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你以為我是悶老頭,其實我很萌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我們先來說說這位老先生有多牛吧。

他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

“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他筆下那些關於人生的參悟,可謂睿智深刻,可他的人生故事卻隨著他的遠去變得撲朔迷離,甚至漸漸被人淡忘。

小拇哥想借此機會和大家聊聊他背後一些鮮為人知、有趣好玩的事兒。

而我要講的第一件事就是,其實,季老的生日並非大部分公開資料裡寫的8月6日。

01生 日

1911年8月2日,季羨林出生在山東省一個農民家庭。

這個大家族有十一個兄弟,季老的父親排行老七。

然而季老卻是這個家族唯一的男性後代。正因為如此,出生貧寒的他才有機會跟著叔父到城裡唸書。

後來他說,“我一生是靠運氣,第一個運氣,就是我生下來是個男孩。”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中學時代,季羨林便開始學習英文和德文。高中畢業後,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專修方向是德文。

1935年,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了交換研究生的協定,季羨林報名應考被錄取。

辦護照時,他說自己的生日是舊曆閏六月初八日(新曆8月2日)。按照西方的習慣,日在前,月在後,寫作8/6/1911。

不知誰看到後,誤以為他的生日是1911年8月6日。

1986年,在江西廬山,季老索性公開稱8月6日是自己的生日。

02婚姻與愛情

和民國才子魯迅、徐志摩、錢鍾書一樣,季羨林也有一段包辦婚姻。

1929年,剛滿18歲的季羨林作為季家的獨根獨苗,身上肩負著傳宗接代的重大責任。

於是,叔父之命,媒妁之言,季羨林結婚了。

妻子彭德華,比他大4歲,是叔父家的一個鄰居,只有小學文化水平。

顯然,這對教育背景懸殊的夫妻之間根本沒有共同語言,只是像很多舊時代的婚姻一樣,被硬生生地捆綁在一起。

他們婚後生了一兒一女。直到1994年彭德華去世,這段婚姻一共走了65年。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年輕的季羨林也是一枚妥妥的小鮮肉,俊朗帥氣

而季羨林真正的愛情,發生在大洋的彼岸。

留學德國期間,他與街坊邁耶一家關係非常要好。

當時他正在寫畢業論文,需要將論文打成清稿再給教授看,可季羨林沒有打印機,也不會打字。

於是就向邁耶家的伊姆加德小姐求助。

很長一段時間,季羨林幾乎天天晚上到她家去。

因為原稿修改得太亂,而且內文稀奇古怪,對非專業的人來說,簡直就是天書。

因此,伊姆加德打字時,季羨林必須坐在旁邊,以便隨時可以指點解釋。

這一來二去,兩個年輕人漸生情愫,墜入愛河。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伊姆加德(1935年)

已有妻兒的季羨林陷入了痛苦和矛盾中。但為了不傷害家人,最終他選擇放棄愛情。

1945年9月24日,他在日記裡寫下:

吃過晚飯,七點半到Meyer家去,同Irmgard打字。她勸我不要離開德國。她今天晚上特別活潑可愛。我真有點捨不得離開她。但又有什麼辦法呢?像我這樣一個人不配愛這樣一個美麗的女孩子。

季羨林回國後,與伊姆加德小姐徹底斷了聯繫,把這份感情偷偷地埋在心底。

1983年,邁入古稀之年的季羨林重返德國,一心惦記著伊姆加德,卻未打聽到她的消息。

直到2000年,香港一位導演為拍攝季羨林的紀錄片,曾專程到哥廷根打探伊姆加德的下落,最終找到了她。

那時的伊姆加德已是白髮蒼蒼的老婦,讓人嘆息的是,她執著地守著年輕時的愛戀,終身未嫁,身邊擺放的仍是那臺曾經幫季羨林打過論文的打字機……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03大愛喵星人

高冷又神經質的喵星人一直是文藝工作者的標配,老舍、豐子愷、夏衍、冰心、梁實秋、海明威、村上春樹等,皆是知名的貓奴。

仔細一想,喵星人和作家的氣質確有幾分相像,同樣的孤獨自傲、我行我素,有精神潔癖。

季老也特別愛貓。如果你讀過他的《老貓》,一定能看到一個天真可愛率真的老頭,對喵星人的情深意篤。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1978年左右,他開始養貓,第一隻貓叫虎子,第二隻叫咪咪。

每天晚上,兩隻貓都搶著到他床上睡覺。

半夜醒來,發現貓咪重壓在身上,雙腿由於僵臥時間過長又酸又痛,可因為害怕打擾貓咪的美夢,他總是強忍著,不敢輕易亂動。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虎子脾氣暴,見人就咬,咪咪則喜歡到處小便,桌上,椅上,沙發上,無處不尿。

季老的家人都不喜歡貓,有時會拿雞毛撣、竹竿等打貓。

可季老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捨得打貓一掌。就算咪咪尿溼了他珍貴的稿紙,他也只是抖掉上面的貓尿,等稿紙風乾,無一句抱怨。

後來,咪咪不見了。季老手持手電找遍了塘邊,山上,樹後,草叢,深溝,石縫。簡直像是失掉了一個好友,一個親人。

多年後忽想起這件事,內心仍顫抖不止。

04幽默豁達

這位德高望重、名垂學林的學者絕非我們想象中的古板無趣,他豁達樂觀,擅於自黑,幽默中帶著些許孩子氣。

順便說一句,幽默的季老首創把英文Humor譯為幽默,還公開把幽默納入理論和實踐。

活了98歲的他有一套知名的養生理論,叫“三不”主義——不鍛鍊、不挑食、不嘀咕(不鍛鍊指的並非完全不鍛鍊,而是避免過度鍛鍊)。

這“三不”主義中,他認為不嘀咕最重要,“無事小神仙”。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因為有這樣的心境,季老的生活中有許多趣事,我擇其中二三與大家分享。

有一回,季老在莫斯科餐廳美美地享受啤酒、冰淇淋,他的好友得知後急忙給他打電話,勸他別吃太多冰淇淋,當心弄壞肚子。

季老聽了,像個孩子般,風趣地答道:“放心,我是屬豬的,吃什麼都沒問題。”

95歲以後,有來訪者關心他的健康,他幽默回應:“我的身體還可以,唯一的變化就是頭髮沒有了,真是無法無天。”

2007年,林青霞到病房拜訪季羨林,同去的朋友問他,知道林青霞是誰不。

季老一聽,使了個眼神,彷彿在說:切,開什麼玩笑,你真把我當老人家啦。

他接著機智又堅定來了一句:“全世界都知道。” 整個病房的人被他逗得哈哈大笑。

05熱愛收藏,最低端的是齊白石

與作為一位大學者的名聲相比,作為大收藏家的季老先生,就幾乎不為外界所知了。

在遺稿中,他說:“年逾九二,我一生教書,爬格子,收入極少。盡人皆知。我畢生節衣縮食,乘解放前後及五十年代文物不值錢的時機,買了一些古代書法繪畫,贗品居多。此係通例。其中間有真者,甚至可以達到國寶級。”

季羡林:你以为我是闷老头,其实我很萌

建國初期,古都北京的街頭小店隨處可見字畫文玩,卻鮮有人問津。

季羨林不忍心這些藝術瑰寶流散消亡,於是竭盡心力搶救,他的收入基本都轉化成收藏品。

他的收藏起點很高,以齊白石為下限。

而如今價值連城的蘇東坡《御書頌》是他當年出了算得上是巨價的500元收購的。

除了收藏字畫、文房雅玩外,季老的藏書數量也十分巨大,據說在北大可以排第一。

這些藏書的特色在於域外出版的冷門學術經典。

後來,季老將其所藏一批圖書、稿、字畫等物品捐贈北大。

2009年,98歲的季老離開了人世。

他的一生在外人看來輝煌不可及,不瞭解的人大概會猜想他是一副枯守青燈黃卷、寂然了無生趣的“老僧入定”形象。

殊不知,這個老爺子不僅質樸和藹,還能賣賣萌,不矯揉造作更不倚老賣老。

他始終自稱吾輩小民,撰文三辭桂冠:國學大師、學界泰斗、國寶。“豈不折煞老身!我連‘國學小師’都不夠,遑論‘大師’!”

硬生生把自己從神壇上拉下,踏實地做“凡人”。

有大智慧的人都知道,這世上啊,沒有神一樣的存在,更沒有完滿的人生。

可不完滿又有什麼關係呢,不完滿才是人生啊。

孩子從不追求看起來高大上的虛榮,只要眼下真實可感的快樂,萌萌的季老亦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