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給你一部完整的匈奴史(十三)匈奴覆滅

匈奴退出西域歷史舞臺

東漢明帝時,北匈奴屢次入侵河西地區,威脅了西域通道的安全。為了打開西域道路,漢朝開始對匈奴實施戰略反擊。公元72年,漢明帝命耿秉、竇固為都尉,吞兵酒泉,部屬對北匈奴的進攻。第二年,漢軍兵分四路出擊,竇固、耿忠在天山大敗匈奴呼衍王,斬殺千餘人,追至呼衍王駐地——蒲類海,在伊吾廬城留軍屯田。假司馬班超在這次戰役中立下戰功,被派去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諸國,恢復了西域和中原中斷65年的正常來往。

一年以後,奉車都尉竇固、駙馬都尉耿秉和騎都尉劉張,率一萬四千騎兵再次進軍西域,耿恭在劉張軍中擔任司馬一職。耿氏一族將才輩出,耿忠的父親耿弇是東漢開國功臣,他是光武帝劉秀手下最年輕的將領,號稱"韓信第二",在"雲臺二十八將"中排名第四,東漢名將耿秉、耿恭、耿夔都是耿弇的侄子。

耿、竇大軍在蒲類海擊敗呼衍王后,轉軍攻打依附北匈奴的車師國,車師后王和車師前王相繼投降。漢明帝重置西域都護府,任命耿恭和關寵為戊己校尉,分別駐守在車師後國的金滿城(今吉木薩爾)和車師前國的柳中城(今艾丁湖東北)。耿恭到任後,積極聯絡西域大國烏孫,重新建立了友好關係。

第二年春天,北匈奴單于派左賢王領兵兩萬,大舉進攻車師國。耿恭勢單力薄,只有幾百個屯田的士兵,但他依然派出三百人前去救援,結果因寡不敵眾而全軍覆沒。北匈奴佔據了車師後國,殺了國王,進而直逼耿恭所在的金滿城。形勢危急,耿恭親自登城指揮,他讓士兵們在箭頭塗上毒藥,中箭即死,匈奴恐慌,匆忙退去,一時不敢強攻。金滿城之圍解除以後,耿恭料定匈奴人必定會再來攻打,城中水源不足,一旦被困,凶多吉少,於是他移師到了疏勒城(今奇台境內),並擴充軍隊,加緊備戰。

幾個月後,北匈奴大軍果然來攻打疏勒城。耿恭率領千餘部眾,奮勇殺敵,匈奴久攻不下,於是切斷了城中水源,將疏勒城重重包圍起來。水源一斷,很快就給耿恭帶來巨大的麻煩,他們不得不殺馬飲血,甚至用馬尿解渴,幾乎瀕臨絕境。耿恭一面固守,一面帶領將士們挖井,數日之後,終於在幾丈深的地下挖到了水源。將士們歡呼雀躍,軍心大受鼓舞,耿恭命人在城牆上向外面不停地潑水,匈奴人不懂掘井之術,看到這種情形,以為他們有天神相助,便自行撤退了。

這一年,漢明帝駕崩。焉耆和龜茲趁著漢朝發喪的機會,攻陷了西域都護陳睦的駐地,關寵也被北匈奴大軍包圍在柳中城,最後全軍覆沒。由於漢朝救兵遲遲不至,車師前國在北匈奴的逼迫下屈服,再次背叛漢朝,與匈奴聯合攻打耿恭。耿恭和將士們誓死不降,在車師後國王后的糧餉資助下,憑著一腔熱血和頑強的鬥志,又苦苦堅守了幾個月。

用故事給你一部完整的匈奴史(十三)匈奴覆滅

車師國這種西域小國通常都是牆頭草

漢章帝即位後,於公元76年初,派兵七千進攻車師,攻破交河城,隨後進發疏勒城,北匈奴望風而逃。援軍入城之時,城牆上只剩下耿恭和二十六名將士,早已彈盡糧絕,一個個瘦骨嶙峋、疲憊不堪。第二天,眾人隨軍東歸,一路上又遭到匈奴人騷擾,漢軍且戰且走,到玉門關時,耿恭這二十六人又去了一半,衣衫襤褸、形容憔悴,有如乞丐一般。耿恭回到洛陽,被封為騎都尉。為了維護邊疆穩定,漢章帝任命耿秉為將軍,在涼州駐軍巡視。與此同時,班超逐漸平定了西域,使西域五十多個國家盡數歸順漢朝,邊關從此再無大患。

十年後,由於北匈奴久居漠北苦寒之地,又遇上連年天災,牛羊餓死無數,百姓生活悽慘,苦不堪言,先後有七十三批北匈奴部落南下,主動歸順了東漢政府。如此一來,北匈奴勢力大為削弱,南匈奴趁機大舉進攻,同時,西面的西域各國、北面的丁零、東面的鮮卑,也發動了對北匈奴的戰爭,北匈奴四面受敵,陷入了連年戰亂,面臨著滅亡的威脅。公元87年,北匈奴單于被鮮卑人斬殺,內部大亂,五十八個部落共二十餘萬人歸順了漢朝。兩年後,漢朝派遣竇憲、耿秉率領五萬大軍,與南匈奴合擊北匈奴,使之節節敗退,又收服了二十餘萬人。北匈奴單于見大勢已去,於是率領殘兵敗將開始西遷,到了烏孫國所在的伊犁河流域,此時的烏孫王是北匈奴公主的後代,可以算得上是姻親,所以北匈奴逐漸在伊犁河流域站住了腳跟。

北匈奴在伊犁河流域立足以後,雖然再也不敢迴歸漠北故地,但是經常出沒在天山南北,實施搶掠。公元102年,平定西域的定遠侯——71歲的班超榮歸故里之後,任尚繼任為西域都護。他既無才幹又無德行,對邊務更是一竅不通,把西域治理的一塌糊塗,西域人民怨聲載道,致使東漢政府不得不再次放棄西域。隨著漢軍的撤離,北匈奴趁虛而入,重新控制了塔里木盆地的一些小國家,並且威脅到鄯善和車師諸國。

公元124年,漢安帝任命班超的兒子班勇為西域長史,令其重新打開西域通道。班勇不負眾望,大敗北匈奴單于,不到三年就穩定了西域局勢,繼續了父親的遺業,為東漢再度恢復對西域的管轄立下了卓越的功勳。然而,班氏父子之後,東漢在西域的統治力量逐漸衰弱。公元151年,北匈奴再次大敗之後,繼續向西遷移,從此退出了西域歷史的舞臺,開始了匈奴人在中亞以及歐洲爭霸的歷史。而南匈奴一直以來都依附漢朝,被安置在河套地區,接著漢朝的軍力多次大敗北匈奴,接納了大量的降眾,勢力大增。但是由於部落眾多,內部比較混亂,再加上經常被東漢徵用攻打鮮卑、烏恆,不時發生叛亂。到公元155年,南匈奴諸部落全部反叛,與鮮卑、烏恆一起攻入塞內,後被東漢平定。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董卓專權,然後是魏、蜀、吳三國鼎立,中原陷入了大混亂,南匈奴也參與了中原混戰,並擄走了東漢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蔡文姬。公元202年,南匈奴首領歸附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東漢丞相——曹操,而蔡文姬的父親是曹操好友,在曹操的要求下,流落南匈奴十二年並與匈奴左賢王生兒育女的蔡文姬,這才終於回到了中原。公元216年,曹操將南匈奴分裂成五部,南匈奴單于王朝至此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