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郭跃为何会被施之皓弃用?

赵哲婷

郭跃1988年出生于辽宁鞍山,6岁开始打球,8岁进入省体校,14岁入选国家队。2014年47届世乒赛女团冠军成员,成为中国乒乓球史上最年轻的队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连续两届获得乒乓球女子团体赛冠军。就是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女队员,却在26岁的巅峰时期选择退役,其中原因很多,但与教练施之皓有很大关系。

施之皓在2005年至2012年长


达7年的时间里,一直担任中国乒乓球女队教练。也许是郭跃直率的性格惹他不高兴,也许是郭跃的不听话让他难堪。总之,在2009年张怡宁退役后,人们本以为是郭跃时代的到来,但是,自2010年后,施之皓却将郭跃束之高阁,在当年莫斯科世乒赛,启用新秀丁宁和刘诗诗。结果,决赛中惨败于新加坡队,丢掉了考比伦杯八连冠。

用施之皓的话讲:郭跃没文化,缺少修养,除了打球之外一无是处。主教练如此低的评价,对郭跃心里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再加上被施之皓边缘化,让郭跃状态与临场发挥大不如从前,再难看到在赛场上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那个巾帼英雄,26时不得不离开国家队。

但郭跃毕竟辉煌过,毕竟在乒乓史上留下精彩的一页,人生能有此一搏,也算足矣。如今,郭跃在某银监机构工作,称得上华丽转身。施之皓也娶了小自己23岁的女弟子李楠为妻,生活过得也滋润。

当年的谁是谁非,也成过眼云烟。如果有一天俩人不期而遇,希望能够相逢一笑泯恩仇!


洛水清风cuixiaosheng

郭跃遭到弃用,指的是2010年莫斯科团体世乒赛。在那届比赛中,中国女乒的前三号单打是刘诗雯、丁宁、郭焱。正值当打之年,且拥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的郭跃,在淘汰赛阶段被排除在了出场名单之外。

结果,在那届世乒赛女乒决赛中,中国1:3负于新加坡,丢掉了保存了17年之久的考比伦杯。事后来看,女乒主帅施之皓当时的做法有揠苗助长的嫌疑。毕竟,不管是从年龄还是实力来讲,郭跃理应是当时的领军人物。但若就此认定施之皓与郭跃有矛盾,借此进行打击报复,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也有点不负责任。

毕竟,站在女乒主帅的角度,队伍内部人才济济,有能力的运动员多得是,自然用自己最为信任的人。而且,当时的刘诗雯、丁宁都比较年轻,用那届世乒赛来练兵,也是个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试想一下,如果刘诗雯当时能经受住考验,一人独取两分,率领女乒夺冠,是不是国乒的历史会改写?或许,她就是张怡宁之后的国乒“一姐”了。

对于当时不用郭跃的原因,施之皓事后给出了解释:“郭跃的能力已经不需要考验,即使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她都是女乒最让人放心的选手。考虑到奥运会的压力远大于世乒赛,所以必须给新人提供大赛锻炼的舞台。”仔细琢磨的话,这个解释也能说得过去。

更重要的是,

2012年伦敦奥运会,郭跃进入了女乒参赛名单,与李晓霞、丁宁一起搭档,拿到了团体金牌。当时女乒的主帅是施之皓,如果他故意为难郭跃,后者岂能获得奥运参赛资格?

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郭跃在训练中态度消极,最终被国乒清除出队,当时的女乒主帅已不是施之皓,而是孔令辉。当时,国乒领队黄飙曾公开表示:郭跃情商太低,爱钻牛角尖儿。这说明,郭跃的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主帅有意“整”她。


马宏观


考比伦杯


圣.伯莱德杯

郭跃事件过去好多年了,作为曾经的当事人——郭跃、施之浩、孔令辉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郭跃远离了乒乓球,用实际行动回击对教练组她的评价,华丽转身;施之浩荣升国籍乒联副主席,当上了国际高管;孔令辉“涉赌”一样远离了乒乓球,音信全无。命运老人有时候真的很“调皮”。

每次国乒有事件发生,我们都能看到官方的解释、答案。不过看多了以后,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官方”似乎永远是完美正确的一方,“当事人”都是缺陷错误的一方。——从郭跃被开到刘国梁被升官到马龙、许昕、樊振东罢赛。于是乎有位大家评论说:体现了“权利的无礼与傲慢”。

且不说孰对孰错的问题,我们作为吃瓜群众先看每件事情的结果:一、郭跃事件后我们丢掉了保持17年之久的考比伦杯;二、刘国梁事件后我们丢掉了圣.伯莱德杯(会不会再丢别的杯,让我们拭目以待);三、马龙、许昕、樊振东弃赛事件我们丢掉了广大球迷对乒协的信任、理解和对国乒的热爱。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错都在“官家”。作为郭跃我们不难看出,她真正印证了那句“性格决定命运”的话。自己性格的倔强和不善于沟通、交流也正是她最终被淘汰出局的主观因素。

如果当初她能主动认错,并和教练多加沟通;如果当初她能认识到自己的不理智;如果教练组能针对性的开展谈心、引导,也许国乒会多出一个大满贯来。

当然,一切都不会改变了。现在的我们只是希望,未来的国乒在总结现在的时候,不会像我们吃瓜群众那样不断的重复“如果当初……”、“如果当初……”

您对这件事情怎么看?欢迎您来留言!


北纬评球

郭跃,1988年生于辽宁。15岁参加2003年巴黎世乒赛,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选手,也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乒乓球女队的天才,郭跃打球透着一股狠劲儿,前三板是她的优势,特别擅长发球抢攻,她的爆发力是女队里面最好的。


2003年年仅15岁的郭跃成为了巴黎世乒赛历史上打进单打八强最小的选手,四分之一决赛2比4不敌王楠;2005年上海世乒赛作为夺冠热门的郭跃不敌队友郭炎,止步单打半决赛;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郭跃先后战胜了张怡宁和李晓霞一举捧杯夺冠;2009年横滨世乒赛郭跃决赛不敌张怡宁获得亚军。

郭跃真正和教练施之皓的矛盾导火线是2010年世界锦标赛团体赛,当时教练埋怨郭跃连主动请战的勇气都没有,万不得已用了刘诗雯和丁宁打前两号单打,郭炎三单压阵,没有想到决赛在冯天薇超常发挥下,丁宁和刘诗雯先后崩盘,中国女队八连冠戛然而止。全国人民讨伐教练施之皓为何不用郭跃、李晓霞,教练无奈陈述了郭跃的畏战心理。



从那开始两个人心照不宣地有了隔阂,矛盾越积越深,郭跃年轻气盛,经常称病不打队内选拔赛,想指望教练组照顾参加大赛,终于在2013年国家队宣布郭跃回到辽宁队反省,至此间接的宣布了郭跃不再是国家队的一员。


如今施之皓已经再婚,妻子正是郭跃在国家队时的队友李楠,不知有了李楠这层关系,师徒二人能不能和解,化干戈为玉帛,还是老死不相往来呢?


读体漫育

2010年5月30日晚,中国女乒不可思议地丢掉了保存17年之久的考比伦杯。顿时,“国乒兵败”成为了国人热议的焦点。当年那支梦之队国乒为何会败走麦城呢?



首先看当时女乒主帅施之皓的安排,王楠张怡宁退役后的女乒一姐郭跃和李晓霞均被雪藏,而是重用了19岁的刘诗雯,后者实力虽然出众,但是在关键比赛的心理抗压能力依然不足。

当时的核心郭跃为何被雪藏呢?央视解说表示郭跃有伤在身,但其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郭跃是前任女乒教头陆元盛一手培养的“天后级”接班人,而且在王楠张怡宁还未退役时,郭跃就大有赶超之势。



换句话说,郭跃早已成为中国女乒队中的“大腕级”选手。然而,铁帅施之皓上任后却不吃这一套,不但没有以郭跃为核心,甚至郭跃只要在比赛和训练中稍有失误,就会被主帅严厉批评。于是,将帅失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更为关键的是两人的性格根本就是无法融合的,当矛盾不可避免的出现时,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最终郭跃生涯从未获得一个奥运单打金牌,始终甘居人后,最终在26岁的年纪早早退役。施之皓当年也说过,女乒兵败莫斯科是因为用人不当所致,但错误已酿成,可惜了国乒一颗新星的滑落。


大局观

其实说到中国女子乒乓球队,大家肯定想到邓亚萍、王楠、张怡宁等球员。的确她们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女乒王朝时代。

短发个性球员郭跃

88年出生的郭跃是辽宁人,她的职业生涯起始于2004年的世乒赛,并随队获得了女团冠军。跟王楠一样,她也是左手握拍。那届比赛她只有16岁,成为了世界上最年轻的冠军队成员。也由于天赋出众,深得当时女乒主教练陆元盛的喜爱。


只可惜好景不长,女乒更换主教练施之皓上台以后,改变了她的命运。在队伍和私下里,施指导总是批评郭跃太有个性、很难管理,没有文化水平。之后把她退回省队,一代天骄在2014年无奈的退役了。

曾经的女乒大魔王,现在的职场白领


退役后的郭跃成为了一名职场达人,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金融财务MBA,实实在在的打脸我们的施指导啊。可以说运动员不服输的性格,也在郭跃身上体现了出来。


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2007年世乒赛上,半决赛她以4:0的比分,横扫当时风头正劲的女乒头号人物张怡宁,这场比赛的精彩程度,相信看过比赛的球迷朋友,一定大呼过瘾。并在后面的决赛上,逆转当时初出茅庐的李晓霞获得冠军。如果不是个性和一些外在的原因,她的职业生涯肯定更加辉煌。

退役让人扼腕叹息


职业生涯中郭跃参加过三次奥运会,并荣获三次团体金牌,16个世界冠军,作为中国女乒曾经的大魔王人物,她的退役也令人扼腕叹息。如果她的职业生涯能长几年,可能历史就要改写了,可能现在的丁宁和刘诗雯也不一定能出来。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历史不能如果。


散兵有勇

施之皓在新加坡执教多年,为了让自己带的弟子当一把冠军。以前所有大赛进入淘汰赛阶段,为保胜利都是两老带一新,而施之皓却让一老带两新,而且这一老还是第三单打,新加坡想不拿冠军都不行!


淡泊明智39

  • 郭跃少年成名,很早就得到了世界冠军,这也导致了她骄傲自满,不服从教练安排,再加上不善于沟通,队员与教练互不信任,比赛想打就打,不想打就找各种理由,而遇到问题时,自己又无法解决,与教练的矛盾越来越深。这样做的结果,使她的成绩严重下滑,教练便采取禁赛的方法让她反省,而她性格过于倔强,不肯承认错误,最终只能被放弃。

温柔一刀150693341

性格问题吧,每一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个性,不是每个优秀的队员都会得到所有教练组的认可,孔二棱子也有不喜欢的队员啊,压制的人家小姑娘正值巅峰期退役,这并不是谁的问题,属于正常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