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薛剛反唐是怎麼一回事?

失魂魚

《薛剛反唐》是清代如蓮居士所寫的通俗小說,主要講的是平遼王薛仁貴之孫、兩遼王薛丁山之子薛剛少年時期好打抱不平,元宵節上打死太子、驚死皇帝,連累全家被武則天滿門抄斬,後來薛剛獨自逃脫,到西遼搬來救兵,輔佐廬陵王李顯討伐武則天,經過十數年鏖戰,最終功成封王,一家團圓的故事。



薛剛反唐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經久不衰,隨之產生的小說、戲劇、評書、影視劇也很多。故事裡麵人物眾多,性格各異,情節曲折,故事性很強,反映了民間淳樸的是非觀念和對忠君愛國將領的同情,其中有充斥著神話色彩,的確值得一讀。

薛剛的歷史原型是唐朝中期的將領薛嵩,其父薛丁山的歷史原型為范陽節度使薛楚玉,而祖父薛仁貴則歷史上確有其人,官至右領軍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



薛嵩年少時與幽燕豪俠為伍,膂力過人,擅長騎射。在安史之亂的時候,曾經投奔叛軍,作為史朝義的大將駐守相州,與唐朝對抗。後來僕固懷恩打敗了史朝義,薛嵩請降,擔任檢校刑部尚書,歷任各地節度使,成為封疆大吏。薛嵩在位期間,恪盡職守,頗有建樹,在安史之亂的戰後重建工作中成績斐然,最終官至檢校尚書右僕射,被封為高平郡王,官至極品。


武威王

史實上並無薛剛反唐這回事,是小說評書演繹,它是《薛仁貴徵東》《薛丁山徵西》的姐妹篇,也有人認為是根據薛仁貴之孫薛嵩事蹟改編。


《薛剛反唐》作者是清乾隆時如蓮居士,故事背景是武則天臨朝稱帝前後,以兩遼王薛丁山安葬薛仁貴開篇,薛丁山三子薛剛武藝高強性烈如火,元宵賞花燈不慎踢死太子,驚死皇帝,薛仁貴的老冤家張士貴的兒子借題發揮,乘機陷害,妖后武則天為清除上位障礙,將薛丁山滿門抄斬,三百多屍體堆一起鑄鐵丘墳,暗喻鐵冤難翻。薛剛逃脫。(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後薛剛三祭鐵丘墳,保駕廬陵王起兵反唐,任興唐兵馬大元帥,忠孝武英王,赴西涼借兵,娶西涼公主為妻,報了血海深仇。書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陳金定、薛剛、薛金蓮等男女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徐策保薛蛟故事又似趙氏孤兒情節。


薛剛歷史原型名薛嵩,是薛仁貴之孫,薛楚玉之子。為人豪邁,以臂力大善騎射聞名,投奔安祿山叛軍,累戰有功,被封為鄴郡節度使,史朝義兵敗,薛嵩以相、衛、洺、邢四州降唐,被封為昭義節度使。另有紅線女故事流傳。


南方鵬

薛嵩原是大唐將領,同屬於唐朝將領的安祿山與史思明公元755年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史稱“安史之亂”,這時因為家族被排擠,自身才能被壓抑的薛嵩投靠了安史叛軍。

後來史思明殺了安祿山的兒子,而史思明本人又被自己的兒子史朝義所殺。公元762年,唐朝軍隊向回紇汗國借兵(回紇在現在的新疆),打敗史朝義,收回被史朝義佔領的洛陽,史朝義在群途末路時自殺。史朝義死後,薛嵩以四州地區投降唐朝,被封為昭義節度使,為安史之亂後的重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許你陽光明媚

其實歷史上就沒有薛剛這麼個人物,都是民間的傳統故事,故事上說薛剛是兩遼王薛丁山之子,生性好打抱不平,講義氣。薛剛反的其實是當時的皇帝武則天,武則天篡奪了李唐的江山,改為武周的天下。薛剛輔佐廬陵王李顯反武則天,要恢復李唐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