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當弼馬溫時,他的前一任是誰?為何被免職?

鄉村播報橙二狗

這個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偽命題,其實真相是弼馬溫根本就沒有前任,這是一個新職位,而且官職並不小!

弼馬溫到底有沒有前任?

當年孫悟空是偷了東海龍宮的定海神針,又跑到閻王殿勾了生死簿,最後被十殿閻王和四海龍王告到玉帝那裡,玉帝裝模作樣的要出兵,然後眼神授意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心領神會,咱們不如收編他吧?於是玉帝大喜!

然後孫悟空就到天庭做官了,而且他是正式奉了仙籙的,所謂的仙籙,其實跟我們現在的正式工的意思一樣,能進入體制內的一個標誌。奉了仙籙不一定是官,但是要做官必須先奉仙籙,那麼弼馬溫又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官並不是存在的,因為玉帝問的是武曲星君有沒有空缺,他啟奏道:

‍‍“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

這個武曲星君非常有問題,如果說御馬監缺弼馬溫,他最應該直接說名稱便是,他為什麼說的是缺正堂管事呢?如果是缺正堂管事,玉帝應該是同意他當正堂管事便可,可是他說的是:

“就除他做個弼馬溫罷。”

假設這個弼馬溫以前就有,那麼孫悟空之前的前任去哪了?

書中毫無記載,包括孫悟空就任弼馬溫以後,其餘的人員也沒有一個提到過還有一個前任,顯然這裡是沒有前任的!那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這還得從武曲星君的話說起,這個武曲星君,相當於現在的國防部長,官職那是相當的大!如果一個弼馬溫官很小,或者說御馬監缺一個正堂管事官不大,那麼就相當於總統問國防大臣,你這裡缺什麼官啊?

國防大臣講,第二集團軍司令部團屬後勤保障處,缺一個保養戰車的管事,這種事情還至於在這個高級的會議上講嗎?

而且武曲星君是一直惦記著這個職位的,並且是爭著說出來,而且特意加了一個前提,就是其餘的地方都不缺,唯獨這個地方缺一個正堂管事!這說明這個武曲星君很可能早就給玉帝打過報告,提出這裡需要增加一個編制,只不過玉帝一直沒有同意,所以這次趁此機會馬上說出來,玉帝一想,也就隨口封了一個“弼馬溫”!

其餘的神仙就只能乾瞪眼了,誰不想自己的部門能多一個編制啊?

弼馬溫的官有多大?

這個弼馬溫是玉帝親自封的官,相當於古代的皇帝親自封了一個官,還給配了手下,包括監丞、監副、典簿、力士、大小官員人等,這些人也是仙籍在冊的,而孫悟空剛剛進入崗位就是領導,連實習期都沒有,這個官還是不小的!

孫悟空當上官以後,工作也是非常認真,幾乎日夜不休息,又是扎草,又是引水,又是煮料,並且把這群天馬養的肉肥膘滿!

就他這種養法,養馬費用肯定增加,開支也會加大,但是在這期間孫悟空可是要錢給錢,要糧給糧,沒有人阻攔他,說明這個弼馬溫的財政大權還是非常高的!

而且後來取經路上,妖怪們也用弼馬溫嘲笑他,如果有前任的話,他們不會這樣說!

而他們嘲笑的並不是弼馬溫官小,而是嘲笑孫悟空,你頂多就一個三品臬臺,正局級幹部,竟然還想當皇帝,當總統,你也配?

而孫悟空的手下早不接風,晚不接風,偏偏在孫悟空上崗半個月以後給他接風,說明他們也受不了孫悟空這麼搞,多累啊!如果有前任,他們必然會講前任怎麼做的,顯然他們一直在強調弼馬溫官小,也就是想把孫悟空氣走,這樣他們又可以無法無天了。

所以,總總跡象都表明,弼馬溫並沒有前任,只有孫悟空這麼一任,而且將會永遠的跟隨孫悟空,即使他成了鬥戰勝佛,也抹不掉弼馬溫的標籤!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西遊,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已經很多小夥伴加入了,大家趕快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話說猴兒招安上了天庭後,終於揚眉吐氣,雖說只得了弼馬溫一職,卻也是上了仙籙成為體制裡一員,不同於什麼臨時工、合同工,更比什麼個體戶、農民工更有保障、更有體面。所以草根出身的他十分珍惜這第一份工作,晝夜殷勤、用心養馬,雖然上任半月有餘卻效果顯著,天馬見了他都馴馴服服,一個個肉肥膘滿。

上任這麼久,只顧著養馬去了,也沒跟手下人好好聚聚,眼見成績初現可以歇口氣了,於是才有了遲來的接風之宴。如果沒有酒酣之後的真言,悟空可能不會推桌而去;養馬又怎麼了?開心才是第一位的,你光棍一條,又無家眷人口,職位低點、薪水少也無所謂啦!

可是心這個東西,受不得一點氣、容不下一絲屈,當得知弼馬溫低到沒品,什麼武曲星君、六丁六甲辦公事來取馬時,都可以對他叱來喝去,而且馬養得再好只落得個好字,像前任小仙就因為摔傷一匹天馬被革職了!得知真相,心比天高、花果山稱王作祖的猴子如何忍受得了?

弼馬溫,實則就是避馬瘟,我國民間養馬的高招,也就是把猴跟馬圈養在一起,可以有效預放馬群生病。傳說將母猴的月經混入馬的飼料中餵養有奇效,這個沒法考證;但玉帝封悟空做弼馬溫,確實是有輕踐之意。一個招安過來的妖仙,赦了你鬧地府亂龍宮的罪責,還給了你一個職位,這已經是天大的恩德了,你該感恩才是,想要上爬就得建功立勳。


可悟空不這麼想,他認為天庭該量才而用,以他的手段不當元帥也該當將軍,玉帝太輕視他,此地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一怒出天了。

對於這段內容,作者在悟空被丟進八卦廬後還有一首補充詩:猿猴道體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大聖齊天非假論,官封"弼馬"是知音。馬猿合作心和意,緊縛牢拴莫外尋。萬相歸真從一理,如來同契住雙林。

這首詩給我們理解原著提供了幫助。猴代表人的心,馬代人的意,心猿意馬說的就是人的思想意識。心如猴不肯安靜,意如天馬到處馳騁,想要修道和成佛,首先要管好自己的思想:讓猴心騎在意馬背上,緊緊抓住韁繩,讓它不要亂跑,精神不要外露,元氣不要洩掉……如此不成神仙也能長壽。


ii小小孩

》:“伯樂,天星名,主典天馬。 孫陽善馭,故以為名。


樂善於相馬,所以一直管著天馬,他為什麼會轉世成為孫陽,是因為得罪了玉帝。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天上的王母娘娘突然來了興致,想見一下下界的周天子周穆王,就讓當時掌管天馬的伯樂送天馬去接周穆王來瑤池相會。

伯樂不敢怠慢,親自選擇了八匹神駿的天馬,他們就是

八龍之駿:一名絕地,足不踐土;二名翻羽,行越飛禽;三名奔宵,夜行萬里;四名,逐日而行;五名逾輝,毛色炳耀;六名,一形十影;七名騰霧,乘雲而奔;八名扶翼,身有肉翅。”

伯樂把天馬送給周穆王的使者造父,周穆王就乘著八駿天馬飛上天庭,來到王母娘娘居住的瑤池。

王母娘娘在瑤池設宴招待了周穆王,其中發生了什麼就不必多說,王母娘娘在和周穆王離別的時候還作詩一首送別

:“白雲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間之。將子毋死,尚能復來。

王母娘娘還把八匹天馬送給周穆王,希望他可以下次再來。


這件事被玉帝知道了,他當然很生氣,但奈何不了王母娘娘,就拿伯樂出氣,以丟失八匹天馬為由把他貶下凡間,轉世為人。

不久後周穆王也不明不白的死了,八匹天馬也被罰轉世變成凡馬,他們後來成為三國著名的八匹駿馬

呂布的赤兔,劉備的的盧,曹操的絕影,孫權的快航,趙雲的夜照玉獅子,張飛的王追,張遼的灰影,魏延的烏騅。


吳斜月


誰是孫悟空?

相信作為中華民族的我們都對這號人物並不陌生,孫悟空可以說是從小就陪伴著我們成長,同時也在民間擔任著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但為了更讓大家更深入瞭解,我依然還是老樣子,先從人物介紹開始說起。

孫悟空,是小說《西遊記》中重要腳色之一。別名孫行者,自封花果山美猴王齊天大聖。曾任天官弼馬溫,也曾被玉帝封為齊天大聖。取經後為如來佛祖授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是一隻由石頭中蹦出來的靈猴、天產靈石孕育而生,它汲取日月之精華,並進修仙術,法力及武藝高強,隨同唐三藏前去西天取經,沿路斬妖伏魔。中國民間有人將它奉為神明崇敬。

孫悟空天性聰慧、油滑、生動、虔誠、嫉惡如仇。在東亞漢字文化圈中曾經成為機靈與大膽的化身。代表了人道中的仁慈、公理、不阿、自在的情懷和尋求。



身世和其一生

依據中國《四大奇書》之一《西遊記》原著描寫,孫悟空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靈石孕育迸裂、見風而成之石猴。乃一仙石接收寰宇之氣孕育而生。是女媧補天時遺留下的石頭。在花果山佔山為王三五百載(《西遊記》第三回中提到生死簿上註明孫悟空“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後為了追求永生不老的辦法,歷經八九載,四處奔波,在西牛賀洲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須菩提老祖為師,習得地煞七十二變和斤斗雲,並初次取姓為孫,取名悟空。

爾後,孫悟空為了尋一件稱手的武器,大鬧東海龍宮,終尋得河漢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 (北海龍王敖順送一雙藕絲步雲履,西海龍王敖閏送一副鎖子黃金甲,南海龍王敖欽送一頂鳳翅紫金冠),因陽壽已盡而大鬧地府,改動了生死簿,前往人世。

孫悟空從菩提老祖那裡學成之後,先是在花果山佔山為王,後來又大鬧龍宮,獨闖閻羅殿,玉皇大帝本來要下旨捉拿,但在太白金星的調停之下,玉帝以招安的形式把孫悟空安置到了天庭任職,讓他做了弼馬溫。

孫悟空第一次受到了天界招撫,封為弼馬溫。因嫌官小上當受辱,反水下凡,自封為齊天大聖,打敗了哪吒三太子。後被天界第二次招撫,又偷吃蟠桃、御酒、靈藥。玉帝發十萬天兵都無奈收服,後被二郎真君楊戩加梅山六怪和太上老君協力擒拿,刀劈雷擊皆不得傷,被封於八卦爐四十九日,練就金睛火眼。(《西遊記》第七回提到孫悟空本體其實是“光亮一顆摩尼珠”)。出來後繼續大鬧天宮,被如來佛祖壓於五行山下五百年(山上貼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

五百年後唐僧西天取經,途經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孫悟空,收起為門徒。同往西天取經。取經路上,孫悟空降妖除怪,屢建奇功,但是數次被門徒唐僧誤會、遭到緊箍咒的處分,兩次被驅趕。歷經八十一難,終究功敗垂成,師徒四人達到西天雷音寺,獲得三藏佛經。孫悟空修得正果,加封鬥克服佛。




御馬監和弼馬溫一職

孫悟空這麼一個強大的人物,肯定不甘於屈就於一個小官位。那我們瞭解完了孫悟空這麼厲害的一個人物之後,讓我們來看看弼馬溫這個職位的重要性。


《明太祖實錄》記錄,朱元璋起首設立了御馬監。起初到了弘治年間,御馬監的職責曾經包括了管轄禁軍。明代官員就曾說過:御馬監管轄騰驤等四衛壯士旗軍,名為養馬,實以防奸禦侮也。

起初御馬監的位置賡續晉升,到明代中後期時,御馬監成為了司禮監十二監中第一署,跟兵部共掌兵權。看完了明代,咱們再來看下唐代以前的環境,秦漢時,賣力養馬的太僕卿位列九卿之一,唐代的養馬機構太僕寺那屬於焦點機構。

可見,在看重戰馬的現代社會,賣力豢養馬匹的機構在歷朝歷代都相對是焦點關鍵部分,御馬監的正堂辦事也毫不是什麼不入流小官。



民間對弼馬溫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所謂的弼馬溫,就是東漢人們在馬廄之中養猴子,這樣更有效的趨避馬瘟,所以猴子便有了弼馬溫之稱。另一種說法:避馬瘟源於古時候民間一種傳說,是將母猴子的尿與馬尿混合在一起餵馬,可以避免馬生病。天庭讓孫悟空擔任弼馬溫一職,看似承認他的能力,並任用他了,但無形中也是天界對孫悟空的極大嘲弄。而且孫悟空當時候的目標可是齊天大聖,一個馬官怎麼能夠讓它滿足呢?


那麼在孫悟空上任之前的一任弼馬溫/御馬監又是誰呢?

其實天庭有一神明神職和弼馬溫/御馬監相似。那便是民間的馬王爺即馬神,一樣平常俗稱馬王爺,全名叫“水草馬明王”。玄門的神明,全稱“靈官馬元帥”。是民間信仰的仙人之一。傳說長有三隻眼,又稱“三眼靈光”、“三眼靈曜”。在民間馬王爺有著許多的傳說。



而馬王爺是否就是文中所提的弼馬溫,那就不得而知了。但馬王爺的神職的確和文中的弼馬溫最為相同,也是最可能的人選。


一縷清風白衣袖

其實,弼馬溫這一稱號是用來諷刺孫悟空的。明人趙南星所撰文集中,曾有這麼一段話,說:“《馬經》言,馬廄畜母猴闢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原來母猴每月來的月經,流到馬的草料上,馬吃了,就可以闢馬瘟!


因此,孫悟空對弼馬溫這一稱號十分敏感,只要誰提起,他就跟誰急臉。而且,天庭第一次招安時,玉帝問眾仙,哪裡有職位空缺。武曲星君回奏,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便說,授他做個弼馬溫吧!

一開始,悟空兢兢業業,認真履職。半個月後,他忍不住問自己的手下,弼馬溫官有多大。手下回答,未入流。悟空氣得當場掀翻桌子,反下天宮。後來,弼馬溫成了悟空一生的恥辱,只要舊事重提,他就氣不打一處來。

由此可見,弼馬溫這一稱號是專門為悟空量身定做的,但御馬監正堂管事卻是真實存在的。《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前任管事是誰,並沒有交代清楚,但手下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前任管事履職不力,沒有養好天馬,被玉帝責罰,直接被擼了。

品讀西遊,打造經典。曉聞出品,必屬精品。


曉聞看西遊

這位客官有所不知!孫悟空任職弼馬溫的時候,他的前任並不是被免職的,而是因為他之前在這個崗位做得非常好,被提拔了,調到別的崗位去了!

至於前任弼馬溫叫什麼名字,由於年代太過久遠,幾乎已經沒人記得清他的名字了!

不過可以從他任職弼馬溫期間可以得知,此人極其的會吃苦,任勞任怨,非常懂得隱忍!也非常的會拍領導馬屁。

所以大家也就很少找他的麻煩了!如果不是孫悟空來到天庭,那麼他可能會一輩子都只能當個弼馬溫了。

幸虧孫悟空被天庭招安,然後讓孫悟空當弼馬溫,而他才有這個機會得到升遷,離開這個令人唾棄的職業。


他很感激孫悟空,到也為孫悟空感到悲哀,因為弼馬溫這個活真不是人乾的,所以安排了個猴子來做了!

他也一直在觀察孫悟空,發現孫悟空根本不是適合做這個,但是他又不敢站出來頂替孫悟空,所以他只能默默的在背後看著孫悟空一步步的把天宮鬧翻的。。。


西遊野談

這個問題問的讓人有點無從回答的感覺。《西遊記》中並沒有相關的描述,所以所有的答案只能是猜測。弼馬溫這個官職很可能是玉帝零時給的一個官職。弼字據說文解字
意為輔助,而弼馬溫其實就是幫助預防天馬瘟疫的官員。在孫悟空到來之前只是武曲星君下邊一個部門御馬監的差驛在負責管理。

其實吳承恩之所以在小說中讓孫悟空當弼馬溫這一官職是有出處的。明清年代馬匹是很重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一般的富裕人家都有馬匹而且有專門的拴馬的柱子稱之為拴馬樁。


正所謂“帝王建宮立華表,莊戶人家拴馬樁”拴馬樁除了使用功能以外還是富裕人家彰顯身份的象徵。所以人們會在拴馬樁上做文章,比如雕刻一些吉祥瑞獸。那麼最常見的雕刻在拴馬樁上的就是猴子和獅子了,寓意代代封侯,平安富貴。同時人們認為猴子活潑機靈能夠照看馬匹,防止馬匹被驚擾還可以促進馬匹進食預防瘟疫。所以吳承恩應該是依據這樣的民間講究才有了小說中弼馬溫一職的創作描寫。你們覺的呢?歡迎交流。


饅頭世家

⒈弼馬溫這個名字必須是猴子當才有的。

⒉弼馬溫即避馬瘟。馬瘟,豬瘟是以前乃至現在經常的動物疾病,但是,古人認為,把猴子和馬一起養可以有效避免馬的瘟疫,特別是用母猴子的月經和上草料餵馬有奇效。所以,大戶人家馬廄裡養個猴,俺們北方管猴子叫“大馬猴”。

⒊所以,這是一個侮辱性的稱謂。是玉帝為孫悟空獨創的。

⒋而之前的馬官就是“馬王爺”。有人認為馬王爺是紂王的兒子,或漢武帝託孤大臣金日磾,或明朝大將馬芳。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吳承恩說,我也想知道是誰?看書不是這麼看的,首先你要搞清楚他是個神話小說,不是歷史事實,作者說到哪是哪,不需要在任何細枝末節構建完整的前因後果。。。我只想對題主說一句,看了西遊記,說話頂放屁。


Lucifer

問這類問題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如果在這細枝末節上糾結起來就會沒完沒了。例如弼馬溫前任是誰,豬八戒師父是誰,沙僧師父是誰,天蓬元帥後任是誰,這些問題沒有任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