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薛刚反唐是怎么一回事?

失魂鱼

《薛刚反唐》是清代如莲居士所写的通俗小说,主要讲的是平辽王薛仁贵之孙、两辽王薛丁山之子薛刚少年时期好打抱不平,元宵节上打死太子、惊死皇帝,连累全家被武则天满门抄斩,后来薛刚独自逃脱,到西辽搬来救兵,辅佐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经过十数年鏖战,最终功成封王,一家团圆的故事。



薛刚反唐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经久不衰,随之产生的小说、戏剧、评书、影视剧也很多。故事里面人物众多,性格各异,情节曲折,故事性很强,反映了民间淳朴的是非观念和对忠君爱国将领的同情,其中有充斥着神话色彩,的确值得一读。

薛刚的历史原型是唐朝中期的将领薛嵩,其父薛丁山的历史原型为范阳节度使薛楚玉,而祖父薛仁贵则历史上确有其人,官至右领军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



薛嵩年少时与幽燕豪侠为伍,膂力过人,擅长骑射。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曾经投奔叛军,作为史朝义的大将驻守相州,与唐朝对抗。后来仆固怀恩打败了史朝义,薛嵩请降,担任检校刑部尚书,历任各地节度使,成为封疆大吏。薛嵩在位期间,恪尽职守,颇有建树,在安史之乱的战后重建工作中成绩斐然,最终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被封为高平郡王,官至极品。


武威王

史实上并无薛刚反唐这回事,是小说评书演绎,它是《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的姐妹篇,也有人认为是根据薛仁贵之孙薛嵩事迹改编。


《薛刚反唐》作者是清乾隆时如莲居士,故事背景是武则天临朝称帝前后,以两辽王薛丁山安葬薛仁贵开篇,薛丁山三子薛刚武艺高强性烈如火,元宵赏花灯不慎踢死太子,惊死皇帝,薛仁贵的老冤家张士贵的儿子借题发挥,乘机陷害,妖后武则天为清除上位障碍,将薛丁山满门抄斩,三百多尸体堆一起铸铁丘坟,暗喻铁冤难翻。薛刚逃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后薛刚三祭铁丘坟,保驾庐陵王起兵反唐,任兴唐兵马大元帅,忠孝武英王,赴西凉借兵,娶西凉公主为妻,报了血海深仇。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男女英雄形象深入人心。徐策保薛蛟故事又似赵氏孤儿情节。


薛刚历史原型名薛嵩,是薛仁贵之孙,薛楚玉之子。为人豪迈,以臂力大善骑射闻名,投奔安禄山叛军,累战有功,被封为邺郡节度使,史朝义兵败,薛嵩以相、卫、洺、邢四州降唐,被封为昭义节度使。另有红线女故事流传。


南方鹏

薛嵩原是大唐将领,同属于唐朝将领的安禄山与史思明公元755年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史称“安史之乱”,这时因为家族被排挤,自身才能被压抑的薛嵩投靠了安史叛军。

后来史思明杀了安禄山的儿子,而史思明本人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公元762年,唐朝军队向回纥汗国借兵(回纥在现在的新疆),打败史朝义,收回被史朝义占领的洛阳,史朝义在群途末路时自杀。史朝义死后,薛嵩以四州地区投降唐朝,被封为昭义节度使,为安史之乱后的重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许你阳光明媚

其实历史上就没有薛刚这么个人物,都是民间的传统故事,故事上说薛刚是两辽王薛丁山之子,生性好打抱不平,讲义气。薛刚反的其实是当时的皇帝武则天,武则天篡夺了李唐的江山,改为武周的天下。薛刚辅佐庐陵王李显反武则天,要恢复李唐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