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豫劇大師唐喜成那種的特殊唱法怎麼練?


豫劇有個行內話,叫做“十生九唐”,這個“唐”指的就是豫劇“唐派藝術創始人”唐喜成,近代豫劇大師之中,掄起“生行”中的第一把手,非唐喜成莫屬。

唐喜成的唱法其實並沒有什麼特殊,特殊的是他的嗓子,要想有唐喜成大師的特殊唱法,不是我說胡話,首先你要把嗓子毀了才行,這就如同京劇中麒派的周信芳先生和評書大師單田芳先生一樣,要有那種特殊的啞嗓子才行。

唐喜成最擅長無非就是“夾板音”(啞嗓)和“二本嗓”(假聲)的唱法,其中“二本嗓”這種唱法並沒什麼太特殊的地方,就是發音比較靠後。想學這種唱法,需要先把氣息調整好,而後就是多學多唱,把調唱熟了,詞兒記熟了,成為熟練工,其他的也沒什麼。

我最喜歡聽唐喜成的那段《李世民登龍位萬民稱頌》,這段戲簡直絕了,二本嗓運用的那叫一個巧妙,高低音域能相差八度。這段戲除了唐喜成之外,聽誰唱都不過癮,都沒那種“啞味兒”。

所以說我們想學大師,只能學人家的皮毛。不過這就不錯了,咱也不是角兒,最多算是個票友而已。只能多聽大師們的演唱,盡最大能力學到他們的精髓,然後根據自己的發聲方式來演唱,雖然沒有大師們的味兒,但是卻也有一番韻味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