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画家毛延寿

腐败画家毛延寿

一般地说,画家的工作跟腐败是沾不上边的。

极个别画家虽很富有,但仍属''正常现象''。比如毕加索,在活着的时候,就有人估计他的资产起码在五百万到二千五百万英磅以上;''二战''结束,毕加索在法国南部买了一所房子,是用一幅静物画换来的。毕加索等少数''富翁画家''那怕再富有,基本仍像孔夫子所说,算是''取之有道''的。

腐败画家毛延寿

但,历史上也有位画家,是靠''腐败''攫取了大量财富。

这位老兄就是众所周知的毛延寿。

晋人的<>是这样说的:

元帝后宫既多,不得长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诸宫人

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亦不减五万。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匈奴入朝,求美人于阏氏,于是上按图以昭君行。及去召见,貌为

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闲雅。帝悔之,而名藉巳定。帝重信于外

国,故不复更人。乃重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

西汉元帝,老婆很多,有多少?可能他自己也搞不清楚。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元帝便让宫庭画家去''摸底''''普查'',把所有妃子都画下来。然后,皇帝便以画象上所反映的美丑作为唯一的依据,''择优''光顾。这时,画家的肖象画作品,己经不是简单的艺术品了,而是决定宫妃命运的判决书。宫妃们在这''一像定终身''的关键时刻,都会无动于衷?于是都不惜重金向画家行贿,希望艺术家能笔下留''情'',把自己画得漂亮一点。这关系到她们做宠妃还是被打入冷宫的大事。对于年青女人来说,被打入冷宫的滋味,谁都知道那是不好受的。但是只有王昭君或许因为对自已的美貌太自信,或许因为不谙世事的原故,而没有加入行贿的行列。画家一端把执行特殊任务作为敛财手段,自然就不会客观公正来反映''宫女模特儿''的真实面貌。于是,画家便''立竿见影''地给王昭君一点颜色看了:你臭美?我偏把你画丑!我的画笔我作主,咋滴?她因此也就失去了与皇帝见面的机会。后来匈奴来求亲,元帝便根据画像确定让王昭君去。临行之日,元帝见到了''真''的王昭君,顿时傻了眼,面前这个靓女竟冠绝群芳。元帝虽然后悔,但为了守信,只得忍痛割爱。事后,元帝于是作为重案来清查这事,画家受贿舞弊之罪行终被揭露出来。受贿者被处死,抄家时,资产皆巨万。

这篇文章未提到画家的名字,但在唐代张彦远所撰<>中,在谈到这个事件时,则点了六位画家的名,而为首的则是毛延寿。

<>说,''毛延寿画人,老少美恶皆得其真。''可见他的写实功力是很强的。没把王昭君画好,决不是他的技术没有过关。

毛延寿之辈所以能受贿得巨万家资,主要是因为此刻他行施的权力虽然是临时性的,但却非同一般,能轻易决定别人一生的命运。而他这种权力不受任何人监督。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说:''权力导致腐败''''对权威的限制是必不可少的。''

曹雪芹写过一首有关王昭君的诗: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这首诗关键的是最后一句:元帝呀,你为啥把决定对宫女去留、宠弃的大权交给这几个画画的呢?

腐败画家毛延寿

当然,昭君出塞和亲,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可圈可点的伟大举措。尽管出了毛延寿的腐败问题,但仍不会影响这个事件本身的历史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