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共和国是怎么独立的?

董希伟

  爱尔兰在1169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率军入侵之前本身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英国内战之后,爱尔兰的领土与主权逐步蚕食。直到1800年爱英同盟条约签订之后,爱尔兰才被英国完全吞并。

  爱尔兰从英国分离了出来直接的导火索是1845 开始的“爱尔兰大饥荒”。在1845年至1850年这五年的时间里。一种被称为“晚疫病菌”的病菌造成了爱尔兰人的主要食物马铃薯的大面积减产。这直接导致了爱尔兰人口的锐减。加之英国在此事上的处置不够及时,让大多数爱尔兰人对英国产生不满,爱尔兰的独立运动从此开始。这其中,被视为爱尔兰独立道路上的关键转折点的是1916年都柏林爆发的“复活节起义”。

  1919年的1月21日至1921年的7月11日,爱尔兰与英国在爱尔兰籍的英国国会议员组建的第一届爱尔兰国会的合法性的问题上爆发了“英爱战争”(也称之为爱尔兰独立战争)。结果是英国被迫在爱尔兰的问题上做出妥协,与爱尔兰签订了《英爱条约》,英国赋予了爱尔兰与同其它英属自治领地同样的自主权。但是爱尔兰的北部地区必须留在英国。

  1937年的12月29日,爱尔兰正式确定了国名,宣布爱尔兰为主权国家,但是仍然留在英联邦内。

  1949年的4月1日,爱尔兰通过了爱尔兰共和国法案,废除了君主制,爱尔兰成为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在宣布成立共和国之后,自动退出了英联邦。同年的4月18日,英国承认爱尔兰独立,但北爱尔兰地区仍然属于英国。

  1955年,爱尔兰加入了联合国。


环球网

一、爱尔兰最早并不是英国领土

爱尔兰的历史,就是不断被英国征服,到最后实现独立的历史。

最早的英国只是现在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是被英国用武力征服的。

爱尔兰西临大西洋,东靠爱尔兰海,被称为“翡翠岛国”。爱尔兰人是欧洲最古老的凯尔特人后裔,与英国隔海相望。

1155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以“重建爱尔兰社会秩序”和“荣耀上帝”的冠冕理由,从教皇阿德利安四世处取得爱尔兰的最高宗主权。

1171年,亨利二世率领4万大军登陆爱尔兰,此后,爱尔兰被纳入到英国和罗马教会的治下。

1541年,亨利八世自任爱尔兰国王,在此后的爱德华六世和玛丽一世时期,英国采取“没收与殖民分头并进”的策略向爱尔兰内陆进行殖民扩张。

英格兰人的强势扩张,引发了爱尔兰人民的起义,伊丽莎白女王在镇压起义的同时,积极鼓励英国人向爱尔兰移民。

1603年,伊丽莎白对爱尔兰的再征服完成,同时,也有12000名殖民者定居爱尔兰北部,这就是今日的北爱尔兰问题的由来。

二、宗教信仰上爱尔兰人和英国人分道扬镳

尽管被英国吞并几百年,爱尔兰人依然坚定地维持着天主教信仰。

亨利八世统治期间,为了离婚问题,与罗马天主教会决裂,并自称英国宗教领袖。同时,亨利八世也在爱尔兰强制推行宗教改革。

但是对于大多数爱尔兰人来说,宗教信仰就是生命:“爱尔兰是教皇的采邑,英王的权力只是缘于当年教皇阿德里安的赐予”

查理一世统治期间,英国爆发内战,趁次机会,爱尔兰人也掀起独立运动。1643年9月,爱尔兰贵族联盟宣布爱尔兰独立。

然而,爱尔兰独立遭到了克伦威尔的血腥镇压。

1649年8月15日,克伦威尔率领军队登陆都柏林,9月10日,在攻克阿斯顿后,下令屠城,3500名居民遇难。10月,又在韦克斯福德屠城。

此后一直到1652年,英国军队共屠杀了三万名爱尔兰人。

1641年,爱尔兰人有150万人,到了1652年,由于战争、瘟疫、流放而死去的爱尔兰人,达到50万人!

征服一个民族,把他肢解和摧残到如此程度,在世界历史上也实属罕见。

血腥的镇压,使得爱尔兰再次回归英国统治,但是也埋下了下一次独立的种子。

三、爱尔兰的独立

1845年至1850年期间,爱尔兰爆发大饥荒。

然而,面对爱尔兰的史无前例的大饥荒,英国人却无动于衷,任灾情蔓延和爱尔兰人民抛尸遍野。

在5年的时间内,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这个数目除了饿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约一百万因饥荒而移居海外的爱尔兰人。

饿死人的惨剧,最终再次激起了爱尔兰人的民族意识。

今天的爱尔兰共和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22年独立的,然而,这不是和平的分手。

独立风暴起始于1919年,绝大多数在1918年当选的爱尔兰议员拒绝在英国下议院宣誓就职,而是自行组织了爱尔兰众议院,并且于1919年1月,以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发布了独立宣言。

1919年1月21日,爱尔兰共和军杀死两名皇家爱尔兰保安团成员。

这一天,被认为是爱尔兰独立战争的起点。

在此后的三年时间内,为了争取独立,爱尔兰人组成的共和军在全国各地发动游击战,用暴力反对英国政府在爱尔兰的统治,死亡人数超过1400人,其中有363名警察,261名英国正规军。

已经经历了四年血腥世界大战的大英帝国最终悲哀地发现自己无力镇压风起云涌的爱尔兰独立运动。

最后,爱尔兰新芬党与英国政府举行了和平会谈,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成立新的爱尔兰自由邦,并且在海关、关税、外交政策上享有彻底的独立自主权。

不过,为了给大英帝国面子,爱尔兰共和国领导人同意爱尔兰作为自治领留在大英帝国中。同时,新议会的成员将宣誓效忠大英帝国王室。

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正式宣布独立。1949年4月1日,爱尔兰最终废除君主制,成为共和国。

四、如果读者朋友们有兴趣对爱尔兰独立的历史有更多了解的话,推荐一部反映爱尔兰独立的电影:《风吹麦浪》。

当年电影上映后,先后获得了2006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2006年欧洲电影节最佳摄影奖、2007年爱尔兰电视电影奖观众奖最佳爱尔兰影片和IFTA最佳男配角(Liam Cunningham)及最佳影片奖。

这部电影讲的是几个爱尔兰青年被卷进独立大潮,最终命运迥异的故事。(为了不剧透,我就不多讲了)

电影的结尾,男主角达米恩在遗书中留下这样一句话:“I tried not to get into this war, and did, and now try to get out and can't.”(“我想逃避却还是卷入了这场战争;如今我想脱身而不能。”)

风吹麦浪,风吹历史。

大风吹来,每个人都只是那一株随风摇摆的麦穗而已。


PS:1921年的和平条约还留下了一个伏笔,即新教徒人口占多数的北方六郡依旧归英国统治,这就是北爱尔兰问题的由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60年代后期开始,到1998年4月10日签订北爱和平协议,爱尔兰共和军为了争取北爱独立,开展了数十年的暴力游击战争。

这场战争的目的和几十年前一样:终结英国在北爱的统治,建立一个新的,“全爱尔兰的”(all-Ireland),爱尔兰共和国。


小奔说史

欧洲的地形被海洋切割得支离破碎,形成了星罗棋布的半岛和岛屿。我们经常讲英格兰孤悬海外,那么在海外的海外,还有爱尔兰。因为与英格兰之间的距离很近,在历史上,爱尔兰英国之间的恩恩怨怨,就特别多。

爱尔兰见之于历史,是罗马人崩溃前后的欧洲局势,在日耳曼人侵袭的浪潮中,爱尔兰作为欧洲大陆西北部的一处世外桃源,接纳了大批来自欧洲大陆,特别是高卢和不列颠的学者,使这里成为古典文化的重要承继中心,获得了“学者与圣徒之岛”的美名。然而,爱尔兰并没有有效地利用这些智力资源,努力让自己成为欧洲西北部的文化中心,而是在封建割据的混战中日渐沉沦。


(爱尔兰位置)

从公元5世纪到公元1171年,爱尔兰长期游离于欧洲的天主教体系之外,除了来自北欧的金发海盗和黑发海盗惦记这个贫瘠的海岛,他们成群结队占领并建设了都柏林,作为进一步掠夺的据点外,世人都已忘记了爱尔兰的存在。在反抗海盗的过程中,爱尔兰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和民族共同体。这样分裂的政治局势,让一海之隔的英格兰嗅到了机会。

(北欧海盗)

英国人第一批来到爱尔兰是在1171年,他们占据了现在都柏林附近的一块区域,并且声称对整个爱尔兰拥有宗主权。但是,由于爱尔兰的分裂太过彻底,英国侵略军一直都没有完全击败这些地头蛇。直到1603年,英格兰才最终通过各种限制爱尔兰当地封建贵族的特权的努力,以军事相威胁,把爱尔兰整体置于英格兰统治之下。

这个时候,英国进行了从上而下的宗教改革,原本信仰天主教的爱尔兰,被来自英格兰的国王强制命令改宗。有着光辉的基督教的信仰历史的爱尔兰人,对改宗很不满,由此爆发了起义。到后来,又由于英国国内的宗教迫害,很多清教徒也被去驱赶到爱尔兰。清教徒对天主教的排斥,更甚于新教,使得爱尔兰的局势更加复杂。

爱尔兰没有在改宗的问题上退步,依然坚守天主教为正宗,当英国干涉军到来时,来自天主教同盟的西班牙和法国也曾派兵前来协助。虽然英军最终击败了天主教联军,但改宗引发的大规模的反抗浪潮也让英国人最终放弃了这一做法。

爱尔兰人与英国人的战争一旦开始,就没有了终止,英国人派遣到当地的官员,横征暴敛,贪污腐败,在爱尔兰拥有大量土地,向爱尔兰人收取地租,成为所不在乡地主。大多数爱尔兰人则沦落为穷苦的雇农,到十八世纪初,爱尔兰人自己拥有的土地只占爱尔全部土地的5%。


(英国骑兵)

宗教迫害和极度贫困逼使大量不堪生活重压的爱尔兰人离开家乡,到新大陆淘生活。1800年到1830年,有三十万人移民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时,南北双方都设有专门的爱尔兰团队,说明当时爱尔兰后裔人数众多。小说《飘》曾描写过塔拉庄园对土地的态度,说明了爱尔兰人漂洋过海对土地的留恋和对饥饿发自内心的恐惧。

最为严重的一次灾荒,毫无预兆的来了。马铃薯好像发生了瘟疫,块茎都烂在了田地里。爱尔兰农民惊慌莫名,赶忙进行下一轮播种,然而情况依然没有好转。马铃薯的收成降低到往年的三分之一。爱尔兰全国性的灾荒发生在1844年到1845年,有上百万人饿死,另外有一百万人移民美国。

英国人在这场灾荒中反应迟钝,救灾不利,甚至有意逃避国家赈灾义务。这在迁徙到美国和幸存在当地的爱尔兰人心中,除了宗教和经济压迫,又增加了一道为富不仁、见死不救的原罪。加上1800年后,英国人出于对天主教徒的歧视,在国家选举上也对爱尔兰人诸多限制,使得爱尔兰人对继续留在英国的意愿更加降低。爱尔兰人的反抗烈火,再次熊熊燃烧起来了。

1869年,经过爱尔兰人持续不断的斗争,议会废除了新教在爱尔兰的国教地位。至此,爱尔兰人的天主教信仰得到真正的尊重,爱尔兰民族,也经过了1000多年的折腾,终于以天主教为精神边界成型了。

进入到20世纪以后,爱尔兰的反抗斗争更加激烈,成为一战前后世界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当时英国人的势力如日中天,以极少的殖民军队,控制了庞大的殖民地,但是在南非和爱尔兰,英国人投入了大量的军力和精力,损失巨大。到1912年,爱尔兰自由党政府提交了一个关于整个爱尔兰岛自治的法案。1913年,该自治法案在下院获得通过,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断了爱尔兰自治的进程。

一战后的1919年,英国政府将天主教徒居多的南部爱尔兰和新教徒居多的北爱尔兰地区分割开来,分别在都柏林和贝尔法斯特成立两个自治政府和两个议会。这种分裂爱尔兰的行径遭到爱尔兰人的坚决反对。他们与随后派驻爱尔兰的英国军队进行了长达两年的英爱战争。


(北爱问题)

1921年12月,英国与爱尔兰签订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英爱条约》。根据条约,爱尔兰成为完全自治的自由邦,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享有同样的英帝国成员地位,北爱尔兰在条约生效一个月内做出选择是否脱离爱尔兰。北爱6郡英国移民较多,不愿意合并到爱尔兰。而天主教的爱尔兰自由军,又不愿意北爱留在英国,因此,暴力冲突不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48年,爱尔兰通过了废除君主制法案,成为共和国,正式脱离了英帝国,获得完全的独立。英国政府在二战后虚弱无比,又因为《大西洋宪章》对战后民族自决的约定,英国再也无力阻止爱尔兰的独立,在留下了北爱6郡,方便以后掺沙子后,也默认了事实。

北爱的冲突,时到今日也还没有完全解决,直到1990年代,北爱还经常爆出爱尔兰自由军针对英国在当地的军政部门发起的袭击。

英国用了300年时间教化了印度,用了1000年时间,却始终驯服不了爱尔兰。中国由于有了秦始皇,早在2000多年前就统一了文字、度量衡,使得国家文化定于一,统一始终成为中国最大的政治。这一点上,说中国是政治发育的最成熟的国家,一点也不为过。


而知而行

这应该从爱尔兰独立战争开始的。

1、1916年复活节起义,复活节起义是爱尔兰共和国对抗大英帝国殖民统治的一场运动,随之国内矛盾不断上升,冲突不断。

2、1919年,当选的国会议员拒绝在英国政府下任职,自行组成爱尔兰议会,单方面宣布独立

。从此冲突不断加剧,每天都在死人。主要是共和军对抗英保安队和英国正式军队,主要采取的是奇袭、暗杀等游击手段,爱尔兰国内局势非常混乱。

3、英国政府感觉爱尔统治吃力,又调来“黑棕部队”。这个部队都是一战的复原老兵,烧杀抢掠,军纪涣散,更加加剧了爱的局势动荡和民众的反抗情绪。

4、后来,英国政府在爱的南北建立两个议会,但是爱不承认,认为爱尔兰共和国已经成立了,战火逐渐的烧向北方,往英国本土。

5、1921年,由于英政府来自工党、英国民众的压力不断,英国认为爱已经给英国造成了很大损失,人力、财力的消耗在不断上升,所以签订英爱条约,宣布可以允许他们脱离自由邦,遂南方宣布独立,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1920至1921年,共和军与英国部队之间的游击战死亡人数超过1400人。其中有363名警察,261名英国正规军,550名共和军志愿者(包括14名被正式处决者)与大约200名平民[17]。其他资料给出的数字更多。另外还有557人在北爱尔兰死亡,大多数为平民,(仅在贝尔法斯特就有453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