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的降清诸将后来的命运如何?

裴红义

生前事业发展高低不一,死后通通编入《贰臣传》

(乾隆上台之后,大力宣言明末的抗清志士。并且还编纂《贰臣传》,记录了所有大明降清的将领,以此羞辱降清的明朝叛徒,以此鼓励本朝臣民忠君爱国)

清朝,满人最所以能以区区十几万人就席卷天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满洲以汉制汉的战略方针。

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在关内,清帝国都大量吸收明朝降将充当开路先锋,这样即可消耗敌人有生力量,又能最大限度的保全自己,可谓是一箭双雕。

至于那些降清的汉人,其实始终都没能得到清廷的信任,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战时尚且还能获得一些实权,但到了清廷稳定住时局后,飞鸟已尽,良弓则藏矣。

以下我介绍四位知名的降清的将领

吴三桂

降清诸将中名气最大者,一怒冲冠为红颜的典故世人皆知。他本人为清军平定关内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云南更是亲手绞杀了永历帝朱由榔,以此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汉奸。

吴三国在降清之初就被封为“平西王”,是汉人中仅有的几个王爵,位列三番之首。但在康熙时期,他不满于朝廷撤藩,又再度起兵反清。

在经历初期的一帆风顺后,吴三桂攻到长江时却停了下来,他天真的希望与清廷划江而治,结果却让满人得到了喘息之际。之后清军以全国对一隅,渐渐的扭转战局。吴三桂则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放手一搏,登基称帝,随后便病死于军中。

在吴三桂死后,清军很快平定了三藩,吴三桂后代也被清廷全部诛灭。

洪承畴

前大明蓟辽督师,在西北曾打得李自成抱头鼠窜。但在辽东松锦之战中,因兵部不断催战而被迫贸然出击,导致兵败被俘。

在做了几天文天祥后,洪承畴剃发降清。

入关之后,清廷晋升洪承畴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内院佐理军务,授秘书院大学士,官居要职。

之后又被清廷外派,任命为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西南五省经略等职,是清朝问鼎天下的肱骨之臣。但即便如此,在洪承畴乞老还乡之时,清廷议政王大臣会议只授以其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职,世袭四世而已,这个爵位仅仅相当于子爵。

担着历史的骂名,却只混了个子爵,丢人!

李永芳

李永芳是最早降清的明军将领,他在降清之后对满洲忠心耿耿,还娶贝勒阿巴泰之女。他跟随清军四处征战,多次拒绝大明的劝降,是满洲最信任的少数几个汉人之一。

不过李永芳生前也只被赏了个三等子爵,但在他死后被清廷追封为二等伯,世袭。李永芳玄孙李侍尧更是在乾隆年间担任户部侍郎、两广总督,加太子太保。甚至出任过满洲副都统一职,可见清廷对李家的信任。

孔有德

孔有德,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地痞流氓,其早年在辽东总兵毛文龙手下当兵。毛文龙活着的时候他还算老实,但自从文龙被袁崇焕杀了之后,孔有德就开始飘了。

后来因为在途径登州之时抢了老百姓家的鸡,遭到投诉。担心受到处罚的他于是发动兵变,越海降清。后随清军入关,封定南王,率军残酷的屠杀江南的抗清军民。

直到顺治九年,他在桂林被明军名将李定国围困,兵败自杀,其独子被明军俘获斩杀,其家绝嗣。


千佛山车神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忠君爱国”,因此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会有以“忠孝”作为主流思想进行推广。


以至于,对于历朝历代的降将,我们都会先否定他,然后再去评判他的功绩,而当朝的统治者一般也不会太把降将的业绩当做样板工程在后期做宣传,这也是出于统治稳固的需要。

然而,针对明末的降清人士,大体上只要配合清军达到预定目的,都是有个很圆满,甚至是非常理想的善终。

圭海君但且以福建为例,至于郑芝龙就不说了,毕竟他儿子可是抗清铁杆,父子血肉相连,必死无疑。

一、黄梧:一等海澄公

黄梧,漳州平和人,封海澄公,进太子太保,授一等功,死后谥号“忠恪”,是除了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义王孙可望外,爵位最高的汉人,爵位可世袭12次。

(号称“闽南第一宗祠”之平和黄梧家庙)

黄梧本来是平和县衙的差役,后来和人密谋杀了知县投靠郑成功,倍受郑成功信任,官至前冲镇(原海澄县)镇帅,后因揭阳有失被记责而忿忿不平,索性率众以海澄县投降清军。

投降后的黄梧,可谓尽心尽力,向满清献上平賊五策:福建沿海迁界、实行海禁、杀郑芝龙、挖郑成功祖坟、开垦军屯等。

如此狠毒之后,加上凭黄梧之力撬动的郑军骨干,如施琅,不仅给郑成功制造极大阻碍,还给福建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但这些对清廷来说却是极好的。

二、施琅:靖海侯

施琅,泉州晋江人,授福建水师提督,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死后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

(泉州晋江龙湖施氏宗祠)

施琅,从小习武,十七岁时即加入郑芝龙势力,并随郑芝龙一同投降清军。

或许是郑芝龙不受清军重用,施琅辗转之后重新加入坚持抗清的郑成功部,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干将。

据说,施琅因私恨斩杀郑氏旧将曾德,致郑成功立即逮捕施琅及其家人,过程中施琅逃脱,直接导致其家人全数被杀,这种仇恨迫使施琅决然投降清军,并坚定不移地把灭郑作为奋斗目标。

投降后的施琅,被授以同安副将,因功逐渐升任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之后十几年“卧薪尝胆”积极准备渡海作战。

可以说,在清军中,没有人比施琅更熟悉海战和郑军的底细,而施琅也在努力中逐步达成灭郑、降郑的目的,尽管施琅本人在后世争议极大,但他收复台湾的功绩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在台湾的去留和管理方面,施琅的作用应该是极大的。

三、洪承畴: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

洪承畴,泉州南安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在蓟辽总督任上被清军俘虏,最终降清。

(泉州南安洪承畴故居)


降清后的洪承畴费心费力帮清廷谋划,几乎可以算是满清第一功臣,然在授太保兼太子太师,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五省,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之后的论功封爵时,可怜的洪承畴也才被封以三等阿达哈哈番(轻车都尉)世职,世袭四世,死后谥“文襄”。

洪承畴的争议可谓大矣,既是明代重臣,又是清军肱骨要臣,在忠与不忠的评判中倍受非议,虽然得以安老,但在其内心应是孤独的,与其如此不如当初全其义,只是这种现象以后不会再有了。

以上大概是福建降清将领中爵位最高、名气最大的四人(郑芝龙,明封南安侯,清封同安侯),除了洪承畴外,其他三人都与郑成功有关。

郑成功治军之严苛可见一斑,虽然在培养人才上有一定水平,但在指挥艺术和管理上却是值得怀疑,一手好棋最终也是玩完,自己也是英年早逝,但不管怎样,郑成功的出现算是给东南沿海一个参与历史纷争的机会,也给中国海军一次发光发热的表现,就这两点也就足够了。

................................


圭海四记

历朝历代都有降将,三国时期张辽降曹,姜维降蜀,依旧被奉为忠义的典范,这不奇怪,但是明朝降清诸将,却因为清朝是少数民族政权而被唾弃。

说到明朝投降诸将中,李永芳首开先河,早在万历年间就投降了当时刚刚建立的后金,并被招为

额驸,李永芳在崇祯年间病逝,其子孙后代始终为清廷效力。

明朝诸多降清的官员中,最出名的无非就是“四王”,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平西王吴三桂。

其中孔有德被李定国击败,死后被挫骨扬灰。耿仲明因为私藏逃犯在顺治六年就自杀了。尚可喜算是大清忠臣,其子尚之信胁迫其反清,被软禁致死。吴三桂在“三藩之乱”时病逝。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重量级人物,如洪承畴,祖大寿等。

洪承畴在这些人中算是来头最大的,在镇压农民起义时被授予“陕西三边总督”,后调任“蓟辽总督”,在“松锦之战”中被俘投降,与康熙四年病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