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單身人數超過了2億,如果繼續下去,到底會發生什麼事情?

趣問街訪

發生什麼?國家頭疼唄。 為了大家的婚事,國家也是操碎了心,單身買房算二套這種奇葩的規定出來了。

So?這都要欺負單身?本來一個人的收入就不高,又找不著對象,逼他結婚再買房做什麼?搞得好像結了婚就能買得起似的。 難道不是買了房才有對象嗎?

不過,人口單身數量過大的確是一項隱患。

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人口紅利中發展的,這是我們對抗西方發達國家的一項重要武器,因為現如今的我國不具備美國那樣吸引全世界人才的能力。而現在我們國家正在考慮如何把人口大國轉變為人才強國,雖然我國的本科以上學歷受教育者也才5%左右,但人口數量決定了這方面潛力。

再加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簽署了《瓦森納協定》一直對我們進行技術封鎖,來限制中國和其他非協議國家。

所以,作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才強國戰略勢在必行。

但是單身人口大幅度增加,那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社會不穩定和人口出生率的降低。

而這一後果帶來的影響是連鎖的。人口出生率低就可能改變我國的人口結構,新生人口降低可能造成人口增長乏力,消費結構單一,年輕勞動力人口降低,社會老齡化加劇以及社會未來的社保危機,市場平衡和稅收降低,以及影響商品進出口等等。

也就是說,這就可能降低了我國內在的發展動力,與之相近的俄羅斯,人家生小孩都發國家功勳獎章了。

而對個人來說,個人的幸福感也是持續降低的,人的孤獨感增強,對於人生活積極性也有較大影響。

所以千萬別小瞧單身,你可能會影響到國家戰略和發展,但我們實數無奈,很多人有心無力,要不排隊發個對象先?


席越

目前,中國20歲到59歲的單身人口已接近2億。機構和媒體總結了幾個原因,包括男女比例因歷史原因導致嚴重失衡,離婚率持續增長,經濟要求越來越高,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兩性擇偶觀念差異(女性對配偶年齡的敏感度明顯低於男性,男性相對更喜歡比自己小的女性)。

性別比例失衡嚴重有著歷史原因,中國人傳統的重男輕女觀念碰上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獨生子女一代的男性比例嚴重偏高。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70 後到90 後這三個代際,非婚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共計多出 2315 萬,“被動光棍”這個群體因此而龐大。

但即使拋開這個因素,單身社會也是一種必然。換言之,男女比例失衡,乃至各種擇偶要求,都只是問題的表象,算不上核心原因。

在機構和媒體總結的幾個原因中,唯一跟核心原因沾邊的只有“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這一條。根據數據,高學歷女性的結婚比例相對更低,同時,高學歷群體中,女性佔比已經高於男性。這一數據跟美國一致,雖然美國並不存在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但在高學歷群體中,女性佔比同樣高於男性,同時高學歷女性的結婚比例也更低。

高學歷未必等於高收入,但顯然更容易成為高收入人士。高收入意味著更高的自主權,有個美國地產協會的數據很有意思:美國有21%的新房被單身女性買走,是僅次於已婚夫婦的第二大購房群體——你沒看錯,單身女性超過了單身男性。

不過,之所以認為“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僅僅跟核心原因沾邊,是因為男性並未落後太多。獨立看男性婚姻數據就可以發現,結婚比例越來越低,高學歷群體的結婚比例尤其之低。在網絡化時代,這個比例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所以,答案應該是這樣的:隨著教育的普及,資訊的發達,社會的開放,人們越來越不愛結婚了。越是高層次群體,越不喜歡結婚。

如果僅僅將“不愛結婚”視為觀念問題,那也是觸及皮毛。我們更應該搞清的是,婚姻到底是什麼。

亦舒有句話:“婚姻仍是最體面的制度”。這句話說明了婚姻在社會生活和人生當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體面”二字。但同時,她用的是“仍”,隱含著人類意圖擺脫婚姻的慾望。更重要的是“制度”二字,婚姻的本質是一種社會制度。與性愛不同,它並不是一種自發的天性行為。

人類所有的制度,都是一種利益關係的妥協,婚姻當然如此。作為一種制度,它是早期人類磨合與協作的產物。如果只是需要繁衍後代,只需要性愛就夠了,但為了生存,為了抵禦各種社會風險,婚姻就顯得更加靠譜,畢竟多了一個長期合作伙伴。

所以,人類越是弱小,社會發展越慢,大家對婚姻就越為看重,無論時代還是個體,都是如此。通過婚姻改變命運或者階層,也是人類自古以來的常態。

但在經濟高度發展的當下,人類所能依託的資源越來越多,尤其是通訊的發達,使得人類即使宅在家裡也能生存時,單身(或說獨居)就會成為許多人的選擇。目前獨居人口排在前幾位的國家是瑞典、挪威、芬蘭和丹麥,獨居者高達50%,而這幾個國家恰恰是世界上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國家。同樣居高不下的還有美國和日本,都是高度發達國家。

換言之,單身是發達國家的特徵,也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在我們有生之年,婚姻制度肯定不會消亡,但再往後,也許就難說了。


葉克飛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46d000041540b99de782\

趣問街訪

據民政局的統計,中國的適齡單身人口已經達到2億多,是俄羅斯和德國人口的總和。要注意,這裡所說的單身人口,指的是成年適婚人口,並不包括未成年人。其實早在2015年,中國的單身人口就已經達到2億了。

這個數字是不是很令人吃驚?

我覺得,單身率現在雖然已很高,但以後還會越來越高的。我們要接受“越來越多的人單身”這個不可逆的事實。而且,在某種意義上,有些人單身,並不是因為“不得不單身”,而是“主動單身”,單身是他/她的第一選擇。

一個每個人都能選擇生活方式的社會,是進步的社會。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婚姻,單身也許對他們更輕鬆和快樂。那就隨他們吧。傳統那種“每個人都必須結婚”的觀念已不合時宜。

我們也必須面對越來越沒有人生孩子、人口老齡化風險也越來越大了的現實。雖然有可能放開單身生育,但因為“生育”不再是人生重要的、惟一的價值,有了選擇,肯定生育率就會下降。

如今的日本人口的現狀,就是中國未來社會的一個縮影。

人口學家估計,按再過500年,日本就將因為無人生育而滅亡。一系列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日本男性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女性平均每7人中就有1人終生未婚(2015年);2035年時,即約有一半日本人會過單身生活。

日本政府去年9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日本18歲到34歲的未婚者中,有超過40%的人沒有任何性經驗,高達70%的受訪男並未在談任何形式的戀愛。日本家族計劃協會(JFPA)調查發現,16至24歲人士中,有45%女性和逾25%男性表示“無興趣甚至鄙視性接觸”。

(日本宅女)

“單身大國”“低慾望”正在成為日本的新標籤。不願生孩子、不願結婚、不願戀愛,連帶著對房子、對物慾、對消費,也沒有多少興趣了。

中國如今也正在步日本的後塵。中國已在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列,放開二胎三胎都沒有用。而且,2億單身(中國有很多是主動單身)也很能說明問題了。只不過,比起日本,我們更麻煩的是,未富先老。在各種福利保障上,跟人家日本還沒法比。這才令人憂慮啊。

(日本老齡化社會)

2億單身人士,會有什麼後果?

1、社會老齡化。

2、毫無消費動力。這也造成商品滯銷,工人失業,收入下降,惡性循環。

3、沒有創新動力。年輕人減少,大家都習懶用老人手機,不想折騰了。

4、因為沒有後代,不願意進行財富積累,毫無上進心。

5、沒有後代,沒有親人,對社會更無需有責任感。原子化進一步加劇,人與人之間更沒有興趣打交道。無法與人共情。

6、當然,足夠的年限以後,這個民族確實有可能消亡。

但不必要過度的憂慮:能把現世的責任做好,就已很不錯了,幾百上千年後,焉知不是早就有克隆人或超級智能機器人的天下?

(《雲圖》中的克隆人。)


侯虹斌

我想成立一個單身公社,讓那些單身帶孩子的男女都入住進來,裡面有免費配套的住房,高中以下教育系統,醫療系統,相互照顧孩子,但是都必須每天五小時的勞動,五小時以外的是個人收入,


嘎性的人

首先,單身並不意味著永遠單身,它只是一個階段,也是社會發展帶來的效應,國外同樣如此,可能沒中國這麼多!

近年來,中國的社會發展飛快,尤其90後見證了一個又一個發展的符號。電話普及、電視機普及、摩托車、小汽車普及,大學生遍地,房價物價瘋長,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高鐵的強勢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人們原本的生活認知,以前是追求不愁吃穿,簡簡單單的婚姻,但現在,人們普遍對生活抱有很大的期待,在新時代,人們不僅要活,還要活的好,活的有滋味!



除了物質,精神層面也同樣重要,其中對另一半的選擇就變得越來越慎重,有些人在年輕時寧願單著也不將就。物質生活豐富了,自給自足基本都能做到,男女獨立性越來越高,自然對另一半要求也變得越來越高。



然而,這樣的現象是持續不了多長時間的,年輕的時候可以走南闖北,但真正闖了幾年,就會產生一種孤獨感,無助感!尤其在部分人找到自己的真愛或者部分人選擇將就的時候,身邊真正相似的人越來越少,這樣自己也會渴望去擺脫單身,希望把自己託付出去或者去照顧一個心愛的人。



人是群居生物,至少這些年肯定不會改變,所以他們最終還是會在時間的磨鍊下慢慢回到原本的軌跡,至於要多久,因人而異。

當社會輿論宣傳未來會有多少光棍產生的時候,這種緊迫感就更加逼近,不僅僅是單身者自身,父母也同樣關注著,甚至更急迫。相親或者以各種方式搭夥的越來越多,也進一步導致了離婚率高居不下,真愛越來越少了,人們也越來越等不起了。



開放的人越來越開放,而慎重的人依然慎重著,在傳統文化和新文化衝擊的影響下,人們的認知會存在不小的差異,這也導致了現在喝多人真正相處下來會發現越來越不合適了。

這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當社會再向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素質文明逐步提高的時候,文化、精神思想碰撞逐漸緩和的時候,這一系列事情也將慢慢得到改善。


宿緣的生活美文

1、人口銳減: 兩億人結不了婚的後果是人口銳減,按一對夫婦一個孩子計算,要少生一億個孩子。

2、住房需求多: 兩億人不結婚,每個單身的男女,仍然要每人買一套住房,多出來一億套住房,讓住房尤其緊張,造成房價居高不降,甚至房子裡的傢俱一樣不少地增加需求。

3、治安隱患多: 光棍多、信息氾濫的社會,勢必造成三角戀愛多,感情糾葛的案件一多,給社會治安造成隱患就大起來。

4、感情糾葛多: 感情糾葛越多、治安案件越多,就讓單身(尤其女性)越恐懼找對象,形成下一大批不想結婚的人群,進入新的惡性循環。

5、色情服務多: 年輕的單身越多,躁動不安的因素就越多,給色情服務提供長盛不衰的生意機會,給國家治安管理帶來極大的麻煩。

6、疾病傳播: 單身男女越多,以戀愛為由的試婚、閃婚的人就越多,今天和他在一起,明天就可能與另一個人在一起,這樣就大大地增加了傳染病(艾滋病)的傳播速度。

7、麻煩事增多:單身一多,不計後果,不負責任的花花事都會頻發的,如:同性戀增多會造成更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調,單身多,有如:異性戀生了孩子後沒人撫養的實例會多起來了。

8、找下一代結婚: 單身的人多起來,同齡人找對象的競爭壓力增大,優秀的人、條件好的人成為搶手的了,逼得一部分人找不到同齡人結婚,只能找比自己年齡小的下一年齡段的人結婚了,造成下一年齡段的男女性別比例的再次失調,加深惡性循環,同時,找比自己年齡小的人結婚就意味著結婚費用會更高。

9、一切向錢看: 戀愛結婚的競爭壓力大,導致大家清一色一切向錢看,這就勢必早就一大批現實主義者(短視),久而久之目光短淺的人會與日俱增,社會自然就會風氣江河日下。

10、文化挑戰: 單身的人多,找不到對象的人,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會考慮涉外婚姻的,這樣,未來的中國社會中混血兒會多起來。中國傳統的文化理念、道德觀念全部會受到衝擊的。甚至有很多人沒有家庭的觀念了,遊戲人生的人多了!

國家應該對這一現象引起足夠重視,因為,這將改變中華民族血統膚色、文化理念等的未來走向。


心裝世界正能量


Golden134106095

本人有幾點建議供有關單位參考

一,紅燈產業合法化,行政部門進行有效管理,使衛生條件及主顧雙方健康安全無虞,並杜絕通良為娼的現象發生 。

二,出口男光棍,或引進外籍新娘,積極提倡涉外婚姻 。

三,發動戰爭,去外國搶女人。

四,放任不管,遵循達爾文進化論的精神,讓各位男光棍為爭搶女配偶各盡所能,各顯神通,物競天擇,留強汰弱,有助於優化人口素質,並可以自然而然地減少人口,因為事實上中國人口是太多而非太少。

五,各位男光棍私底下當然也可以拜觀音拜佛祖,向上帝和阿拉祈禱,請諸位大神保祐各位能娶上一個老婆 !


生意不好就罵人

如果單身潮繼續這樣下去18年後恐怕國家年輕一代的輪換將面臨嚴峻挑戰,國家如果不出臺政策制止現目前的單身潮恐怕今天的俄羅斯將是明天的中國。徵兵難、逃兵役、人口嚴重老齡化。年輕人和老年人的比例將是3比7。日本單身病導致日本單身男女拒絕結婚,俄羅斯人口稀少,導致徵兵難,很多俄羅斯有錢人出錢找人頂替名額。100個人裡面有一到兩個人單身是很正常的事,但是13億人裡面有2億人單身就有問題了。這是會嚴重影響未來國家人口的嚴重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