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容易養車難,農民家家戶戶都買車,真的有必要嗎?

柯是我

買車容易養車難對於沒買車的人來說,覺得是一句胡話,怎麼可能要那麼多錢養車。但是對我們有車的人來說,真的是養不起。我給大家算個賬



  1. 每年的保險是必不可少的,我的保費為3000元
  2. 我每個月的汽油費差不多是600元,一年是7200,再加上有時候會出趟遠門,一年總得汽油費在9000元左右
  3. 每年差不多做兩次保養,一共1000元
  4. 去年一年停車費加上洗車費一共200元

以上是必要消費總計13200元,這些是在不出事故,車子沒壞,沒有罰款的前提下。如果還要修車、罰款等等這是沒有一個具體數字的。

對於農村人有沒有必要家家都買車?我覺得自己覺得有必要那就有必要。我大概歸類了一下,農村人買車的幾大原因。

1、現在的農民大都外出打工的居多,一年下來能存不少錢。再一個農村沒有汽車確實不方便,沒有城裡公交車那麼發達,出趟門很麻煩。

再加上現在農村的公路很多地方都修好了,買輛車改善生活,對於現在的農村人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2、現在買車的人那麼多,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分期付款。一輛十幾萬的車子,只需要幾萬塊錢就能夠開回家。農民幾萬塊錢買輛車子是很簡單的事把!並且農民打工的居多,月供也不是什麼難事。


3、現在結婚汽車是必須要的,很多年輕人結婚家裡都會給他們買輛汽車,還有的女方會當成嫁妝嫁過來。這是是農村為啥這麼多汽車的原因之一。

4、農村有個特別的現象,如果村裡有誰買了輛汽車回家,那麼心裡肯定會不舒服。難道他買得起我就買不起?過不了幾天就把車子買來了,即使是欠債也得把車買來,錢可以慢慢換,面子不能丟。這就是所謂的攀比心理,為了面子。


宇航農業

隨著這幾年的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的建設與往日不約而語,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提高。走在鄉間的路上,空氣清新,道路整潔,家家戶戶蓋起了別墅,購買了汽車,一副蓬勃發展的氣息撲面而來。但是很多人都說買車容易養車難?真的這樣嗎?有必要家家戶戶買車嗎?

我們先來下2017年上半年農村裡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支出情況:

我們瞭解一下消費支出包括哪些?消費支出包括衣食住行、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以及其他等八大類。


結論一:從中可以看出,交通只是八大類種的其中一類,我們暫定養一輛汽車一年的費用大概為1萬元,半年為5000元,當然每人使用情況不同,費用支出也不一樣。我們是平常老百姓,就按收入平均線而定,也就是說養一輛汽車半年的費用差不多需要農民五個月的收入。我們農民除了養車外,剩下一個月的收入還要承擔另外七大類。從收入和支出的平衡關係來看,養車已成為農民們的負擔了。





再看看這八大類所佔的比例(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例

我做了一個圖表供大家更直觀參考


結論二:從上面表格中可以看出,交通通信在八大類所佔比例僅為11.3%,也就是說半年需要支出584.6元,這還不僅僅是交通費,通信費也包括其中,那麼交通費用支出所佔比例就更少了。如果養車的話,一個月基本需要800多元支出,大大高於統計的交通消費。實際上這800多元已成了農民的負擔了。



結論三:有人會提出來一家多口人難道也是多輛車嗎?一般都是一家一輛車啊,那全家消費支出就不止5174元了。是的,我這裡按一家三口計算,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半年消費支出,交通通信結算支出為1754元左右。難道一家三口每次都是集體開車出門,其它交通費用不用了嗎?1754元還是包括通信費的,也請先減掉一部分。這養車的費用在家庭中所佔比例還是高了點。

總之,我個人認為在農村裡農民買車容易養車難,這是真的,家家戶戶沒必要都跟時代潮流去買車,還是要根據個人實際收入來決定。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拙見,歡迎有不同意見的朋友們在下面留言交流。


福福福755

首先,樓主問這個問題明顯帶了一副有色眼鏡(為什麼單單說農民買車有沒有必要)~~

買車容易養車難,這話沒錯,現在車相比十年前,確實便宜了很多,車在降價,可是其他諸如油價,保養費用等卻在日漸走高。單單油價這一項,就佔日常養車的大頭!看著油價每次降個幾分錢,一點也讓人高興不起來,因為隨之而來的必定是漲幾毛(這樣搞,還不如不降)~~

這跟生孩子差不多,生容易,養可不容易啊!毫不誇張的說,現在養一個孩子的花銷夠過去養十個孩子~~


我們中國14億人口中,農民佔了一半多,所以只有農民富裕了,中國人才算是真正的富裕了!

可能在樓主眼中,我們國家的農民還比較貧窮,所以即使買得起車也養不起。但是——

冒昧地問一句,樓主應該沒在農村呆過吧?!你知道過去農民去趟城有多不方便嗎?在過去,農村的土路土的不能再土了,一到雨雪天,那可真是名副其實的“水泥路”
好在過去幾年裡農村政府積極響應“要致富,先修路”的政策,原來的“水泥路”都變成了真真正正的水泥路!


路是修好了,可是公共交通設施目前還不像城市那樣發達。就拿鄭州來說,公交車,出租車,地鐵,共享單車,摩的,應有盡有,不管去哪,說走就能走。可是,農村不一樣,在過去,要想去城裡,要麼騎自行車,要麼騎摩托車,要麼坐城際班車,要麼走路。現在要麼騎電動車。但是,這些交通方式都有不便,一遇雨雪天,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統統走不了,城際班車還不準時,有時天氣不好,還會停運。萬一去城裡辦個啥事,你說沒車急人不急人。有人會說,那就“11路”。呵呵~~假如孕婦快要生產,恰逢天不好,又沒有班車,你說咋辦?最好的選擇就是有輛私家車!

農民相對城裡人來講,確實不富裕,但是不代表他們沒追求,不代表他們沒有選擇幸福的權利。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判斷農民是否富裕了,第一個是看看他們是否開上了小轎車,第二個是看看他們開的什麼車。不過,根據五菱宏光長期霸佔MPV榜首來說,農民離小康生活顯然還有一段距離。(注:農民買車偏向實用性強的,五菱宏光能拉人能裝貨,而且外觀審美還不錯,非常符合農民朋友們的一般購車需求)。
那農民家家戶戶都買車是否有必要呢?這個問題說實話,不好回答。但是相對城裡人而言,農民朋友家家戶戶確實很有必要買車。農村沒有便利的公共交通設施,出門辦事,還是開車會比較方便一點,而且不用為找不到車位而擔心,也不用為買不到或者買不起車位而發愁,更不會因為車停的不是地方而慘遭貼條。反倒是城裡人是否真的需要買車,這才是樓主應該需要思考的問題~~



啟名星

眾人都說買車容易養車難,一點不假!油價我們控制不了,不過省油還是能夠的。一樣的車,一樣的間隔,別人怎樣就比你開的省油呢?油耗量還相差8%-15%。來吧,通哥教你些知識,讓你開車再多省省油。

1、啟動後別那麼快開暖風

汽車剛啟動的時候,機油需求肯定的時間才能光滑到各個部件(就是流到各個角落)!假如這時開啟暖風,發動機內部光滑不夠,摩擦阻力就會增大,從而導致發動機負荷過高,那肯定會費油啊。因而大家廣泛會誤以為是暖風惹的禍!能夠明確通知你,你開的絕 對不是一個假暖風。來教你個準確的做法,才能得在汽車啟動後,等個3-5分鐘,待水溫升高後,再開啟暖風。

2、循環方式配置為內循環

將空調的循環方式配置為內循環形式,會使車內的氣溫會疾速升高。待才能覺得車裡溫暖了之後,再切換外循環。如許做,是有助於車內空氣流暢。也能在肯定水平上到達省油的結果。

3、準確的胎壓

胎壓的多少,關聯到與地面摩擦面積的大小。氣壓過低會費油,過高則會加大磨損且影響舒服性。而每款車的胎壓都是不一樣,胎壓的標準咱能夠依據買車時的手冊進行理解。別的,輪胎的寬度與油耗也脈脈雷同,改裝寬胎帶來更大接地面積的同時,車輪的滾動阻力也添加,相同對油耗有影響。這對愛好改裝車的冤家們來說,值得留意。(土豪請疏忽!)

4、給汽車減負

望文生義,減負就是減少擔負。那坐2個人和5個人的區別是自負明顯的。你人少,車子體力足,一給油車速就來。人一滿,車就重,當然就更破費體力。從而油耗也會隨之添加。還有在出發前,假如能儘量清空車內不必要帶的物品,經過實測,如許對省油還是自負有效的。


欣若說車

現在農村生活條件好了,人們的收入高了,買車買房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了。



農村的家庭也不是家家戶戶都有車,買不起車的人大有人在,買車的家庭大部分都是在外打工,需要開車上下班,一般居住在農村的中老年人是不捨得買車的。

現在農村公路修的也比較好,村子裡的路也大部分都硬化了,有些村子還通了公交車,農民坐車出行也比以前方便了,這些通了公交車的村子,如果沒有必要,真的不需要買車,坐公交既省錢還環保。



可是還有一些村子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公交車無法通到村子裡,人們出行只能騎電動車到鎮子上,再坐公交才能去城裡,出行非常的不方便,所以,如果家庭條件的話,這些村子裡的人,還是有必要買車的,畢竟買了車出行的問題解決了,這樣效率也提高了。



所以,農村人買不買車還是看交通方不方便,出行頻率高不高,能否給自己帶來效益,否則,是沒有必要買的,還有些人買車是為了面子,感覺有了車自己才能和別人一樣有面子,可不知道買了車養車的費用也是個不小的開支,買了車開不上,既貶值對車也是一種損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