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现代人对于《红楼梦》的最大误读是什么?

手机用户69848754398

我觉得最大的误读在于“随时随地的代入”。《红楼梦》中对于日常生活的描写细致,对于感情描写细腻,对于人际关系描写透彻,给每个读者构造了一个可以代入的梦。



这是《红楼梦》最大的魅力所在,但是由于每个人感受不同,代入后容易用自己的视角去误读角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比如红学大师周汝昌,就是“湘云粉”,他认为《红楼梦》最重要的角色的湘云,宝玉最喜欢的人也是湘云,《红楼梦》的主角是宝玉和湘云等等。

研究者刘心武更进一步,先预设答案,为了找到秦可卿是废太子之女的证据,绞尽脑汁,连普通药方都能认为是“绝命书”。

学者蒋勋认为,薛宝钗“机关算尽”,简直没有正常人类的感情,还没有她的哥哥薛蟠可爱。当然,每一个读红楼的我们,也都会代入。

在我的眼中,红楼梦像是一个职场,有特别可靠、令人放心的女秘书袭人,但是这个女秘书总是想着如何“上位”,甚至不惜用身体交换;也有业务能力特别强,能补孔雀裘的晴雯,但是因为能力强,所以脾气大;有纵横捭阖,各处打点的总经理心腹平儿,她温柔善良好说话,大家不敢和总经理提的要求,都找她;也有新生代的代表,初入职场的小红,随时做好了准备,让领导发现自己的才华。

主子中,有未来CEO宝玉,他丰神俊朗,只是不太上进,总是想着姐姐妹妹,不想公司未来发展。

未来CEO有四个妹妹,各有各的才华秉性,或机灵或沉默,还有两个红颜知己,黛玉和宝钗。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曹公的原意了,实际上,每一种解读都可能是误读,但是,这是我们内心的投射,这是红楼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光明大先生

不请自来,在我看来,现代人的最大误读不是别的,正是“宝黛之争”。刚刚看到有人在问答中回答说薛宝钗最不喜欢宝玉和黛玉结婚,看得心塞,你当这是狗血三角恋啊!!!

宝钗和黛玉莫名其妙地成为了千古第一情敌,但事实上宝钗根本就不是一个“一心想要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的心机婊,她对于黛玉绝对没有现在很多人想象中的敌意与心思。与之相反,宝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封建时代牺牲品。

宝钗是一个标准的封建社会淑女,这不仅仅表现在她对于宝玉等人的真心说教上,还表现在她对于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上,最明显的莫过于在第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她情不自禁地表现出一点点感情,可是封建道德的理智束缚着她,导致她最终还是说成了那样:“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一下子从发自肺腑又变成了封建社会下的伦理道德。

由于宝钗是这样的一个人,所有这决定她绝不可能会去和黛玉争宝玉。她心中根深蒂固的封建道德观念,还有自视甚高的人格和修养,绝不会允许她主动去追求恋爱一个异性,更不用说她会和另外一个女性进行争夺。非常直接的一个例子在第二十七回:

“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黛玉是从小儿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必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罢了,倒是回来的妙。”

假设宝钗对于宝玉有追求之意,她的心理活动绝不可能是这样——很细致地站在双方的角度考虑,并且最终选择了回避,而是应该会想方设法地把破坏黛玉和宝玉的独处机会,这样自己就会有可乘之机。


欧美文学风

最大的误读就是很多人常常会用现代的眼光去读古代的小说,用今人的道德观去衡量古人。所以我们杜红楼梦,常常都会不自觉地代入自己的情绪,比如不喜欢宝钗,或不喜欢林黛玉,比喜欢晴雯,或不喜欢袭人,这其实都是今人的误读。


曹雪芹写红楼梦里,就是为闺阁中的女子作传,他自己也说了“裙钗一二可齐家”,可见他眼中的这些女子,虽然命运都比较凄惨,但却都是当时特别出类拔萃的女子,是大多数男人都比不上的。这些女孩没有好坏之分,他们都是曹雪芹笔下最优秀的女子。


葙蕠苡謩

想说说宝玉,金钏投井,也曾觉得宝玉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正是他随意撩拨金钏,才把这位我敬佩的女子送上了绝路。

正如书中大部分人的看法,贾宝玉平日所为看着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不思进取的不肖子弟,父母恨铁不成钢,在下人眼里也毫无主子威严,唯一的成就,大概就是在一干姑娘与丫鬟里比较受欢迎了吧。


为给初会的林妹妹起个字,贾宝玉曾杜撰了一本《古今人物通考》,其后更有一番颇为张狂的顽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这却让我记起一则典故,每一本佛经的开头都是四个字:“如是我闻”,《涅槃经》上说,佛在涅槃时,阿难问他:你要走了,将来我要记录你的言语,别人怎会相信呢?还以为是我假造的。佛就告诉阿难,在一本经开始时,加上“如是”二字,“我闻”的我是阿难自己,因为他有个天赋,头脑像录音机一样,佛说的话他一字不漏都记得。

为传承正统佛法,阿难是这样苦心孤诣,然而到了后世,依然有一所谓得道高僧,刻意歪解佛经,以迎合武氏顺利登基的野心。

贾宝玉是认可儒学经典《四书》的,可他却不肯接受八股取士,无非是不愿受那后世伪儒谬论的拘束与扭曲。

警幻仙子喜宝玉为古今第一淫人,因其胜在单纯的意淫,而非凡俗皮肤淫滥之辈,他有个痴病,爱在闺帏厮混,正如那回他到了袭人家,袭人一位穿红衣的表妹格外惹他注意,甚至想过要她来在一处待着。

对于中意的女子,他总是这般地想尽己所能去呵护,去珍惜,仅此而已。

说回金钏,宝玉说要向王夫人讨金钏,我觉得只是由于宝玉喜欢这类有灵性的女子陪伴在身边,可能是金钏会错了意吧,以为宝玉是想如何如何,才会开玩笑要他往东小院子里拿贾环与彩云。

古代男女婚配,男方较女方大上五岁乃至十岁都不奇怪,因为女子无论心理还是生理,都比男子早熟的多。一个简单的例子,林黛玉比贾宝玉还小了一岁,可黛玉显然比宝玉更懂事。

宝玉的错处,在于他成长于一个受到祖母溺爱纵容的环境下,以至于他单纯地以为自己能够保护身边所有可爱的女孩子,任她们自在快乐地活着,这与那位不知民间疾苦而问出“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假作真时真亦假,众人皆以贾宝玉为假宝玉,通灵宝玉为真宝玉,其实通灵宝玉只不过是一块石头,而贾宝玉才是那通透无瑕的真宝玉。


星缀晚秋

自胡适以来,最大的误读是自传说,把贾宝玉与作者划等号,进而把这部言情小说看成了某家或汉族的血泪史,纷纷到明末至乾隆王朝的文化名人里挖作者,而那个时期的文化名人都是孔夫子的高足,读红楼梦都不好意思说出来,怎会去创作?您论证他们中的某个人是作者,这不是骂他吗?


怵怵2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写的是一块石头,因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经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该书是一部无中生有的书,宝玉也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人。现代人读红楼梦,也喜欢无中生有的解读。比如:贾宝玉的原型是谁?林黛玉的原型是谁?北静王才是黛玉的白马王子?!等等……!哎!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满大荒!曹某写书已荒唐,宣扬红学更荒唐!我们把它当成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就可以了,或者说把它作为一部文学著作就可以了。如果试图把它当成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佛学,那就太荒唐了。


令眼

在我看来,最大的误读就是各种过度解读,狗血的三角恋,无处不在的阴谋论!

在曹公笔下,主要角色的形象都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但是很多人在解读的时候,都是只顾自己的喜好,对喜欢的人的缺点视而不见,找各种理由借口开脱,对不喜欢的人各种黑,实在没法黑的就说肯定是有阴谋。


逍遥子的书香视界

对此书的最大误读就是把书神化了,此书就是一本人情小说,可偏偏很多人把它神化探佚一些书外无关紧要甚至没半点关系的所谓历史也扯进来。曹雪芹就是根据自身经历写的一部人情小说,是小说,不是自传更不是历史。


Thomas绳

曹雪芹写这本书的时候,思想可能很单纯,就是想要记录自己所经历看到的人和事,没有想得那么复杂,现在的各种研究只是每个人所看的角度不同吧!


爱八卦的小妖

许多没有读过红楼梦原著的人以为红楼梦就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黛玉小性子,宝钗比黛玉好。许多初读红楼梦的人以为赵姨娘和贾环很坏。许多不细读红楼梦的人以为贾珍比贾敬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