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村郎三农馆

有道理吗?不过是农村人对有三个孩子的性格情况的一种夸张隐晦反着的一种说法而已。

在农村,孩子都比较多,以前一家大部分都是有三个以上的孩子,孩子多,家里忙,做父母的就照顾不过来了,对孩子的教育就顾不上,那么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就会发生一些奇怪的变化。


作为老大,自然要替父母分忧,不管是在以前还是现在都有“长兄如父”的说法。老大大多都比较听话,不论是帮父母干活还是照顾弟弟妹妹都很少有怨言,任劳任怨所以就有老大傻的说法,其实是反话,其实是说老大能干,有担当,有责任。


感觉我们村里,近几年出生长大的老二性格都比较好动,活泼,有个性。老二出生的时候上面已经有一个哥哥,从小就学会了与人争东西的性格,如果老大有好东西不给他,老二就会想方设法的去争取,刷聪明。所以有二孩奸的说法,其实指的是老二聪明。


孩子多也不一定指的是第三个孩子,一般指的是最小的。由于最小的最晚出生,很多父母宠爱有加,从小养成了胆子大,天不怕地不怕的个性,也总喜欢惹事生非,惹事了有哥哥们顶着,什么都不怕。所以有老三坏的说法,指的是老幺性格个性,任性,胆大。

现在孩子都少了,而且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孩子们也都比较有出息,自然不会再有这种说法了。


乡间一抹阳光

看到“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句俗语,辛弃疾的《村居》描绘的画面,一下子就在有书君的脑海里涌现:“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细读这首词,有书君觉得这词和俗语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儿锄豆溪东”一句可以看出老大的“傻”是褒义,说的是老大肯吃苦,有担当。在炎炎烈日下,老大心疼父母,爱护弟弟妹妹们,独自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锄草。

老大一出生常常就被重视,被赋予家庭的重任。生活中如果老大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这个家庭就会和睦和气。有书君的朋友家就是三兄弟,他就是这样的傻大哥,他从小就把家庭的重担挑在自己身上。家里大事小情他总是挺身而出,兄弟升学就业,父母生病吃药,他都会主动出力出钱。日子一长,他的能力与威信一起增长,家里的大小事都找他商量拿主意。一大家人逢年过节聚在一起,总是他一个人买单,聚会常常是欢声笑语。看到父母快乐幸福的样子,他很享受“老大傻”的乐趣。


“中儿正织鸡笼”中的中儿就是老二,“老二奸”指的是老二的聪明机灵和随机应变,这样的“奸”是由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形成的。老二既没有老大作为第一个孩子出生时的重视,也没有老幺成长过程中的宠爱,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就得想办法动脑筋。


老二的位置确实有些尴尬,在与老大发生矛盾时,父母常常会对他说:“你是小的,应该听老大的。”与老幺产生分歧,父母又会说:“你是大的,应该让着老幺。”在这样的要求中,他们便有了夹缝中求生存的适应能力,他们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强。



作为父母最小的孩子,老幺不仅得到了父母更多的宠爱,从小还受到哥哥姐姐的照顾和关爱。由于父母对老幺一般没有承担家庭重任的期待,老幺的生活轻松快乐。由于经常受到保护,他们会比较顽皮任性,做事缺乏毅力。长大后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老幺更容易放弃。“娇狗上灶,娇儿不肖”,老幺容易对别人要求更多对自己要求更少,与老大相比缺少责任感,与老二相比又少了一些替人着想的心思。


老幺这样的行为常常还会得到一些人的夸奖。老大在烈日下锄草,老二在大树底下织鸡笼,他们都没有得到作者的赞美,唯有老幺的卧剥莲蓬让作者(当然也代表了大多数人)觉得最可爱,可见大众对每个孩子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也只能是过去的一个说法,有一点点道理,但不是普通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的实施,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那种“偏大的,向小的,黑眼的就是二小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有书共读

农村的俗语都是农民经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而成的,所以都是蕴含着一定的道理的,就像题中所说的这句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我们今天就来说说这句话有是什么意思,我们又为什么这么说!

不过这句话只适合以前的社会,我们都知道在以前的社会,有种说法是“有儿穷不久,无儿富不长”,所以一般的家庭大多会愿意多生几个孩子,以求多子多福,养儿防老。而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就算二胎开放,很多人也不愿意要了!

老大傻:这个傻,自然不是智商方面的问题,而是老大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要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勤勤恳恳的照顾着家里面的其他人,这个傻指的是老大的奉献精神和成熟踏实的态度。

老二奸:这里说的是老二比较圆滑,因为上面有老实的大哥,下面有年纪小的弟弟妹妹,做错事情都可以往他们身上推,而且这时候的父母往往会对老二的精力有所下降,因为老大会承担一部分照顾的责任!

家家有个坏老三:这说的是老三一般作为最小的孩子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谁都会照顾他,做错事也有人撑腰,就会养成调皮,爱惹事的性格!

相信家里有多个孩子的家庭大多都有这种体会,不过,不管是老大、老二还是老三在父母心里都是自己最疼爱的孩子,没有区别!

骏景——殷


骏景农业

99随便语:这一句是中国传统大家庭里的真实写照,笔者尝试,以《西游记》中唐僧的三个徒弟组合,分析这一现象的合理性。

首先,这不仅是农村俗语,最起码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止,中国人的传统家庭里,都有类似的说法,无论城市或者农村。

比较正宗的土语是这样的:大傻子,二嘎子,老三是个贼滑子

前后两句都好理解,二嘎子是个什么意思?

这个词最早出自东北,是对谁家比较淘气的孩子,才这么叫,二嘎子不仅淘气,而且能装模作样,懂得把自己伪装成乖孩子,是个暗地里使坏的家伙。

第一,唐僧手下三个徒弟,颇有点那个意思。

细想一下,西游记里的唐僧三个徒弟,不恰恰就有那么一点“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意思吗?

(1)大傻子的代表人物,孙悟空。

老大是孙悟空,别看他本事最大,但干的总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背锅的命。

(2)二嘎子的代表人物,猪八戒。

老二猪八戒,这家伙自己好吃懒做,但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冲在前面,在唐僧面前最爱装好人的就是他,蔫儿坏。

(3)坏老三的代表人物,沙和尚。

老三沙和尚看似老实,但遇到危险的事,绝对逃的最远一点责任不肯担,其实他是明着偷懒,是在唐僧允许的情况下,当个看热闹的闲人。

所谓的“奸”“坏”,不是指的真正的大奸大恶,而是指偷懒使坏。

老大只能出死力气,没资格偷懒,老二可以暗地里偷懒,老三就可以光明正大偷懒。

第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在哪里?

生下来一张白纸似的孩子,他长成什么样,养成什么样的性格,其实与他的父母有关。

再说明白点,是他们的父母不知不觉造成的结果!

假如一家有三个孩子,父母对这些孩子的要求那是完全不同的。

(1)老大是第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父母肯定很重视,但由于很快家里有了其他的孩子,父母不可能对老大太溺爱,反而希望老大早点懂事,以便成为自己的帮手。

“长兄”的位置不是好坐的,这个长兄必须能吃苦耐劳,给弟弟妹妹竖立好榜样。

(2)老二处于“不上不下”的位置,父母对这个孩子的态度,与对待老大不同,由于已经有了能吃苦耐劳的老大,就不需要老二来当这个榜样了。

但老二自己,骨子里肯定想和老大一样,受父母的重视,而且又不想真的去吃苦受累,于是时间长了,就养成了耍滑头,装模作样的本事。

(3)老三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对他的溺爱,是毫不掩饰的,所有的孩子中如果有谁可以公开做了坏事,不受惩罚,绝对是老三!

这就看得出来了,老三的坏,其实是被父母鼓励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

第三,以三徒弟举例,如果将其身份,相互调换行不行?

(1)孙悟空别当老大了,让他和猪八戒换换,当老二。

这下子麻烦大了!

孙悟空是吃苦耐劳的典型,有困难二话不说冲在第一个,但假如他是老二,你一个老二这么干,那你让成为老大的猪八戒,颜面何在呢?

(2)猪八戒肯定不能当老大,那就让他去当老三。

又坏事了!

你一个最小的徒弟,整天撺掇老大出去打架,然后又跑到师父那里告黑状,成天搞事情,唐僧肯定不能同意啊,他还指望你关键时刻顶上去呢!

(3)至于说老三沙和尚是类似的道理,反正“明着坏”“明着偷懒”的沙和尚,不仅不适合当老大,也不适合当老二,他最好就是当老三。

三个徒弟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座次,这就是最合适的一个组合,不能乱。

结束语:孙悟空三徒弟的事例证明了,凡是传统大家庭里的孩子,“老大傻,老二奸,坏老三”绝对有道理,这样的组合,既是父母希望他们如此,也是最稳定的兄弟组合。


99随便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在以前的农村家庭,人觉得家里子女越多越好,家族就越兴旺。因为在以前,农民都是靠种地为生,因此都觉得生的多,劳动力就多。尤其是比较希望生男孩子,因为男孩子力气大,好干活。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80年代以前很多农村家庭,基本上家里都是3个以上的孩子,有些甚至兄弟姐妹6,7个都不奇怪。大多数家庭都是三兄弟,我的父亲辈,爷爷辈,他们都是三兄弟。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二胎都不愿意生了,更别说三胎了。

农村俗语“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是什么意思?

1、老大傻。在农村家里,大多经济条件就比较差,作为老大,从二弟出生开始就承担着很多的东西。俗话说:长兄如父,作为兄长,很多事情都需要照顾弟弟,所以懂事的比较早,做的活都是最多的。因此老大往往是比较本分,务实的那种,勤勤恳恳的干活。所以这里的傻并不是说真正的傻,而是形容老大勤恳务实,承担更多的责任。

2、老二奸。老二作为中间出生的人,上面有兄长,下面有小弟,所以父母在老二身上的精力也很少。最小的父母往往总是最疼爱的,最大的也从小就比较懂事能干,中间的老二一旦遇到大事,既没有老大那么能干和勇于承担责任,又没办法像老三那样得到父母的偏袒。于是往往鬼点子比较多,脑子比较灵活,经常会把责任推向老大,所以说老二比较奸。

3、家家有个坏老三。作为家里最小的那一个,除了得到家里所有长辈的偏爱以外,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是最少的。我自己是两兄弟,从小就容易发生矛盾,更何况是三兄弟呢?兄弟之间一旦出现纠纷,轻则吵架,重则互相打骂,有时候打得面红耳赤的。这个时候作为最小的,必然是一哭二闹,跑到父母面前告状,然后父母必然会觉都是当哥哥的错,觉得弟弟小,当哥哥的无论如何都要让着弟弟。所以很多兄弟之间,尤其是小时候都不愿意和老三在一起玩,因为老三一旦受委屈就回去父母面前告状,然后父母就回责怪甚至打老二或者老大。这就是为什么说“家家有个坏老三”。


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家庭最多也就生两个,三个的少之又少。而且虽然父母小时后可能对老大老二责怪的多,受的委屈也多。但是同样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是一样爱。我们也不要太过于计较,等自己长大之后也能够慢慢理解,也就不会想的那么糟糕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少三番],谢谢大家。


少三番

又遇到专业对口的问题了,不回答都对不起自己的“专业”。

开门见山,老农直接说说这句农谚是什么意思。特别好理解,就是说,家中有三个孩子,一般情况下,老大比较憨厚老实,看起来傻乎乎的样子,老二呢就比较狡猾,老三就会不安定了,比较坏。

说实话,直接给大家说明这句农谚的意思,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

老农我常说这样一句话,不管做什么事情,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说,不仅要知道它是什么,而且要搞清楚为什么是这样。同样,老农和大家分析一下这句农谚!

所谓老大傻,或者老大憨,这是有原因的。大家想一想,家里有了新生儿,父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势必会把家里人所有的宠爱集于他一身。家里人的宠爱会让他的生活比较安逸,不用动脑筋想自己需要什么。到了有了弟弟妹妹后,做大哥的要照顾好弟弟妹妹,处处忍让弟弟妹妹,所以就形成一种憨厚老实的性格特征。

所谓老二奸,其实并不是说老二这个人比较坏。而是环境造就他的性格特征,上有哥哥或姐姐,下有弟弟或妹妹,老二的位置很尴尬,父母没有了第一次有了小孩的新鲜感,并且父母的爱已经给了哥哥姐姐很多,还要照顾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所以,不管什么,待遇就降低很多。比如,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用哥哥姐姐用过的东西,就连好吃的好喝的都要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分享。所以,老二就要自己动脑筋了,久而久之,形成狡猾的性格特征。

所谓坏老三,举个例子吧,老农我家里边兄妹三个,妹妹最小,也是唯一一个敢和父母顶嘴的孩子。父母说,有你们哥俩的时候,我们都年轻,所以对你们虽然爱,但不是宠爱。而随着年龄增长,对于子女能够更加容忍,宠爱。所以,这老三往往会养成一种坏坏的性格。做老大老二不好做的事情,胆子比较大。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老农就谈这么多,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农人话农事

老大傻,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这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以前到古代民间家家户户的真实写照。字面分析是说姊妹三人,其含义乃指三兄弟。这是一种比喻手法,并不是说只三人而已,而是指第一个与中间一个到几个和末一个小弟而已。上面的回复也各有千秋。我只简单说说吧。这是真对一家兄弟几人未成家之前的少年与青年时期的真实论点。字面是带含义的。老大傻者,指大儿十岁上下,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但下已有弟,妹几人,从吃穿上老大已疼爱过时,好吃好穿要尽弟妹了,老大必受一定的限制与冷落而又不敢翻降与顶嘴。否则挨打。而且你还得抽时看护小弟与小妹,还得抱他们,还得给弟妹擦屁刮屎。有时还得替妈妈喂小弟饭汤,甚之有时还得替父母摸处一些家务活,而到了夜晚,因人多床被又少,而父母又须搂弟妹睡觉,十岁左右的自己基本已能自理,而又不能依附爹娘,自己唯有睡地铺或睡草窝了。不是傻,不是憨,而是老大的身份与弟兄层次的使然也。

老二奸者非奸恶之人,乃聪明圆滑之意也,老二与中间弟妹是最不待见父母的,只因上有老大,下还有小弟妹,父母会把一切尽小,老大不沾边,老二会哄弟妹要东西吃,因为小,淘气,父母看见也不会打,只会骂一顿,叫他看小弟,他说我不会看,说他偷吃东西,他说弟弟让他吃的。父母若偏小弟过很,老二会哭闹,力求分得一块馍,并且会想歪点子博得父母的同情与可怜。这也是老二位置的使然,不得不圆滑如此,不然他得不到宠爱,保持中立与圆滑乃是自谋不吃亏之计也。

坏老三者,故意,淘气,玩皮之相也,因为最小,父母兄长所有的爱都集中于自己一身也。养成了帝王之气。动不动哭,动不动闹,一点对不住,一点吃不嘴里就会不依不饶。使性子使气,故意摆调父母,无故污陷兄姐不是这属正常,歪点子与坏脾气总是把父母兄姐消磨的哭笑不得而无为之力,因为他是一家人人都宠爱的老小也,即是再玩皮再淘气也还得照样亲他疼他是也。甚至是越坏还越招人喜欢呢,您说是吗?

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过去在农村,一个家里都有好几个孩子,对于不富裕的家庭来说,家里的每个孩子都会有不同的分工,以分担父母的压力,农村老话“老大傻 ,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就是孩子在家里表现的一种写照,虽不能一概而论,但也能说明一定的道理。

老大傻?这里的“傻”并非智力上的欠缺而表现出来的“傻”,而是指憨厚、老实、任劳任怨。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往往老大的童年期还没过,家里就有了弟弟或妹妹,父母会将一部分关爱向弟弟妹妹转移,而照看弟弟妹妹或干农活的一些责任还得分担一部分。


老二奸?对于老二来说情况要稍比老大好一些,因为上面的老大会给自己提供一个缓冲地带,即便是干活也总想着让姐姐哥哥多分担一些。而对于父母的关爱或好吃的东西则总想从弟弟妹妹那里多分一些,所以做事难免会耍一些小聪明。


家家有个坏老三?老三出生的时候,老大年龄一般都比较大了,会更多的谦让他们,所以老三不仅受父母的溺爱多一些,哥哥姐姐也很关爱他们。家里的农活可以逃避,犯了错也往老大老二身上推,做事往往淘气、任性,所以给人的感觉是“坏坏的”。


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的每个孩子都是宝贝疙瘩了,“老大傻 ,老二奸,家家有个坏老三”的说法似乎不准了。尤其是对于宠惯了的老大来说,不对老二压制就算不错了。

大乡,民俗文化爱好者,用不一样的角度解读农村,欢迎大家评论、关注!

大乡

看了八十多位网友的论述,讲的全面具体的,我就简单说几句:

我们这辈人都是从多子多女的家庭中走过来的,曾经大的哭二的闹三的在炕头上抓屎尿,谁家也要从红火坑里度过。我观察过身边许多家庭孩子的脾气性格特征:一般都是大的老实憨厚,常常是一个家庭中的受气者,作为老二就逆反常态,大多是奸滑乖巧、惹事畔非,甚至闹得鸡犬不宁让父母挺费心的,致于说老三老四及老七老八我们就无法逐个考察他们的性格轨迹了。老大为什么就傻乎乎的吗?不可能的,聪明过人的比比皆是,只不过是在农村的传统意识中,长者就应该让宠底下小的,这样天长日久,老大本来天真豪爽的性子就被压抑变得任劳任怨,象是木呆纳鸡似的。老二相比之下就变得自由自在的,从而显现出他多智多谋、天高任鸟飞的雄心斗志,土话说二的天生就日怪,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致于老三或者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父母也是挺宠爱的,在他们特别娇惯庇护下,也是挺逞能要强的。


大叔147409271

这句俗语在我老家我还真没听说过! 即使在外十几年我也没有听说过。

从小到大经常听到的是“爱大的,厌小的,中间夹个受气的”,这是我老家的俗话。

我家姊妹四个,我哥是老大,老二是闺女,老三是闺女,我最小我是男孩。在我的印象里,我爸妈尤其我妈,最疼我哥哥对我两个姐姐也很好,包括我姥姥姥爷舅舅对他们三个那叫一个好。爸妈对我的确有种不闻不问的态度,我小时候就是一天不回家吃饭,甚至经常晚上半夜回家,基本上没人管的。

从我记事起,我哥哥和两个姐姐没有穿过别人的衣服(除非我二姐穿大姐的)。我就穿过我妈她表姐家孩子的衣服,说真的,长大以后想起来我的心挺塞塞滴。

我哥就被我爸打过一次,还是我小学4年,暑假不写暑假作业他打我,打我鼻子上流血了,我就哭了。我爸因为工程款的事情在想办法闹心,出来把我哥踹了两脚,让我仰起头,让我找粉笔给我塞鼻子,又到水缸舀凉水给洗,我两个姐姐那压根就没有动过手!甚至以前我爸把我二姐故意惹哭了,然后又把她哄好了,甚至我二姐直接好我老爸的名字他都是乐呵呵的!

对于我来说吧,我对于父母对我的感情我根本就说不清楚的。第一次被父母打是妈打的,第二也是我妈打的。第一因为学校打扫卫生,我拿到学校去装垃圾的筐丢了(我爸新编的),回去被我妈打的满地打滚。第二次是因为我把保温瓶给打碎了,又把我打的满地打滚。

从那以后我就是吃完饭放下碗筷就去学校了,如果是星期天我不是出去玩,就是一个去山沟边坐着发呆。即使去地里干活,我也是一个呆在一个地方自己默默的干活!冬天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他们五个人坐在炕上,我就一个坐在地上看电视。冬天坐在炕上吃饭我就自己拿着馒头夹点菜端碗稀饭就走了。在外面别人都说我跟活泼,叽叽喳喳的,我爸妈会说他在家不说话,的确我在家不怎么说话了!

我爸一次打我是用筷子粗的绳子把我整个人捆起来打的(人成了球型)。一次是把我吊在房梁上打。一次是用我的皮带(自动带有些硬)我趴在我的床边上,直接把两个小腿打肿了,他又把他的酒拿出来加热点着给我擦,问我错了嘛?我没吭声又接着打直接把皮带打断了,最后小腿上全是血道子,半个月走路都很艰难。一次直接就是柳条招呼,挨重打不下10次。除了我妈打我那两次我哭了流泪了,我爸打我我嚎叫,但是没流过一滴眼泪!


其实想想过去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小错,不好好读书,偷着抽烟,旷课,我也没干偷鸡摸狗祸害别人的事情呀!

最后我离家出走3年,回家还是因为太过想念父母我才回去的,不然我还在瞎混。我最后学厨师也是为了他们。有些东西说不清道不明,说一千道一万,过去的终究过去了,人要往前看,不能总往后看!

虽然十几年过去了,说真的,父母也知道我和他们有些隔阂,但是从来不表现出来。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我挺佩服我爸,因为他当年养活我们姊妹四个还有我妈,还有他的弟弟妹妹!就像他说的是男人就要站直了不能倒下!

说真的,在我没有离家出走之前,我在家干活、从给果园挖野酸枣树做篱笆、果园上化肥、给果树挖坑挑大粪渗透以后再回填土、掰玉米、一个人再打谷场晾晒十几亩麦子、苹果套袋、麦子地、玉米地、果园除草、家里蒸馒头、擀面条、做凉皮、收拾家里卫生、山沟捡柴、冬天把果园的果树枝捡起来,装在架子车拉回去倒在门口,又用砍刀砍短摞起来成柴火堆。这都是在我15岁离家出走之前做的事情。

我的所有发小除了一个人,就我做的最好,我哥也就挑过大粪去山沟捡过柴!

其实想想,我哥凭学历现在定居深圳,我大姐靠能力在深圳工作又嫁到深圳,我二姐也出嫁了。 他们都有家了,我又是一个不婚族,也就这么过活了!

自己的苦,自己的痛,只有自己知道!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公平!我也从来不去怨天尤人,因为我知道老天也压根不知道我是谁!

我一个初中没有毕业的人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从15岁不到离家出走,自己一直养活着自己,每年我都给父母一笔孝敬钱。我对的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