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教师,音乐、美术、体育老师补课为什么就没问题?

夕阳红15641

真的,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同是在职教师,音乐老师办舞蹈班,美术老师办画画班,体育老师办篮球板、足球班,教育主管部门一直视而不见,没谁管,难道就因为这些是体艺类,就不算有偿补课?

  • 说说我这个地区的情况吧。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那肯定是见光死。从去年开始,教育局开始了新一轮的史上最严的打击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飓风行动。从几所学校抽派一名教师到教育局监察股,组成一个类似“东厂锦衣卫”这么个团队,专门负责明察暗访教师有偿家教的工作。他们的工作范围不仅在各个学校附近的民房,还深入到各个小区,别说,真查处了一批教师,严办了一批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之风确实遏制了不少。


  • 与此同时,音体美老师办的兴趣班似乎在政策之外,他们的事业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以舞蹈班为例,规模最大的有两家,它们立的招牌都是某某舞蹈学校,还开有分部,教学点好几个。主办者都是在职音乐专业老师,聘请的也是在职老师。舞蹈学校开在城区最热闹繁华的地方,硕大的招牌十分醒目。每到招生季,他们除了发传单之外,还在本地电视台播出滚动字幕,前几年每年暑期都要在商业街或政府广场搭台,带领学员们汇报演出。

  • 音体美老师举办的兴趣班如此高调,教育部门不管,家长好像也不反感,在本地论坛上,吐槽老师补课的挺多,但是针对音体美老师的几乎没有。细想一下,这种奇怪的现象可能是因为这些原因造成的。

1、教育部门不管是因为社会上的议论和不满主要集中在对语数外等文化课老师有偿补课上面,但却很少有人撞击音体美老师办的兴趣班。本来就没有任何法律法规说明教师有偿补课是一种违法行为,教育局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自然不会管。

2、音体美老师带的课是传统观念上的副课,既然是副课老师,就没有什么权利,在家长心目中就不占地位,如果音体美老师办班,家长就可以坦然地选择理还是不理。

4、体育是近年来才纳入中考,而且还在探索阶段,大部分同学都能得满分,其它兴趣班的内容也不参加考试,家长认为去学了就是多一门特长,没学也没什么紧要的,更不会因为别人去学了,自己急了,怕自己没跟上。

禁止教师有偿办班,应该是禁止包括语数外音体美在内的所有的老师都有偿办班,但事实上,办兴趣类的班官方和民间都很宽容的。那么由此可以受到启发,语文老师办写字班,数学老师办珠心算班,外语老师办戏剧班应该也行,错!关键不是你办什么班,而是你的身份——语数外是最重要的考试课程,语数外老师对孩子的升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社会的眼睛都盯着你呢,岂容你有一丝一毫不公正对待学生的可能?这就是体制。现在,越来越多年轻的优秀老师从体制内出走,最大的原因还是薪酬。很多老师说,“老师”这个岗位就是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中老年教师就是在这样的摇摆中,带着职业倦怠耕耘在三尺讲台;年轻的老师,更有活力,更有闯劲,更有勇气冲破体制的禁锢,去广阔的天地实现人生的价值。我们无法想象,假如有一天,当年轻的教师越走越多,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希望!教育兴国还能实现吗?音体美老师办班的和平现象,应该也是很普遍的,不知道这样的现象,能否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启发和借鉴?


小碗教语文

这有什么好疑惑的呢?音乐,美术,体育类的各项辅导班,家长都是以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而比如画画,唱歌,练琴,跆拳道,游泳等等这些项目的学习,并不会用明确的考试分数进行衡量。家长给孩子花了钱之后,一定会感觉到孩子明显的提升,从不会画画都能画出一幅像样的作品,从不会游泳到学会游泳,毕竟在这些项目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多的孩子像在玩票,因为对分数没有期待,又因为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过程,所以家长的包容度就会比较强。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这几门学科就不一样了,这可是涉及到孩子未来能否去更好的中学和大学的必考科目,家长的重视程度就会更高,而每一门学科要提升成绩,家长要花的钱都不少,而如果家长花的钱,孩子花了时间,但是学习成绩却没有提高的话,家长就会觉得有委屈。

所以大家对主科(计入考试成绩的学科)老师的包容度就会差一些,特别是这些老师在私底下还有一些小动作时,家长就会不能容忍,因为家长会认为老师触碰了他们的根本利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家长的根本利益)。

如果把美术,音乐,体育,也能细分成像语数外这样的考试分数,你看看家长会不会同样有各种各样的抱怨。其实人都是一样的,当别人的一些行为触碰到自己根本利益的时候,大家都会立刻有应激的反应。

其实在我身边,很多家长在孩子,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上所花的钱真的不比提升语数外学习成绩要少,但是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获得的成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没有直接可比的标准,而更多的家长也并不专业,所以抱怨就会很少。


九斗学生心理

这种现象确实是一种让人哑然无语的事情。同样是老师补课,文化课老师办班补课就被人举报,受到处罚,反而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大张旗鼓的办班补课,却安然无恙。

实际上,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办艺术培训班一般是比较受到家长欢迎和信赖的。


一、当前教育入学、升学竞争日益激烈家长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以期各种艺术特长作为孩子入学、升学的筹码。

1.城市上一些适龄孩子在小学入学时压力大,比较困难,为了让孩子能顺利进入好一点的学校,家长颇费力了一番精力,,及早就让孩子进行艺术特长学习,以增加孩子入学的几率。

2.现在年轻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了,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尽早让孩子学习一门艺术特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3.初中升高中时,一般学校要招一部分体育、音乐、美术特长生,有些文化课较差的学生就在进入初三时或者早已经就进行特长训练,以期被录取。

4.每年高考,艺术特长考生人数也占了一部分比例艺术特长生从高一就开始进行艺术特长训练。有的学校艺术老师师资力量比较强,则所有艺术考生在整个高中阶段就在本校随老师进行艺术特长训练;有些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艺术特长学生仅在高一期间随老师掌握基本知识,为了有更好的发展,从高二起就在校外艺术培训机构进行学习,直至每年12月份直接参加高考艺考。


二、教学大纲没有对中小学开设的音乐、美术两门课程限定考核机制和具体的等级划分标准(社会上有专业的艺术考级机构,一般家长不要求进行考级),中小学校音乐美术课程不像艺术特长高考那么有严格限定,由非常专业的大学教师来打分。因此,大多家长对于音乐美术的考核认知度不高,不像文化课那么直观,分数能说明一切,所以对小孩子进行艺术培训满意度较高,只要孩子会画、会跳、会唱,容易满意。

三、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一般比较轻松,空闲时间多,有大量的时间可以办班,办班的事情学校人人皆知但不便言传,在某种程度下得到了各方的默许。

四、一般音乐、美术教师办班比较早,早取得了资质,各种手续齐全,况且经营多年,早已深谙其道,就是有关单位调查,查无实据。


时光匆匆微微甜

自从大学扩招以后,给了很多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对于牌的重点中学来说,生源基础好,高考主要是文化考试上一本、二本院校。而对于二流高中学校的生源来说,由于基础差点,很多学生想通过文化考试上一本、二本院校却比较困难了,所以大部分这样的学校都是走文化加特长的路子,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考上二本及以上的学校,因为相对来讲考特长文化成绩上的竞争要小,有一个400多分基本上可以上名校了,而对于文化考生的6、7百分来说真是遥不可及。

早在二十多年前,因为特长学生的需求,学校对特长老师的需求也加大,特长老师举办培训班也应运而生,因缺乏管理,学生参与培训还不是用周未的时间,而是利用上晚自习时间,收费也是理所当然,当工我们工资还在4、5百块钱每月的时候他们就能做到年收入10万了,这是学校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主要收入是培训费和介绍考生去大城市培训机构镀金的回扣。第二批富起来的永远也轮不到我们。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范围内催生了无数的特长培训中心,基本上在大城市,小县城是不能吸引全国各地的考生的。考生在本地特长老师的培训后,还需要大概半年时间去大城市的培训机构镀金,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高昂的费用,令多少的家长望而生畏,但为了孩子的未来还是咬牙挺住。我一同学孩子去年问她花了多少钱了,她说目前为止5万,对于一线城市可能就九牛一毛,而对于我们小县城就是一个老师一年的工资。

虽然特长培训花费巨大,不管结果怎么样,但社会和家长还是没有什么意见。而如果组织假期、周未补课,费用也就几百块钱的样子,各种指责、讽刺、告状就来了,好象因为这点钱就会使他们倾家荡产一样,这样一个怪圈我们也搞不懂是为什么。


高考前瞻

错了,音乐美术补课也有问题,按国家规定,任何课科都不允许补课。你说的没有问题,是他们偷偷补课。音乐,美术老师,在小外都办个培训班。节假日时间给学生们补课。平时利用星期天给学生补课。你看到没问题,是没有被教育查著,被教育局查著,或者有人检举揭发,一样会受到处分。不过通常的情况是,教育局认为,音乐不是语数外这些主科,所以睁只眼闭只眼。再加上社会和家长,反应也不强烈,甚至没有反应,他们也就不管了,这样看上去美术音乐体育补课没有问题。


培养一个博士

错。在职公立学校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补课,同样受到处罚。 1.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严格禁止学校公职老师进行有偿补课,一经查处,从严处理,严重者开除公职。 2.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只要是国家公职老师,就要受到处罚。这点,各校每年每学期老师会议上,均有强调。 3.这里特别注意的是,学校公职在职老师有偿补课行为。私立学校、自由摘业、退体等老师,不在禁止情况之内。提此问者,明显就不是公立学校在职老师,因而有此疑问。


愤怒野虎

先给大家来个通俗易懂的

这是这么一些年大家对音体美的认识!

不过随着教育理念的改变,价值观的改变,音体美不再是“豆芽科”,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看看多少人为了“明星梦”,愁死在艺考路上就知道;看看多少人为了上大学,而投资十来万参加艺考;……

确实如此,通过艺考学生的文化要求一降再降,三百来分就是本科,而艺体培训已然成为快捷之路!

那么艺体培训违规吗?

作为文化课老师,我反感部分艺体老师教育态度。体育课三部曲“集合—跑步—解散”,音乐课成了“视频课”,美术课成了“休息课”。考前就来问“期末了,要课吗”,把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再关怀,视若不见!

艺体老师是老师,参加校外补课就是违规,只是没人举报,因为大家习惯了,艺体是个性发展、追求。

可是我也没有举报,毕竟这是劳动的付出,但是我是希望教育从根本开始,提高个体的全面发展!


学数君

首先,普通初中没有谁去补音乐,体育,美术。除非是从小爱好音乐体育美术,有这方面的天赋,家长送去专门培训,这时候还纯属小孩爱好。有些想法的家长这时候也开始帮孩子在打基础。

等到高中,更加没有只为了提高音体美的成绩而去补课的,主要是为了利用音体美的特长来达到降低文化成绩,考个比较好的大学的目的。这时候补习音体美的学生就叫特长生或者艺考生了,其他的家长不走这条路的也不会在意,所以没人计较没人告,有关部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参加音体美特长的补课,费用比一般的文化课补习高。没有这个天赋这个门路和条件,一般家庭不会选择这么做。


静听江心雨

这么尖锐的问题,从教育学角度说,音美体与文化课同等重要,现在的孩子家长基本都是80后上下,大部分家长小时候没有受过音美体教育或不专业,所以才希望自己孩子学习音美体,这不是孩子兴趣,而是家长兴趣转嫁给孩子。从证券学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有的能力,这个能力就不值钱了,当大部分孩子都学了音美体,就是烂大街,不是什么技能了。80后家长们回忆看看,当全国人都在抗议房地产时候,房地产降价了吗?当全国家长要求不学英语时候,英语在对外贸易上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大?要做就做大部分人反对的,要学就学大部分人抗议的。别随波逐流,成功永远只属于少部分人。既然无法改变就要去适应


未来苏州

补课,是一种好的行为。而为什么在职教师不能有偿补课?原因不在于补课,也不在于有偿。而在于矛盾: 数学英语都是必考的,如果老师举办了培训班,并且获得丰厚利润,教师就希望有更多的学生参加。而班里不需要辅导的学生,也会被老师说服参加,甚至家庭困难的学生。以前曾经出现过教师上课松弛,并要求学生辅导的故事。人啊,钱永远也不嫌多,有了楼房想别墅,有了别墅想上海别墅,想进京,想入美籍,想个人飞机,没完没了。这样, 家长与教师,产生矛盾,甚至教师与学生也产生矛盾,人们可能开始不再尊师。老师与老师攀比,思想压抑,一旦体罚学生,或许也会出现极端。所以,补课与补课的事没有关系,而在于矛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