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宋神宗元豐七年,嬰兒清脆的啼哭聲響徹了山東章丘明水鎮的一戶人家,嬰兒的父親李格非是當朝太學正,大文豪蘇軾的得意門生,“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是後人對他在文壇中堅地位的肯定,也許連他自己也未曾想到,他最流芳百世的前綴竟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父親。

李氏一族,雖然在山東不是富甲一方的大戶,但在當地是很有名望的書香世家。李清照在《上樞密韓肖胄詩》中寫道:“嫠家父祖生齊魯,位下名高誰比數?當時稷下縱談時,猶記人揮汗成雨。”

詩文只有寥寥四行,我們卻可以從中窺見李清照出生世家,生於齊魯。

齊魯自古就是一片豐厚的文化土地,家庭也為她後來卓然一家的詩詞天分埋下了種子,前有孔丘誕于山東曲阜,後有清照生於山東章丘(今山東濟南)。

李清照幼年不僅濡染父親的博學多識,更從門第頗高的生母那裡學到了仁愛、善良與虔誠,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社會,她有一個女子在那個時代難能可貴的自由意識。

不幸的是,生母在她幼年時離世,父親繼而迎娶北宋狀元王拱宸的孫女。

父親帶著新婚妻子去了汴京,徒留清照與祖父母在故鄉。

李清照十多歲時,父親將她接到京城與繼母、弟弟一同居住。

坐在馬車的李清照看著故鄉的草木漸漸後退,心中的萬般不捨和未知恐懼也在慢慢滋長。

同是十多歲的年紀,同是父親再娶,同是擁有不世出之才華,張愛玲不安的心選擇了叛逃,而李清照擁抱著寬容開明的賢良繼母。

陳寅恪說:“六朝及天水一朝,思想是最為自由的。”

在同齡女孩都學著女紅,唸誦古訓時,李清照不甘囿於閨閣繡樓,渴望在山水中舒展自己的創作才華。

來京後的李清照總能憶起在故鄉的日子,那裡的湖邊有個小亭,與好友共飲佳釀後,她常在亭中納涼,乘小舟掠過蘆葦叢,水光瀲灩、波光粼粼。

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一想到這,一首小令躍然紙上: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當父親看到這首小令時,不覺驚歎於這首《如夢令》的技巧,便拿給辭章名家品鑑,大家紛紛猜測應是出自蘇東坡之手,《如夢令》像是一陣清風掠過平滑的湖面,在京城蕩起了層層漣漪,也觸動了太學生趙明誠的心扉。

佛祖信手拈花間,萬籟俱寂。在相國寺,她虔誠地雙手合十,跪在蒲團上,今世的姻緣就這樣註定。

與父親遊玩相國寺時,他與哥哥走過來向在太學任職的父親行禮。匆匆一眼,微微一笑,少女的心房關不住了。

而趙明誠又何嘗不是呢,自《如夢令》名動京城,他一直想拜會筆法步追前賢的才女。

豆蔻年華,少女情懷總是詩,漫不經心地在後花園盪鞦韆,懶懶地錘著痠痛的手臂,突然有客來訪,竟驚慌失措地失了儀態,倚門回首,竟是翩翩少年郎趙明誠。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

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點絳唇 蹴罷鞦韆》

雙方互有好感,雙方均知:他們不可能在一起。

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與蘇軾政見相左,矛盾頗深。而李格非受知於蘇軾,雖說與趙挺之沒有直接矛盾,卻也是一直處於道不同不與為謀的尷尬境地。

李清照打破禮教桎梏,決定用一個特殊的方式暗示父親,一日,李格非的書桌上多了一個精緻錦囊,裡面放置著一張宣紙,宣紙上有幾行清秀雋永的字體: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夜雨過後的黎明,花兒被墜落的大雨砸傷,而綠葉只會更加肥沃。

自他走後,她莫名的愁思總不時擊點情感的水域,在某個狂風驟雨的夜晚,在某次翻來覆去的無眠,在看某朵盛開在凌晨四點鐘的海棠花。

知女莫若父,思考片刻後,李格非旋即把這個錦囊交給在太學讀書的侄子,並吩咐他務必與太學諸子一同拆閱。

在五嶽觀後面的凝祥池,一群太學生正興致高昂,此時,《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的誦讀引起一片譁然,大家紛紛討論這是出自哪位辭章大家之手。

只有趙明誠篤定了答案,是她。

此後,這首詩像高山上融化的冰泉一樣,墜入小溪,跳進大海,為所有流經的地方帶去了茶餘飯後的談資。

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卿有此意,郎怎可負?趙明誠同樣與李清照一樣選擇詩詞的方法隔空呼應。

此時恰逢父親趙挺之出使遼國,他不辱使命,為大宋爭奪了尊嚴,回京後受到皇帝嘉獎,在官場上春風得意。

趙明誠對父親說:“近來夢中總出現幾句詩詞,兒百思不得其解。”

趙挺之也樂於解答,便讓他說出心中困惑。

這幾句詩詞是:“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相信讀者朋友已經猜出來了,詩詞之意即是“詞女之夫”。

趙挺之何嘗不知道兒子對李家女兒清照格外關注,雖政黨不同,但轉念一想,蘇軾已經被貶出京多年,自己與李格非也沒有特別大的矛盾,再者朝廷之事如風雲變幻,多個照應也不是壞事。

終於,在公元1101年,在雙方家長的首肯下,21歲的趙明誠與18歲的李清照結為夫妻,他們的結合,既遵從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是才子佳人間的情投意合。

我們認識李清照,或是通過課本中比肩蘇辛的巾幗筆法,或是能熟練地背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的名字,她是宋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放眼整個歷史長流亦不遑多讓。

她在趙明誠面前,只不過是溫柔繾綣的妻子罷了。

結婚之後,李清照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徒要教郎比並看”的嬌嗔,更有“怕郎猜道,奴面不如畫面好”的俏皮。

李清照:她愛喝酒、賭博,但她還是一個好才女

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兼併,似乎她就應該如小說當中的女主角一樣,受盡寵愛,相夫教子。

而她的人生如詩,美中藏無數曲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