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读国学好,还是先读史学好,为什么?

锐锐CC

这先得理解国学和史之间的区别。国学,按照四部全书的分类,指的是经史子集,也就是说国学包括史学。

经,就是儒家的经典,一般有十三经之说。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等等。这在传统社会中是最重要的书籍,每个时代都有很多儒者进行阐述。形成很多集解,训诂之类的著述。总之,有关十三经的著作是十分多的。

其次谈史。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修撰历史,所谓二十四史,基本上都是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组织大臣修撰的。他们要以史为鉴,所以对前代兴亡之原因十分重视。当然,除了二十四之外,还有很多历史方面的著作,比如皇帝的实录,《资治通鉴》,以及《史通》等史学理论著作。学习中国古代史,这些是最主要的对象。

再次谈子。子指的是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哲学著作,包括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的著作,也包括佛经、医书等等。我们现在谈中国哲学史,主要的对象就是这些著作。

最后谈集。集指的是文人的诗文集等等。像《楚辞》《李太白集》《韩愈集》《苏东坡集》等等。今天我们古代文学史中学习的主要就是集部文献。

学习国学,从学史开始当然是很好的途径,章学诚说,六经皆史,也就是说很多经部文献实际上也是史。但我认为,国学的精粹,当在《礼记》等经部文献之中。因为这些著作,对几千年来中国人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影响最大。


王可期

我是从读史开始入手的,大概12、13岁的时候开始看二十四史、史记、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续、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等,后来又陆陆续续看了二十五史,二十六史,三国志等等。但是后来越看越没兴趣,总觉得历史唯物主义所谓的历史规律是不太对劲的,所以上大学的时候,有幸接触了诸子百家,后来就再也不看史书了,转而喜欢上诸子百家了。其实,如果通读诸子百家,根本用不着学所谓的哲学,哲学其实就是扯淡的事,跟自然科学一样,都是扯淡,所以我不信这些学说,越信越浮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