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萬紅學家,怎麼就想不出來紅樓夢後幾十回?

justtheone

開始接觸紅樓夢的人,大多把紅樓夢當言情小說看的,最在乎大結局了。曹公把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寫的是寒蟬悽切,委婉動聽,後來薛寶釵的加入愛情爭奪戰,又寫得浮想聯翩,閨閣哀怨一時無兩,叫人看得走火入魔,欲罷不能。正看得起興,又偏偏沒了後半截的蹤影,日子一久,你猜來我猜去,誰都想結局按自己的思路走,以遂了自己的願,分歧就產生了。



後來程偉元、高鶚等先後續寫了紅樓夢,以圖填補空白,因其文學功底和對人物結局的安排和曹公的想法有很大差距,那些續作總讓人無法滿意。

其實,曹公早在開篇之時,就大搖大擺的把故事人物的命運交代出來了,通過警幻仙子,安排好了賈府諸位女神的命運,這樣的寫法無疑是在砸自己的場子,大家心裡都有數了,後面的故事就沒有了神秘感,不該牽腸掛肚才對。但是曹公精湛的敘事手法和精彩紛呈的語言描寫,又把讀者帶入了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誰都想經歷這一番後才死心,像大俠們踏上了金庸在《俠客行》安排的俠客島,去了就不想走,讀這本書的人也一樣。


細看起來,紅樓夢設置的背景是大富大貴之家,他們是怎麼生活的,很多人都想看看。所以,光是背景就賺足了大家的眼球,因為每個人都是有夢想啊,寫的那些紙醉金迷的生活叫人流連忘返。在天宮一樣的房子裡,住著什麼樣的人呢?薛蟠做了最好的示範,這個長期廝混在風月場中高手,什麼樣的美女沒見過,差不多對美女都有免疫力了。但當他看到林黛玉後,整個人都呆了,可想而知,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有多美。經過曹公這麼一暗示,誰都得把裡面的人往好了想。緊接著,曹公賦予了這些美人胚子各種才華,動不動就寫幾句詩,讓人羨慕不已。這樣一來,哪怕紅樓夢是毒酒,還是有人會喝。

就因為曹公把頭起太高了,這忽明忽暗的寫法,讓人知道結局卻又沒法破題,前面八十回埋的伏筆太多,後面稍有遺漏,故事就不完整了。加上曹家還和政治扯上了關係,更為此書增添了神秘感,這對續寫的人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遺憾的是曹雪芹是個不世出的天才,把藏寶圖拿給大家看了,但誰也挖不出來,怎麼續都覺得是畫蛇添足,有還不如沒有。因為我們知道了這些女神們的悲慘命運,但就是接受不了,所以後來人不敢寫,也寫不出來。


青草無為

續寫紅樓,探秩紅樓,從乾隆時期的程偉元、高鶚開始從未停止,二百餘年來,不知有多少痴迷紅摟者前赴後繼,在人類文化史上也從未有任何一部小說有這麼多人讀,這麼多人愛,這麼多人研究,這麼多人為之嗟嘆不已,以至成為一門學科“紅學”,我們有文學機構設“紅摟研究所”,有幾十萬職業紅學人靠之為生,真真是亙古中外之未有,這也正說明了這部書強大的生命力和魅力。讓人嘆息不止、遺憾至極的是這部書只有八十回,是部殘稿,眾多書中人物命運,家族命運走向、結局就只能靠猜測,靠探秩了。


這部書的總基調繁華過後盡淒涼,連理相依的四大家族是忽喇喇大廈傾、是自茫茫大地真乾淨,傾覆之下豈有完卵?幾十個主要和重要人物結局是悲劇性的,這一點,所有精讀和喜愛紅樓的迷們應該是一致的,至於程甲本(又程乙本)高鶚的續書讓賈府延了世澤,不過是當時社會政治環境的需要,否則,當時的統治者是不會讓程偉元這個書商實現戡印的,我們今天也看不到這部奇書了。



想要一個續作獲得廣大紅學業內和大眾認可,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淺以為有以下因素制約:

1、故事和事件不可復員,儘管前八十回有不少曹雪芹埋下的伏筆,比如紅摟夢開篇的引子,比如成書作者背景的描述,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十二釵判詞、插畫,包括被奉為開啟後幾十回鑰匙的脂批,但這些畢竟只能算提示,或者算是大致結果結局,又或幾個片段,至於人物事件之走向,演進,後人已經無法站在曹公同樣的立場和角度去復員了。

2、結構精巧,實難再現。讀紅摟夢越多遍,越有這種喟嘆,紅樓的結構太巧妙了,就算回目編寫,也暗含事件人物設置,整部書是正照和反照風月寶鑑,正照是前半部五十四回,這半部是寫賈府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從五十五回往後是反照,你看五十四回目:史太君破陳腐舊套,王熙鳳效戲彩斑衣。到了五十五回直接就斗轉直下:辱親女愚妾爭閒氣,欺幼主刁奴蓄險心。你看,話鋒、場景、氣氛直接來了大反轉,這樣一路都是漸漸悲涼之氣,這樣算,曹雪芹的完整書目應該是一百零八回,前後各五十四回,而不是一百二十回,這部書本來也還有個名字就叫《風月寶鑑》。而且這風月寶鑑在書中還有實物,就是癲頭和尚給賈天祥的那把鏡子,正照是美人兒,反照是骷髏,也正對這寶鑑的含義。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細讀會發現這個結構設置實在叫人佩服。

3,語言精煉,無有閒筆,以前的續作和現在的紅學家,文字修養和生命滋養水平以及現實薰陶均達不到這個高度;這些綜合因素使曹雪芹的每一行字都是有意義的,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所隱寓,或有所伏筆,總之沒有閒筆。

4,紅樓夢整部是一個大百科全書,裡面涉獵極為廣泛,比如人物服飾、款式、材料、材質、工藝等等,這有賴於曹雪芹家族織造世家的沉澱和和累,沒有從小的耳燻目染,斷不可修得這信手拈來的毫不費力,因為這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再比如大家族的器具、規矩、家風、社交,形色都需要有生活的基礎,再比如府邸的佈局、建造、採買,再比如病理藥理藥方、材具的扎制結構、還有大量符合不同人物性格命運的詩詞,凡此種種,均需要極高的造詣才可。

5,曹雪芹的人生的巨大落差和人性的脫變涅槃成就了紅樓夢,是苦難造就的偉大。續寫者不可能再有此生態心境。

所以不要再奢求續寫曹公原來面目的紅樓了,我們乞願忽然有一天發現了一個木匣,裡面竟然是遺失的原稿,哈哈,只有希望這個渺茫的場景可以出現吧!實際上,遺憾也是美啊,它已經美了二百多年了,還將一直會美下去!

歡迎批評,歡迎指正!


屏山語紅樓

紅樓夢是一本奇書,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費十年時間所著,根據脂硯齋批語來看當時曹雪芹已經把原本寫完了,但不是一百二十回。由於原本被人借閱,不幸丟失了一部分,才有了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

高鶚續寫的內容和前八十回的主題思路明顯有區別,按照曹雪芹埋下的伏筆,最後是一個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但是高鶚偏離了本意,將它續寫成了因果報應的故事,甚至賈府還存在著希望,延續恩澤。

很多人對他續寫的內容不滿,有人說是狗尾續貂,近百年來也有不少的文人大家痴迷紅樓,對其深入研究之後嘗試著續寫這部名著。

一.清代中後期,除了高鶚的版本,還有其它續書

《後紅樓夢 》嘉慶元年以前,逍遙子著。

《續紅樓夢 》嘉慶年間,秦子忱著;

《紅樓復夢 》,嘉慶年間,作者小和山樵;

《紅樓夢補 》,嘉慶年間;

《紅樓幻夢 》,作者花月痴人;

《綺樓重夢》、即《紅樓續夢》、及《續紅樓夢新編》,海圃主人王蘭芷著。

二.近代期間

一個是張愛玲曾今有計劃續寫,但是中途放棄了,她痴迷於紅樓夢,用她自己的話說,我唯一的資格實在是熟讀《紅樓夢》,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點的字自然會蹦出來。張愛玲將研究紅樓夢的成果著成《紅樓夢魘》,成為了重要的紅學研究資料。

另一個是林語堂,也沒有成功續寫,半路改去寫了《京華煙雲》,他們可以算是大師級的作家,依然不敢輕易續寫,怕褻瀆了名著,可見還原紅樓夢比想象中困難的多。

三.現代期間

張之,《紅樓夢新補》,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三十回。

周玉清,《紅樓夢新續》,團結出版社1990年版,四十回。

周汝昌,《紅樓夢的真故事》,華藝出版社1998年版,非章回體。

劉心武的《續寫紅樓夢》

有很多的人嘗試續寫,但是內容結局能讓讀者公認的卻不多,為什麼紅樓夢這麼難續寫?

1.時代背景不同,曹雪芹生活在的是封建專制統治的時代,腐朽的制度對人的天性充滿了壓迫,現在我們的時代是言論自由,人人平等。時代大環境的不同很難讓現代人理解古人所受到的壓迫摧殘。

2.個人經歷也是一方面原因,根據資料記載,曹雪芹原先是富家公子,曾經經歷過一段錦衣玉食,富貴風流的生活,只是後來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此後的生活變得落魄,靠賣字畫和朋友的接濟生活。曹雪芹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對一些事情看得透徹,他深切的體驗著人生悲哀和世道無常,根據自己的親身生活為原型寫出了紅樓夢。

3.古典文化研究,紅樓夢書中所包含的內容堪稱社會百科全書,不僅有兒女情長,涉及方方面面,詩詞歌賦,園林藝術,金石玉器,服裝美食,儒道佛文化等等,現代人浮躁不安哪有時間精力去深入研究這些東西。書中描繪的奢華富貴也得益於曹雪芹曾經的體驗積累。

4.內容嚴謹,環環相扣,寫作手法高超,書中的每句話每個字都不能輕易改動,曹雪芹擅長埋下伏筆,往往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暗示一個人的命運,讓讀者為他的才華拍案叫絕,這也體現了他對文字駕馭的能力和深厚的文化修養。

續寫紅樓不是簡單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想要獲得紅學家和廣大讀者的認同可能需要傾注畢生的心血。只希望未來有機會找到遺失的部分,彌補紅樓夢殘缺的遺憾。


文嘟嘟

首先,我們來普及一下“紅學家”的定義——

是指傾力推動《紅學》研究,能深刻的闡述《紅樓夢》的文學藝術價值,科學地探究和考證原著的思想內涵,有自己獨到的哲理思辨,有合乎學術規範的豐富的研究成果。撰文著書,具有權威性的影響力和人文精神的感召力。

也就是說,夠得上稱為某領域“專家”的條件,還是挺苛刻的,題主說“幾十萬紅學家”似不嚴謹,全國喜歡讀《紅樓夢》的人不好計數,稱得上“家”的,應該不超過幾十位。

筆者也是紅喜歡讀《紅樓夢》的,對於《紅樓夢》有一定的瞭解。據我所知,紅樓夢的八十回後的探佚已經有了大致梗概,並非全無面目,只是對這些探佚著作的傳播力度不夠,才導致出現誤會。《紅樓夢》八十回後的探佚,具有代表性的探佚著作有:

周汝昌《紅樓夢的真故事》
梁歸智《石頭記探佚》、《紅樓佚話——迷失的世界》

丁維忠《紅樓探佚》

其中,最為系統、全面的當屬丁維忠老先生的《紅樓探佚》,這本書的書序是已逝著名紅學家、文學家、史學家、書法家、畫家馮其庸作的,名字也很形象,叫:《萬顆珍珠一線穿》我曾於孔夫子舊書網上買來此書,如下圖所示——

接下來我將略附上這幾本書的目錄,大家一閱便知道了——

丁維忠《紅樓探佚》的目錄:

序一 萬顆珍珠一線穿——讀丁維忠《紅樓探佚》書感
序二 佚文探夢解紅樓
曹雪芹續著後30回如何“迷失”
程高本偽續後40回的“背謬矛盾”
“紅樓探佚”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曹雪芹續著佚稿究竟多少回
前80回與後30回何處“接榫”:薛家之敗與香菱、迎春之死
粵海“姬子”:探春遠嫁
元春“大夢歸”:析“虎兕相逢”
附:“兕”“兔”之辨
惜春出家為尼
賈母“弄壞了”黛玉嗎
誰扼殺了寶黛愛情
黛玉之死:“冷月葬花魂”
柳湘蓮“作強梁”之謎
賈寶玉罹難“獄神廟”
賈府之敗
鳳姐:“雌風”如何殞命
巧姐:“遇難成祥”
湘雲:與誰“白首雙星”
妙玉之“情”與結局
寶釵:“運敗金無彩”
甄、賈寶玉與“甄寶玉送玉”
賈寶玉的後半生概述

警幻《情榜》多少名女子“芳諱”
何謂“情不情”、“情情”
佚稿末回之回目漫擬
後記

周汝昌《紅樓夢的真故事》目錄——

先敘衷腸
上編
第一部
(一)一條大脈絡:“大老爺”那邊的人
(二)王善保家的,費婆子,夏婆子,秦顯家的
(三)“二老爺”這邊的側室
(四)兩條人命——鴛鴦的冤案
(五)“大老爺”的醋妒與蓄心
(六)可憐的柳五兒
(七)餓不死的野雜種——大司馬賈雨村
(八)望家鄉 路遠山高
(九)鐵網山打圍的事變
第二部
(一)禍不單行
(二)老太太歸天
(三)鉅變的展開
(四)家亡人散名奔騰
(五)一帆風雨路三千
(六)雲散 水流
(七)萬苦不怨

第三部
(一)黛釵湘
(二)好歹留著麝月
(三)小紅和賈芸
(四)搬出大觀園
(五)“紅樓隔雨相望冷”
(六)娶寶姐姐
(七)奇怪的夜話
(八)金鎖的預兆
(九)時乖玉不光
第四部
(一)來旺兒和他媳婦
(二)旺兒的小子與彩霞
(三)蠟油凍佛手
(四)一個成窯杯
(五)獄神廟
(六)小紅
(七)後廊上的計議
……

梁歸智《石頭記探佚》的目錄——

《石頭記探佚》序
寫在《石頭記探佚》的前邊
自序
《石頭記探佚》新版前言
《石頭記探佚》三版識語
考論編:佚探有無之外
探春的結局——海外王妃

海內王妃還是海外王妃?
“放風箏”的啟示
史湘雲嫁賈寶玉說
賈芸和小紅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別解
衛若蘭射圃
草蛇灰線之演繹
“金玉姻緣”的真和假
應是“綠肥紅瘦
八十回後之賈元春
鐵騎未出刀暗鳴
說《姽嫿詞》
辨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死於春末非死於中秋辨
薛寶釵的“金玉姻緣
老太太和太太
“一從二令三人木”之我見
關於靖藏本一條脂批的校讀
話說柳湘蓮
鐵網山傳奇
賈寶玉真的“懸崖撒手”了嗎?
通靈玉為什麼是紅色的?
暖香塢春燈謎與薛小妹懷古詩
薛寶琴不入薄命司
李紈的“晚韶華”與賈蘭的“虛名兒
妙玉何去何從
“中山狼”小考

賈惜春出家
劉姥姥救巧姐
“全璧”中的花襲人
尤三姐的厄運
“抄沒賈府”考
佚稿故事共歷幾年?
“情榜”證情
“探佚”拾零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思理編:夢尋真假之間
《紅樓夢》裡被迷失的世界
論“紅學”中“探佚學”之興起
《紅樓夢》與中國傳統美學——美學史上的一幕悲劇
《紅樓夢》與中國傳統美學——“空靈”與“結實”的奇觀
含蘊著東方浪漫的罄香——《紅樓夢》與浪漫主義
從“薄命司”到“情榜
《紅樓夢》的兩種悲劇觀
《紅樓夢的兩種悲劇觀》補論
《紅樓夢》裡的“典型”和“類型”
論《紅樓夢》的美學系統
《紅樓夢》的審美接受及其啟示
《紅樓夢》現象的文化剖析
電視劇《紅樓夢》主題歌曲聯播插白
論《紅樓夢》的文化意義

釵黛合一與儒道互補
情不情與聖愛——《紅樓夢》比較文化研究
《紅樓夢》的續書及佚稿研究概論
大夢誰先覺——胡適之紅學觀譾論
智者千慮——海外《紅樓夢》研究的一個側面
誰解痴中味——周汝昌先生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
紅樓夢、高山流水、才學識與精神家園——與王蒙對話
《紅樓夢》研究的研究
誤解與知音——“兩個世界”與探佚學
附錄
版本情況簡介
探佚論文、專著篇目輯要
後四十回《紅樓夢》研究論文、著作篇目輯要

《紅樓夢》是古典文學的顛覆,文學的啟示意義,有待更專業、更高端的人士去發掘,毛主席說:《紅樓夢》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自《紅樓夢》問世以來,褒貶不一,但無可否認的是,文化,始終是我們人類的精神嚮導,而優秀的文化,我們不可輕慢,比如這部《紅樓夢》,它是曹雪芹先生“字字看來皆是血,是年辛苦不尋常”得來的,可以說是拿命換來的書,這本書裡,寄寓著曹先生對人類偉大的愛,即其主旨“大旨談情”,《紅樓夢》的“情”旨,紅學家吳營洲先生曾有文論述,我認為是寫的最恰當的,朋友們有空不妨去網上搜索搜索。

最後,《紅樓夢》雖然是部小說,但它不僅僅是小說。從某種程度上,《平凡的世界》和《紅樓夢》有共同點,那就是,路遙和曹雪芹在自己的書裡,都寄寓了對人類社會的思考,對人情關係的思考,不同的是,《平凡的世界》更直白,而《紅樓夢》太隱晦,太高深。一個作家,如果他的心中沒有愛,沒有“大愛”,那他作品的生命力一定是短暫的,我們想,為什麼《紅樓夢》的研究經歷了二百多年,還沒有讀透?是讀者們故弄玄虛,故作高深的嗎?非也,是我們確實沒有讀懂曹雪芹的思想,如果說讀者鄙視《紅樓夢》,那麼我只請教一個問題,《紅樓夢》第二回,賈雨村對冷子興說的“正邪兩賦”之論,如果您能解釋的通的話,那就當我是信口雌黃了。

附:

正邪兩賦說不僅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而且在當代哲學進程中仍有其重要價值。在紅學領域,正邪兩賦說堪稱最具挑戰性的課題,“若非多讀書識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參玄之力,不能知也” 。對這一課題進行嚴肅學術探討,能引領紅內學文本評論分支升入極精緻、極高明、極宏大的境界。


牧笛聲聲

不要說幾十萬紅學家,即使擴大十倍,百倍,千倍也無一人續寫《紅樓夢》。曹雪芹不是琴,奏響《紅樓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經典是時代的產物,此所為群眾基礎,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唐詩宋詞晉文章,元曲漢賦明清小說,皆是曠世之傑作。



一路向上向善

世上尚無兩片相同的葉子,焉有兩個相同的腦子?

文學創作和解數學題是不一樣的,它並非只有一個固定的解,它沒有固定的答案,沒有清晰的思路,沒有公式可以套用。

而且,每個讀者從書中看到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你把你嚴謹的解題思路和推敲百遍得到的答案放在別人面前,別人也可能一個字都不認同,所以才會有“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說法。

就算對於《紅樓夢》中的一個小角色,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何況後四十回中有著那麼多人物、那麼多事情,大家的觀點就更是不可能統一。

比如有的人看《紅樓夢》是看到什麼分析什麼,有的人卻熱愛陰謀論,自己一個人能構想出一個驚天大秘密。

這怎麼統一?

即使有人分析得有理有據、合情合理,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接受他的觀點。

比如,我就有比較認可的一種分析,我覺得後續那麼發展完全沒毛病,可也有很多人不認同……而他們認同的觀點在我看來卻是荒誕無稽、漏洞百出……

所以,這事兒沒辦法的。

而且,續書的人其實也不是沒有,但還沒人能續出讓所有讀者都能認可的書,以後也很難會有。

就算有人真的找到了原作者寫的後續,也可能會被許多人質疑,尤其是自己的想法和原作者不一致的讀者們可能會嚴重質疑它的真實性。

另外,正如某位答主所說,可以稱得上紅學家的人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有些所謂的紅學家也實在讓人無法信服。


阿無啊



樓主聽說過癸酉本石頭記嗎?吳氏石頭記增刪試評本是2008年逐漸公佈出來的一個本子,共108回,這個本子的後28回與現行的續書內容差異很大,該本前80回的回目和正文與通行本也有不少差異。

吳氏石頭記最大的優點是情節結局和結構與前80回吻合程度高,如前80回提到的一些重要場景林黛玉悶作十獨吟,甄寶玉送玉,衛若蘭射圃,薛寶釵藉詞含諷諫,王熙鳳知命強英雄等情節在吳氏石頭記中得到了印證。

但是其後28回的故事情節有點荒誕不經,因此關於這個本子的真偽性爭議很大,比如說警幻情榜,劉心武在百家講壇中猜測情榜中寫了108名女性,每12個為一組,但是吳氏石頭記中的情榜還有男性上榜。脂硯齋在21回中的批語說,後30回有鳳姐掃雪拾玉的內容,但是關於如何拾玉一直以來眾說紛紜,吳氏石頭記裡面給出瞭解釋。

根據脂硯齋的批語,後文會出現獄神廟的故事,但是在吳氏石頭記中獄神廟實為嶽神廟,嶽字的繁體字寫法與獄字十分相似。

秦可卿之死一直謎團重重。脂硯齋批語裡面提到了曹雪芹原回目是秦可卿淫喪天香樓,但是後來刪掉了,變成現在的秦可卿死封龍禁衛。但是吳氏石頭記裡面記錄了天香樓這個故事情節。

筆者覺得這個本子還是有很大的參考意義的,值得拿出來研究對比。


湖蛹鳴

不請自來。

首先,從來不否認《紅樓夢》是一部優秀的小說著作。但是,也僅是一部優秀的小說著作而已!

新中國建國前,也有過《紅樓夢》的“鐵粉”,也為之癲為之狂,但遠遠沒有新中國建國後至今這段時間的狂熱。究其原因,可能與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喜歡看有關吧。受他老人家的影響,這可能是我們無法迴避的一個原因。

一本小說,竟然會演繹成一門“學問”!而且,這門學問竟然或是研究小說中人物的心理狀態,或是揣測小說情節的變化,或是根據作者的用詞遣語去雲山霧海的探尋其所謂的“深藏的現實諷喻”。

我們可以充分地發揮我們的想象去讀這本小說,可以豐富自己思維上的空洞。這正是原著帶給我們的優秀的享受!但決不是讓我們像現在這麼 病 態的去追捧。

“世界上原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相信大部分所謂的“紅學學者”,都是跟風而上。試問,這樣的所謂研究,於社會何益?於發展何益?於民族何益?

綜上,所謂的研究也就一直沒有成果,也不會有成果了。

願與各位友好探討,謝謝。


我為板磚狂

很多人都續了《紅樓夢》,大家在說高鶚程偉元的時候都是振振有詞的,但是到自己創作的時候,又會陷入別人掉過的坑,一萬個讀者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後四十回,四十回啊,四十回有多少字,多少情節,多少人物,太多地方可以出錯,所以續作大多被罵的體無完膚。

南京圖書館,杭州圖書館,蕭山圖書館,我看過很多人的續書,沒有說來說去,也就是高鶚他們的續作,至少文字語境還是和曹雪芹的接近,後來續的這些書,連語境都不在線,一看就是續作。續書的人都說自己感受到曹雪芹的意思,自己對紅樓夢拜讀了多少遍,已經能把握故事主線,人物性格,但是續出來的書,總是沒有《紅樓夢》的韻味。

遺憾終究是遺憾,大概就是要欣賞這殘缺的美吧。


小石頭的夢

總是把【紅樓夢】後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割裂開來,本人才疏學淺,真看不出後四十回怎麼不如前八十回,單是描寫黛死釵嫁就驚天地泣鬼神。賈府的衰敗,細節總是悽悽慘慘,一片秋風苦雨的感覺,我想林妹妹的離世,把賈家的風水也帶走了,所以世人做事不要太險惡了,不好,形成的壞氣場,會報應到人身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