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的白七爷和《大染坊》陈六爷谁更有钱?

逗乐不啊

历史商战剧《大宅门》和《大染坊》都很其中的佼佼者!

《大宅门》

男一号:白景琦(陈宝国)
只是真没想到老郭也客串了一把!


女一号:二奶奶(斯琴高娃)
《大染坊》


男一号:陈寿亭(侯勇)

女一号:沈远宜(孙俪)


这样的演员阵容,真的无可挑剔!

那么到底谁更有钱?

百草厅是中药世家,清朝给皇家供药!民国时期,也无敌手,业内一言九鼎!

1949年受邀出席国庆招待会!可谓地位超然!公私合营之后依然收入不菲!

宏巨染厂安于济南一隅,虽然在国内印染行业颇有威望,但面对外国商品侵销,也承受不小压力!1937年六哥一把火把把宏巨烧了!在抗战时期,和日本人斗志斗勇,发扬了实业救国!

但论起财力,肯定是白景琦更强。在1911年,白家在一个月内损失六十六万两白银,还要给二奶奶办七十大寿!还是挺了过来!

而陈寿亭的染厂在1944年才值五十八万银元!

老白更有钱,但和乔致庸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


牧纸浩


大宅门的七老爷白景琦与大染房里的陈寿亭,他们两个到底谁有钱,我们从电视剧中看到的剧情还真不分上下。白景琦的药卖遍全国,陈寿亭的布匹 遍布大江南北,剧中也没有透露二人的家产有多大,但我们从深层次可以刨析两个人的财力物力。


白景琦祖传制药,与皇宫里打交道甚深,在北京有祖宅,用现在的话就是不动产,这一点大染房里的陈寿亭没有,从不动产投资方向来看,白景琦要比陈寿亭家底更殷实一些。

从古至今药材的利润都很大,而电视剧中陈寿亭的布匹利润非常之薄,他们的销量电视剧里也没有告诉我们,单从他们经营的品种来讲,药材利润肯定大于布匹。


日本鬼子进入中国以后,白家老号虽然伤筋动骨,但几经磨难又起死回生,而陈寿亭的工厂,被陈寿亭亲自炸掉了,种种对比,陈寿亭的资产没有白景琦多。

抛开资产对比,白景琦是地主子弟,陈寿亭讨饭出身,轮出身 再就业 陈寿亭胜过白景琦,俩人都是一个励志的典型,放到现在,二人都是受人尊敬的爱国企业家。

山东酱姐回答完毕

喜欢我就关注我谢谢


山东酱姐

很显然,《大宅门》卖药的白七爷更有钱,《大染坊》陈六爷的染布实业做得也很棒,但资产规模与传了多代的白家比,仍有不小差距。



白景琦从小就过着富足的生活,因为卖药本身就是“一本万利”,更何况白家的药,品质很高……白家经营的百草厅不仅面向社会大众,还是宫里的药品供应商,其中也不乏高档药品。所以,白家的收入非常可观,宫中固定的药款就动辄几万、几十万两。



而在药材市场,白家也是“寡头级别”,白家不去人,药材市场都没法开市,可见百草厅白家在当时药材行业的龙头地位。后来,白景琦在经营百草厅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其他副业,白七爷应该比他爷爷那一辈还要有钱。



在青岛建厂发家,后又到济南开厂的陈六爷,尽管资产规模比不上白七爷,但现金流也不容小觑,“陈六子”带着本票去上海林家买布就可见一斑。而且,陈六爷给员工的福利极高,到最后“落幕”时依然是财力雄厚。如果没有侵华战争,以陈六爷的聪明才智,财富会越聚越多。

白七爷与陈六爷的“财富比”如何更形象?白七爷就相当于《大染坊》中的上海林家,财富实力在上海滩能排进前十,而陈六爷则是济南的财富大咖,与白七爷有距离……


南瓜报告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我们来对比一下,就知道白景琦要比陈寿亭富的多。

首先看两人的家世:

北京同仁堂,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乐镜宇在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捐山东候补道来济,后受山东巡抚杨士骧委托举办官药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不惜巨资,如数缴还官银两千圆,取得所有权,更名为"宏济堂"。1915年获巴拿马国际商品博览会"优等金牌"和"一等银牌"奖,1933年获国家铁道实业部颁发的"超等"奖状。至1934年,宏济堂销药额已达到北京同仁堂的三分之二。同仁堂和宏济堂阿胶这两块招牌至今仍是民族品牌的代表。

由此可见白家是商界世家,虽然遭受不少变故,可是白景琦从参加开国大典,后来公司合营,一直都是公司制度向前的。

陈寿亭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上比较特殊的时期“民族工业的春天”,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到日本侵华,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陈寿亭的起家是靠周村土染坊和一家门店,后来又兼并了几间铺子,但也是很不入流的。后来靠土财主出资办厂,在青岛真正起家,但是主要业务还是染布,属于比较低端落后的生产方式,可以说在技术上毫无进步可言。在济南开始由人工染布转向机器印染,真正进了一个台阶,后来又兼并了天津周涛飞的厂子,此时的陈寿亭才真正可以被称为民族工业家。但是工厂的经营模式依旧是东家完全控股的模式,依旧是落后的。

六哥比较刚硬,山东老大韩复榘做了韩跑跑后,一把火把自己的产业付之一炬。没有像同时期的荣氏家族一样,做个现在的红顶商人。

再看两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

白景琦出身世家,一直到清朝灭亡,家里仍然是宫廷供奉的御医,家族中从政,从商,从军的都有,社会关系网很庞大。白景琦是一个有文化,医术高超,又会玩同时又是十分与时俱进的人,花钱和挣钱都没数,资本家也不在乎钱。另外白景琦珍藏的古董字画每一样估计都够普通老百姓活一辈子了,问题是他竟然有很多。

陈寿亭出身就比较惨了,朱元璋同级别的,社会关系基本都是同行和一些黑道流氓,社会关系比较单一。他的生活基本上就是肘子,炖肉和大包子,投资方式也是简单粗暴的黄金。

因此富一代的六哥跟白景琦压根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如果能像荣氏家族在积累四五代人就好了。

这两个虚构的人物都是我十分佩服的,刚正不屈,努力奋斗,任何时候都不丢弃气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都是男人的榜样。


豫见五羊

楼主不知道听没听说过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由这句谚语就可以看出来开药行多么暴利了……是个人就要吃五谷杂粮,没有人不会不生病,生病就要吃药……你可以不化妆,可以不买汽车,也可以不装逼,但是生病了不吃药说不好就挂了……哈哈哈,所以从古至今大多数行业不能和药行相比……白景琦家世代行医,又有宫廷供奉,给朝廷当差,不用想就知道名气多大,生意多火爆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里富了好几代了,所以白景琦有钱グッ!(๑•̀ㅂ•́)و✧


扒井沿上瞅瞅的人

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上海林家和白家的财富积累在一个等级。这两部电视剧笔者都看了多遍,确实是两部很不错的电视剧,人物塑造的很好,也客观的反应了当时的企业和商业经营情况。


如果比白家和陈六爷两个人的财富的话,两家的财富积累真的可以以北京首富和济南首富类比,两个人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白家做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制药和销售中成药的公司,经营范围很广,最主要的一点是白家经过几代人财富积累,家底很厚,屡次遇到危机,都是因为有丰厚的家底支撑,度过去了。


陈六爷是和家驹干了二十年左右,财富积累在济南算是不错,能排在前几位。能和白家媲美的也就是上海的林家了,林家也是经过几代人的积累。相当于上海富豪和北京富豪对比。两者体量差不多。


新鲜资讯集散地

二者虽是剧情演出,但历史上也有一定的真实性,《大宅门》原型是同仁堂家族,《大染坊》原型是青岛化工行业翘楚陈介夫一家,要比财力当属大宅门主角,大宅门的社会关系和生意往来根基雄厚,据传从明清时代开始代代相传,而且祖业发展一代比一代强悍,虽说在最后因社会局势动荡不稳,使家族财力数次伤筋动骨,但因家族秘方和市场品牌非常深厚,都能得以转败为胜。祖业发展至全国解放,《大宅门》剧情的种种细节便可看出他的实力不一般。

《大染坊》中的陈寿亭责幼时贫困,无爹无娘,靠自己的品德高尚和头脑灵活的性格逐步起家,生意起使至终仅是民国初至抗日战争爆发,赚钱多少且不论,单单从社会地位来观察是不及山东的苗瀚东和上海的林伯清家族。

所以说大宅门的白七爷要比大染坊的陈寿亭财力雄厚很多


奋斗-赎青春

医药行业利润大,营业额小,纺织行业利润小,营业额大。单论财力白景琦家族的财力肯定在陈寿亭之上。但综合孙明祖,卢家驹,赵东俊,苗翰东,林伯清等人的实力,陈寿亭能运作的资金远远大于白景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