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这两句诗?

含羞草LLM

这首诗作者是是吕温。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来说太陌生了。但是他的朋友确是唐代诗坛响当当的人物,比如刘禹锡,、元稹、柳宗元、白居易。

他少有才名,而且志向远大。他有着读书人一样的抱负,但是却遭到李林甫的排挤。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

这首诗名字叫送文畅上人东游,用这个题目作诗的不仅仅有吕温,还有白居易。我们可以知道当时送别文畅上人之中肯定有白居易,而且吕温和白居易交情不浅。

这首诗全诗如下: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文畅上人是一个史僧,所以能够和当时的文人打成一片。而且当时的士大夫甚至于皇家都对学佛有些浓厚的兴趣。

所以写诗的时候诗中不免会有一些禅语,而写给僧人的更是不可少。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是对文畅的一种劝慰。水和云都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地方,而人就更不可能了。虽然这样说,却蕴藏着一种依依不舍之情。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佛教之中正觉大彻大悟用彼岸来比喻,这里比喻诗人和友人之间的友情。前生也是也是佛教用语。这两句和上文承接,来过相遇一场就是缘分,对于友情而言已经成为圆满。不用留恋这里,你继续向前走,还有更好的世界等待着你。


诗书君

1 这首诗出自唐代不出名诗人吕温的《适送文畅上人东游》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文畅上人:唐朝僧人,只有僧名的著名和尚,白居易写过《送文畅上人东游》,韩愈写过《送文畅师北游》,柳宗元写过《送文畅上人登五台遂游河朔序》。

随缘:佛教语,任其自然,张籍《赠道士宜师》诗:“自到王城得几年,巴 童 蜀 马共随缘。”

振锡:持锡杖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拄杖行则振动有声。 司空图 《次韵和秀上人游南五台》:“振锡传深谷,翻经想旧臺。”

彼岸:目的地,佛教语,世俗对立面,超脱生死的境界。

前生,佛教语。人的前一辈,佛家讲究因果轮回与报应之说,今生的福祸皆与前生有关。

简单说说意思:

随缘姑且持锡杖出行,快步出东城。

水不会停留在固定的地方,云流动无法计算行程。

到达了,便是人生的另一境界,过去的权当是前生。

今日歧路分别后,我徒有一腔离愁别绪,黯然神伤。

诗人吕温:唐文学家,有才有志,悯民生。进士及第,与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同曾参加王叔文“永贞革新”。变法失败,柳刘受贬,他运气好,因出使吐蕃得免。返京后因与宰相李吉甫不睦,被贬为地方官, 第二年死于任上。死后柳宗元痛哭“志不得行,功不得施”。他的诗天才俊拔,文采赡逸,颇具奇逸之气。

2 这四句怎么理解?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这两句是送别劝慰语。

水不固定流向,云不计算归程,凡事凡物都是灵动变化的,于人而言,逗留离开都是常情,聚散离合理所应当。这是诗人劝解语,拱手作揖相送,潇洒走一回。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彼岸:佛家中的彼岸,是悟禅得道修行的高境界,有同登彼岸之说。

前生:意味着过去,也意味着今世人与人缘份乃前生修行而得。

这两句是送别珍重语。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远行为修行,到达会有大境界,过去的,不计算,不留恋,权当你我的前生。前生修行今世相遇分别,都是随缘。

这四句颇有禅理,却也自有潇洒的胸𦡞和旷达的态度。不同其他送别诗,没有长亭,杨柳,阴云雾霭,没有劝酒伤感怅惘,却是前生,随缘,前行才有大修为,是对文畅僧人分别的宽慰与别后的祝福,很是潇洒,颇有佛家缘到而遇,缘尽而散,随缘而适的旷达超脱。

其实这是诗人的伤感无奈的宽解语,他的离愁别绪隐藏在最后一句“吾徒自有情”,不是不伤心,只是既然留不住,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罢了。


一绿浮芳

这是一首送别诗其中的两句,不过全诗的意境却没有主要放在以往送别诗那种对依依不舍的通篇渲染上,而是融入了一种看似对待人生聚散时的洒脱,不过愈是这样,反而愈是表现出了离别时作者心中的那份苦楚。

送文畅上人东游

唐·吕温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作者送友“文畅上人”东行,出了城东门即将离别之际,作者对友人赠言道:“人说僧人四方参禅游学如云水,真的是这样啊!你看那水,它即便停留的话,也不会恒定的在一个地方长驻;而云呢?它总是悠然自得地在空中漫步,对于自己的行程,它是从来也不会挂碍于心的。这样很好啊!因为是那样的洒脱。等到了某个地方的时候,于它们二者而言,就已经算是到达彼岸了;而如果已经经过了某个地方,那就已经算是前生了。佛家之至理,无碍无住,不滞于心,本当如此。我今天送您到了这里,还这般依依不舍,如此看来,的确是我自己徒自多情了。实在不该、不该啊!”

说到这里,或许作者本该展颜释然一笑的,但想必,说出这番话之后,作者的眼角,可能早已忍不住有离别的泪水溢出了。

送友离别之不忍,不知于佛家可容否?


一骑凌崖

出处是晚唐吕温的《送文畅上人东游》

全诗如下: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因为送的是位僧人,所以作者在诗中用了类似佛家偈语来表达送君远游的离别之情。

这四句正是全诗精华所在,大致意思就是:水是自由自在的,不会在一个固定的位置停留,云是飘忽不定的,也不会计较游过的旅程(联想起了计程车不打表😂),走到了(应该是指佛家的顿悟或者是圆寂,僧人云游所追求的就是渐悟到顿悟的过程)自然知道这里就是追求向往的彼岸,那么所有的前尘往事来时路自然就变成了前生。


明厚论财经

看到此诗有感,偶赋短偈一首。有不失处,还望各位好友批评。

晨起雨纷纷,路上少行人。昨夜风惊梦,冷香守心魂。

大步流星去,不见水中痕。今日不再来,何必负残神。

哎!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风推云去,长空任遨游。渠成水走,四海皆驰骋。你我都是过客,管他什么明日风云变幻,任他怎么前程水火无情。守不住当下,留不住今朝,有酒且醉,独自贪欢。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他们的离去,从来不曾顾虑你的感受。你独自凭栏也好,登高远望也罢,水不是你的杯中水,云不是你的故乡云。

你的水呵,在别人的池塘里翻滚;你的云呢?装饰着异乡的天空。他们处处为故乡,从不曾想过,你还在故乡等他们回来。

你不过是他们的前生,前生里的一段,一段里的一片,一片上的一点,就这一点,也是与他人平分。他走了,你还是过你的日子罢。

有一些回忆挺好,有些罪恶的根源,不过是你还想着他,他却中意她。你的彼岸在哪?你有没有看到天边的那一株嫩芽?它长大了,就是你的彼岸花。


文/祗树


纸老鼠鼠

此诗高妙,禅意浓浓!《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水止无恒处,云行不计程”,表面上写的是行迹,实则印证的是心迹,印证的是《金刚经》妙旨:无住生心。“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体现了大彻大悟的洒脱自在,那种超越时空、了然生死轮回的大自在!《心经》全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苦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玄藏法师西行取经,途中历尽磨难,生死关头,默念《心经》而得脱险,成无量功德!


微波浪金融投资

此诗是唐代吕温写给文畅上人的,诗名《送文畅上人东游》。

白居易也写了同名的一首诗:得道即无著,随缘西复东。 貌依年腊老,心到夜禅空。

彼岸前生,无著禅空。可以推断,文畅上人应该是一位得道高僧。

已明心见性的禅僧文畅上人向东云游,临行前与好友白居易、吕温辞别。二人各赋诗一首,表达心意。

因诗写与高僧,就不是简简单单的抒发情感。既是赞叹高僧的无上境界,也是对禅境的无限想往。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水和云皆暗喻人心。

水流不断,就像人的念头,念念相续。水止无恒地,人心无所住。如《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云漂浮不定,正如人心,妄念不断,客尘烦劳。云行不计程,名利不可得。如俗语所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彼岸在哪里呢?佛法讲觉醒了就到彼岸。夜睡做梦,梦中喜怒哀乐,荣华富贵。醒来长叹一声,皆是过眼云烟。那一瞬是不是就到彼岸了呢?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前生并不遥远。生命若长存于世,所有过去,皆是前生。《心经》曰: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总结一句话:人生若如梦境,何时才能觉醒?


Fandy

被这句诗所蕴含的禅理,所震撼。不请自来。这是一首送别诗。谈到送别诗,送别诗一般都多愁怨的,情调比较哀婉。多用景衬情。送别诗抒写离情别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对此深有体会:“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何也?景从外来,目之所触,留心便得;情从心出,非有一种芬芳悱恻之怀,便不能哀感顽艳。”而这首诗却表现一种昂扬的气息,睿智的禅理,洞穿世事的豁达。而其间也不乏一种淡淡的感伤。这首诗原文是:

送文畅上人东游

唐 ·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唐代佛教盛行,统治阶级大力宣扬,加之一些文人顺应时代,用文学的生花妙笔来阐释深奥的禅理。使人大彻大悟,也表现自己对佛的信奉程度之深。例如王维、白居易等大部分诗中都蕴含佛家的理趣。吕温的这首诗首联就直鸣胸臆,万事随缘吧。

首联: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译文:“我随着缘分暂且送友到振锡,友人昂首大步走出了东城。”佛教讲生命是一个缘起缘落的过程。人生因缘而互动,懂得取舍,所以才能释怀,这就脱离以往的别离诗的忧伤。
颔联: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译文:“水不知流了多远也没有一块使它驻足的地方,白云不知飘荡了多久也没有办法计算它的行程。”水和云都是动态的,不是永恒不变的。水能刚能柔,能大能小,就像青天的白云一样,自由自在。这和佛教的人云游四方,居无定所似乎相似,借此来告慰别离的人们。


颈联: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译文:“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便与我相隔彼岸,友人所经之处遥遥,相会无期,仿佛我们是前生的友人一般。”彼岸,前生似乎很遥远的事,诗人能巧妙阐释,正如佛教用四句话来概括它的缘起理论——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尾联: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
译文:“今天我们在岔路口分别,我白白的怀着一腔离情却无可奈何。”结尾表明,自己修行还不够,仍然为人间的别离而苦恼,而得道的高人会心无牵挂,来去自由,一切随缘。

总之,要想理解“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到处为彼岸,过时即前生”这首诗,一定要放到全诗中去理解。


淡月晗嫣1

如果单独把这四句摘下来的话,没头没脑的一看,却是四句很有禅意的诗。水止无恒地,字面意思就是水不流动了,但也不是总在那里呆着不变,会慢慢的没有了,去哪了呢?蒸发了,渗透了各种原因。引申出来就是万物都是变化的,没有绝对不变的东西,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云行不计程,字面意思就是云到处飘荡,时刻不知疲倦,却从不会计较跑了多少路了,要得到多少报酬,引申出一种默默奉献的,无私付出的精神。这正是现在最需要的。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这两句接前两句,彼岸说的是梦想的地方,也是最美好的地方,能到这样的地方难道不是前面付出得到的最好的回报吗?老天是公平的!过处即前生,说的是人生任何事情,不管好坏,善恶,只要过了就会有感悟,就如同重新做了一次人,或向善或继续做恶,引申出来就是人生在世每一笔都会在冥冥中记上一笔,轮回时一起清算,告诫世人要勿因恶小而为之,勿因善小而不为!


阿P48

全文是 随缘聊振锡,高步出东城。 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 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 今日临岐别,吾徒自有情。作者吕温,名字《送文畅上人东游》,水止无恒地,云行不计程,水无论流多远也从来没有一块使它驻足的地方,天空中的白云无论飘荡多久也是没有办法计算它的行程。到时为彼岸,过处即前生。等到朋友你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就会与我两岸相隔,朋友所到之处遥遥万里,相会无期,就仿佛我们以前不认识的时候一样。这是对文畅上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那时候的人只能靠车马书信,一别之后遥远万里,不知何时才能见面,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友人离开之后怅然若有所失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