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沱——宜昌帮

小南沱——宜昌帮

西陵峡口,古称峡门。峡门向家嘴北侧江边有一小山丘,名叫“小南沱”。说起“小南沱”的得名,有这么一个故事。

小南沱原称“消拦沱”。相传很久以前,沱上居住一姓阎的大户人家。阎老爷耍枪弄棒,善施魔法。他常坐在家门口,施展邪术,拦劫过往船只。阎老爷凭借掠夺所得的钱财,很快便买下了平善坝至紫阳一带的大片山岭良田,成为夷陵闻名的富豪。阎老爷据守此关,随心所欲,胡作非为。过往客商无不闻风丧胆,贫困船民更是叫苦连天。

一天,阎老爷正在门前椅子上打瞌睡,忽听得孙子叫喊,睁眼一看,只见孙子挑着两只空竹篮,心里已明白了八九分。原来他孙子常用竹篮子下河挑水。这篮子遇事则漏,无事则盈。阎老爷忙向沱下望去,只见峡中游龙般的排木筏正向沱下漂来,七个小伙子在筏上引吭高歌。阎老爷

展衣舒袖,手把神杖,口中念念有词,只听得他一声吆喝“定!”木筏就被拦在沱边。无论筏上的人怎样使劲,木筏始终像被钉住了一样,动也不动。顿时,阎家倾巢而出,拥上木筏,把那七少年赶上岸边。阎老爷看那七少年,衣着无异,貌似如一,心里好生奇怪,上前擦开头上方巾,只见云

鬓飘下,英姿绰绝。原来竟是女扮男装!阎阎老爷笑了起来,

捋着胡须,凑上前去。不料身后一女子在他头上一拍,阎老爷便仰天倒下了。家人们慌忙将阎老爷抬回家中。阎老爷感到已逢强手,断断续续吩咐家人,把他抬进大蒸笼内,急火闷烧七天七夜,方可揭开盖子,否则就性命难保。三天三夜过去了,阎老太坐立不安,心如火燎,偷着揭开蒸笼,想看个究竟,谁知阎老爷头上已露出半载梅花灯。阎老爷自知厄运难逃,叫来家人,吩咐儿孙,速去城内买回芦席,在灵前拆散。说完长叹一声,一命鸣呼。家人们照此办理,在灵前抹泪拆席。抽一条席条,沱边的木料便流走一根。芦席拆完后,木筏已一根不剩了。

却说江边那七个女子,见木料已流走,都会意地笑了。这时,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波光鄰粼,彩霞满天。她们在沱边梳洗完毕,瞬间变成七只金色的仙鹤,飞到江心,口噙着木料向武昌蛇山飞去,在那里盖起了黄鹤楼。从此峡门灭了一霸,消除了阻拦。后人便称此处为“消拦沱”,因“消拦”与“小南”发音相近,慢慢地就变成了“小南沱”了。

小南沱——宜昌帮

讲述者:温昌满,男,70岁,汉族,宜昌市郊人,农民。

采集者:魏铁

采录时间:1982年6月

录地点:;宜昌市平湖风景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