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興替史(三),突厥人來了

突厥族與匈奴十分相似,大約公元6世紀中期在中國史冊上突然亮相,其族屬起源至今是一個謎。傳統上認為他們是匈奴的苗裔,如《北史·突厥傳(卷90)》中這樣說:

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獨為部落,蓋匈奴之別種也。姓阿史那氏。後為鄰國所破,盡滅其族。

而近代學者王日蔚1936年10月在《史學集刊》發表《丁零民族考》,率先提出突厥的族源是丁零,並認為丁零(丁靈)、鐵勒、狄歷、特勒、敕勒、“實均一音之異譯”,此說引來很多重量級學者的贊同,幾已成為定論。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興替史(三),突厥人來了

而《周書·突厥傳(卷50)》則曰:

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其部落大人曰阿謗步,兄弟七十人,其一曰伊質泥師都,狼所生也。

有人從這個索國出發,認為“索”的古音通“塞”,是對 Saka 的音譯,所以索國其實就是塞種人在漠北所建之國,這裡的塞種人即起源於東歐大草原的斯基泰人,屬雅利安人種,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翻越高加索山脈,遊牧到了南俄、兩伊、中亞與印度一帶,中國史籍上稱之為塞人或塞種人,如此突厥可能是他們或他們與東北亞蒙古人種混血的後裔。還有人進一步提出,“烏孫”一名是塞人部落 Asii 之對譯,與突厥“阿史那”氏為同名異譯,且突厥人愛喝馬奶酒,崇拜太陽,這個與塞人及烏孫人的習俗類似,而匈奴人則崇拜月亮,也不見有喝馬奶酒的傳統,所以突厥是塞人及烏孫人的後裔,與匈奴無涉。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興替史(三),突厥人來了

橫穿歐亞大陸的斯基泰人

不管突厥人來自何方,其第一次出現在史冊是作為柔然人的“鍛奴”,以為柔然人打鐵為生,形象實在算不得高大上:

阿史那以五百家奔蠕蠕。世居金山之陽,為蠕蠕鐵工。金山形似兜鍪,俗號兜鍪為突厥,因以為號。

但不久之後他們反噬主人獨立,將柔然人驅逐回了大興安嶺祖地,而在原址上建立起龐大的突厥汗國。按史籍記載,突厥本族其實人口極少(北史上說五百家,周書上說數百家),他們之所以有力量推翻柔然,是因為吞併了鐵勒部的整整五萬眾。

鐵勒即敕勒,拓跋鮮卑因他們使用車輪高大的車子,稱之為高車,其部族有一部分南遷到黃河流域融入了中原,被南朝人稱為丁零。鐵勒同樣起源於東胡,當時也是受柔然人奴役的對象,突厥將其蛇吞象後消化不良,最後反而被其同化。但突厥本族的阿史那氏與阿史德氏成為王族,也就是所謂的“藍突厥”,他們世代聯姻,類似於契丹族的耶律氏與蕭氏的關係。其他依附而來的鐵勒部則被稱為“黑突厥”,是突厥人中的凡民。而鐵勒部中後來叛離的則有所謂“九姓烏古斯”,他們配合大唐帝國攻滅了突厥,建立起同樣龐大的回紇(回鶻)汗國,而突厥毗伽可汗碑上記載的“九姓烏古斯”應該就是中國史料中的九姓回紇,東突厥人臣服於回紇汗國後也自稱回紇人。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興替史(三),突厥人來了

突厥的崛起速度非常快,其第一次公開亮相在公元540年,546年因合併鐵勒部5萬餘眾,實力大增;552年起兵斬殺了柔然大汗阿那瓌,汗國初立;555年即覆滅柔然,統一整個漠北地區,完成了北方遊牧民族的大一統,成為匈奴之後新一代的草原霸主,疆域大致東抵薩哈林島與東北亞大陸之間的韃靼海峽,西到西海(今裡海或黑海),北據葉尼塞河上游,南抵蒙古高原南部邊緣。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公元583年,以阿爾泰山為界,東、西突厥分立。東突厥汗國統治汗國故地,相繼與一統中原的隋、唐兩大帝國為敵,最後在唐初被名將李靖攻滅,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遭擒送長安。隨後統治中亞地區的西突厥汗國也在公元657年,由另一位唐朝名將蘇定方(奇怪的是,此人在後世的演義小說中被黑得很慘)率遠征軍攻滅,沙缽羅可汗阿史那·賀魯被獻俘昭陵。所以突厥汗國的全盛期大概不足百年光景。

東突厥滅亡後,在其故地與其同族的薛延陀與回紇先後立國,薛延陀不久便被再一位唐朝名將李績(即演義中的徐茂公)撲滅,而回紇汗國則作為唐朝的臣屬保留下來。公元682年,東突厥復國,史稱"後突厥汗國",一度大敗回紇人,回紇王部南下投唐,被安置在甘涼一帶遊牧。但僅數十年後,即在公元745年,後突厥汗國覆被回紇汗國所滅。

匈奴、突厥、蒙古之三代草原霸主興替史(三),突厥人來了

不過憑藉著文字與武力的優勢,突厥將中亞、西亞與小亞細亞的許多遊牧民族都突厥化了,並且他們通過扮演各大王朝僱傭軍的角色,最後反客為主,攫取了許多地方的政權,如伽色尼王朝、古爾王朝、德里蘇丹國,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花剌子模沙朝,乃至滅亡拜占庭帝國的奧斯曼土耳其都是泛突厥族。我國五代中的後唐、後晉與後漢的建立者也是西突厥分支的沙陀人,不過他們已經徹底漢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