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万红学家,怎么就想不出来红楼梦后几十回?

justtheone

开始接触红楼梦的人,大多把红楼梦当言情小说看的,最在乎大结局了。曹公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写的是寒蝉凄切,委婉动听,后来薛宝钗的加入爱情争夺战,又写得浮想联翩,闺阁哀怨一时无两,叫人看得走火入魔,欲罢不能。正看得起兴,又偏偏没了后半截的踪影,日子一久,你猜来我猜去,谁都想结局按自己的思路走,以遂了自己的愿,分歧就产生了。



后来程伟元、高鹗等先后续写了红楼梦,以图填补空白,因其文学功底和对人物结局的安排和曹公的想法有很大差距,那些续作总让人无法满意。

其实,曹公早在开篇之时,就大摇大摆的把故事人物的命运交代出来了,通过警幻仙子,安排好了贾府诸位女神的命运,这样的写法无疑是在砸自己的场子,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后面的故事就没有了神秘感,不该牵肠挂肚才对。但是曹公精湛的叙事手法和精彩纷呈的语言描写,又把读者带入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谁都想经历这一番后才死心,像大侠们踏上了金庸在《侠客行》安排的侠客岛,去了就不想走,读这本书的人也一样。


细看起来,红楼梦设置的背景是大富大贵之家,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很多人都想看看。所以,光是背景就赚足了大家的眼球,因为每个人都是有梦想啊,写的那些纸醉金迷的生活叫人流连忘返。在天宫一样的房子里,住着什么样的人呢?薛蟠做了最好的示范,这个长期厮混在风月场中高手,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差不多对美女都有免疫力了。但当他看到林黛玉后,整个人都呆了,可想而知,天上掉下的林妹妹有多美。经过曹公这么一暗示,谁都得把里面的人往好了想。紧接着,曹公赋予了这些美人胚子各种才华,动不动就写几句诗,让人羡慕不已。这样一来,哪怕红楼梦是毒酒,还是有人会喝。

就因为曹公把头起太高了,这忽明忽暗的写法,让人知道结局却又没法破题,前面八十回埋的伏笔太多,后面稍有遗漏,故事就不完整了。加上曹家还和政治扯上了关系,更为此书增添了神秘感,这对续写的人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遗憾的是曹雪芹是个不世出的天才,把藏宝图拿给大家看了,但谁也挖不出来,怎么续都觉得是画蛇添足,有还不如没有。因为我们知道了这些女神们的悲惨命运,但就是接受不了,所以后来人不敢写,也写不出来。


青草无为

续写红楼,探秩红楼,从乾隆时期的程伟元、高鹗开始从未停止,二百余年来,不知有多少痴迷红搂者前赴后继,在人类文化史上也从未有任何一部小说有这么多人读,这么多人爱,这么多人研究,这么多人为之嗟叹不已,以至成为一门学科“红学”,我们有文学机构设“红搂研究所”,有几十万职业红学人靠之为生,真真是亘古中外之未有,这也正说明了这部书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让人叹息不止、遗憾至极的是这部书只有八十回,是部残稿,众多书中人物命运,家族命运走向、结局就只能靠猜测,靠探秩了。


这部书的总基调繁华过后尽凄凉,连理相依的四大家族是忽喇喇大厦倾、是自茫茫大地真干净,倾覆之下岂有完卵?几十个主要和重要人物结局是悲剧性的,这一点,所有精读和喜爱红楼的迷们应该是一致的,至于程甲本(又程乙本)高鹗的续书让贾府延了世泽,不过是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需要,否则,当时的统治者是不会让程伟元这个书商实现戡印的,我们今天也看不到这部奇书了。



想要一个续作获得广大红学业内和大众认可,那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浅以为有以下因素制约:

1、故事和事件不可复员,尽管前八十回有不少曹雪芹埋下的伏笔,比如红搂梦开篇的引子,比如成书作者背景的描述,甚至是非常重要的十二钗判词、插画,包括被奉为开启后几十回钥匙的脂批,但这些毕竟只能算提示,或者算是大致结果结局,又或几个片段,至于人物事件之走向,演进,后人已经无法站在曹公同样的立场和角度去复员了。

2、结构精巧,实难再现。读红搂梦越多遍,越有这种喟叹,红楼的结构太巧妙了,就算回目编写,也暗含事件人物设置,整部书是正照和反照风月宝鉴,正照是前半部五十四回,这半部是写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从五十五回往后是反照,你看五十四回目: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到了五十五回直接就斗转直下: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你看,话锋、场景、气氛直接来了大反转,这样一路都是渐渐悲凉之气,这样算,曹雪芹的完整书目应该是一百零八回,前后各五十四回,而不是一百二十回,这部书本来也还有个名字就叫《风月宝鉴》。而且这风月宝鉴在书中还有实物,就是癫头和尚给贾天祥的那把镜子,正照是美人儿,反照是骷髅,也正对这宝鉴的含义。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细读会发现这个结构设置实在叫人佩服。

3,语言精炼,无有闲笔,以前的续作和现在的红学家,文字修养和生命滋养水平以及现实熏陶均达不到这个高度;这些综合因素使曹雪芹的每一行字都是有意义的,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所隐寓,或有所伏笔,总之没有闲笔。

4,红楼梦整部是一个大百科全书,里面涉猎极为广泛,比如人物服饰、款式、材料、材质、工艺等等,这有赖于曹雪芹家族织造世家的沉淀和和累,没有从小的耳熏目染,断不可修得这信手拈来的毫不费力,因为这就是他日常的生活,再比如大家族的器具、规矩、家风、社交,形色都需要有生活的基础,再比如府邸的布局、建造、采买,再比如病理药理药方、材具的扎制结构、还有大量符合不同人物性格命运的诗词,凡此种种,均需要极高的造诣才可。

5,曹雪芹的人生的巨大落差和人性的脱变涅槃成就了红楼梦,是苦难造就的伟大。续写者不可能再有此生态心境。

所以不要再奢求续写曹公原来面目的红楼了,我们乞愿忽然有一天发现了一个木匣,里面竟然是遗失的原稿,哈哈,只有希望这个渺茫的场景可以出现吧!实际上,遗憾也是美啊,它已经美了二百多年了,还将一直会美下去!

欢迎批评,欢迎指正!


屏山语红楼

红楼梦是一本奇书,清代作家曹雪芹花费十年时间所著,根据脂砚斋批语来看当时曹雪芹已经把原本写完了,但不是一百二十回。由于原本被人借阅,不幸丢失了一部分,才有了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

高鹗续写的内容和前八十回的主题思路明显有区别,按照曹雪芹埋下的伏笔,最后是一个家破人亡的悲惨结局,但是高鹗偏离了本意,将它续写成了因果报应的故事,甚至贾府还存在着希望,延续恩泽。

很多人对他续写的内容不满,有人说是狗尾续貂,近百年来也有不少的文人大家痴迷红楼,对其深入研究之后尝试着续写这部名著。

一.清代中后期,除了高鹗的版本,还有其它续书

《后红楼梦 》嘉庆元年以前,逍遥子著。

《续红楼梦 》嘉庆年间,秦子忱著;

《红楼复梦 》,嘉庆年间,作者小和山樵;

《红楼梦补 》,嘉庆年间;

《红楼幻梦 》,作者花月痴人;

《绮楼重梦》、即《红楼续梦》、及《续红楼梦新编》,海圃主人王兰芷著。

二.近代期间

一个是张爱玲曾今有计划续写,但是中途放弃了,她痴迷于红楼梦,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唯一的资格实在是熟读《红楼梦》,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自然会蹦出来。张爱玲将研究红楼梦的成果著成《红楼梦魇》,成为了重要的红学研究资料。

另一个是林语堂,也没有成功续写,半路改去写了《京华烟云》,他们可以算是大师级的作家,依然不敢轻易续写,怕亵渎了名著,可见还原红楼梦比想象中困难的多。

三.现代期间

张之,《红楼梦新补》,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三十回。

周玉清,《红楼梦新续》,团结出版社1990年版,四十回。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华艺出版社1998年版,非章回体。

刘心武的《续写红楼梦》

有很多的人尝试续写,但是内容结局能让读者公认的却不多,为什么红楼梦这么难续写?

1.时代背景不同,曹雪芹生活在的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时代,腐朽的制度对人的天性充满了压迫,现在我们的时代是言论自由,人人平等。时代大环境的不同很难让现代人理解古人所受到的压迫摧残。

2.个人经历也是一方面原因,根据资料记载,曹雪芹原先是富家公子,曾经经历过一段锦衣玉食,富贵风流的生活,只是后来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此后的生活变得落魄,靠卖字画和朋友的接济生活。曹雪芹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一些事情看得透彻,他深切的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无常,根据自己的亲身生活为原型写出了红楼梦。

3.古典文化研究,红楼梦书中所包含的内容堪称社会百科全书,不仅有儿女情长,涉及方方面面,诗词歌赋,园林艺术,金石玉器,服装美食,儒道佛文化等等,现代人浮躁不安哪有时间精力去深入研究这些东西。书中描绘的奢华富贵也得益于曹雪芹曾经的体验积累。

4.内容严谨,环环相扣,写作手法高超,书中的每句话每个字都不能轻易改动,曹雪芹擅长埋下伏笔,往往不经意的一句话就能暗示一个人的命运,让读者为他的才华拍案叫绝,这也体现了他对文字驾驭的能力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续写红楼不是简单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想要获得红学家和广大读者的认同可能需要倾注毕生的心血。只希望未来有机会找到遗失的部分,弥补红楼梦残缺的遗憾。


文嘟嘟

首先,我们来普及一下“红学家”的定义——

是指倾力推动《红学》研究,能深刻的阐述《红楼梦》的文学艺术价值,科学地探究和考证原著的思想内涵,有自己独到的哲理思辨,有合乎学术规范的丰富的研究成果。撰文著书,具有权威性的影响力和人文精神的感召力。

也就是说,够得上称为某领域“专家”的条件,还是挺苛刻的,题主说“几十万红学家”似不严谨,全国喜欢读《红楼梦》的人不好计数,称得上“家”的,应该不超过几十位。

笔者也是红喜欢读《红楼梦》的,对于《红楼梦》有一定的了解。据我所知,红楼梦的八十回后的探佚已经有了大致梗概,并非全无面目,只是对这些探佚著作的传播力度不够,才导致出现误会。《红楼梦》八十回后的探佚,具有代表性的探佚著作有: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
梁归智《石头记探佚》、《红楼佚话——迷失的世界》

丁维忠《红楼探佚》

其中,最为系统、全面的当属丁维忠老先生的《红楼探佚》,这本书的书序是已逝著名红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画家冯其庸作的,名字也很形象,叫:《万颗珍珠一线穿》我曾于孔夫子旧书网上买来此书,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将略附上这几本书的目录,大家一阅便知道了——

丁维忠《红楼探佚》的目录:

序一 万颗珍珠一线穿——读丁维忠《红楼探佚》书感
序二 佚文探梦解红楼
曹雪芹续著后30回如何“迷失”
程高本伪续后40回的“背谬矛盾”
“红楼探佚”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曹雪芹续著佚稿究竟多少回
前80回与后30回何处“接榫”:薛家之败与香菱、迎春之死
粤海“姬子”:探春远嫁
元春“大梦归”:析“虎兕相逢”
附:“兕”“兔”之辨
惜春出家为尼
贾母“弄坏了”黛玉吗
谁扼杀了宝黛爱情
黛玉之死:“冷月葬花魂”
柳湘莲“作强梁”之谜
贾宝玉罹难“狱神庙”
贾府之败
凤姐:“雌风”如何殒命
巧姐:“遇难成祥”
湘云:与谁“白首双星”
妙玉之“情”与结局
宝钗:“运败金无彩”
甄、贾宝玉与“甄宝玉送玉”
贾宝玉的后半生概述

警幻《情榜》多少名女子“芳讳”
何谓“情不情”、“情情”
佚稿末回之回目漫拟
后记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目录——

先叙衷肠
上编
第一部
(一)一条大脉络:“大老爷”那边的人
(二)王善保家的,费婆子,夏婆子,秦显家的
(三)“二老爷”这边的侧室
(四)两条人命——鸳鸯的冤案
(五)“大老爷”的醋妒与蓄心
(六)可怜的柳五儿
(七)饿不死的野杂种——大司马贾雨村
(八)望家乡 路远山高
(九)铁网山打围的事变
第二部
(一)祸不单行
(二)老太太归天
(三)巨变的展开
(四)家亡人散名奔腾
(五)一帆风雨路三千
(六)云散 水流
(七)万苦不怨

第三部
(一)黛钗湘
(二)好歹留着麝月
(三)小红和贾芸
(四)搬出大观园
(五)“红楼隔雨相望冷”
(六)娶宝姐姐
(七)奇怪的夜话
(八)金锁的预兆
(九)时乖玉不光
第四部
(一)来旺儿和他媳妇
(二)旺儿的小子与彩霞
(三)蜡油冻佛手
(四)一个成窑杯
(五)狱神庙
(六)小红
(七)后廊上的计议
……

梁归智《石头记探佚》的目录——

《石头记探佚》序
写在《石头记探佚》的前边
自序
《石头记探佚》新版前言
《石头记探佚》三版识语
考论编:佚探有无之外
探春的结局——海外王妃

海内王妃还是海外王妃?
“放风筝”的启示
史湘云嫁贾宝玉说
贾芸和小红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别解
卫若兰射圃
草蛇灰线之演绎
“金玉姻缘”的真和假
应是“绿肥红瘦
八十回后之贾元春
铁骑未出刀暗鸣
说《姽婳词》
辨林黛玉之死
林黛玉死于春末非死于中秋辨
薛宝钗的“金玉姻缘
老太太和太太
“一从二令三人木”之我见
关于靖藏本一条脂批的校读
话说柳湘莲
铁网山传奇
贾宝玉真的“悬崖撒手”了吗?
通灵玉为什么是红色的?
暖香坞春灯谜与薛小妹怀古诗
薛宝琴不入薄命司
李纨的“晚韶华”与贾兰的“虚名儿
妙玉何去何从
“中山狼”小考

贾惜春出家
刘姥姥救巧姐
“全璧”中的花袭人
尤三姐的厄运
“抄没贾府”考
佚稿故事共历几年?
“情榜”证情
“探佚”拾零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思理编:梦寻真假之间
《红楼梦》里被迷失的世界
论“红学”中“探佚学”之兴起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
《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空灵”与“结实”的奇观
含蕴着东方浪漫的罄香——《红楼梦》与浪漫主义
从“薄命司”到“情榜
《红楼梦》的两种悲剧观
《红楼梦的两种悲剧观》补论
《红楼梦》里的“典型”和“类型”
论《红楼梦》的美学系统
《红楼梦》的审美接受及其启示
《红楼梦》现象的文化剖析
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歌曲联播插白
论《红楼梦》的文化意义

钗黛合一与儒道互补
情不情与圣爱——《红楼梦》比较文化研究
《红楼梦》的续书及佚稿研究概论
大梦谁先觉——胡适之红学观谫论
智者千虑——海外《红楼梦》研究的一个侧面
谁解痴中味——周汝昌先生和《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红楼梦、高山流水、才学识与精神家园——与王蒙对话
《红楼梦》研究的研究
误解与知音——“两个世界”与探佚学
附录
版本情况简介
探佚论文、专著篇目辑要
后四十回《红楼梦》研究论文、著作篇目辑要

《红楼梦》是古典文学的颠覆,文学的启示意义,有待更专业、更高端的人士去发掘,毛主席说:《红楼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自《红楼梦》问世以来,褒贬不一,但无可否认的是,文化,始终是我们人类的精神向导,而优秀的文化,我们不可轻慢,比如这部《红楼梦》,它是曹雪芹先生“字字看来皆是血,是年辛苦不寻常”得来的,可以说是拿命换来的书,这本书里,寄寓着曹先生对人类伟大的爱,即其主旨“大旨谈情”,《红楼梦》的“情”旨,红学家吴营洲先生曾有文论述,我认为是写的最恰当的,朋友们有空不妨去网上搜索搜索。

最后,《红楼梦》虽然是部小说,但它不仅仅是小说。从某种程度上,《平凡的世界》和《红楼梦》有共同点,那就是,路遥和曹雪芹在自己的书里,都寄寓了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对人情关系的思考,不同的是,《平凡的世界》更直白,而《红楼梦》太隐晦,太高深。一个作家,如果他的心中没有爱,没有“大爱”,那他作品的生命力一定是短暂的,我们想,为什么《红楼梦》的研究经历了二百多年,还没有读透?是读者们故弄玄虚,故作高深的吗?非也,是我们确实没有读懂曹雪芹的思想,如果说读者鄙视《红楼梦》,那么我只请教一个问题,《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对冷子兴说的“正邪两赋”之论,如果您能解释的通的话,那就当我是信口雌黄了。

附:

正邪两赋说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当代哲学进程中仍有其重要价值。在红学领域,正邪两赋说堪称最具挑战性的课题,“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 。对这一课题进行严肃学术探讨,能引领红内学文本评论分支升入极精致、极高明、极宏大的境界。


牧笛声声

不要说几十万红学家,即使扩大十倍,百倍,千倍也无一人续写《红楼梦》。曹雪芹不是琴,奏响《红楼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经典是时代的产物,此所为群众基础,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唐诗宋词晋文章,元曲汉赋明清小说,皆是旷世之杰作。



一路向上向善

世上尚无两片相同的叶子,焉有两个相同的脑子?

文学创作和解数学题是不一样的,它并非只有一个固定的解,它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清晰的思路,没有公式可以套用。

而且,每个读者从书中看到的世界都是各不相同的,你把你严谨的解题思路和推敲百遍得到的答案放在别人面前,别人也可能一个字都不认同,所以才会有“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

就算对于《红楼梦》中的一个小角色,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何况后四十回中有着那么多人物、那么多事情,大家的观点就更是不可能统一。

比如有的人看《红楼梦》是看到什么分析什么,有的人却热爱阴谋论,自己一个人能构想出一个惊天大秘密。

这怎么统一?

即使有人分析得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接受他的观点。

比如,我就有比较认可的一种分析,我觉得后续那么发展完全没毛病,可也有很多人不认同……而他们认同的观点在我看来却是荒诞无稽、漏洞百出……

所以,这事儿没办法的。

而且,续书的人其实也不是没有,但还没人能续出让所有读者都能认可的书,以后也很难会有。

就算有人真的找到了原作者写的后续,也可能会被许多人质疑,尤其是自己的想法和原作者不一致的读者们可能会严重质疑它的真实性。

另外,正如某位答主所说,可以称得上红学家的人其实并没有那么多,有些所谓的红学家也实在让人无法信服。


阿无啊



楼主听说过癸酉本石头记吗?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是2008年逐渐公布出来的一个本子,共108回,这个本子的后28回与现行的续书内容差异很大,该本前80回的回目和正文与通行本也有不少差异。

吴氏石头记最大的优点是情节结局和结构与前80回吻合程度高,如前80回提到的一些重要场景林黛玉闷作十独吟,甄宝玉送玉,卫若兰射圃,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等情节在吴氏石头记中得到了印证。

但是其后28回的故事情节有点荒诞不经,因此关于这个本子的真伪性争议很大,比如说警幻情榜,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中猜测情榜中写了108名女性,每12个为一组,但是吴氏石头记中的情榜还有男性上榜。脂砚斋在21回中的批语说,后30回有凤姐扫雪拾玉的内容,但是关于如何拾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吴氏石头记里面给出了解释。

根据脂砚斋的批语,后文会出现狱神庙的故事,但是在吴氏石头记中狱神庙实为岳神庙,岳字的繁体字写法与狱字十分相似。

秦可卿之死一直谜团重重。脂砚斋批语里面提到了曹雪芹原回目是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但是后来删掉了,变成现在的秦可卿死封龙禁卫。但是吴氏石头记里面记录了天香楼这个故事情节。

笔者觉得这个本子还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的,值得拿出来研究对比。


湖蛹鸣

不请自来。

首先,从来不否认《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著作。但是,也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著作而已!

新中国建国前,也有过《红楼梦》的“铁粉”,也为之癫为之狂,但远远没有新中国建国后至今这段时间的狂热。究其原因,可能与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喜欢看有关吧。受他老人家的影响,这可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原因。

一本小说,竟然会演绎成一门“学问”!而且,这门学问竟然或是研究小说中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是揣测小说情节的变化,或是根据作者的用词遣语去云山雾海的探寻其所谓的“深藏的现实讽喻”。

我们可以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想象去读这本小说,可以丰富自己思维上的空洞。这正是原著带给我们的优秀的享受!但决不是让我们像现在这么 病 态的去追捧。

“世界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相信大部分所谓的“红学学者”,都是跟风而上。试问,这样的所谓研究,于社会何益?于发展何益?于民族何益?

综上,所谓的研究也就一直没有成果,也不会有成果了。

愿与各位友好探讨,谢谢。


我为板砖狂

很多人都续了《红楼梦》,大家在说高鹗程伟元的时候都是振振有词的,但是到自己创作的时候,又会陷入别人掉过的坑,一万个读者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后四十回,四十回啊,四十回有多少字,多少情节,多少人物,太多地方可以出错,所以续作大多被骂的体无完肤。

南京图书馆,杭州图书馆,萧山图书馆,我看过很多人的续书,没有说来说去,也就是高鹗他们的续作,至少文字语境还是和曹雪芹的接近,后来续的这些书,连语境都不在线,一看就是续作。续书的人都说自己感受到曹雪芹的意思,自己对红楼梦拜读了多少遍,已经能把握故事主线,人物性格,但是续出来的书,总是没有《红楼梦》的韵味。

遗憾终究是遗憾,大概就是要欣赏这残缺的美吧。


小石头的梦

总是把【红楼梦】后四十回和前八十回割裂开来,本人才疏学浅,真看不出后四十回怎么不如前八十回,单是描写黛死钗嫁就惊天地泣鬼神。贾府的衰败,细节总是凄凄慘慘,一片秋风苦雨的感觉,我想林妹妹的离世,把贾家的风水也带走了,所以世人做事不要太险恶了,不好,形成的坏气场,会报应到人身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