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说话的语气,是否决定了他的智商和情商?

用户71312538387


李 娜,多伦多国际心理中心认证的情绪管理师,中国心理学会认证的情绪管理师,高级家庭教育导师,正面管教家长课高级导师;从事儿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十余年,全国进行线上、线下数百场家庭教育讲座,让数万家庭受益。

和孩子说话的语气会影响到孩子的智商与情商的发展,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一个人智商与情商的发展与形成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说话的语气肯定是对情商与智商产生影响的一个要素。

愤怒的语气

愤怒的语气会瞬间阻碍孩子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当家长用愤怒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会被吓傻、吓呆,只会哇哇的哭,有的妈妈还会追问“你说呀,为什么?你说呀谁欺负你啦”等等的问话都不会得到答案,因为孩子此刻所有的思维都处在停顿状态,他们会处在深深的恐惧中,不敢看外面,不敢看妈妈,即便妈妈是想要保护他们,想要帮助他们,他们也是紧紧的闭着眼睛不敢睁开,他们全身都处在自我保护的应急反应中。

长期以这种愤怒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的情绪会经常处在紧张与焦虑中,他们没有办法更多的去了解别人的想法与心情,会完全的沉浸在自已的不安、惊恐、烦躁里面,情绪会经常处在负面状态,容易暴燥,爱发脾气。

温和的语气

温和的语气,就如春风抚面,容易让孩子原本紧张的心情放松下来。

孩子在犯了错误后都会不自觉的启动自我防御机制,这时家长对他们的批评和训斥都会被抵挡在外。如果此时,家长能够用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说话,孩子就会不自觉的放下这种防御,向家长敞开心扉,在这种轻松的谈话中,孩子会将他们的记忆力、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发挥出来,将整个事情,都叙述清楚。


心理卫生协会妇专委

会影响情商,一般不会影响智商。


情商(EmotionalQuotient)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大体上就是管理情绪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情商的高低与后天培养关系重大。戈尔曼和其他研究者认为,人的这种能力是由五种特征构成的: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相互关系。

在人生之路上,情商重于智商。情商更是一个人的人生之花,它对人的重要性仅次于身体本身,情商高低足以左右一个人的幸福与否,成功与否。值得庆幸的是情商高低绝大多数来自后天培养,我们大家都还有机会。

家长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影响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会无意识模仿家长。思想意识决定言行,言行也会反向影响思想意识,例如:家长好赌博,而且不避讳孩子,那么孩子就会通过玩牌这个行为,养成赌博心理,以后办事喜欢孤注一掷等等思想意识。

教育最深刻的方式,也就是最不经意的点点滴滴,而不是大呼小叫和声色俱厉,家长的说话语气甚至比说话内容更容易对孩子形成影响。

家长和颜悦色、亲和轻柔的语气是孩子高情商的极佳培养。不管是批评还是日常交流,家长言辞语气决定着交流的走向,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与这种语气所匹配的内在思想意识,也包括情商的潜移默化的形成。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样可用测验分数较准确地表示出来,尽管不是很准确,但是依然量化。而情商只能根据个人的综合表现进行模糊判断,如果用文字化表达出来也只是:团结同志,耐心有致,工作细致等等与情商貌似没有什么关系的评价。心理学家们还认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专家们还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培养情商应从小开始。尤其是家长的一言一行,包括或抑扬顿挫,或铿锵有力,或呢喃软语的说话方式,都是孩子高情商的养成要素之一。


哥不猜想

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由很多因素综合决定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

比如智力方面,父母遗传的基因首先决定了智力基础,后天的培养开发是“锦上添花”。

情商方面也是如此,孩子的性格是由天生的性格+私人逻辑+后天环境决定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影响“后天环境”这一部分。

“语气”只是影响孩子智商、情商发展的众多“后天环境”因素之一。


父母们都有一颗爱孩子的心,说的、做的也都是“为孩子好”,但是方式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的结果也大相径庭。可怕的是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方式方法不当导致了孩子的问题,反而还在责怪孩子“我是怎么教你的?我怎么就教不好你啊!你这是什么孩子啊!”

心是好心,但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好好想想,我们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到底在向孩子传递些什么——是不满、责怪、羞辱、否定、嫌弃、打击……? 还是欣赏、鼓励、赞美、认可、理解、信任……?

我们确定我们的“好心”都被孩子看到了吗?孩子从我们这里感受到爱了吗?我们不妨把自己当成孩子,想一想同样的话别人说给我们听,我们会不会高兴、积极、有动力。


长期生活在积极环境里的孩子,不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会朝着积极的一面去发展,他们的注意力会放在“如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上,这是积极的、主动的。

相反,长期生活在消极环境里的孩子,注意力都在“如何逃避大人的责骂、如何跟大人对抗”上,这样孩子自然无法变得更好,反而会把自己先天的优势也丢掉。

身教>言教。家长用消极的语气对待孩子本身就是在做错误示范,孩子当然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用消极的态度应对问题。所以改变应该从父母开始。父母不能只要求孩子变好,却放任自己一直消极下去。正人先正己。


老师妈妈妈妈老师

谢谢!我觉得和孩子说话的语气,是决定着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的!现在越来越发现,教育孩子,跟与老公相处一样,得装糊涂、哄着、骗着;相互考验着、关心着、交流着、共同进步着、共同憧憬着、计划着、相互否定着、一决高下着!

总有那么几次,在说服、改变不了对方时,彼此想掐死对方、或者痛痛快快的一决高下的感觉,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导致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后果!因此教育孩子的过程真的是斗智斗勇的过程呀!

经过这么多年的养育,对“孩子说话是的语气,是否决定孩子的智商”是深有体会的!教育孩子,一定得谆谆善诱、欲擒故纵、点到为止!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火眼金睛”。

父母对孩子不恰当的语气,是对孩子自信心、兴趣的最大打击:

1、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孩子的年龄相匹配,不能超出孩子当前阶段体力、心智、大脑的承受度。对孩子不切实际的要求,会让孩子“瞢逼'”的,一直“瞢逼”,惶惶然不知所措的孩子,您认为会聪明吗?

2、家长的怒气、讥讽、哀声叹气,最终都会转化为孩子的“气愤与厌恶”,谁会对给自己带来耻辱的事,感兴趣呢?谁又会感恩给自己侮辱的人呢?孩子的拖延症,迎合了家长对孩子“勤奋”的要求;孩子的持续不求上进,是对家长讥讽的切合,“我就要成为你说的人----差生”。因此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成为平庸的人,只需打去他的上进心、求知欲、剥夺尝试、失败的机会就行了!

优秀的孩子,都是父母情商很高,既能谆谆善诱,又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的父母。对孩子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事论事”,点到为止,遇事留有三分面子,千万不要唠叨、诋毁孩子未来!

温馨告知:因个人精力受限,在所有的问答中,将优先回答“育儿”标题的问答。其他类型的问答,视时间精力的充足度而回答哈,敬请粉丝们谅解!


秦凌

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很重要,一本书《非暴力语言》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词和语气,用词不当或者语气带有威胁、冷漠、鄙视等性质,直接会影响关系相处的质量。

尤其对孩子,要是孩子做一件你很反对的事情,没有搞清楚事因,就主观臆断,这样的事情总是发生,时间久了,就会让孩子心理受挫,打击做事的积极性。

比如,孩子在做作业时候,突然跑到卫生间,呆了很久,这时候,你就怀疑他又在拖延写作业,在卫生间做其他事情,因为在这之前,孩子已经上过卫生间了。于是你带着识破孩子的口气说:“怎么了?又尿急了?”或者直言不讳:“一写作业就上厕所,每次都这样拖沓!”

结果,孩子是因为流鼻血跑到卫生间在止血,你的语气明显伤到了孩子,孩子或许正因为流鼻血而郁闷,被你这样一说,完全灰心丧气,也许会打乱她学习的心情。

无论是和孩子还是和成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建议大家一定关注自己常用的语言和语气,避免使用暴力语言伤到与我们建立起的关系人。


收留馥郁

我觉得和孩子说话的语气,的确会对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决定性作用。

因为家长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不见得是对外的语气和态度,也不一定人际关系差。

但是孩子不一样,因为孩子从家长这里学到的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语气会直接影响她的语气和行为,对她的情商和智商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说话是一门学问,说话前多思考就是对智商的一种锻炼。

所以希望我们家长都能够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也要尽量控制语气和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