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罪的。很多霸凌事件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局面,都是成年人在一开始缺乏介入和引导。

——遇言姐

4月27日,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外的巷道中,一名90后男子持匕首袭击放学回家途中的中学生,目前已造成9名学生死亡,另有10名学生受伤。

警方称,凶手赵某在米脂三中上学时曾受到同学欺负,从此便记恨在心,多年后酿成血案。事发地点是一条只有两米宽、两侧为围墙的坡道,被害学生无处可逃,从而造成惨重伤亡。

一条简短的新闻,背后是二十个坍塌的家庭,触目惊心,毛骨悚然!

同时,米脂案让世人不得不正视,被成年人以“打打闹闹”、“同学矛盾”、“玩笑而已”所掩饰的校园霸凌对人格塑造期的青少年心理有着难以消除的影响。

对于校园暴力的纵容和包庇,后果是我们都将为戾气的转嫁付出代价。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事实上,在近年发生的每一宗校园恶性事件中,其背后无不是学校、家长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疏忽纵容,不以为意。

与米脂案中“怯者愤怒,抽刃向更弱者”的随机报复不同,上个月,25岁的浙江台州温岭王婷婷,起诉高中同学持续10年的人身诽谤得直。

王婷婷称,跟风辱骂,荡妇羞辱,高中期间的被霸凌经历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学校找来的心理辅导老师毫无帮助,甚至连父母都觉得是女儿太虚荣才导致被同学凌辱。直至如今,已经工作、结婚、生子的她仍未摆脱噩梦。

“高中三年的压抑今天在被告身上讨回来些许,不过我的人生也不能重来了。”王婷婷说。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被欺凌九年的王婷婷(化名),来自视频截图

去年2月,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女生朱某伙同另外4人,仅因“心情不爽”在宿舍楼内随机选中两名女生,毒打、辱骂、扒衣,并拍摄视频。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3次,施虐情节令人发指。经审判,5名未成年被告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11个月至1年的有期徒刑。

网友们为本次宣判大声之余,法官肖志勇痛心的说:“不能判完了就完了,那等于还是没有达到一个教育力度。如何让她们避免再次陷入到不良情绪和暴力发泄当中,是一个持久的问题。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施暴者:心情不好就打人,欺凌对象随意找。5名未成年人均被判有期徒刑。

今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交了《关于防治校园欺凌专项立法的提案》,呼吁尽快制定反校园欺凌法,从法律层面上对校园暴力行为进行干预。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建议修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此之前,教育部联合多个部委印发过《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

然而,校园暴力滋生土壤的根除远远不是几个文件就能够解决的,建立良性社会所需的自我净化构架,需要大量细致的执行工作,以及推动全社会的现代价值观认知。

霸凌的源头是我们缺乏普世价值教育

延庆二中棍棒敲头,逼迫同学事件发生后,共青团中央官方帐号发文称:不管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刑法》,单靠立法来大幅度消除校园暴力的土壤都过于势单力薄。

“熊孩子背后势必有一个熊家长”,校园暴力频发一定同施害者的成长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管理可以寄希望国家通过立法、修法和加强执法来弥补短板,但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改变却非一日之功,短期内即使作出改变也很难见效。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延庆二中学生被逼捡拾粪便

网友普遍不满于施害人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被免于或减轻处罚,但仅仅降低刑责年龄也并非一劳永逸的办法。毕竟,16岁、14岁、12岁,刑责年龄降到多低才算足够低呢?

2015年,十余名在美小留学生,将另一个中国女生刘怡然引诱至公园,进行长达5个小时的围殴,包括扒光受害者的衣服、用烟头烫伤乳头、用打火机烧头发、用高跟鞋踢头部、强迫她趴在地上吃沙子等。情节之恶劣震惊美国社会。

2016年,洛杉矶高等法院以绑架、攻击、严重人身伤害判处三名年满18岁的主犯翟云瑶、杨雨涵、章鑫磊有期徒刑13年、10年和6年。其中,并未实施暴力的章鑫磊因开车、递剪刀而“连坐”。其余围观、起哄的未成年者也被执行“不公开审理”。判决之严苛也是对一些以“团结、安抚、教育”为名,包庇、粉饰校园霸凌的国人啪啪打脸。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庭审现场,翟芸瑶和张鑫磊被捕后第一次出庭时两人完全懵掉了,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竟然闯了一个美国法律有可能判决为“终身监禁”的大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联邦司法统计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每4名学生中,就有一人遭遇过欺凌;每5名学生中,就有一人承认自己曾有过霸凌行为,但半个世纪以来在全社会孜孜不倦推行普世价值的美国,在对校园霸凌的认知和处理上,都比我们要敏感的多,有力的多。

2014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教育部发布了“霸凌”的统一定义:任何侵略性的,反复的,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的行为,包括:人身欺凌,口头欺凌,人际关系或社交欺凌。

灯塔国不仅仅有严厉的立法,更是从社会到学校未雨绸缪,致力于将霸凌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即使是轻微的三观偏离,都可能导致停课、退学。

学前班小朋友因为说了一句“我恨墨西哥人”,被老师警告批评,通知家长。

小学生因嘲笑同学是nerd(书呆子),freak(怪人),sissy (娘娘腔),被停学半天。

初中生搞小团体,通过社交网络孤立同学,被全部记大过,录入档案。

连说同学胖、丑、笨、蠢,起绰号,也都属于零容忍的霸凌范畴。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我提起自己大学时亲历的一次群架。朋友摇头说,这要在美国,校警会直接上警棍、手铐的。

正是这些被不少国人认为是圣母心矫枉过正,违反言论自由的“白左”行径,保证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将“平等”与“尊重”视为日常,根深蒂固。在更为“政治正确”的北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更是鲜少发生校园霸凌事件。

全社会长久以来的三观推进造就了价值趋于一致的集体潜意识。

我在加拿大生活时,从未遇到过所谓的“熊孩子”,恰恰相反,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的有礼、自信、不吝赞美、懂得分享。反观我国,在目前的认知水平下,还远未达到可以嘲笑西方文明“虚伪”的高度。

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认知落后于时代

2000年后,美国有45个州颁布了《反霸凌法》。法律要求教职员在看到霸凌事件时必须出面干预,惩处霸凌者,并提供相关心理咨询援助。

相较于有一套完整机制的美国,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对“霸凌”的认知还停留在“爱护学生、坚守责任,维护秩序,让每一名孩子健康成长”的车轱辘话上。

据悉,翟云瑶等小留被捕时十分意外,表示从未想到自己会涉及刑事犯罪。在他们的心里,这种在中国司空见惯的学生打架就算被校长知道了,顶多是教训一顿,连开除学籍都谈不上。主犯翟芸瑶甚至还要求律师速战速决,不要耽误自己庆祝 19岁生日。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合影是翟芸瑶和她前男友,然后这次的斗殴据说就是因为一张前男友和别的女生的自拍照而引发的...

是什么给了这十几名孩子“打个架无所谓”的错觉,如果他们自懂事起就受到过像欧洲小孩一样的“政治正确”教育,又如何会对行为严重过界毫无意识。这次事件不仅是对施暴小留的惩罚,同时也照出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巨大缺失。


中关村二小厕所淋尿事件;西城职业学院殴打女生事件;延庆二中逼迫同学吃粪事件,因为发生在北京而引发重视。那些作为“霸凌”重灾区的十八线小城,留守儿童为主的乡村学校,当地情况更是乏人问津。

中国的校园霸凌有多糟糕?我不知道,因为根本找不到数据。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35个欧美国家的调查,34%的学生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受到一次以上的欺凌,11%的学生受到两三次以上的欺凌,成为惯性受害者

如果欧美地区尚且如此,中国的情况只有更加堪忧。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翻翻知乎,层出不穷的案例触目惊心。打爆同学的睾丸致残,强迫女生拍摄裸照,给舍友食物中下“春药”,这哪里是什么“滋事”、“欺负”,根本就是犯罪。

更为恶劣的是,学校、社会对这些恶性事故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出于“名声”、“影响”种种掩饰。

被殴打至睾丸碎裂的17岁男孩说他至今记得主任的话:“别人打架伤到胳膊腿的,为啥就把他生殖器打坏了?想想就是男男女女那点事呗。”

北京区新东方外国语学校,16岁少女姚易被同学王哲强奸杀害后,校长称“搞不清学生的状况,这里男生和女生开房很正常。”暗指被害人不检点,和凶手本就存在性关系。

“谁让你去惹他们?”,“怎么不挑别人单挑你”,“还不是你自己犯骚”……这些都是网友们在遇到霸凌求助学校后,老师们的反应。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受害女生姚易。 李洁供图

2016年初,一名匿名网友在知乎发帖《如何帮助这位长期被欺负、群殴,甚至被逼吃屎的同学》后,一位热心大V亲赴湖北广水调查。

尽管多位同学向志愿者表示,曾看到有男生用脚踢受害人,揪着头发在地上拖行,用暖手宝烫脸,用烟头烫手,在厕所中殴打。该校老师坚称:“这是同学之间的打闹。就像小时候调皮被爸爸打一下,都是很正常的,不存在被校园霸凌。”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意思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法机关以“未成年”为名推脱给学校,学校碍于声名和生源,息事宁人,结果就是一个死循环。

防范未成年人犯罪,不是修改刑责年龄就能解决的

北京市西城区职业学院5名不满18周岁的施暴女生被判刑,为《未成年人保护法》被指《未成年人渣保护法》翻案,引得网友一致认同。但这远远不是一切的结束。

共青团中央发文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刑法》在校园暴力问题上,一个是预前,一个是善后。而目前来看,两部法律在如何防范校园暴力上都没有发挥应尽的作用。

不仅如此,文章还提到:

  1. 解决校园暴力的关键并不在把刑责年龄设定为14岁还是12岁亦或是更低,而是对未成年人罪错问题的惩罚和纠偏体系是否健全有效。

2. 每个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之所以大多数未成年人没有从犯错走向犯罪,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发挥了作用。与教育相比,刑责年龄到底是14岁还是12岁,起到的作用微乎极微。

3. 校园暴力施害者大多缺乏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加之惩罚引导体系不健全,事后的惩罚方式又是把他们推回这些家庭自行处理,导致施害者都陷入政府不好管、学校不敢管、家庭不会管的死结中。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北京西城区职业学院霸凌事件的处理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是,法官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还得跟这帮孩子接触,问问她们是怎么想的,是不是真的在修正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能体会到法院的良苦用心?而心理专家艾梦瑶则去探望了将自己关在屋里8个月不肯出门的受害女生。此外,她也很迫切想要见到五位被告人,希望能化解她们心中的负面情绪,不要破罐破摔,陷入恶性循环。

青少年违法犯罪从来不是青少年群体自己的事,其背后折射出的是上一代人教育缺失导致的下一代人是非扭曲。我们要看到施暴者是失败的恶果,而非作恶的源头。当学校、家庭、乃至社会尚认识不到霸凌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时,我们势必无法彻底改变这一现象。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罪的。很多霸凌事件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局面,都是成年人在一开始缺乏介入和引导。

唯有带着反省和敬畏推动全社会价值观的提高,才是解决校园暴力颠扑不破的手段。

-END-

9死10伤,逼同学捡粪,我们该如何遏制层不出穷的校园霸凌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