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一生中用人最失敗的一次

漢武帝雄才大略,英明神武,知人善任,看人也非常的準,但同時眼中也揉不進一丁點沙子。漢武帝在位五十四年,一共用了十三位丞相,其中三個丞相自殺,三個丞相被殺。其中有為丞相

公孫弘是老死在任上,老奸巨猾的公孫弘為什麼得以善終,是他確實能力很強,還是漢武帝看走了眼?

漢武帝一生中用人最失敗的一次

漢武帝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下詔訪求賢良文學。公孫弘因為學問好,又是大孝子,被淄川國推舉給了朝廷。這一年他已經六十歲了。

公孫弘剛入仕,漢武帝派他出使匈奴,回來後公孫弘做個一個彙報,內容不得而知,但武帝是龍顏大怒。

公孫弘一看壞了,來個先下手為強,化被動為主動,不等武帝炒他魷魚。他上書辭官。你想想以漢武帝的處事風格,不管你分辨,或不分辨,都有可能被制罪,第一次做官以失敗而告終。

漢武帝一生中用人最失敗的一次

公孫弘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武帝又下詔書徵求文學儒士,淄川國又推舉公孫弘應詔,這時候他已經七十歲。就這樣公孫弘做到了丞相的位置,我們從幾件事當中來分析他是怎麼樣的人。 

其一,善於審時度勢。不論有什麼理由,絕對不與漢武帝發生正面衝突。

其二,公孫弘善於察言觀色,並會見風使舵。

公孫弘十分了解漢武帝的心理,知道漢武帝要掌握絕對權力。遇到問題他往往提出幾套方案,供漢武帝自己選擇。從來不越俎代庖,替漢武帝決策。並且他深明武帝“外儒內法”的精髓,這一點上漢武帝對他非常滿意。

漢武帝時期有位名臣叫汲黯,他性格耿直,經常是公孫弘和汲黯在私下商量好事情,並統一意見後,到漢武帝那開會的時候,公孫弘都讓他先說,暗中觀察漢武帝的表情,如果武帝高興就附和,如果不高興就提出反著說,總之讓武帝覺得他都是對的,都是和老闆站在同一戰線中的。這讓耿直的汲黯非常不反感。不單單汲黯,朝中很多的大臣都吃過這樣的虧。

其三,生活樸素節儉。賙濟故人,散財養士,博得好名聲。

公孫弘作為一個丞相,十分的低調節儉,他的大部分俸祿其一是資助他家鄉和身邊的人;其用途之二就是供養賓客。對於公孫弘的刻意節儉,汲黯也看不慣。直接當著漢武帝和大臣的面,公孫弘是個虛偽的人,工資收入那麼高。在家裡還蓋個布被子,有這個必要嗎?這不明擺著是沽名釣譽嗎?公孫弘又一次以退為進。首先他承認自己確實是想博得一個清廉的名聲,是沽名釣譽。這下他就站在了一個道德上的制高點上,勇於承認錯誤,怎麼說也是一種美德吧。同時最大限度的改觀了人們對他兩面三刀的看法,至少這件事上,他是誠實的。其次,他列舉了幾個例子,說明浪費和清廉不影響輔佐皇上治理好國家。第三,他認為汲黯說的對,說他有損了朝廷的臉面。還說汲黯真是個大忠臣,

公孫弘不但沒有當面反駁汲黯,反而稱讚他。讓漢武帝以為他寬宏大量。

其四,公孫弘打擊政敵毫不手軟

主父偃和董仲舒他們都是因為公孫弘的緣故,一個被殺,一個被遷與膠西。

主父偃,大家最熟悉就是他的“推恩令”了,根本上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而且還不費一槍一彈。他曾經一年內被漢武帝越級提拔四次,甚得漢武帝器重。公孫弘認為他將會威脅他的丞相位置,所以把他視為眼中釘。

主父偃有個女人,他本意想把女兒嫁給齊厲王(漢初諸侯國王),後來沒有成,主父偃便懷恨在心,機會終於來了,有人告發齊厲王與其姐亂倫,主父偃去了,最後逼得齊厲王自殺,這是候又有人告發他收取諸侯王的賄賂,你想啊,諸侯王自殺可不是小事,其他許多諸侯王對主父偃也是恨之入骨,所以許多諸侯王就一起聯名告他,這時候武帝並沒有想殺主父偃,這時候公孫弘看機會來了,在傷口上狠狠的撒了一堆的鹽,公孫弘乘機進言,說齊王自殺的首惡是主父偃,如不處死,將無以服天下,很難消除諸侯王的憤怒之心,就這樣武帝滅了主父偃的全族。

董仲舒為人廉直,是當時的專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他提出來的。漢武帝非常欣賞這種觀點。在仲舒的輔佐下,漢武帝的大大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統治。

漢武帝一生中用人最失敗的一次

董仲舒

公孫弘也是個儒者,但成績卻遠遠比不上董仲舒了,再加上公孫弘兩面三刀、見風使舵、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們互相都看不起對方。一次,公孫弘向漢武帝建議,說董仲舒是專家、能力也非常的強,可以到膠西王那任丞相,漢朝時期諸侯王的丞相都是朝廷任命的,這個膠西王以前的丞相,大家都不敢去的,要不被膠西王暗殺,要不被整死,可以說公孫弘的建議就是將董仲舒至於死地的。最後武帝同意了這個建議,從此董仲舒遠離朝廷,遠離政治中心,雖然最後沒有被膠西王害死,但也沒有大的作為了,公孫弘又除掉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從為人方面來說,公孫弘是個不值得交往的人,他矯飾善變,兩面三刀,見風使舵,對於政治對手,手段非常毒辣,都是致人於死地,毫不留情。他尊儒也是為了迎合漢武帝,英明神武的漢武帝難道就沒有覺察公孫弘的為人,按照漢武帝的標準,公孫弘也是不得善終的,難道是漢武帝看走了眼,還是其他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