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有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国宏

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九大类共计有85项,这九大类有民间文学七项,民间音乐8项,民间舞蹈13项,传统喜剧8项,曲艺8项,杂技与竞技2两项,民间美术8项,传统手工艺13项,传统医药2项,民俗16项。

由于种类较多不好一一介绍,我就简单介绍几种较为出名的几项。

首先我来介绍的是较为有名的秦腔,秦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 秦腔又称乱弹,流行于中国西北的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其中以宝鸡的西府秦腔口音最为古老,保留了较多古老发音。又因其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所以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因为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再来谈谈,优美的敦煌舞蹈。“敦煌舞蹈”源自敦煌壁画,她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交融荟萃的结晶,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凸显中原与河西一带的舞蹈素材,同时恰当地融入西域特色风格,形神兼备,具有西域、中原、地方“三结合”的特点,且具有古西凉乐之风格为主要动律。是一种独具艺术魅力的古典舞蹈流派。

最后,我们来看看陇南市武都区的高山戏,高山戏又称高山剧,是流传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山区的地方戏曲剧种。演出场地以地方民间打麦场、农家园、庙会戏台、社火戏台为主。高山戏的唱腔和表演兼有秦剧和川剧的特点,适合表演各种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百家齐放,是世界文化中最亮的明珠,愿我们的文化永远屹立与世界文化之林。


指引前方

第一类:民间文学篇

1、《河西宝卷》的传承人乔玉安,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2、《凉州宝卷》的传承人李作柄,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土族格萨尔》传承人王永福,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

4、《米拉尕黑》传承人马成虎,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

第二类:民间音乐篇

5、《松鸣岩花儿》传承人马金山,甘肃省临夏州和政县;

6、《裕固族民歌》传承人杜秀英、杜秀兰,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

7、《华锐藏族民歌》传承人马建军,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

8、《甘南藏族民歌》传承人华尔贡,甘肃省甘南州玛曲县;

9、佛教音乐《道得尔》传承人成来加措,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

10、《唢呐艺术》传承人马自刚,甘肃省庆阳市宁县;

11、《莲花山花儿》传承人汪莲莲,甘肃省定西市康乐县;

12、《二郎山花儿》传承人刘郭成,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第三类:民间美术篇

13、《庆阳香包绣制》传承人贺梅英,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14、《酒泉夜光杯雕》传承人黄越肃,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

15、《甘南藏族唐卡传承人希热布,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

16、《甘南藏族唐卡》传承人九麦,甘肃省甘南州夏河县;

第四类:民间舞蹈篇

17、《兰州太平鼓》传承人繆正发,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

18、《傩舞(文县池哥昼)》传承人余杨富,甘肃省陇南市文县;

19、《傩舞(永靖县七月跳会)》传承人范廷禄,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

20、《鼓舞(凉州攻鼓子)》传承人杨门元,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21、《鼓舞(武山旋鼓舞)》传承人代三海,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

22、《多地舞》传承人李扎西,甘肃省甘南州舟曲县;

23、《巴郎鼓舞》传承人卢永祥,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24、《巴当舞》传承人杨景艳,甘肃省定西市岷县;

第五篇:传统戏曲篇

25、《华亭曲子戏》传承人康和,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县;

26、《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史呈林,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27、《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高清旺,甘肃省庆阳市环县;

28、《敦煌曲子戏》传承人肖得金,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

29、《武都高山戏》传承人尹维新,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

第六篇:民间曲艺篇

30、《凉州贤孝》传承人冯兰芳,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1、《兰州鼓子》传承人魏世发,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

32、《兰州鼓子》传承人陈增三,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

第七篇:传统手工技艺篇

33、《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马维雄,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34、《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传承人冶古白,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

35、《天水雕漆技艺》传承人张国栋,甘肃省天水市区;

36、《东乡族擀毡技艺》传承人马舍勒,甘肃省临夏州东乡县;

37、《洮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李茂棣;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

第八篇:民俗篇

38、《永昌卍字灯俗》传承人陈永清,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

39、《裕固族服饰》传承人柯翠玲,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

40、《裕固族传统婚俗》传承人安福成,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