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現代人對於《紅樓夢》的最大誤讀是什麼?

手機用戶69848754398

我覺得最大的誤讀在於“隨時隨地的代入”。《紅樓夢》中對於日常生活的描寫細緻,對於感情描寫細膩,對於人際關係描寫透徹,給每個讀者構造了一個可以代入的夢。



這是《紅樓夢》最大的魅力所在,但是由於每個人感受不同,代入後容易用自己的視角去誤讀角色,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比如紅學大師周汝昌,就是“湘雲粉”,他認為《紅樓夢》最重要的角色的湘雲,寶玉最喜歡的人也是湘雲,《紅樓夢》的主角是寶玉和湘雲等等。

研究者劉心武更進一步,先預設答案,為了找到秦可卿是廢太子之女的證據,絞盡腦汁,連普通藥方都能認為是“絕命書”。

學者蔣勳認為,薛寶釵“機關算盡”,簡直沒有正常人類的感情,還沒有她的哥哥薛蟠可愛。當然,每一個讀紅樓的我們,也都會代入。

在我的眼中,紅樓夢像是一個職場,有特別可靠、令人放心的女秘書襲人,但是這個女秘書總是想著如何“上位”,甚至不惜用身體交換;也有業務能力特別強,能補孔雀裘的晴雯,但是因為能力強,所以脾氣大;有縱橫捭闔,各處打點的總經理心腹平兒,她溫柔善良好說話,大家不敢和總經理提的要求,都找她;也有新生代的代表,初入職場的小紅,隨時做好了準備,讓領導發現自己的才華。

主子中,有未來CEO寶玉,他丰神俊朗,只是不太上進,總是想著姐姐妹妹,不想公司未來發展。

未來CEO有四個妹妹,各有各的才華秉性,或機靈或沉默,還有兩個紅顏知己,黛玉和寶釵。

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曹公的原意了,實際上,每一種解讀都可能是誤讀,但是,這是我們內心的投射,這是紅樓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


光明大先生

不請自來,在我看來,現代人的最大誤讀不是別的,正是“寶黛之爭”。剛剛看到有人在問答中回答說薛寶釵最不喜歡寶玉和黛玉結婚,看得心塞,你當這是狗血三角戀啊!!!

寶釵和黛玉莫名其妙地成為了千古第一情敵,但事實上寶釵根本就不是一個“一心想要登上寶二奶奶的寶座”的心機婊,她對於黛玉絕對沒有現在很多人想象中的敵意與心思。與之相反,寶釵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封建時代犧牲品。

寶釵是一個標準的封建社會淑女,這不僅僅表現在她對於寶玉等人的真心說教上,還表現在她對於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上,最明顯的莫過於在第三十四回中,寶玉捱打後,她情不自禁地表現出一點點感情,可是封建道德的理智束縛著她,導致她最終還是說成了那樣:“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於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一下子從發自肺腑又變成了封建社會下的倫理道德。

由於寶釵是這樣的一個人,所有這決定她絕不可能會去和黛玉爭寶玉。她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觀念,還有自視甚高的人格和修養,絕不會允許她主動去追求戀愛一個異性,更不用說她會和另外一個女性進行爭奪。非常直接的一個例子在第二十七回:

“忽然抬頭見寶玉進去了,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想,寶玉和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他兄妹間多有不必嫌疑之處,嘲笑喜怒無常。況且林黛玉素習猜忌,好弄小性兒的,此刻自己也跟了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罷了,倒是回來的妙。”

假設寶釵對於寶玉有追求之意,她的心理活動絕不可能是這樣——很細緻地站在雙方的角度考慮,並且最終選擇了迴避,而是應該會想方設法地把破壞黛玉和寶玉的獨處機會,這樣自己就會有可乘之機。


歐美文學風

最大的誤讀就是很多人常常會用現代的眼光去讀古代的小說,用今人的道德觀去衡量古人。所以我們杜紅樓夢,常常都會不自覺地代入自己的情緒,比如不喜歡寶釵,或不喜歡林黛玉,比喜歡晴雯,或不喜歡襲人,這其實都是今人的誤讀。


曹雪芹寫紅樓夢裡,就是為閨閣中的女子作傳,他自己也說了“裙釵一二可齊家”,可見他眼中的這些女子,雖然命運都比較悽慘,但卻都是當時特別出類拔萃的女子,是大多數男人都比不上的。這些女孩沒有好壞之分,他們都是曹雪芹筆下最優秀的女子。


葙蕠苡謩

想說說寶玉,金釧投井,也曾覺得寶玉要為此承擔主要責任,正是他隨意撩撥金釧,才把這位我敬佩的女子送上了絕路。

正如書中大部分人的看法,賈寶玉平日所為看著就是一個離經叛道,不思進取的不肖子弟,父母恨鐵不成鋼,在下人眼裡也毫無主子威嚴,唯一的成就,大概就是在一干姑娘與丫鬟裡比較受歡迎了吧。


為給初會的林妹妹起個字,賈寶玉曾杜撰了一本《古今人物通考》,其後更有一番頗為張狂的頑話,“除《四書》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這卻讓我記起一則典故,每一本佛經的開頭都是四個字:“如是我聞”,《涅槃經》上說,佛在涅槃時,阿難問他:你要走了,將來我要記錄你的言語,別人怎會相信呢?還以為是我假造的。佛就告訴阿難,在一本經開始時,加上“如是”二字,“我聞”的我是阿難自己,因為他有個天賦,頭腦像錄音機一樣,佛說的話他一字不漏都記得。

為傳承正統佛法,阿難是這樣苦心孤詣,然而到了後世,依然有一所謂得道高僧,刻意歪解佛經,以迎合武氏順利登基的野心。

賈寶玉是認可儒學經典《四書》的,可他卻不肯接受八股取士,無非是不願受那後世偽儒謬論的拘束與扭曲。

警幻仙子喜寶玉為古今第一淫人,因其勝在單純的意淫,而非凡俗皮膚淫濫之輩,他有個痴病,愛在閨幃廝混,正如那回他到了襲人家,襲人一位穿紅衣的表妹格外惹他注意,甚至想過要她來在一處待著。

對於中意的女子,他總是這般地想盡己所能去呵護,去珍惜,僅此而已。

說回金釧,寶玉說要向王夫人討金釧,我覺得只是由於寶玉喜歡這類有靈性的女子陪伴在身邊,可能是金釧會錯了意吧,以為寶玉是想如何如何,才會開玩笑要他往東小院子裡拿賈環與彩雲。

古代男女婚配,男方較女方大上五歲乃至十歲都不奇怪,因為女子無論心理還是生理,都比男子早熟的多。一個簡單的例子,林黛玉比賈寶玉還小了一歲,可黛玉顯然比寶玉更懂事。

寶玉的錯處,在於他成長於一個受到祖母溺愛縱容的環境下,以至於他單純地以為自己能夠保護身邊所有可愛的女孩子,任她們自在快樂地活著,這與那位不知民間疾苦而問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假作真時真亦假,眾人皆以賈寶玉為假寶玉,通靈寶玉為真寶玉,其實通靈寶玉只不過是一塊石頭,而賈寶玉才是那通透無瑕的真寶玉。


星綴晚秋

自胡適以來,最大的誤讀是自傳說,把賈寶玉與作者劃等號,進而把這部言情小說看成了某家或漢族的血淚史,紛紛到明末至乾隆王朝的文化名人裡挖作者,而那個時期的文化名人都是孔夫子的高足,讀紅樓夢都不好意思說出來,怎會去創作?您論證他們中的某個人是作者,這不是罵他嗎?


怵怵2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寫的是一塊石頭,因無材補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歷經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該書是一部無中生有的書,寶玉也是一個無中生有的人。現代人讀紅樓夢,也喜歡無中生有的解讀。比如:賈寶玉的原型是誰?林黛玉的原型是誰?北靜王才是黛玉的白馬王子?!等等……!哎!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滿大荒!曹某寫書已荒唐,宣揚紅學更荒唐!我們把它當成一個茶餘飯後的談資就可以了,或者說把它作為一部文學著作就可以了。如果試圖把它當成哲學,政治學,倫理學,佛學,那就太荒唐了。


令眼

在我看來,最大的誤讀就是各種過度解讀,狗血的三角戀,無處不在的陰謀論!

在曹公筆下,主要角色的形象都是豐滿的,有血有肉的。每個人都有優點也有缺點。但是很多人在解讀的時候,都是隻顧自己的喜好,對喜歡的人的缺點視而不見,找各種理由藉口開脫,對不喜歡的人各種黑,實在沒法黑的就說肯定是有陰謀。


逍遙子的書香視界

對此書的最大誤讀就是把書神化了,此書就是一本人情小說,可偏偏很多人把它神化探佚一些書外無關緊要甚至沒半點關係的所謂歷史也扯進來。曹雪芹就是根據自身經歷寫的一部人情小說,是小說,不是自傳更不是歷史。


Thomas繩

曹雪芹寫這本書的時候,思想可能很單純,就是想要記錄自己所經歷看到的人和事,沒有想得那麼複雜,現在的各種研究只是每個人所看的角度不同吧!


愛八卦的小妖

許多沒有讀過紅樓夢原著的人以為紅樓夢就是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故事,黛玉小性子,寶釵比黛玉好。許多初讀紅樓夢的人以為趙姨娘和賈環很壞。許多不細讀紅樓夢的人以為賈珍比賈敬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