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又名綿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黃芪,又名綿芪。產於內蒙古、山西、甘肅、黑龍江等地。由於長期大量採挖,近幾年來野生黃芪的數量急劇減少,有趨於絕滅的危險。為此確定該植物為漸危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性味:甘,微溫。歸經:歸肺、脾、肝、腎經。

黃芪的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但表實邪盛,氣滯溼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中藥療效:1、表虛自汗:多用於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氣不固,而汗出,用黃芪配白朮、防風治之,久服必效。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2、陰虛盜汗:可與生地、麥冬等滋陰藥同用。

3、急性腎炎水腫:用於陽氣不足所致的虛性水腫,並常與防已、茯苓、白朮等合而用,方如防己黃芪湯。4、慢性腎炎水腫、脾腎虛:常與黨參、白朮、茯苓同用。5、陽氣虛弱:用於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有促進潰破及侷限作用。癰疽久不穿頭,常與穿山甲、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6、瘡瘍潰破: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銀花、皂刺、地丁等。膿液清洗,與黨參、肉桂等同用。7、肺氣虛證:咳喘日久,氣短神疲,痰雍於肺無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溫肺定喘,健肺氣之品。脾生痰,肺儲痰,所以健太陰以祛痰,黃芪補氣所以尤善治氣虛。


8、氣虛衰弱:倦怠乏力,或中氣下陷、脫肛、子宮脫垂。補氣健脾,常與黨參、白朮等配伍;用於益氣昇陽而舉陷,常與黨參、升麻、柴胡、炙甘草等合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