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選自吸好還是帶T的好?

車技集合

什麼樣的是真正的好車呢?我個人覺得自然吸氣+大排量才是王道

首先從一輛車的定位開始來考慮,在這裡我分為兩大類:純家用車和非家用車也就是通常說的跑車或者方程式賽車。學歷以及知識量有限,見笑了。

如果是純家用車我個人更傾向於去買自吸的。首先我們可以舉例比較一下1.5T和1.5L

1.5L自然吸氣的車作為家用代步車基本已經能夠滿足日常需求了,無論日常家用或者上班代步,甚至偶爾裝點貨都足夠了。另外在維修保養方面自然吸氣的車發動機沒那麼複雜,養車費用自然要便宜一些。



再說1.5T,首先它屬於渦輪增壓,什麼是渦輪增壓呢?其實最早的渦輪增壓就是用在跑車上的,因為汽車方面有些比賽會限制排量,但是又需要發動機提供更大的動力,於是渦輪增壓就被研發出來了。渦輪增壓的實質是將發動機產生的廢氣通過渦輪來進一步提高發動機進氣量的一種裝置實質上就是一臺空氣壓縮機!進而提高發動機功率,讓車子更有勁兒,通常來說在加裝渦輪增壓後與沒裝前相比,發動機功率會提高40%甚至更多。而油耗方面並沒有高多少,這也算是它的一大好處吧。但是渦輪增壓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增壓之後,發動機的溫度和壓力都會大大提高,所以發動機的壽命會比同排量沒有渦輪增壓器的發動機壽命要短,而且機械性能和潤滑性能也會差變差,這就是為什麼通常都建議渦輪增壓的車最好加全合成機油的原因,這裡就體現出維修保養方面要貴一些,另外燃油標號也比同排量自吸車要高,此時養車費用也在增加。


渦輪增壓的確能夠提高發動機動力,但是具有滯後性,與正常的大排量自吸汽車還是有差距的,但是這段滯後期過去以後此時渦輪增壓就有好處了,我覺得渦輪增壓的車適合跑高速!畢竟多數人都還是平民百姓所以還是建議自吸,那些玩名車跑車的哪裡還用想這麼多,人家只要想著喜不喜歡就行了。


xin燕雲十三

大家有個認識誤區,以為渦輪增壓會省油,其實渦輪增壓從工作原理上說,只是提升動力水平,可以讓2.0的排量,輸出功率達到自然吸氣3.0甚至更高的功率水平。至於油耗,實際上並不比自吸的更低。當然,官方油耗,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數據總是很好看,比如大眾1.4T的邁騰,工信部綜合油耗低至5.5升,但實際油耗不會這麼低。因為工信部和歐洲的NEDC測試循環,都是低負荷工況為主,這對小排量渦輪增壓的油耗有利。德國ADCA2013年對144款車的實際油耗做了測試,比廠家標稱的油耗平均高出25%!而相差最大的全部都是渦輪增壓車型。比如兩者相差幅度最大的是沃爾沃V40,其實際油耗比標稱油耗高42%,用的就是1.5T發動機。

馬自達創馳藍天之父人見光夫就曾炮轟,小排量渦輪增壓省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但是為什麼現在渦輪增壓成為主流了呢?因為一方面政策上以排量劃分消費稅,排量越小消費稅越低,但同時又要確保足夠的動力輸出,這時候渦輪增壓就是最佳選擇了,否則很難想象,沃爾沃XC90那麼大的SUV,居然可以用一部2.0的發動機。這部T6發動機,排量雖然只有2.0升,但是最大功率卻達到了235千瓦,最大扭矩400牛米,T5的也有187千瓦、350牛米,這都是4.0升自吸的輸出水平,如果是4.0升發動機,這款進口SUV的價格就會貴十多二十萬!2.0升消費稅率是5%,而4.0升以上是40%!4.0升也要25%!所以,4.0升以上的車幾成絕響。

所以,如果是大型進口車,當然要買渦輪增壓的。但是對於本身排量就在2.0升以下的普通家用車,要不要渦輪增壓還真是可以考慮,一則這些車本身價格不高,1.2T和2.0自吸的消費稅率也只差2個百分點,一個是5%,一個是3%,這個價差意義就不大了。而排量大一點的自吸,動力輸出的線性和平順性,是渦輪增壓無法比擬的,如果是這類車,我倒是傾向於推薦2.0自吸。(鹿SIR)


DearAuto

李老貓說車為你非專業解答各種選車用車問題

買車選自吸還是渦輪增壓,目前的現狀是自然吸氣越來越少,小排量渦輪增壓盛行。像本田都已經開始放棄自吸,使用起了1.0t,寶馬7系也開始使用上了2.0t,大趨勢使然。而很多人都還有一種談增壓色變的心態,在人們的印象中渦輪增壓存在著各種潛在問題,確實相比起自吸發動機,渦輪增壓的穩定性稍微差了一點。但也沒必要過渡擔心,在成熟度上渦輪增壓已越來越能讓人放心。像皇冠,漢蘭達上的渦輪增壓發動機完全能達到與汽車同壽命。

渦輪增壓的好處在於能夠極大提升發動機的動力水平,同樣排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要比自然吸氣至少提升50%以上。在這方面渦輪有不可比擬的優勢。而且還能更好的達到降低油耗,較少排放的效果。

自然吸氣還是勝在平順,動力輸出線性可控,踩多少有多少,絲毫不會有渦輪增壓的突兀感,無形之中更能提升汽車的行駛品質。

過於小排量的渦輪增壓是不值得推薦的,像什麼1.2t,1.0t,基礎排量小的可憐。從渦輪增壓的工作原理可知,在渦輪介入之前,發動機都是以基礎排量進行工作,1.0L和1.2L會有明顯小馬拉大車的體驗感,待到渦輪介入後,又會有一個動力爆發,這種落差就會被明顯放大。起步肉,中段又比較激進,走走停停會很難受。

排量的選擇還是要看其對應的車身尺寸和級別,李老貓認為緊湊級車還是選擇自吸比較靠譜,中級車選1.8t或2.0l及以上,中大型選2.0t,2.5l及以上,大型還是選3.0t,3.5l及以上。


李老貓說車

估計很多新車主都糾結這個問題,老司機來對比一下雙方優缺點吧!不完整的,其他的老司機可以來補充:

1,購車價格: 同排量帶T和自吸的,帶T的價格明顯會貴一些,而且貴的不是一點點; 在功率和扭矩接近的情況下,比如1.3T和1.6自然吸氣卡羅拉,同樣也是帶T的價格會貴一些,真的要拜託大眾在中國成功的營銷,代T的意味著高科技。

2,保養費用:由於帶T的發動機溫度比較高,總體來說機油的消耗量會比較大,保養週期會比自然吸氣的保養週期短,同時機油的品質要求也比較高,日常加的汽油標號也相對高一些,所以帶T的後期的保養費用會比較大,而且故障率相對來說也會高一些。

3,駕駛感受: 自然吸氣的加速平順線性,帶T的在加速的初期會有不到一秒的遲緩,但後面加速凌厲,渦輪增壓車非常適合跑高速,超車快而且省油,但在擁堵的城市,自然吸氣的明顯佔優。

4,積碳問題:渦輪增壓往往採取直噴的方式,噴油嘴和缸內的積炭相比自然吸氣會嚴重一些,而且比較難以清理,自然吸氣的電噴佔相當比例,進氣歧管和噴油嘴相對來說容易清洗。

實際上帶T都是為了環保,我們都在為環保買單而已。

不知道其他老司機有補充的沒有?


車問診

眾所周知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因此它也成為很多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標準。除了關心發動機的排量和型號之外,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發動機的類型,比如到底是買自然吸氣式的呢?還是買渦輪增壓的呢?

自然吸氣發動機由於結構比較簡單,造價也比較便宜,因此相對來說搭載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型也比較便宜,如果預算比較有限,而且並不想追求所謂的駕駛體驗的話,那就選擇自然吸氣發動機。

相對來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由於有渦輪介入,整體駕駛感受比較帶感,而且渦輪增壓車的加速比自然吸氣快一點,瞬間提速超車比較有優勢,比較適合崇尚駕駛樂趣的車主。

可能有人要說了,網上一直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要比自然吸氣更大,是不是不經濟呢?其實這種說法可能真的是老黃曆了,隨著渦輪增壓技術不斷的提升,渦輪增壓的故障率已經大大降低,同時油耗也慢慢變小。比如奇駿2.0L的官方百公里油耗為7.1L,而上汽大眾途觀L 2.0T的官方百公里油耗為6.6L,通過油耗來選擇自吸還是渦輪已經不是很合適了。

但是奇駿的價格比途觀L要便宜不少,對於預算不充足的消費者來說倒是不錯的選擇。另外,現在很多自主品牌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也有不錯的表現,如果預算不夠又喜歡渦輪的消費者不妨關注一下。


汽車觀察家

很多朋友在買車的時候會在自然吸氣發動機和渦輪增壓發動機面前猶豫不決,1.6T發動機可以有2.0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動力,而油耗卻只有1.6的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輸出線性,加速更平順。那麼渦輪增壓發動汽車和自然吸氣發動機汽車該如何選擇呢?


渦輪增壓發動機和自然吸氣發動機也是各有優缺點。


同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要比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好加速快。但是渦輪介入工作也是有條件的,轉速低的時候渦輪不會介入工作,深踩油門後渦輪突然介入給人的駕駛感受不好。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輸出線性,駕駛感受要好有一些。但是動力表現差一些,加速慢一些。後期的維護保養方面,自然吸氣發動機要比渦輪增壓發動機便宜一些。




小強說說車

各有各的好,看你自己的需要。

自吸加速平順,維護稍微便宜些,車年限上來後,問題相比帶T的(渦輪增壓)車要少一些。

帶T的(渦輪增壓)和自吸的同樣的排量 ,帶T的動力好 在發動機低轉速工況時,渦輪增壓往往處於未啟動的狀態,所以此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動力輸出跟小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並無區別。而這時最大功率相同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由於排量更大,輸出線性,無疑在低轉速工況下擁有更良好的動力體現。在高轉速下,渦輪增壓開啟後,動力輸出可以與排量更大自然吸氣發動機達到同一水準。但是在渦輪啟動時會有 1~2 秒的“渦輪遲滯”,而其很多車型都會有明顯的突兀感,動力突然一下就出來了。而自然吸氣發動機則是非常線性的動力輸出,從頭到尾都會比較平順。 在城市擁堵的交通狀況下,發動機經常處於低轉速,這時最大功率相同的發動機對比起來,排量更小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更為省油。因為在大多數擁堵情況下,渦輪增壓並未啟動,這是僅相當於一臺小排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工作,油耗自然降下來了。這也就是為何各大車廠都相繼推出了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簡單來講,渦輪增壓發動機相當於一個排量可變的自然吸氣發動機。 自然吸氣雖然動力輸出比較線性,但是整體發力點較晚,往往最大扭矩要在 4000轉左右才能實現;渦輪增壓車型扭矩爆發較早,1500~2000轉爆發。日常代步,2000轉換擋,增壓車型確實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以相當於自身實際排量的自然吸氣車型1.1倍的油耗換取1.5倍的動力,還處在經濟轉速區間,雙重省油。但是在動力輸出的平順性和耐久性以及保養費用上,自然吸氣又有著先天的優勢。有句歐洲頂級設計師的話可以為他們的爭端做一個總結吧,大意是:渦輪增壓是一種不完美的,妥協的選擇!


E人E語



首先,解釋一下這兩種發動機。自然吸氣就是在不通過任何增壓器的情況下,大氣壓將空氣壓入燃燒室的一種形式。說的通俗點,就是汽車在工作的時候,它的進氣管就相當於一個真空管,氣壓是被大氣壓力壓入到進氣歧管裡去的,就像是我們平時呼吸時的“吸氣”一樣!自然吸氣發動機不必多說,最傳統的發動機都是自然吸氣的,說白了就是沒有在進氣道做文章的發動機,技術成熟,自然吸氣發動機在動力輸出上的平順性與響應的直接性上,是要遠優於增壓發動機的。特點是動力輸出線性很好、工作穩定、保養起來也便宜。



而每每選購車輛時,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車子都要貴上一兩萬塊錢,為什麼呢?其實渦輪增壓比並非什麼高科技產物,渦輪增壓器這種東西已經出現將近一百年了,只是以前是用在航天發動機上而已。當然偶爾也會出現在賽車上,用來提升發動的動力性能,也就是我們說的升功率。渦輪增壓發動機特點是中低速就能達到峰值扭矩,保養費用相對比較高。



那為什麼渦輪增壓發動機要貴上一兩萬塊錢呢?正如上面說的,渦輪增壓器其實並非成本很高,一個渦輪增壓器的造價按照工藝來說也就一兩千塊錢,如果是量產還更便宜。那這一兩萬塊錢究竟貴在哪裡了呢?其實是貴在了發動機缸體的材料上,因為渦輪增壓發動機是通過渦輪增壓器,增大了氣缸進氣時的進氣量,使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燃燒更充分(當然噴油量也更多,這裡就涉及到空燃比的知識了,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然而我們的氣缸容積只有那麼大,怎麼辦呢?渦輪帶動的大量空氣被壓進氣缸,如此大的衝量,自然也就使氣缸的轉速提高,有效的利用的高壓氣體的動力,使得汽車的動力性得到了提高。然而,如果這時我們還用傳統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缸體來承受如此高的壓力的載荷,顯然是吃不消的,廠家就只有在材料上下功夫了,渦輪增壓的價格自然也就提了上來。(所以說大家不要想著在自然吸氣發動機上加裝增壓器喲,發動機吃不消的,還是那句話NO ZUO NO DIE啊)



那麼,我們在選購汽車的時候,應該選擇哪一種類型的發動機呢?

大家都知道,在同排量情況下,渦輪增壓的動力性肯定是要完爆自然吸氣的。畢竟人家並不是白白多了一個“渦輪增壓機”的。舉個例子,如果一臺1.8L發動機經過增壓之後,動力完全可以達到2.4L發動機的水平。相反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起步稍微差一點,但是後期的加速還是非常有勁的,不過對於小排量的自吸家轎而言,可能對有些人來說這個後勁即使有,來得也沒渦輪增壓那麼刺激。



雖然在同排量的前提下,渦輪增壓發動機動力性能要比自吸強上太多,但是自吸發動機勝在平順安靜,車子加速會比較暢順、加速度相對比較平均;開自然吸氣的車,你很容易找到一個讓車子穩定、精細地發力的油門位置;而使用渦輪發動機的車子會呈一種漸入高峰的變化性輸出。渦輪的車子這個油門位置就比較難掌握,往往要踩一下、放一下,線性度是明顯不及自然吸氣的。而且,畢竟帶了額外的“外設”裝備,所以在平順、靜音這些方面的處理也沒有自吸那麼好!



渦輪發動機究竟是更費油,還是更省油?這個問題相信不少車主都很困惑,因為不少廠家宣傳他們的渦輪發動機時都提到了經濟省油。事實上,渦技術本身是為榨取大馬力而誕生的,在有限的排量限制下,獲得超過其排量的動力輸出,是這項技術誕生的出發點。但是,正所謂多大的動力輸出,就需要消耗多少的能量,這是個硬道理。也就是說在相等的排量下,渦輪增壓式比自然吸氣的油耗更高。



保養基本就不用說,以自然吸氣發動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基本上定時做好大小保養就足夠了。但是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保養就不是那麼簡單,因為加入了渦輪增壓器導致發動機磨損更嚴重,所以大小保養所用的機油都需要更好的品質。而且,由於渦輪工作時會給發動機帶來更高的燃燒溫度,所以理論上它的壽命不如自然吸氣發動機更長久。

此外,渦輪增壓器在停車熄火斷電後,冷卻系統就不能對渦輪增壓繼續進行冷卻,渦輪葉片仍然因慣性高速轉動,軸承就會受損。渦輪增壓器的工作壽命一般在10萬-20萬公里,更換渦輪的價格根據品牌不同也有出入,一般更換一次的價格在0.8萬-2萬元之間。

所以,這裡倒是建議大家,如果你想要入手一輛小排量的二手家轎,就不妨考慮穩定性更好,保養成本更低的自吸發動機了。


王者榮耀張老良

汽車市場上車型越來越多。發動機也有帶T和自吸的分類,那麼帶T和自吸到底哪種比較好用呢?這讓很多買車的車主都特別頭疼。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兩種發動機的區別吧。



如果發動機配備渦輪增壓就是我們所說的帶T,渦輪增壓(Turbocharger)簡稱Turbo或T。由渦輪機和壓縮機的渦輪增壓器以提高發動機的功率和扭矩。主要是通過發動機排出的廢氣這樣可以給車子提升30%-40% 的額外動力。







帶T的發動機其實並不比自吸得發動機省油,很多人都有這個誤會。從工作原理上說,渦輪增壓只是提升動力水平,使得2.0的排量可以發揮3.0的效果。德國ADC在A2013年進行了油耗測試,標本是144款新車,測試結果出人意料,都比廠家標稱的油耗平均高出25%!渦輪增壓車型的差距是最大的。

但是如果以相同輸出而不是同等排量來比較,渦輪由於不是全工況運轉,所以會比同等動力的自然吸氣發動機省油。

大家的觀點大多數建立在動力相同的情況下,這時渦輪增壓才會省油。如果是同排量相比,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油耗會高一些。



同排量帶T和自吸的車,前者會貴一些,價格差距大概在1-2萬左右。畢竟帶T的科技含量高。而且由於帶T的發動機溫度比較高,所以機油的消耗量會比較大,保養週期較短。當然,這麼多缺點帶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帶T非常適合跑高速,超車快而且省油。所以如果喜歡開車愛車去咆哮的車主們,帶T是個很好的選擇。如果只是在城市內跑車,自然吸氣發動機汽車就可以了,不僅駕駛感好,而且更容易駕馭;

說到底還是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車就可以了。


汽車一言堂

感覺題主的這個問題很好,像您所說,可供選擇的車起來越多,很多人都會糾結到低是買帶T的還是自吸的,下面我們就一簡單分析一下雙方的優缺點,不對的地方,還請路過的老司機們批評指正。

我們先來說一下渦輪的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利用排出廢氣的能量衝擊排氣管道中的渦輪,同時帶動進氣管道的渦輪,合進氣增壓後送入到氣缸,從而提高發動機的功率。

帶T的最大優點就是排氣相近的發動機功率更高,也就是動力響應更快,當然,這是在渦輪介入以後 ,比如大眾的1.4T堪比2.0自吸的動力表現,而滑輪沒有介入的時候其實它就是一輛自吸的車,動力相同的情況下,要比自吸的車更加省油

當然,帶T的車型同樣有很多的缺點,與我們息息相關就是保養費用 ,因為帶T的發動機結構更加複雜,工作時的溫度相比自吸的車型更高,這個時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燒機油”就發生 了。帶T的車型在維護保養的時候週期更短,需要添加的機油標號更加的高,自然費用也就上來了。

還有一個就是積碳的情況會比自吸的嚴重的多,是嚴重的多,這一點,相信不少的老司機應該還是認同 的,當然,自吸的發動機也會有積碳現象發生 ,比如,那款本田全球夢發動機,只是由於結構問題,帶T的清理起積碳要比自吸的麻煩的多。

對了,還有一點,相信買過車的朋友或者喜歡車的朋友心理都清楚,帶T的車型相比自吸的車更貴,貴多少?至少一萬往上走!!所以在購車成本上比自吸也更高。

其實現在很多車友的都比較大排量自吸,比如豐田銳志的3.0LV6,動力輸出如絲般順滑,動力澎湃更是源源不斷。

好吧,我承讓我囉嗦了,說了這麼多,其實買車到底要不要帶T,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管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