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承载的是人类最草根、最贴近生活的文化。

何为方言

从书面上的解释来说,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种在语言中跟标准语有区别的、只通行于一个地区的话。方言在中国的存在是十分久远的,晋朝葛洪《抱朴子·钧世》中记载:“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 唐朝皇甫冉 《同诸公有怀绝句》中曾书:“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 明朝唐寅 《阊门即事》诗:“五更市买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

举例来说,“妻子”在不同的地域,称呼的方式也不同,这是地域方言最直接的体现。

烧锅的——安徽安庆

家主婆——上海、太仓

婆子——南昌

衰婆——广东

婆娘——重庆、成都、云南、绵阳、陕西

婆姨——宁夏、陕西

婆婆子——天门、长沙

戒指婆、架子婆——苏州

老婆子、老太婆——年长男人的称呼

老布、老不——上海

老马(mo)、老母、老嫲——绍兴、杭州、常州、福州

老娘儿——成都

老妪——绩溪

老娘、老姩(nian)——桐乡

老妞儿——成都

老安人——吴语象山港周边

老拧——浙江慈溪

老板子——内蒙古乌盟方言、陕西

老媪、老约、老佞、老迎——温州

老爱——北方俗称、天津

老蒯——山东、吉林

老嫚子——沭阳,老年男子称呼妻子

老妈——莆田

女人——盐城

女将、女匠——通泰、泰兴、兴化、海安

女客——椒江、苍溪

女佬——宜兴

女们:盐城滨海

后屋里:汉川

屋人:河南南部、随州

屋里头的:河南

屋里厢、伲屋里厢个:苏州

厝里:闽南、福州

家里的:河北

家里头:安徽舒城

我家里的、旮里:宣城、池州

家溜(里)人们:德州

我屋里的:江西修水

屋里人:无锡

媳妇:河南、陕西、徐州

娘们儿:天津

媳妇子:宁夏

堂客:湖南、重庆

夫娘:平江

娘子:吴语太湖周边

马马、马马儿:通泰、赣北、六合、海安、如皋

劣魔:龙港蛮

内卡:宁波宁海

袖的:河北邯郸

捞佛:海南

马呢:江西湖口

阅客:天台

馁瓜:浙江永康

内子:台湾

女古拧:江西鹰潭

喜子:日照

奶奶(na na):南通

新妇:赣北、南湘

窝里狗:江苏常熟

大娘:四川自贡

我家老娘们:东北

里疼:九江

诸娘人:福州

锅舍的:山西古交

姑娘:湖北宜城

拐仔:广西柳州

伙计:湖北随州

那口子:山西太原

烧火的、做饭的:山东德州

内人:四川合江

嫁(GA)娘:湖南凤凰

细妹姆:广东丰顺客方言

老 Mu 、财星:江苏常州

公喇子:江西

右客:湖北鄂西山区

方言形成原因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

地域限制

古代长期实行封建主义统治,随着疆域的日益扩大、人口的日益增加、国家经常有封建割据等原因,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状态中的语言,也就各自相对独立地演变着,不易获得变化的一致性。

时间长了,就使得各个地区的语言逐渐产生了差异,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方言。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人口迁徙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社会动荡和战乱所迫曾经有多次的人口大迁移,也是方言形成的一个原因。例如东晋是的人口迁徙,北方的权力斗争使东晋王朝南迁,定都现在的南京,如今北方的官话对当地还有很深刻的影响。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文白异读

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中国地区,吴语、闽语的文白异读现象最为频繁复杂。比如客家话中,“生”字单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ang],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 [sen],这也属于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方言的分类

根 据方言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可以对现代汉语方言进行划分,但是,目前我国语言界对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划分意见还未完全一致, 语言学家对其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中国方言划为九大方言、十大方言。其实,我们所说的"八大方言"、"九大方言",甚至"十大方言",都还只是 汉语方言,如果算上少数民族语言的方言,那么中国的方言种类则会更多。

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按照语音划分的七大方言。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官话方言

简介

旧称"北方方言"(学术界已经抛弃这一术语),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在汉语各方言中官话方言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通行区域

通行于长江以北各省全部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除东南角以外的全部地区;广西省北部和湖南省西北角地区;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少数民族区域以外的全部汉族地区。此外,在非官话方言区中,还有少数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官话方言岛。如海南岛崖县、儋县的“军话”,福建南平城关的“土官话”,长乐洋屿的“京都话”等。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内部分区

官话方言按照其语言特点,可以分为八个次方言。东北官话、北京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和西南官话。

东北官话

东北官话狭义上是专指东北话,广义上的东北话不仅包含东北话,还包含大连等地使用的胶辽官话。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分布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绝大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河北省东北部。170多个市县旗,使用人口约1.2亿。东北官话可分为吉沈片、哈阜片、黑松片,每片又可分为若干小片。东北官话相当接近普通话。

北京官话

北京官话虽然名称中有“北京”二字,但并非北京话。更准确的说北京官话是热河地区的方言,主要分布于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廊坊市、涿州市,内蒙古赤峰市,辽宁省朝阳市、葫芦岛市建昌县、阜新市部分地区。可分为京师片、怀承片、朝峰片、石克片四片。使用人口约1500万。其中,属于北京官话区的承德市滦平县是全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是使用人口最多、分布区域面积最广的汉语分支之一。据统计使用西南官话的人口超过2.7亿,占中国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整个官话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相当于湘语、赣语、粤语、闽语人口的总和。

西 南官话是流行于中国西南部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以及邻近的湖南西部、湖北大部、河南信阳、陕西南部、缅甸果敢的主要语言,在老挝、越南等地也 有部分华人使用。西南官话在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具有官方地位,是仅有的3个具有官方地位的汉语分支之一。此外东南地区的军话有时也被视为西南官话的 一支。

中原官话

典型中原官话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和用词上差距较大,严格区分尖团音。主要以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的入声归派方式是中原官话区的划区标准。

主要分布于河南大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西北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等,共390个县市。

冀鲁官话

冀鲁官话区主要的特点是大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古平上去三声和古入声浊音声母字的演变情况各地相同。

分布于河北省大部、山东西部以及北京市平谷区、山西广灵县和内蒙古宁城县,使用人口约9000余万。大致可分为三个片:保唐片、石济片、沧惠片。

辽胶官话

胶东话是从外地带入胶东,辽东话是从胶东带入辽东。历史上在一些地区如黑龙江省还存在过个别胶辽官话的方言岛。

主要分布于山东省的胶东半岛、辽宁省的辽东半岛和鸭绿江下游地带以及连云港的赣榆区。

胶辽官话内分登连片、青州片(青莱片)和盖桓片(营通片)。

兰银官话

兰银官话古入声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全浊声母今读阳平。其中永登、皋兰、古浪、天祝四个地点平声不分阴阳,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其余地点阳平与上声同调,只有阴平、上声、去声三个调。兰银官话在不同地区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的北部地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可分为四个片∶金城片、银吴片、河西片、北疆片。

江淮官话

旧称南方官话、下江官话;又称淮语、江北话、下江话。现被划为汉语官话中的一支。

江淮官话有不同于其他官话区的用字与语法,普通话中常说的“给我一本儿书”,在江淮官话区说成“那本书把我”。

江淮官话分布于今江苏和安徽两省中部、湖北局部、河南南部、江西北部部分地区,使用人口大约为7000万,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

吴方言

简介

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商周春秋至今有三千多年历史变迁,底蕴深厚。吴语是中国官方定义的中国方言之一,拥有国际语言代码。

吴语保留全部浊音,保留平上去入的平仄音韵,部分地区保留尖团音分化,保留较多古汉语用字用语,文化价值高。和官话相比,现代吴语具有更多古音因素,诸多字音与古代韵书吻合。

通行区域

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一亿多。

内部分区

北部吴语

北部吴语又叫太湖吴语,为吴语的核心,扎根于创造辉煌历史文化的典型传统江南。

北吴片内部通话程度非常大,合为吴语太湖片一个语片,太湖片分六小片。

南部吴语

南部吴语分歧很大,甚至片内也有部分地区不能通话,南部吴语相邻两片间有些方言带过渡性质。

西部吴语

西 部吴语分布于皖南、江苏西南部及浙江西北角,拥有辉煌的历史文化。宣吴在太平天国时期遭受重创,流民问题严重,故一些江南地区不讲吴语。徽州片曾因为没有 浊音(北吴南吴宣吴都有浊音,浊音是吴语的准入门槛)而被划出吴语,但无确切定论,徽州片是古吴语分支,与现代吴语仍有差距。

客家语

简介

以广东梅州地区的梅州话为代表。客家人从中原迁徙到南方,虽然居住分散,但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1.5%。

客家语是台湾的官方语言,也是除普通话外唯一被外国(苏里南共和国)列为法定语言的汉语方言,客语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替换高清大图

通行区域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和四川、湖南、海南、浙江、重庆以及台湾和香港的部分地区。其中主要的区域是广东东部和北部,广西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粤闽赣边区一 带是客家最集中的地区,因而也是客家方言最流行的地区。

在海外,东南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以及美洲华侨、华裔中也有不少讲客家话的。

粤方言

简介

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种方言。

通行区域

粤语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及北美、欧洲和澳洲、新西兰、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中使用,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内部分区

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

粤海片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四邑片

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高阳片

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和阳江市所属各县,以阳江话为代表。

桂南片

主 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 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由于地理及历史原因, 梧州白话(古苍梧郡,专家称或为古粤语发源地)与广东音几乎一样。

闽方言

简介

俗称"福佬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通行区域

闽方言主要通行于福建、广东、台湾三省和浙江省南部以及江西、广西、江苏三省的个别地区。

内部分区

闽方言按其语言特点大致分为5个方言片: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莆仙方言。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闽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较广的一片。包括福建省内以厦门、漳州、泉州四市为中心的20个县市。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潮州话(莆田话)、文昌话(莆田话)也分别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有较大的影响。

闽东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包括以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地区和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共18个县市,以福州话为代表。

闽北方言

是闽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片,以建瓯话为代表。

闽中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中部永安、三明、沙县,以永安话为代表。

莆仙方言

通行于福建省东部沿海的莆田、仙游。以莆田话为代表。

赣方言

简介

又名江西话,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赣语内部的各方言之间互通程度也非常高。

通行区域

使用人口在江西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鄂东南、皖西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可分为九片方言,以南昌话、抚州话为代表语或标准音。

湘方言

简介

湘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通行地域较小的一种方言。湖南省有多种不同的方言,湘方言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通行区域

湘方言通行于湖南省大部和广西北部,使用人口估计在2500万以上。

十大最难懂方言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1、温州话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听到温州话”,中国最难懂十大方言中,温州话排行第一。

2、潮州话

潮州话(Tiê-chiu-uē),亦称为潮汕话,对于潮州话难以破解的神秘程度,坊间还有一个传言是:当年中方援越军人在越战中,为使通讯信号不被美军破获,就曾让许多潮州籍士兵使用潮州话作为通讯用语,效果奇佳。

3、粤语

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

4、客家话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话。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外人基本上听不懂客家话。

5、闽南语—雷州话

雷州话得名于古雷州,主要分布于整个雷州半岛,因历史上这一区域属于古雷州府管辖,所以称为雷州话,据说与泰语发音类似。

6、闽东语

闽东语区共有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语的共同特点。

7、吴语—苏州话

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在同属吴语的其他几种方言中,等都不如苏州话来得温软。有句俗话说宁听苏州人吵架,不听宁波人说话,充分说明了苏州话的“软糯”。

8、吴语—上海话

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是最大的。

9、陕西话

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今人溢于言表的真情实感。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10、四川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 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特色与危机并存

近年来,许多报道称很多地区的方言正陷入被淡忘、失传的窘境,“方言危机”之说甚嚣尘上。方言是否真的面临消亡的危机?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方言的特色

方言不仅是宝贵的地域文化载体,更是汉语文化的财富,是地方艺术的依托。像苏州评弹、越剧等地方艺术,都要用当地方言去演绎,才更有魅力和特色。

方言的危机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语言报告》中,中国包括82种语言。学术界估计,如果算上那些尚未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的语言,中国的语言大约有120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漩认为,目前这120种语言近一半处于衰退状态,有几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

方言与普通话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教育体系中推广普通话,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方言不可避免的在逐渐萎缩,但是普通话的推广会慢慢“吞噬”方言吗?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推广普通话这一政策符合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要求,只有以共同的语言为基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才有可能全面发展。

其实,中国古人也十分重视各地方言的统一,“雅言”就是中国最早的古代通用语。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弟子来自于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雅言”就类似于现在所推广的普通话。因此,方言是不会轻易消失的。

普通话与方言都是中华语言文化的载体,二者并不对立。普通话作为通用语、大范围使用的公共语言,利于日常交流。但在私人场合,可以给方言一定的生存空间。毕竟,方言不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深深植根于心中的文化记忆。

最全的中国各地方言解析——你知道多少呢?值得收藏

保护方言是对方言的传承,并非大张旗鼓地复兴方言。保护方言的目的是让本地人听得懂方言,完成日常交流的同时减少距离感,并不是让方言占据主流地位,否则这将与我国大力推行普通话的政策相矛盾。方言与普通话,找到一个平衡点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