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与瓷有什么区别?

憧灵

我们经常说陶瓷陶瓷,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个器物的名称,事实上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的无机混合物作原料,经过加工后成型,再经干燥、烧制等方法制成的器物,都称之为陶瓷。


中国的陶器生产至今约有一万年历史了,瓷器就比较晚了,但是距离现在也有三千多年。

虽然在创作领域中,陶与瓷都是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陶与瓷却有着质的不同。

△ 陶器


△ 瓷器


  • 烧制温度不同

陶:烧结温度因黏土化学成分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都是1000℃以上,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


瓷: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以上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胎质变得硬结致密,击之发出清脆的金石声。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但基本上要达到1200℃以上才烧结,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 原料不同


陶:一般所用制陶黏土,或简称为陶土,是由地壳表层的岩石风化而成的,属于含水铝硅酸盐矿物,黏土的主要成分是硅和铝的氧化物,以及少量的铁和钾、钠、镁、钙、钛的氧化物,以上八种元素又称之为造岩元素。

△ 红陶土


瓷:一般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高岭土亦称瓷土,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其矿物成除高岭石外,还含多量的石英和云母。

△ 高岭土


  • 釉料不同


先来看看什么是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和搪瓷器物表面的一层玻璃质薄层,通常由硅酸盐复合物构成。

釉面不仅提高了制品的强度和硬度,也使其具有抵抗气体、液体以及酸碱腐蚀的能力。良好的釉面还可以在色调、光泽以及纹理方面给予观者美丽的享受。


按温度分,釉可分为高、中、低温釉三种:


高温釉:烧成温度高于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瓷器。

中温釉:烧成温度在1000°C至1260°C的釉料,用于石胎瓷和陶器。

低温釉:

烧成温度低于1000°C的釉料,用于陶器和其他非硅酸盐胎体(如金属胎、石制胎)器物。低温釉也用于在高温釉上再次附加釉,此时又称“釉上彩”。


陶: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

瓷:表面施有一层高温釉,胎釉结合牢固,厚薄均匀,并可起到美化、光洁瓷器的目的。

△ 陶器


△ 瓷器



  • 吸水率不同

在国标中,陶和瓷是按它们的吸水率来区分的。

陶:吸水率大于10,容易吸水。

瓷:吸水率小于0.5,基本不会吸水。


  • 坚硬度不同

陶: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同时由于陶器与瓷器的密度不同,所以陶器具有透气性透水性而瓷器则不透气不透水,但陶器上若挂上釉,由于釉的不透气不透水性质,也可以使陶器不透气不透水。


瓷:坚硬,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

,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 透明度不同

陶:胎体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但也有特殊的,比如说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


瓷:与陶器不同,它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总体来说,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吸水率较高。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岭土烧制。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


其实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

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现在是各有千秋,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的人喜欢陶器,有的人喜欢瓷器,它们也各具有特点。



东家APP

陶和瓷是经常并称的,人们常说的“陶瓷”,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材料。可能会有朋友简单的认为,陶瓷就是那种粗糙的表面没有釉的,瓷器就是表面如玻璃般光滑的器皿。其实,这样理解是片面的,通俗的讲,用陶土(粘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区分陶器和瓷器呢?在这我就介绍比较简单实用的区别方法:1.看胎色,陶器底部圈足呈红色、褐色或较深的灰色,而瓷器底部圈足质地细腻一般都呈白色。2.听声音,陶器烧成的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敲击时声音沉闷沙哑,胎体硬度较差,用钢刀可划出沟痕。瓷器烧成温度高,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很难用钢刀划出沟痕。

以上是我对于此问题的一点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同时欢迎其他的答友参与讨论。


徐楠楠的中年

“陶瓷”这两个字如果不仔细琢磨还真的不知道这是两种器物,我们现在说到陶瓷,逐渐演变成了汉语中的偏义复词,单指瓷器了,不再有陶器的意思了,其实这两种东西还是有很多的不同的。陶器的产生在我国是随着我国古人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距今大约有一万多年,而瓷器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是在安阳殷墟发现的,差不多也就是距今3200年左右,而真实原始青瓷的出现则是到了东汉时期,距今两千年左右,我们就简单说说这两种器物的区别。

一、胎质不同。瓷器的胎是瓷石或者高岭土,陶器的胎一般是黏土,只有白陶或者印纹硬陶等少数陶器胎中含有瓷石或者高岭土成分,在胎方面的不同,也是陶和瓷的根本不同,

二、是否施釉。瓷器表面一般都有高温烧成的玻璃质釉,陶器一般无釉,少数施有低温铅釉,这是二者在外观上的不同之处。

三、烧制温度不同。瓷器必须经过高温焙烧瓷胎才能烧结,尽管各地的瓷土成分不同,烧成温度也不一样,但一般都要在1200度以上。陶器的烧制温度较低,一般最高温度不会超过1100度。

四、吸水率的多少。瓷胎烧结后一般吸水率在0-0.5%之间,即不吸水或者基本不吸水,扣击瓷胎一般清脆悦耳,陶胎一般吸水率较高,敲击时声音沉闷。

以上四种是陶和瓷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一般从以上四种便可将中国历代陶瓷区分为陶和瓷两大种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