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為什麼要在嫁入太守府後才自殺殉情?

非非染

《孔雀東南飛》裡劉蘭芝為什麼要在嫁入太守府後才投水?這是因為焦仲卿失信了啊!她一直守著兩人的信誓,直到最後一刻,不背誓才投的水。這個故事雖然是傳頌劉蘭芝和焦仲卿的愛情故事,但是這個故事實際上也是譴責焦仲卿的懦弱失信的。



劉蘭芝被焦母所不喜,就命令休了她,焦仲卿不敢反抗。我看了這首詩,深以為憾,如果他能像陸游那樣,忍痛放手,或許蘭芝可以像唐婉一樣有一個後來的依靠。可是他偏偏不放手,要蘭芝給他時間,他許諾蘭芝等他說服母親,然後接她回來。但是時間一天天過去。也不知道是他沒有機會說,還是不敢說,總之一直沒消息。


直到蘭芝許給了太守的公子,出嫁之時,焦仲卿才風塵僕僕的趕到她那裡,不是祝福,而是挖苦蘭芝背誓。這時的蘭芝已經沒有退路,因為她在自己家的時候,她的母親給她說親,她說服母親退了。可是她的哥哥給她說親,她不敢推辭啊!因為她的父親已經死了,她的命運就是由她的哥哥做主了。既然她的哥哥把她嫁了,她就不能不從。

如果死在孃家,還有可能給她的母親帶來災禍。她既然已經是立志守誓的人,又怎麼能夠連累她的家人呢?所以她就選擇了出嫁後再投水。焦仲卿看到她死了,這才自掛東南枝的。所以我說,這首詩表面上是歌頌他們的生死不離,實際上是諷刺焦仲卿的自私懦弱的。


荷唯洛之戀

我曾與人戲說,古人愚孝程度是今天無法想象的,讀過《孔雀東南飛》便知道了。

劉蘭芝與焦仲卿夫妻情深,卻被焦母拆散,最後二人約定殉情。這故事想必我們都聽說過,但其中有兩個疑點:一是劉蘭芝有什麼理由被休;二是劉蘭芝為何要嫁入太守家才自殺



劉蘭芝因何被休?

在焦母要求焦仲卿休劉蘭芝之前,有一段對話:

焦: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她行為並沒有過錯,您為何不滿意?

母: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

她不知禮節,行動隨便,我早就對她不滿意了,哪裡有你做主的餘地。

聽起來是焦母嫌棄兒媳,但古代休妻需要文書,得有理由,如果兒媳沒有任何過錯,也能夠休嗎?

答案是可以的。古代十分重視禮教,根據《禮記》記載:

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妻之禮焉,沒身不衰。

這段話的意思是,兒子十分喜愛妻子,父母對她不滿意(說,通“悅”),可以休;兒子不滿意妻子,父母認為兒媳很會侍奉老人,那麼他們夫妻就得白頭偕老。

換句話說,休不休妻不是自己決定的,由父母說了算。夫妻之間感情太好,作為母親吃醋,就有權利休兒媳,這在古代十分常見,陸游就是著名的例子,或許這就是如今婆媳關係普遍不和的淵源。



劉蘭芝為何再婚之後才自殺?

劉蘭芝臨回孃家之際,與焦仲卿約定好會等他重娶進門。並立下誓言: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

回孃家之後不久,太守派媒人來娶親,劉蘭芝讓母親謝絕了。劉蘭芝哥哥回家聽說此事之後,便說:

先嫁得府吏,後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

你原先只是嫁得一個小官吏,如今還能再嫁給貴公子,那是天壤之別,可以終身富貴了,你不嫁給他,還有什麼更好的打算?

劉: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的確如兄長所說,被休之後,暫住兄長家,全憑兄長處置。雖然我跟前夫有約定,不過應該再也沒有機會複合了。你現在就可以答應這門婚事。

前面劉蘭芝的母親讓她答應這門婚事,她拒絕了,如今兄長陳述利弊之後,此時劉蘭芝卻動搖了,答應了這門婚事,這才是釀成悲劇的來源。

焦仲卿聽說此事之後,特地從外地請假回家,見面之後,諷刺劉蘭芝說:

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恭喜你得到高升,磐石可以存放一千年不變,蒲草說斷就斷,你會變得富貴起來,我自己走向黃泉吧。

於是劉蘭芝又開始糾結,最後決定一起殉情。而之所以過門之後才投河自盡,我認為有幾點理由。

一是已經答應了這門婚期,如果反悔,可以會連累孃家;

二是如果死在孃家,對孃家名聲不好;

三是有意製造更大的輿論,反抗婚姻制度的不公。



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最明顯的感受是劉蘭芝此人太過單純,沒有堅定的立場,或許這才是她人生不幸的來源,也是時代釀成的悲劇。


詩詞補習班

你問這寒心的問題,讓人寒心心痛的告訴大家,天下不為人知政權或勢力淺踏人命潛規則的寒心事。要問一個女人為何要嫁給太守府才自殺死亡。答,劉蘭芝嫁到太守府才自殺死亡的真正原因是,那時代的政權或勢力婚姻看到自己喜歡的女人強要造成的,那劉蘭芝又為什麼要嫁到太守府才自殺死亡的呢?那就是太守的女人一定是處女,如同人發生過關係孃家人是會遭泱的,劉蘭芝的死應該是他有了男人,被太守府看重又無法推這樣逼劉蘭芝進口就死保名潔死的,反正我們的歷吏很多看不見的事實是不公於眾的。


韓海青

《孔雀東南飛》原文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這是一個很完整的故事,咱們用現代的話語來敘述這個故事,大致就是說:

劉蘭芝是個多才多藝、溫柔美麗的女子,她十七歲就嫁給了焦仲卿,並且夫妻感情很好。

但是平時焦仲卿要忙著工作(在公家當差),本身不是很自由,夫妻二人平時相見的日子不多,聚少離多吧!

還有就是婆婆(焦母)對她百般挑剔,劉蘭芝是個很勤快的女子,每天早上雞鳴(天還沒亮呢)就開始織布,晚上很晚才能休息,三天織了五匹布,婆婆還不滿意,那時候紡織技術可不像現代全自動化,所以劉蘭芝在家裡就像牲口一樣被驅使著。就像文中說的“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

這樣才結婚兩三年,劉蘭芝便提出離婚,這時候焦仲卿去找他的母親,母子倆爭論了一番,最後不得不接受現實,這裡焦仲卿就是個軟骨頭,老婆被欺負的這麼慘,可是他還是不敢違背母親的意志把劉蘭芝送回了孃家!不過有一點還算有點骨氣,說要是趕走了劉蘭芝他就一輩子不再娶!

哎,其實想想,也不能怪焦仲卿,在那個年代,孝比天還大,沒有幾個人敢為了一個女人頂撞自己的母親!

我們接著說吧,焦仲卿承諾劉蘭芝等他把工作弄好,再做做母親的思想工作(這句話是我補充的),到時候還會再次迎娶劉蘭芝,劉蘭芝也相信了他。

等劉蘭芝回到家後,她的母親和兄長很震驚,古代禮法很嚴格的,已經出嫁的女子想要回孃家必須要有丈夫陪同,如果獨自回家是極為失禮的,基本上只有被休的女子才會這樣!她的母親和哥哥很生氣,認為劉蘭芝丟了家裡人的見面。

然後過了不久,當地太守的兒子(應該沒記錯吧)聽說了劉蘭芝的事情,也不嫌她是二婚,找人說媒要娶她,這時候焦仲卿還沒來,劉蘭芝的母親和兄長貪圖錢財,逼迫劉蘭芝嫁給太守兒子,劉蘭芝走投無路,只能同意!

可是就在結婚的那天,焦仲卿聞訊趕來見劉蘭芝,當面諷刺劉蘭芝是個沒有情意的女人,說好了要等他,可是如今卻要嫁給別人。劉蘭芝聽了,十分難過,對焦仲卿說明了原因,文中那句話說的讓人心酸“同是為逼迫,君爾妾亦然。”,說焦仲卿是被逼的,劉蘭芝也是被母親、兄長逼迫的無可奈何。

就在這時,兩人約定,海枯石爛、永不變心!所以在當天晚上,劉蘭芝投湖自殺,等消息傳來,焦仲卿就在自家後院找了一棵樹上吊死了。。。最後兩人被合葬在一起!古人說的鴛鴦,其實就是兩人的化身!

這麼長的文章用白話說一遍簡直累死人!現在明白了吧?劉蘭芝為何要自殺殉情!這只是那個時代悲劇的一個縮影!


萬物皆明

《孔雀東南飛》用曲折的故事情節來表達女子當時沒有地位,身不由己的命運,婚姻不由自己做主,一個女人背上不該背上的壓力,生生被命運套上各種枷活,活不能依心而活,壓垮了精神,在人的與論與強制中死去。

作者用劉蘭芝結婚而被嫌休,焦仲卿讓其守志。回家兄不容,讓她嫁太守。以失與焦仲卿之誓受兄命嫁,又受焦仲卿遣責。活在兩難之境中,不嫁兄不容,你以後怎麼辦?孃家不是她棲身之處。懷艱難有死之心嫁,焦仲卿又前來侮辱指責,這是在世上艱難唯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的劉蘭芝傷口上撒鹽。劉蘭芝忍受兩種外來壓力在內心的煎熬,是委屈的精神崩潰,對不幸命運無有安慰的反抗,對太守對她回家十多天即求婚結婚的控訴,對這些人喪失了她生命存活希望的徹底反抗,世上沒有留戀處。焦仲卿是壓死她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圃香

劉蘭芝嫁入太守府才自殺,其實是心存私念的,如果女人在孃家自殺,對孃家不利,也對自己不利。如果真死在孃家,按照習慣,還會給她配以陰婚,那就不知道再把她嫁給誰了。所以,她還是選擇了太守家的公子,這樣也能打擊一下焦母的囂張氣焰。

劉蘭芝這樣做,真真的把太守家給害了,幸虧太守不計較,還把她和焦仲卿合葬。

劉蘭芝從要求被遣,到另嫁太守公子,她是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局的,本意只想讓婆婆體諒她的勞累,沒想到真和丈夫各自分飛,她倆的痛苦不堪,卻讓太守公子分了一杯羹。

劉蘭芝嫁入太守府,如果焦仲卿不殉情,她也會安葬在太守家,也不至成孤魂野鬼,劉蘭芝還是挺有心計的。


書伴茶

被焦渣逼死的唄,在家保護不了妻子,休妻說自己“不得已”,等劉蘭芝要再嫁了,卻又跑去陰陽怪氣的擠兌前妻。他應當知道劉蘭芝也有不得已,卻依然把劉蘭芝當出氣筒,不但不祝福,還字字誅心,活活逼死了劉蘭芝。並且在聽聞劉的死訊之後才去死的,可見其人多麼自私,懦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