲生。

所以,有志于成为高校教师,还是刻苦攻读一个国内名校(最好985,最次也是211)博士学位吧,有条件的话,能去国外那就更好。


猛的号

题主的痛苦可以体会,你想留的学校层次不低。二本院校不少专业,研究生学历可以入职讲师的。


手打回复300多问答、敲字10W字+啦,方便的话给个关注吧,谢谢啦!

我自己是博士出身,对高校入职也算是有点了解。当前,普通一本院校、211或者985等院校的研究型教师都要求是博士,同时对文章、专利等也有具体限制。但是,对于英语学科部分学校还支持硕士入职。

你想留校任教的话,如果是研究型学科,不做学术是不行的。

限制的高校发展离不开学术,或者简单的说是文章。我熟悉的中南大学已经要求讲师5年内不上本科课程,专心搞学术,考核通过后才能留校。而给本科生上课的都是教授、副教授,可想而知,你硕士毕业后去上课,课题教课和这些老师相差太大,学生也不会习惯的。

现在国内的高校不缺基础课程的老师,但是如果你喜欢任教的话,可以选择一些职业技术类院校或者普通的二本(大部分也要求博士)的部分学科。

在大学,单独讲课的老师待遇真心不好,没有项目和科研经费支撑,你都养不活自己的学生啊。

最后,祝愿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帅小西De

本科教书非博士基本不可能

因为本科院校不仅有本科,还会有研究生,教师的学历只能高不能低。教师学历也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平的标准,高校会招越来越多的博士。博士喜欢去高校任教,所以竞争很激烈。

可以考虑三本高职

三本和高职现在还可能会招一部分硕士,但一般也是对专业有要求比较稀缺的专业。像大众化的专业也基本上不大可能。

可以考虑行政人员

大学毕竟需要行政人员,行政人员没有什么高学历要求,硕士就够了,可以先进去,然后再考博士,曲线救国。


大学专业深一度

最简单的道理,人多,博士现在已经开启扩招了,用人单位要求自然也在提高,最关键的是要求高了,待遇缺下去了,真是无语了。。。想进高校就得读博,别无他法啦,说多了都是眼泪,赶紧改论文去,早点毕业比啥都强


我要早点毕业

这个问题的回答:其实也不一定。见过硕士学位研究生这两年留校任教(比如实验课程的专职教师),且在双一流高校。所以,还是看本人机遇,以及能力是否被认可。因人而异吧。硕士进高校,除了能力被认可外,当然要承担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一般都比较难。但是高校教师现在也有硕士生学历的是事实(年纪一般较大)。只能说,新人进校任教,原则上都要求是博士学历,但不是说一个硕士学历的都没有。

就是当辅导员的也有好多是硕士学历。他们也有的承担课程,比如政治课等。

但有一点,这些硕士生在学校环境下,一般都会争取读博士,毕业后可以正式进入专业教师队伍。这种曲线救国方式,对不少人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可以拿着工资读书,首先是没有经济负担,学校工作还可以深入了解博导的情况,选择导师的依据很充分。甚至可以谈好了再报考。各方面都有保障。

当然,大多数硕士生不可能遇到这种机会。但是这种机会存在,就是看轮到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