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長”建設,讓基層科技工作者成為“香餑餑

“三長”既是基層科技工作者,更是寶貴的鄉土人才。天台縣科協立足農林牧漁多種經營農業經濟區的縣情,以深化科協系統改革為契機,以“三長”建設為抓手,在助力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三長”人才支撐,凸顯科協智慧。

推動“三長”工作,串起基層科技工作者

打造“蜂巢”體系,發揮“三長”作用

築得金巢在 引得鳳凰來。“三長”吸納進來了,如何發揮“三長”作用?天台縣科協通過整合有利資源,優化發展路徑,共建科創聯盟,構築了一套精幹、高效、聯動的基層科協“蜂巢”組織體系,讓基層科協組織實現由“單打獨鬥”向“編隊啟航”轉變,聚智服務基層群眾,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一是以“長”帶“隊”。把“三長”吸納到科協組織來,目的在於通過“三長”帶動醫務工作者、農技人員和學校老師這三支基層分佈最廣泛、渠道最暢通、專業最實用、聯繫最緊密的隊伍。如組建了組織學會專家、農技專家講師團,免費為基層群眾提供惠農技術、健康保健、管理服務、家庭教育等一系列點單式服務。截止目前,已開展各類培訓50餘場,惠及人數達8000餘人。

二是設立科普服務站。

作為新型農村科普基層組織,科普服務站是基層科普的重要載體,是示範輻射帶動天台產業發展的服務中心,是生產一線的技術推廣服務人員聯繫廣大農民的紐帶和橋樑。在農村文化禮堂開設“科普大講堂”,為基層群眾提供政策服務、信息服務、培訓服務、技術服務,提高科學素養和創業能力,推進我縣“一鄉一品”、“一村一韻”為切入點農業生產佈局的實施,推動天台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城鄉統籌發展,真正讓科普惠民接地氣、有成效。目前,已在全縣各村開展了10餘場活動。

三是創新服務模式。針對山區市場信息不暢、農業科技普及不全面現狀,天台縣南屏鄉通過招募鄉村各行業專業人才,創新建立“單車農情團隊”,與農民面對面開展科技幫扶,助力鄉村振興。 如“單車農情團隊”成員、黃茶種植土專家湯永智忙碌於黃茶種植田間地頭,為茶農提供技術服務。 茶農朱幼蘭說“技術就是錢,一斤茶葉,如果技術好的話,能差好幾千塊錢”、“鄉科協兼職副主席、農情員裘昌洪長期奮戰生產一線,巡察農作物生長態勢,及時發現問題,發揮實踐經驗和專業特長,為農民提供技術服務”。今年以來,南屏鄉結合山區群眾生產、生活特點,為全鄉39名農情員配備電動單車、簡易授課裝備,帶知識上山、下鄉、入戶,推行“媽媽式”組團服務。截至今年4月,“單車農情團隊”已開展授課240餘次,服務群眾超3500餘人次。該鄉黨委書記谷峰說“單車農情團隊是產業政策、科學技術的‘宣傳員’、解決技術難題的‘技術員’、農民增收、產業增項的領頭羊。”

天台縣科協還組建了鄉村振興老幹部科技諮詢服務團、草根科技特派員等形式多樣、深入生產生活一線的組織。如鄉村振興老幹部科技諮詢服務團自2013年組建以來,以組團立體服務與老幹部黨員一對一技術幫扶相結合的形式,先後共深入農村、企業、市場搞調研、送服務231次,集中上門為農業龍頭企業開展產前、產中、產後一條龍服務19次,有力地助推了縣農業重點企業的轉型升級發展,受到縣領導的肯定和社會的普遍認可。

依託科創聯盟,讓基層科技工作者香起來

中國科協開展“3+1”建設,不僅要突出“3”的作用,更應該發揮“1”的能量,而“1”就是發揮上級科協組織的指導作用。天台縣科協以科創聯盟(三長為核心)為依託,積極開展活動,讓“三長”作用發揮淋漓盡致,讓鄉土人才真正成為生產、生活一線的“香餑餑”。

一是組建科創智庫團。通過外引內聯,跨領域整合縣內科技、衛生、教育、公檢法、企業、學會、農技協等各行業部門優秀科技人才以及單車農情員、草根科技特派員等一線科技工作者等組成科創致富聯盟,全力構建科創智庫體系。2018年,圍繞全縣深化改革中的重難點問題,組織中科院院士、寧波大學新藥技術研究院院長趙玉芬等院士專家調研醫藥企業,圍繞企業轉型發展、科技創新等議題,為科技興業把脈建言;在《天台政研》發表題為《關於推動我縣與中醫藥學會開展戰略合作助力“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建議》的調研文章,有效發揮科協為黨委政府諫言獻策的職能,獲得縣委書記管文新批示。

二是推進區域聯建。依託“科創聯盟”,組建西部現代農業園區科協聯盟,以綜合服務中心為平臺,多次聯合省、市科協舉辦科普培訓、莊稼遠程診療服務、創業基地扶持、種養技術推廣等科普惠農活動,園區內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花漾星球太空農場作為科普特色基地,已接受青少年科普教育6000餘人次。

讓那些懂技術的“鄉村醫生”、“田秀才”、“奮戰在三尺講臺”等基層一線的能人,都能在科普工作中精彩綻放,才能匯聚起千千萬萬的各類優秀人才,紮根基層一線、鄉間沃野揮灑才智和汗水,書寫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新時代的壯麗詩史。

值得關注的是

此外,年會還將舉辦“科普服務鄉村振興觀摩活動”,圍繞科普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科學踐行“兩山”理論、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重點創新農村科普服務模式。通過發揮“三長”科普作用成果展覽、教學演示等形式,展示農村基層科普實踐的典型作用。

本文來源 | 中國城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