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讀國學好,還是先讀史學好,為什麼?

銳銳CC

這先得理解國學和史之間的區別。國學,按照四部全書的分類,指的是經史子集,也就是說國學包括史學。

經,就是儒家的經典,一般有十三經之說。包括《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等等。這在傳統社會中是最重要的書籍,每個時代都有很多儒者進行闡述。形成很多集解,訓詁之類的著述。總之,有關十三經的著作是十分多的。

其次談史。歷代統治者都非常重視修撰歷史,所謂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歷朝歷代的開國君主組織大臣修撰的。他們要以史為鑑,所以對前代興亡之原因十分重視。當然,除了二十四之外,還有很多歷史方面的著作,比如皇帝的實錄,《資治通鑑》,以及《史通》等史學理論著作。學習中國古代史,這些是最主要的對象。

再次談子。子指的是除儒家經典之外的哲學著作,包括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的著作,也包括佛經、醫書等等。我們現在談中國哲學史,主要的對象就是這些著作。

最後談集。集指的是文人的詩文集等等。像《楚辭》《李太白集》《韓愈集》《蘇東坡集》等等。今天我們古代文學史中學習的主要就是集部文獻。

學習國學,從學史開始當然是很好的途徑,章學誠說,六經皆史,也就是說很多經部文獻實際上也是史。但我認為,國學的精粹,當在《禮記》等經部文獻之中。因為這些著作,對幾千年來中國人言行舉止、思想意識影響最大。


王可期

我是從讀史開始入手的,大概12、13歲的時候開始看二十四史、史記、資治通鑑、資治通鑑續、中國通史、世界通史等等,後來又陸陸續續看了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三國志等等。但是後來越看越沒興趣,總覺得歷史唯物主義所謂的歷史規律是不太對勁的,所以上大學的時候,有幸接觸了諸子百家,後來就再也不看史書了,轉而喜歡上諸子百家了。其實,如果通讀諸子百家,根本用不著學所謂的哲學,哲學其實就是扯淡的事,跟自然科學一樣,都是扯淡,所以我不信這些學說,越信越浮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