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抽成越来越高,而且服务很不好,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吕唐臣

我也经常使用滴滴来叫车,不否认,确实比较方便。但是,随着滴滴的市场垄断,网约车的价格在平时都已经高于了普通出租车的价格了,高峰期就更不用说了。当然,虽然不多,也确实遇到过服务差的情况。

我先简单来讲述一下我遇到的不好叫车体验吧

第一次是在机场,我下飞机后,想叫辆车到目的地。但是司机接单以后,打电话过来联系,表示要加价才接,不然就不接。于是我取消了订单,又重新叫了一次,结果同样。

第二次是在旅游景点,我要回酒店,所以叫了一辆车,我当时看到定位,车就在距离我800米左右的位置,并且在向我所在的方向行驶,但是司机借口说过不来,太堵了,让我取消订单。但无论我视线看到的还是地图上显示的,并没有堵车的情况。

如果是在城市里一般叫车的话,我暂时还没有遇到有服务很差的情况,大多数是对路不太熟悉,所以如果你是出门在外的话,你也不知道路,司机也不知道路,只有问导航了。这点呢,我是表示理解的,因为大多数的滴滴司机也并不是本地人。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不好的服务体验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滴滴公司本身的意愿,肯定是想提供更好的服务的。不过有些时候可能身不由己吧。

第一、随着市场的扩大,滴滴在国内已经是垄断地位了,自然也就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所以在相应的管理上面可能跟不上了。

第二、由于管理成本的提高,抽成越来越高,自然滴滴司机的收益就逐渐下降,越来越多的滴滴司机因为赚钱少,又辛苦,所以退出平台,滴滴为了稳住司机,所以在处罚力度上面自然有所松懈。

第三、除了出租车,几乎没有能够和滴滴竞争的服务平台了,所以,懈怠一点,用户也不会流失。

那怎么能够做得更好呢?

思考更好的管理模式

很多人可能知道,任何的管理都是有成本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管理得越精细,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价格的上升。

比较出租车可以政策进行调控,但是网约车只能市场调控。

那思考更好的管理模式,既能够弥补一些管理上的空白,又不对成本造成太大影响,就是一个可以思考的议题了。

提高系统的鉴别手段

既然大部分的匹配对接工作都是通过叫车系统来完成的,那自然优化系统,让系统能够能容易的识别出服务的质量,乃至一些恶意的投诉和正常的投诉,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了。

例如:在用户叫车后8分钟内必须到达目的地,如果不能到达,用户可以申请延长时间,司机可以电话通客户沟通,对延迟情况进行解释,不然,就视为恶意不接单。

当然,对于用户也一样,如果恶意的取消订单,处罚力度加大。

甚至一些地图定位,轨迹等算法手段来进行辅助。

新产品的推出

现在滴滴也推出了优选,就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产品,对于服务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就可以选择此类的产品,当然,收费高了,服务和管理自然也就需要能够跟得上了。

小结

垄断不一定都是坏事,但是如果想对网约车的市场更好的管理的话,还是需要出台一些有力的政策配套,市场调控针对于价格和处罚可能比较有效,但是总会有一些漏洞的存在,这个就需要我们能够针对这些漏洞出台管理的政策,而不是说什么网约车要本地身份证啊这些的表面功夫。难道本地身份证就没坏人了?


会技术的葛大爷

是的,毫无疑问是垄断造成的结果

网约车的垄断者

自从滴滴兼并UBER以后,网约车领域就一家独大了,以前还有易到等小玩家,但是目前看来,这些小玩家的份额实在太小了。滴滴根本不用顾忌这些小玩家。无论是谁,一旦处于垄断地位,那么这家公司就会有提价的冲动,滴滴也一样。因为用户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默默的接受。

垄断的判定

对于垄断的判定,一向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里涉及到怎样定义一个市场。如果你将滴滴所处的市场定义为网约车,那么毫无疑问,滴滴就是垄断者。这个市场除了滴滴以外,其他玩家的市场份额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你将滴滴所处的市场定义为出行领域,那么滴滴就不是垄断者呢?因为在出行领域,不仅有滴滴,还有出租车公司,租车公司,共享汽车公司。 正是有这些公司的存在,也使得滴滴无法滥用自己的地位,将网约车价格无限制的提高。如果滴滴网约车的价格比出租车高太多,那么用户就会选择出租车而不是滴滴了。


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在一个竞争不充分或者垄断市场,要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就必须由相关部门的介入。只有相关部门的介入才能抑制垄断者的提价冲动,才能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国外,微软处于垄断地位,但是也一直受到密切的监管。


中外科技

至于抽成越来越高。说明滴滴得成本高,前期投入必须早日回报,因为他不敢拖的时间太久,大家慢慢就明白其中的猫腻,现在部分司机已经发觉被利用而停止接单,而还有部分司机已经被套牢,只能任人宰割,服务这块,滴滴专车服务确实一流,这个必须承认,至于快车,顺风车那也就一般,跟出租车差不多,看程维得一些演讲 感觉到滴滴最后会组建自己的车队。而且无人驾驶。随着5G时代的来临,无人驾驶已经触手可及,滴滴司机你们应该想想将来,八年后,你们都已经步入四十岁的门槛,再找一个职业已经很困难,你们到现在也没有跟平台签订劳务合同,到了那一天,滴滴只要给自己的无人驾驶车队派单,而你们只是一些垃圾单或者半天一单,你们还会留在平台吗,在找工作你的年龄还会有更多的职业可选吗?就是眼前你们活的也不轻松。平台给不合格的车派单,你们觉得合理吗?醒醒吧。


上官小乐27686575

滴滴现在已经是司机天天骂,乘客不愿做的局面了,滴滴公司为了快去赚钱,大力推广拼车单。乘客不打拼车很难叫到车,造成大量司机接不到单,单子多的司机又赚不到钱,拼车单经常引起乘客和司机的矛盾。更可恶的是,拼车单的抽水提成居然高达60%--80%。滴滴客服就是摆设,全是外包的,对业务非常的不熟悉,完全就是个摆设,要不要无所谓的部门。系统及其垃圾,派单永远是1公里以外。为什么系统这样派单,看破不说破,聪明人都知道。乱扣分,扣钱些就不说了,滴滴经常玩的小把戏。


会算账的人都明白,找个3000工资的工作都比开滴滴强。


风继续吹脚

我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滴滴新政对车要求太高,滴滴车辆减少价格增高,乘客减少,滴滴拼命抽成,司机收入锐减,滴滴现在已经是鸡肋,滴滴为了维持,就玩命的派单,无论是不是合乎法规的车与司机,能创造利润就行,滴滴又玩命的抽成,让司机收入锐减,造成司机的反感,而价格增高与司机服务的不好,又造成乘客流失,乘客的流失又造成司机无单可接,往复循环,如果不加以改进,滴滴快车就是一个死循环!


飞翔42762711

我也曾经兼职过滴滴,这我有话语权。滴滴一家独大,抽成高,不理司机死活,乘客投诉就算司机没错,也是司机的问题。客服形同摆设,还不能注销。希望美团打车快普及,形成竞争,把滴滴的嚣张气焰压下去。


胖的熊猫

从实际上来观察这就是网约车垄断的后果!

它就像出租车没有遇见网约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出租车以前的景象!现在的网约车就是这样!

话又说回来!贪图便宜,你还想得到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我感觉是不可能的。

网约车的作用是让你在家不出门提前把车约好,让你出门不在难打车!

相对而言,网约车的服务和费用并不便宜!你出那么少的钱,它会给你服务好吗?在一个说!

个人观点,不喜忽喷!谢谢


用户5502404756

滴滴的出世曾让人们眼前一亮。滴滴曾被冠以绿色出行,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等诸多高帽。现在打车不是乘客多打不上滴滴的排队了而且是车少了没司机了,但再怎么吹捧也掩盖不住滴滴平台那不要逼脸的规定,严重的漏洞与缺陷。


弃滴加美

公司总要挣钱,它在抢占所有市场以后肯定要达到自己的利益需求,资本永远只看利益,不要被以前的补贴当做理所当然。。。服务肯定不会越变越差,企业吗还是要有客户做依托,不要天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