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1920年的一天,夜色刚刚褪去,广袤的原野袒露出自己的胸怀,太阳还没完全升起,一队人马就匆匆走出了这片荒原,突然,队伍中一位骑马的将军勒马回望,库伦已经不在视线,马在原地回旋两圈后,向前快步奔去,只留滚滚尘土在后。从此以后,中国军队再也没有踏入这片土地,这位将军就是徐树铮,这片土地就是外蒙古。

站在蒙古高原,徐树铮回望历史,蒙古是一个孕育梦想的地方。

1162年,铁木真诞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

1206年,大蒙古国在这里建立。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但是眼下,蒙古更像是一个是非之地,一个麻烦不断的地方。

1911年7月10日,外蒙古僧俗在库伦郊外召开四盟王公秘密会议,决议外蒙古“独立”并寻求沙俄支持。

1912年12月1日,外蒙驱逐清政府驻库伦的库伦办事大臣衙门,称外蒙为大蒙古帝国,公推哲布尊丹巴为皇帝。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1913年9月18日,俄国当局迫使袁世凯执政的北洋政府承认《俄蒙协约》及其专条,中国对蒙权力已由主权沦为宗主权。

1919年11月7日,俄国白军与红军均陷入苏俄内战而无暇顾及外蒙,外蒙的亲俄势力逐渐转弱,外蒙组成请愿团赴京请求撤销自治。

一年前,还是六月,徐树铮临危受命,被正式任命为西北筹边使,那是他第一次踏上外蒙的土地,在库伦的22天,徐树铮全盘推翻了库伦办事大员陈毅的《外蒙善后条例》,主张简括数句,快刀斩乱麻地解决外蒙问题,并对外蒙当局施压,于14日夜晚直赴外蒙“总理”巴德玛多尔济住处,出示他新拟8项撤治条件,逼其签字,要么外蒙先提出撤销自治,再商定条件,临走时放下狠话:“宽限一日,夜晚须解决,否则拿解者不止一佛(指外蒙“皇帝”哲布尊丹巴活佛),执事虽老,亦当随行!”巴德玛多尔济听了以后吓得战战兢兢,第二天便赶紧召集王公和喇嘛开会,拟出了请求撤治的呈文,马不停蹄地交给徐树铮,徐树铮为昨日的鲁莽向巴德玛多尔济道歉,随后立刻将呈文送至北京。11月22日,大总统徐世昌批准外蒙撤治呈文,至此外蒙古全境重新被置于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此前一天,徐树铮已从库伦返回北京复命。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1919年 外蒙王公簇拥下的徐树铮将军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战略缓冲,斯大林曾在1945年与宋子文的谈话中一语道破上百年俄国策划外蒙古独立的真正原因,斯大林说:“倘使有一个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斯大林的话不无道理。细观地图,外蒙古北临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而这里铺设有联通俄罗斯大动脉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它到外蒙边境区区120公里的距离不仅让这条铁路在战时岌岌可危,更让强大的俄国和苏联先后感到深深的不安,如果有一支力量从外蒙向北突入贝加尔湖地区进而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那么整个俄国(苏联)将被一分为二一刀两断,俄国几代沙皇苦心开拓的辽阔的远东及西伯利亚将丧失殆尽,俄国(苏联)将丧失大部分领土,从而退回到几百年前的欧洲国家,而且以外蒙突入俄国(苏联),其进入的贝加尔湖北边及西边恰好是一路坦途一望无际的的西伯利亚大平原,一旦在北上力量切断铁西伯利亚大铁路后,它会向北向西毫无阻碍的进发,如果这支力量足够强大,完全可以威胁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成吉思汗的蒙古军欧洲就是最直接的例子。由此来看,俄国(苏联)想要的并不是外蒙本身,而是一块足够的缓冲地带,外蒙不过是具有这种特质罢了。那么,中俄(中苏)漫长的边境线上,就没有可用的缓冲带吗?当然有,而且大可不必让中国牺牲外蒙古。那就是让西伯利亚大铁路远离中俄(中苏)边境,将其北移至西伯利亚腹地,这样一来,贝加尔湖地区自然而然成为缓冲地。然而西伯利亚腹地冻土广布,当时根本无法建设铁路,如此一来,战略缓冲地似乎非外蒙莫属。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那么,俄国(苏联)是保全了,但反观中国,俄国(苏联)这种无耻行为使中国的处境陷入被动,俄国(苏联)的战略地带保住了,但中国从此门洞大开,中蒙边境距北京区区562公里,而且是较为平坦的高原地形,一旦有一支力量从北面南下突入则毫无屏障势不可挡。就这样,俄国(苏联)用这一无耻的方法巧妙地将自己的困境成功地转嫁给了中国。

弱国无外交,用斯大林对宋子文地话来说就是“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这就是造成外蒙独立的根本原因,清末时期,中国弱在落后于西方,民国时期,中国弱在各*派*争*斗。事实证明,当一个国家强大时,不是你的东西也会成为你的,当一个国家弱小时,是你的东西也会成为别人的。

1925年,北京,形势万分险恶,一个下午,徐树铮穿着挂满勋章的礼服觐见老主子段祺瑞,这些年,他曾到处奔走游说,一心想把段祺瑞推向大总统宝座,可是眼下,段祺瑞已沦为冯玉祥的傀儡,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皖系已经辉煌不再。临走时,有人在桌上放了一个纸条,上面写有“又铮万不可南去,去必死”十个字,徐树铮看了后却毫不介意,笑道:“何人阻我,我岂信此谰言?”然后扬长而去。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 嗯是与敌人 段祺瑞与冯玉祥

1925年12月29日,张家口,下午,从天津匆匆赶来的鹿钟麟,向冯玉祥汇报了徐树铮即将经过天津,请冯玉祥早下决断。冯玉祥来回踱步,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指示鹿钟麟就地解决徐树铮,命令下达至国民军第五师师长张之江。这天凌晨,一列火车缓缓驶入张之江的视线,火车的目的地是天津,但却在廊坊停了下来,徐树铮从里面从容地走了出来,三天前,他身着满勋的礼服表达了对段祺瑞的敬重,此时,他身着的睡衣像是给冯玉祥手下无尽的鄙视与不屑。随后,在一声冲天的枪响下火车继续向前驶去,徐树铮的戎马生涯驶入历史,与之同行的是外蒙古因徐树铮回归中国的短暂弥留。这年徐树铮45岁。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 将军长眠于家乡

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

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与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

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

1949年以后,我们开始忘记徐树铮,开始忘记外蒙古。

今天,我们彻底遗忘徐树铮,彻底遗忘外蒙古。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徐树铮 忘却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