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有什么不同?

儒道法

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孔子,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远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于是衰,此辟儒之患。

以上是民国时期学者李时的论述。这是当时学界的主流观点。他们认为,儒学在诸子百家中是最高明一家。“于道最为高”,并用孔子的话,加以证明,如果能被人称誉,哪必然是有过人的地主,必定在现实中能够证明的。言下之意,是说,儒学统治中国两千年,就是它“于道最为高”的证明。但是因为后期儒家,对孔子学说的理解出了问题,没有正确有解析儒家理论,解释偏了之后,儒家开始走向衰落。这都是后世儒者不争气造成的。

儒家之祖为孔子,初仕于鲁定公,鲁哀公,后不为用;遂周游列国。其学说以仁为本,论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先。弟子三千余人,最优者七十二人。其中颜回、闵损、曾参、有若、卜商、冉求、端木赐、仲由最为有名。孔子没后,诸弟子散处四方,以传其道。其孙孔伋,受学与曾参,著《中庸》,独传孔门心法。后有孟轲,传孔门之学,有所发挥,著《孟子》。其说尊王贱霸,重仁义,轻功利,谓人性皆善,人皆可以为尧舜。后有荀况,亦称大儒,其旨趣亦以孔子为标准,惟言人性皆恶,不以礼仪矫正之,则不能为善。

此为儒学之大体观点及源流。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纪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拿住最重要的部分),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合于尧之克让,易之(口兼)兼。一谦而四益,此其所长也。及放者为之,则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曰独任清虚,可以为治。

道家的理论,一直有很高的评价,称为君人南面之术,也就是帝王的统治术。要谦虚,示弱,不能强凶霸道。那样是无法王天下的。那些摒弃礼法与仁义的道家,其实不是道家真正的精神。如果把那些都去掉了,而谈什么“君人南面”?

道家的始祖是老子,著《道德经》五千言,其说谓人之修身治国,当纯任乎道,宜无为,不宜用智力。盖道先天地而生,无为乃其自然也。其徒有文子、尸子、庄子、列子等。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副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

这个评论认为,法家专以法治天下,通过处罚的方式,让老百姓知法,想以此治理好国家。如果是刻薄之人行法,就会不教而诛,使得社会没有人情味。

法家之祖为李悝,其说以正刑名为本。盖谓治天下以法术,不宜以仁义。李悝曾经集诸国刑书,著《法经》六篇,申不害,商鞅得到传授,也有著作。申不害的著作今已失传。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有《韩非子》传世。

从诸子的源流考察可以看出,儒家道家法家,都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在现实的社会管理中,不同的位置,各种学说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比重不同。儒家虽然是主流,但其它学术依然是重要的。他们是互为补充,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历史上各学派之争,应该是话语权与主导权之争。


七月流火140400643

大约2500多年前,大圣人孔子开创了一个学派,叫儒家,也称儒教。儒教一直以来,居于主流思想体系地位,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存在。不但在国内影响巨大,在东亚和亚洲其它地区影响也非常深远,朝鲜半岛、日本、中亚、以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是人类重要的精神财富。

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董仲舒、韩愈、王明阳、张载等人。

儒家认为人一经生下来,就已经是后天的人,要清楚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要有一种参与社会发展的责任感,要积极面对现实,遵循既定的社会规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和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实现个人价值。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世”。

儒家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在制定儒家思想时,可以说,孔子是以家庭日常行为准则为基础,从而把道德规范和行为处事方式延伸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儒家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九个字,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指的是仁爱、仁慈、仁厚、仁贤等,是孔子对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不论大到国家,还是小到个人,处处都要以仁文本,只有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义有大小之分,大的方面指的是深明大义,就是说遇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时,要有深明大义的情怀,懂得舍小我,成全大我。小的方面指,对任何人都要讲义气,要有仗义之心。

礼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标准,规范人们要有修养,对周边的人或物要彬彬有礼,要有礼貌,识体统,讲礼仪。

智指智慧和知识,就是说,人在社会中要不断学习,不断增长知识和智慧,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信指诚信,讲信用,是对人们基本的道德要求。

恕指宽恕、宽容,要求人们活在世上,要有一颗宽容之心。

忠指忠诚,上到国家、民族,下到亲朋好友以及所有人,都要忠诚对待。

孝指孝顺,敬孝,对长辈一定要孝顺,尊老爱幼。但也不能一味的愚孝,长辈若有错,要明确指出来,好言相劝,以理说服长辈,而不是恶言相加。

悌指兄弟之间,要相亲相爱,某人有困难了,要伸出援手积极帮助。

道家是另一个大圣人——老子创建的学派,大约形成于春秋时期。老子被西方学者称作东方三大圣人之一的“道圣”。据史书记载,连知识渊博的孔子也常常向老子请教。代表人物有黄帝、老子、庄子、鬼谷子、姜子牙、诸葛亮、李白等人。

道家是老子集合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后的产物,他把先贤思想精华归类整理出来,加以完善,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道家思想以“出世”为主。

道家学说把世间万物看做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万物相辅相成,并非独立存在。以“道”为最高哲学思想,认为“道”才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道”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如果“道”被破坏了,那么,就是自取灭亡。

道家看清了事物规律的变化,对道极为崇拜,因此,看得非常长远,落脚点站在历史高度,不局限于一个时间段内的价值和是非的判断。

简单地说,道家可以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来概括出其思想精华。认为自然是最神圣的物质。

以我的认识,这句话应该这么理解,人在地球上吃穿住用行,做着大量活动,势必会影响到地球正常的生息规律和生态环境。既然地已经被影响了,那么这种影响就会由地传染到天。天被影响了,道肯定避免不了被影响。道被影响了,当然就影响了自然。因此说,世上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道生成的,任何事都能引起连锁反应,做什么事之前,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按个人意志和欲望强行改变它。

道家还有一句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样是道家对世界本质及其生成、变化的贴切描述。

法家被认为是从儒家学派里分离出来的一个学派,同时又吸收道家,以及其它学派的思想。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悝、吴起、商鞅、韩非、李斯等人进行了大力发展,逐渐变成了一个成熟学派。

法家提倡法制,认为健全的法律法规才是治国的根本。法家核心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

人性观就是法家对人性的看法。法家对人性有比较透彻的理解和剖析,在法家看来,人性中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古往今来每个人固有的本性,这种本性是难以改变的。只有制定出相应法律法规,并严格执行,才能杜绝或减少人性中恶的一面。

诚信观是指人和人之间要真心实意,开诚布公,表现为诚实忠厚,不欺诈别人,也不随便怀疑别人。这个诚信跟儒家学说里“信”的涵义基本一致。是教人做人的基本道理。

义利观表现在,法家认为人的道德观念和信仰不会一成不变,它们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如果用现在的思维来理解,就是穷则思变,为富不仁等。因此说,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的行为很有必要。


另外,富国强兵,也是法家主张的主要思想,商鞅变法便是对这种思想最好的实践。


鸿鹄迎罡

1.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学派。有人说,明明知道不行,还要去做,这不是很傻很天真吗?其实不是的。这恰恰反映了儒家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学说,它是入世的,是一种教人努力奋斗的价值观。儒家学说也是中国哲学的最主要流派,儒家学说关于人生的意义、价值、理想等追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是中国人行动的指南。儒家学说的主要思想,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仁,仁爱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就是要爱人。首先是爱谁?从血缘上来说,我们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其次是爱自己的兄弟姐妹,亲人朋友,再把这种仁爱的精神推广到全社会,那么这就是一个充满仁爱和温暖的社会。孟子把孔子的“仁者爱人”的思想往前大大地发展了。孟子说“仁者无敌”,他渴望在社会上实行仁政。就是君主爱老百姓,老百姓也爱君主,这样的政治就是仁政。

儒家的第二个思想是义。义就是合适的应该做的事情。应该做的就是正义,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不义。

儒家的第三个思想是礼。礼就是各种礼仪规范、规章制度等。孔子特别重视礼。他曾经说“不学礼无以立”。要是想在社会立足取得成功的话,必须要践行各种礼仪规范,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儒家的第四个思想是智。就是智慧的意思。

儒家的第五个思想是信。信就是诚实,有诺必践的意思。

儒家的第六个思想是忠。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你就要先帮助别人立足,你要想做事通达无碍,你就要帮助别人通达无碍。

儒家的第七个思想是恕。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承受的东西,你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这是一种推己及人、换位思考的人生观。

儒家的第八个思想是孝顺。孝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第九个思想是悌,就是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儒家都是教我们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因此,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是贴近现实的,是教人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的。要是真的无法成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办?孟子给我们提出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困顿的时候,治理好自己的身心,在通达、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儒家的胸怀和理想。

2.知其不可而逃之的道家学派。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到了战国时代是庄子。道家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流派。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和无神论的因素。他们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的第一个主张是贵柔,就是以柔软柔弱为贵。老子经常说,牙齿是坚硬的,舌头是柔软的,人老了,牙齿都掉光了,但是柔软的舌头还在。他还说,人在活着的时候,都是柔软的,死了就变成硬邦邦的了。由此,他认为,只有柔软柔弱才是保全生命之道。老子特别喜欢水,认为水才是我们学习效法的榜样,水是柔弱的,无所追求的,但是水可以包容万物,水可以战胜一切,所以他说上善若水。

道家学派的第二个思想是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由矛盾的运动组成的,组成天地的是阴阳之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其实这句话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很简单,祸福相依,矛盾对立转化的哲理,第二层意思,是对人生的深刻的认识,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当你取得巨大成功,走在人生巅峰的时候,一定要警醒了,你要知道,可能倒霉的事情马上就要来了。同样,当你困顿不堪,处于人生的低谷的时候,也不要灰心丧气,或许转机和幸福就在你的门外敲门呢。

道家的第三个思想是清静无为,是不争。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就是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他不做什么,而天地宇宙照常运行,按照海明威的说法就是“太阳每天照常升起”。反映在人生观上,老子说他有三件宝贝。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个是慈爱,一个是简朴,第三个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不去争,淡然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道家的第四个思想是万物同一,生死同一,什么东西都一样。这个主要是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说到底都是一样的,生与死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庄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仅不悲伤,还很高兴。这不是说他和他老婆的关系不好,而是他认为,既然生与死都是一样的,死也就意味着另外一种方式的生,老婆死了他还很高兴。既然人生什么都一样,那么还争那些利益干什么。

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有一首词,叫《满庭芳》: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人们追来追去,都是像蜗牛的角,苍蝇的头一样的利益,没有任何意义。

3.动不动就砍人提倡阴谋诡计算计的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本来是韩国的贵族,一心想要振兴韩国。他写了《韩非子》一书,阐明用法治来治理国家的思想。秦始皇觉得他厉害,千方百计想要得到他。于是就派兵攻打韩国,要韩国交出韩非子,否则就灭了韩国。韩国没办法,就把韩非子送到了秦国。秦始皇非常欣赏韩非子,韩非子虽然口吃,但是他的思想很厉害。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恶的,是自私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没什么爱,有的只是算计。他说,车行的老板,盼着别人都升官发财,并不是他的心善良,而是想多卖出去车子。棺材店老板天天盼着死人,不是说他的心不善良,而是想卖棺材。既然人心叵测,那么只有用严刑峻法来治理国家,用更高明的阴谋和算计来算计别人。结果很悲催。韩非子被同班同学李斯给算计了,死在监狱里;李斯被太监赵高给算计了,被腰斩;赵高被秦三世给算计了,全家抄斩;秦三世被项羽给算计了;项羽被刘邦给算计了。总之,都没有好!


好玩的国学

儒家以人为本——立人。

道家顺应天道——顺天。

法家帮君主驯服奴才——驯奴。

下面详细解析:

一、儒家。

儒家思想可分为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两个方面。

1、道德规范。儒家的道德规范分为私德和公德。

私德是基本和核心。即亲亲之爱。父母有慈,儿女有孝;兄长有爱,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家庭是儒家最最最最重视的,所谓家和万事兴。

然后是公德,包括有诚信,见利思义。遵守公序良俗和社会公德。

如果把道德规范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个等级。墨家的道德规范是上上,毫不利己,无私奉献。而儒家是中中。和墨家相比,儒家比较自私,99%为自己,1%为他人——君子救急不救贫。墨家是100%为他人。就是雷锋精神和gczy道德。

2、儒家的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就是把权利关进牢笼。君主只有两分的自由——给君主戴上紧箍咒,戴上枷锁,关进牢笼。卿大夫有四分自由——给卿大夫戴上紧箍咒,关进牢笼。士有八分自由——只戴紧箍咒。不用进牢笼。人民有最广泛的自由——礼不下庶人。在儒家经典《左传》中,国君与远嫁他国的女儿见上一面,就要被孔子批判:非礼也,国君非民事不举。读过《左传》,觉得儒家对国君要求太苛刻了。儒家真有点酸腐。国君动不动就被骂个狗血喷头。

2、德治兼法治。儒家的礼治,包含了法治。

孔子修订的《尚书》中,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不罪无辜的法治思想。以及疑罪从无,利于被告的无罪推定论。孔子在教授仲弓法治思想时。引用《尚书》之言:大辟,疑,赦。这比古罗马的无罪推定论领先了五百年。

人类法治思想的鼻祖不是孟德斯鸠,而是圣人孔子——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而法家是法治的头号死敌。稍后详细论述)

3、奴役臣民的暴君,必须诛杀。

孔子主张,一心为民的君主坚决拥护(如楚昭王,汉文帝,隋文帝)。奴役人民的暴君必须诛杀(如桀纣,秦皇汉武)。孔子歌颂汤武革命,孟子歌颂汤武诛独夫。

4、当下和未来的政治思想。

孔子主张,在当时,君守君道,臣守臣道。遵守周礼。因为周王朝人与人相对平等,人民没有丝毫奴性,言论自由,人民有批评议论政治的权利,执政者对人民有一颗敬畏之心。

在未来是大同社会。孔子谓之——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也就是民主法治社会的高级阶段。今天已经有十来个国家实现大同社会。

5、提倡言论自由。

子产不毁乡校:子产执政时,国人在农闲时,常聚集在乡校谤子产之政。然明建议毁掉乡校。子产称:乡校是人民休息议政之所。对于人民的批评,执政者应该接受他们的指责。有过改之,无过加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孔子听闻此事后盛赞子产——仁!

6、职业平等与贵贱。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

7、天道。儒家思想的核心虽然是人道,但孔子也阐述了天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宇宙即人类万物并非上帝创造,而是由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产生。孔子的世界观,受老子影响。

8、其他。

鬼神观:人死为鬼,圣贤死神。敬鬼神而远之。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有人黑孔子,说孔子提倡以德报怨。真是黑白颠倒)。

中庸:中庸就是处理事情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以武备和战争为例: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就符合中庸之道。(瑞士就做的很好。二战时既宣布中立。又积极备战,天天练兵。以备万一)

二、道家。

道家思想与儒家异曲同工。也反对君主钳制刑狱。君主要无为,不该管的不要管。

道家的政治主张与儒家相近,不在赘述。

1、天道。如果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人道。那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天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的文章《老子》札记里有详尽解析)

人类万物并非上帝创造,而是源自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杞人忧天的故事是对道家世界观的高度概括。(我的文章《列子》札记里有详尽解析)

2、辩证法。

老子的辩证法一言蔽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即对立统一规律和柔弱胜刚强。

3、儒家的人生观积极向上——制天命而用之。道家的人生观没儒家积极向上。

三、法家。

法家思想是捍卫君权,奴役臣民。具体有三大手段:刑罚、术(阴谋诡计)、愚民。前两者是低级手段,后者的愚民是高级手段。

1、刑罚。法律必须体现君主的意志——‘’君生法,臣民守法。‘’君主必须牢牢钳制刑罚——‘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杀之柄。’株连,灭族。宁枉勿纵。

法家无疑是法治的头号死敌。

2、阴谋诡计。在法家经典《韩非子》中,指示通奸,投毒暗杀,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汉代法家酷吏张汤,唐代法家酷吏来俊臣把韩非子的刑罚和阴谋诡计完美的结合,并用于实践。

3、愚民。

让人民不能有思想,有道德,有灵魂。扼杀思想和言论。

周王朝和儒家都支持人民批评政治。法家和秦朝把批评政治定名为诽谤罪。汉代法家张汤甚至以腹诽罪,处死颜回的十世孙,儒家大师颜异。谁肚子里骂皇帝,谁死!

4、尚奸与恶政。

商鞅主张,选拔重用奸恶之人。‘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

恶政就是贫民、疲民、辱民、弱民、愚民。

贫民——家有积粟,则逸于岁。

弱民——治国之道,首在弱民。

辱民——民辱则尊官贵爵。

疲民——商鞅要求人民耕地时,眼睛不要乱看,耳朵不要乱听,嘴巴不要闲聊。也让人想起驴拉磨的时候,为了让驴专心拉磨,驴主人会把它眼睛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的更为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在塞上耳朵,堵住嘴巴。

要领悟法家思想的真谛,一定要看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狼犬丹尼》。

5: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韩非子称,孔子居然歌颂汤武这两个乱臣贼子。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韩非甚至称:主而诛臣,焉有过?!君主诛杀臣子,没有任何过错,天经地义。

法家和黄老都认为汤武弑君。儒家、道家、墨家等其他学派皆认为,汤武革命。汉景帝时,有一场汤武弑君与汤武革命之辩。最终以儒家的完胜告终。

总之,法家就是让君主驯服臣民,大臣是:从主之令,顺主之为,专心于侍主者,为忠臣。人民是:寡闻从令。

附录:秦朝灭亡后法家思想第一次占统治地位,是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重用法家酷吏张汤,把群臣,皇族屠戮殆尽。重用法家桑弘羊大肆敛财,卖官鬻爵。国家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吏治混乱。

以孔圣人哄天下,以韩非子治天下。最典型的帝王是汉武帝,最典型的王朝是明清。明清两代法家思想五百年的统治,孕育了中国人的奴性。

最接近儒家思想思想的时期有二:一是周王朝,二是北洋政府时期。这两个时期最接近民主法治社会。此外,隋唐宋三朝,儒家思想也占主导地位。


杨朱学派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当时世界的东亚,南亚,西域,北方草原地区几个大的区域都产生深远影响,使得中华文化圈版图及其之大,中华文化成为当时世界的璀璨明珠。

中国文化之根,东方文化之源起于中国的周易。周易核心观点阴阳循环,彼此消长推动整个天道,地道,人道的发展与变化。早期黄河发大水冲出一个无字天书,被人们冠之河图,华夏始祖伏羲由此创立文字及先天太极图。后大禹治水成功后,发现洛水中有个石头刻着九宫格图像,于是禹王据之定九州,铸九鼎。后西周文化结合洛书及伏羲八卦,建立后天太极图即九宫格版本的。并将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周易始成。

春秋战国,天下纷争,为迎合政治需要,各大学派纷纷成立,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百家争鸣。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政治大一统成为历朝历代的主流目标,于是经过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外外来文化的影响,目前影响中国人最深,深入民族基因骨髓的思想演绎成儒道佛法四大思想。

周易中山水蒙卦阐述了了人类社会矇昧时期的艰难,以及启蒙教育达到破除矇昧,走向文明的方法。天泽履卦则是阐述人类有了物质丰收后重视礼节,发展礼仪的要求。并迎来了地天泰的盛世卦,君主仁而爱民,民而积极向上,君明臣贤,合力开创盛世。重教尚礼,君明臣贤的盛世恰恰是儒家的主张。

周易中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化合生万物理论,以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思想为道家继承,变成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易者五术山医命相卜基本成为道家必修科目。道家更注重周易的阴阳变化的思想,并由此得到方法论人应该减少干预,无为处世,尊重天地自然之道即阴阳循环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周易中火雷噬盍卦,意指针对蛊惑人心,藏进暗处恶人雷雳的整治办法,雷电火击,用牙齿紧紧咬住不放,直至彻底消灭,正是后来法家酷吏喜欢的方法。法家主张强君,强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君主集权,提高行政政府效率。

周易中地水师卦代表战争卦,水性润下,故而一场磅礴大雨后,很快地面就干了,大雨都变成地下水了。地下水有多少,我们知道很多,但你眼睛能看到吗,地下水藏在地下虽很多我们却看不到。用兵之道恰如此,胡孙子兵法云,兵者,阴象诡道也。兵形似水。

佛家,传之于印度,收后期佛道思想影响,形成中华文化之一的中国禅道。


菁英荟



儒家

真正的儒家,离不开“儒”这个字,根据孔圣人的教学,“儒”字的意思古今都被很多人误解,我来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儒”字,“儒”字的意思是正确的、人道的教育,人字旁代表人,雨和而表示正确的人道教育,就像滋润大地,使万物生长的雨水一样,使得人往好的方向成长、“成材”!所以,儒家就是教育家,目地是把正确的做人、道德教育推广,使大众受到这样好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仁”(仁、义、礼、智、信,仁为首)!“仁”字,一个人字旁,一个“二”,古写是上下两个“一样长”的横,并不是上短下长,“仁”字的意思,有人人平等的意思(这点和共产主义是相同的),也有 人应该关爱、帮助别人的意思!

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之道)!(以此来鉴别真假儒家)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颜回、曾子等等。

孔子《论语》中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确解释是:孔子讲述的三纲五常等等,全都是宇宙、世界本有的道理,本有的自然规律,这些不是孔子发明、创造的,孔子只是明白后讲述出来,孔子相信这些,能够经受很久的时间考验、验证,并流传下来的智慧(后面有“私自拿老子、彭祖当榜样,向着榜样努力学习”的意思)。

之所以做道德素质教育,是因为人类社会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为”,人是根本!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而人的好坏,是靠教育教出来的(父母、各种在外影响都属于教育),所以说“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所以儒家圣人们才会选择以仁道教育的方法来救世!

简单说,儒家就是志在推广道德素质教育的一群学者!(要推广道德素质教育,自己先必须明了,还要能判断对错,并做到,才能去教育大众,而不是空谈、而不是不分对错、误人子弟)有几个人能正确理解儒家?太少了!误解儒家的太多了!

法家



法家所说的“法”,主要指法律,还指方法。法家目标是以法律等各种方法来治理国家,达到国家富强、强盛等目的!

人类社会的“法律”、“方法”,无非是一种管理或者统治工具,工具是没有感情的,全靠制定和使用它的人的好坏,来决定它的好坏!这也是“事在人为”的道理!这“法”是用来剥削人民、奴役人民?还是为人民服务、惩治恶人造福人类?不全在“法”的制定人和执行人吗?法律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管理工具,但其使用不当,可剥削、残害人民,祸害人类,阻碍人类文明发展;若使用得当,可以治乱、惩恶,保障人民安全,使社会秩序良好,促使人类文明进步,造福人类。

“法”的两面性,使得法家分歧很大!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有,管仲、韩非、商鞅、秦始皇等等。法家的分支、分歧、思想差异较大!管仲学派,一方面把礼义廉耻道德作为国家基本支柱,法治并重,这一派很理智、人道、明智!

商鞅、韩非、秦始皇等为代表的法家人士,他们更强调“方法”、“术”,重视农业生产、强兵黩武,排斥道德教育,轻视文化作用,只顾眼前利益,强调利用人“趋利”、“贪欲”等不好的弱点,用金钱、爵位利益来引诱、放大人的弱点,采取愚民政策(燔诗书而明法令、焚书坑儒等),把偷盗等普通罪犯和弱势群体一起来惩戒,用这种邪恶、粗暴的方法来驱使人为统治阶级服务,虽然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一统六国,但秦朝正式统一建立到灭亡只有极短的14年左右!(人虽然有“趋利”、“贪欲”等恶习,但谁人不希望过美好和平的生活?所以,推翻秦朝的汉朝初期人民,深受秦始皇这样错误法家的残害,对法家深恶痛绝,才选择仁道至上的儒家!不过好景不长,儒家学习难度很大,儒家很快被法家等其他家政客架空。)

法家侧重管理,以各种方法管理国家,来治国、强国!

道家



(道家知识博大精深,我所学太少,不能详说)道家代表人物众多,学派、分支也很多!代表人物有伏羲、黄帝、老子、庄子等等等等!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自化、清静无为等。

道家学派、分支太多,所说的“道”,也各有不同!(据我所学我认为)道家这个“道”这个字的意思,是宇宙世界的核心规律,是光明的、正大的才是“道”!

道家经典也很多,我个人道学太浅,感觉有些杂乱,但我很喜欢《太上感应篇》,相其他经典对来说简单易学。《道德经》难度太高,智慧低的人、心术不正的人很容易误解、曲解,我个人是不提倡大众阅读,因为道家经典也跟很治病、吃药一个道理,找“适合”自己的经典学习,乱学习会如同乱吃药,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学习也要如盖楼一样,先学基础的《太上感应篇》这类的,再学高一点的。学道也要先学做人,哪位道家圣人、先贤不是品德高尚?不要迷与神通、仙术,心不离道德才好。

(道家、儒家有很多相同之处,如中道等!)

道家注重个人身心修养、修炼!(清修)

(道家也有真假,还望大家理性分辨,学习真正的道家!)

以上是据我所学,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各派典籍,以及历史资料,我是如此理解的。(希望能对大家正确认识真正的儒家、法家、道家有帮助。)


qzuser228628255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不同。我认为可以从历史上诸多统治者如何对待这三种思想的角度来说一说。

夏商周三代交替。大周经过几代人、几百年的努力,融合大夏尚忠、大商商质的文化,开辟出了辉煌的仁义礼乐文化。

仁义礼乐文化也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主要说这十个字,即仁、义、礼、乐、智、信、恕、忠、孝、悌。

仁与义是自身修养的境界,是对自身素质的要求。。

仁:有我就有你。当时没有“你”,那么所有不是自己的人都是“你”。敬人就是敬己,所以独处时,也须敬心、敬鬼神。

义:你如此待我,或异地、或异时,我也会回报于你。你能不惜性命,我也行。你为我办事而牺牲,我给你抚养后人。

礼:两人要交流,工具不可或缺,言语动作,就是工具。形成一定的惯例后,这就是礼。

乐:两人交流,言语动作再怎么发达,总会有不达意的地方。那怎么办?古人聪明,使用丝竹之音,暗喻自身体悟。只是这种交流的层次太高,寻常人无法明白。所以后人有高山流水之叹,有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之别。

智:是明晓人性,洞察事理。

信:就是异时响应的义。

忠:这是下位者对于上位者的义。比如:臣子对君王,受雇者对雇佣者。所以要求君王要先有信,然后臣子才有忠。当然孔子的境界更高。不管君王如何,先与忠心。若君王不能侍奉,即挂冠而去。

恕:是宽厚待人。怀慈悲心处世。

孝:是忠的家庭版,父慈子孝,忠偏向于对事,孝偏向于内心的态度;

悌:兄弟朋友之间的平等相待,谦逊友爱。

仁义礼乐文化偏重于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对立,偏重于互帮互助,偏重于团体的凝聚,宗族制度就是这个特性的作用结果。所以仁义礼乐文化适合用于稳定社会的根基。

得益于仁义礼乐文化的影响,大周社稷正统即使在战国末期最虚弱的时候,依旧坚持着未倒。

大周初期,文化的发达,政治清明,生产力渐渐发展。奴隶逐渐开启民智。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上层统治者开始腐朽,下层民众开始觉醒。

于是,大周开始进入精彩纷呈、也是战乱频发的春秋战国时代。

乱世当中,各国为求强图存,纷纷开始变法。法家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燕国有用过儒家学说治国,看看人家没弄清楚尧舜让位的背景及背后势力交接的内容,贸贸然效仿禅让的事情,就觉得非常好笑,以至于动乱骤生、几乎亡国。后来燕昭王位,大开招贤路。法家、兵家、阴阳家大能相继前往。没几年,就在废墟当中成就大国之位。

魏文侯重用李悝,让刚独立的魏国,打下了霸业根基。李悝是法家,治国又用了农家理论。

韩国用申不害,申不害也是法家。

楚国用吴起,让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吴起用的是兵家与法家理论。

秦国用商鞅,这是战国事情最有名的事件之一,为秦国开启大一统打下了根基。商鞅是法家。

法家最重要的思想是:人性本恶,趋利避害,帝君所命即为天宪。赏为利,刑为害,赏刑并举,驱民为事。

所以法家在乱世当中,是治国利器。若是在大一统时期,法家就是害国重器。很快,秦始皇就尝到了苦头。

秦国大一统之后,有先期成功经验在,治国理论当然不会变更。

但很快,法家治国的弊端显现。在强敌环侧的背景下,约束和限制能让全国上下一气,专心对敌。一旦外敌消亡,法家的条条框框就会成为统治者压榨平民的工具。

于是阶级矛盾爆发,各地起义层出不穷。秦帝国轰然倒塌。

继位的大汉朝,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治国理论的尝试。根据历史的经验,从战国早期的学说当中挑选治国理论。

先是尝试道家,这个无为而治的理论用了几十年,直到汉武帝继位才被撤换。

道家理论的重点是把握大势规律,预估前事,事先布局,然后四两拨千斤。

然而世事哪里能那么容易预估的,聪明的道家自然有办法。

什么办法?

道德经已经说的很明白,有无相生,善恶相随,事物到极点,就是反转的时候。

所以,道家人士通常的做法是:乱世下山,盛世归隐。

汉初休养生息几十年,经济的繁荣,财货的富足,社会阶层已经开始出现固化的潮流。

此时道家治国的理论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汉武帝听从了董仲舒的建议,开始使用儒家理论治国。为大汉朝四百年根基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就是我认为的,三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啰嗦了一大堆,简单的总结下:

儒家思想可以修身,可以聚人。适合和平年代之时对自身有追求,有理想的仁人志士。

道家思想时隐时现,适合于天性洒脱,自由逍遥的高人。

法家思想注重现实,注重利益,能严于要求他人,不注重约束自己。适合于绝大多数人。


无功用行

简单讲儒家、道家、法家有以下不同:

1、儒家:强调的是道德教化……,把伦理规范同“仁义礼智信……”捆绑起来;不注重公平、正义和平等的建设…… ,也不注重老百姓最基本的心理抚慰!~只是过分强调“道德”在维护统治中的作用……;结果使老百姓产生一种错觉……;即,谁的地位高、或学识高,就有话语权、就有道德水平?

儒教教化的结果就是道德会取代法律……、成为社会的标杆;~谁学识高、谁有话语权、谁权力高……,老百姓都得听谁?~把“德”放在法律的前面……,最后必会产生“人治”……,而绝不是儒粉自诩的所谓的“仁治”……?

2、道家:强调自然信仰、也强调自然之规则……,即“天道”或“道”;道家对中国的哲学贡献最大……,比如,“顺其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道家的缺欠,就是过分强调对自然的顺从……,而忽视了人性中的有欲望和贪婪……,并不敢或不想直视人性的弱点……、也没有找到救赎人性的钥匙🔑?~只强调顺应自然、靠压抑人性来“修炼”自己……;道家对世俗的“乱像”的态度……,多采取逃避的态度,……;其效果有“弱民”之嫌……?

3、法家:是中国古代治国哲学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一个学说……;它强调“以恶民治,则民善制……”,强调治国有三“一曰法,二曰权……”;强调“以法代替德来治国……”、强调法、法治、法制……;对中国现今的影响不容忽视……?

而法家的缺憾有二:一为法家之“法”,多为“恶法”……,过于严厉……,所以“秦法失衡”;二是法家之法为“王法”……,而非“契约之法”,无信仰支持……;……,所以,离开了王权的支持,法则不会持久!

……

总之,儒家愚民应弃之;道家弱民,应改之;法家强民,应立之……?

……

即兴随笔,欢迎探讨……!


艺术就是谎言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达到了一个文化的巅峰时期,儒家、道家和法家是三个在“诸子百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学说。儒家由孔子创立,代表作《论语》,其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所谓的“仁”最初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后来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而“礼”指的是周礼,其一为尊尊,就是把人区别分为许多等级,并保持低贱者对尊贵者的尊崇,承认贵族的特权也就是等级制和君主制原则;其二是亲亲,即对亲族的爱,它包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也就是宗法制的原则。道家是由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统理论,代表作《老子》,道家的思想核心是“道”,所谓的“道”是指宇宙之本,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道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其思想核心是“法”,所谓的“法”是指法律、规章和刑罚,主张“以法治国”。

道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在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则没有什么特别的主张。而儒家与法家重视协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儒家与法家又是完全对立的。法家重视法律,而反对儒家的“礼”,法家认为维护当时贵族在经济和政治利益方面的世袭特权的礼制是落后的,不公平的,法家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要“仁”与“礼”,既要相互仁爱,以德服人,又要尊卑有别。法家则主张人与人之间不区别关系的亲疏,不区分地位的尊卑,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毛毛虫Claire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讲一个小故事,即王道、霸道、天道之间的区别。

“什么是王道?” “敌人不听话,就从他身上碾过去”---儒家

“什么是霸道?” “听话的,也碾过去” ---法家

“什么是天道?” “想碾谁就碾谁”---道家

儒家、道家、法家是春秋时期在中国兴起的三个重要的学术思想流派,这三个思想流派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意义非常重要。儒家、道家、法家三个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社会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三个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思想的体系核心不相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为中心,“仁”即“人”。

所以儒家思想都是以强调人的自身修养以及与周围人之间的活动关系为基础展开自己的理论体系。

道家思想的核心,则是以“道”为中心,“道”就是道理的意思。

所以道家思想核心目的是为了追寻一般事物的普遍规律。强调人作为万事万物的一员,应当适应自然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讲究顺势而动,无为而治。

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以“利”为核心,“利”就是利益。

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思想,强调如何通过术、法、势等手段帮助君主加强统治。所以法家都强调依照法律、法规来协调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生产活动关系,做到依法而行,依规办事。

2、治国的方式不一样

儒家思想的治国方式是“仁政”、“王道”、“礼制”,追求的目标“大一统”。

主要阐述的是在阶级社会里阶层之间的各种关系,比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等等社会秩序。

而道家治国方式就很简单了,几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无为而治”。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无为”的意思并不是“不作为”,其意思是指“不经过深思熟虑,无目的的作为”。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道家思想认为,凡是有目的的作为,都会使其行为本身产生了偏差。

所以强调人们应该认识并尊重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以及协调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共生关系。

法家的治国思想非常功利,它的治国方式就是通过国家法律、法规治理国家,巩固君主的权利。法家的思想割裂了传统文化中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否定传统的阶级制度,因利而导,通过“法”、“术”、“势”三个手段来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虽然这三个思想流派核心以及治国理念并不相同,但是它们追求的目的则是相同的。即追求建立一个完善、和谐、稳定的政治体系。

三个流派虽然在先秦时期各自割裂分离,但是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他们也在开始相互合流,被融入到儒家的思想体系中去了。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儒为表、以法为理”以及“天人感应”等儒家思想出现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