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南市”曾是天津第二個商業中心?

今晚報

  如果有人跟你打聽南市,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不是南市食品街?其實,歷史上的南市是近代天津重要的商業中心。就像這個問題問的一樣,我也是充滿疑問,真的嗎?為此,我特意去翻閱了今晚報的資料,可以說“南市”真的曾是天津第二個商業中心,只不過很短暫,就像它不單單包括南市食品街那麼簡單一樣,當然,慢慢隨著和平路商業區的崛起,其商業地位隨之衰落。下面我們一起跟著資料文獻為您還原歷史上“南市”的這些被忽視的重要時刻。

1934年《天津概要》卷九第三章“商業”第一節“述略”侯家後地區的繁華舊影
1917年京津兩市圖中的店鋪名稱南市的平安大街
東興大街的登瀛樓飯莊南市大舞臺,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拆除
玉清池是舊時天津最有名的澡堂之一 1939年廣和樓被大水浸泡


  1934年《天津概要》卷九第三章“商業”第一節“述略”中(上圖),開篇的幾句話就道出了南市的商業地位。“天津市面之繁榮,最初為侯家後,漸延至估衣街、大衚衕。民國十一年(1922年)後,漸移至南市一帶。民國十七年(1928年)後南市漸形衰落,而法租界梨棧日見蓬勃,今且由梨棧推至天增裡、綠牌電車道、馬家口、海大道矣。”這說明天津陸續有三個商業中心,分別是北大關、南市、現在的和平路。

  那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南市代替北大關成為商業中心呢?

  在1900年以前,天津衛的繁華地區在北大關一帶,清代詩人就寫有“繁華要數估衣街,宮南宮北市亦佳”的佳句。其中侯家後一帶的茶樓、戲院、酒館、飯莊、澡堂等密集,是當時天津的商業娛樂中心,被稱為“銷金鍋子”。1900年,八國聯軍與義和團作戰,宮南宮北大街、估衣街、鍋店街、竹竿巷、針市街一帶成了一片焦土,店鋪裡的貨物蕩然無存,有錢人全都跑了。從此,北大關失去了往日的風采。

  這時人們將目光投向了南市。

  民國《天津縣新志》“坊巷”一章中寫道,“南門外一望荒涼,向多積水。自庚子(1900年)後,外人租界地逼至東南城角及海河東岸,歌樓酒肆,叢錯其間。有工心計者,在日本租界毗連地闢三街,曰南市大街,曰廣益大街,曰榮業大街。自東南城角至南門外直街,繁華美飾與租界地不相上下。”

  這說明南市開始興起了。

  從1917年的《京津兩市圖》看,南市地區已經有了大舞臺、昇平茶園、華賓茶園、廣和樓、丹桂茶園、平安電影、華樓等標誌性建築。當時流傳著一句話:“沒錢到南市掙,有錢到南市花。”

  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是南市的商業最輝煌時期。南市各類商店之多,令人咂舌。布鋪、綢緞店、百貨店、化妝品店、土產店、鞋帽店、乾鮮果品店、糕點店、副食店、菜店、醬菜園、肉鋪、中西藥店、成衣店、照相館,各種類型的專業小型修理店鋪等。

  著名老字號:

  月中桂、戴春林、同升號、老美華、天成榮、益竹、協隆、老生記、祥泰和、吉泰成、天昌號。

  代表性飯莊:

  聚慶成、聚和成。

  南市十大莊:

  同福樓、登瀛樓等。

  清真九大樓:鴻賓樓、燕春樓等。

  南市的書館茶樓每天上演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相聲、各種大鼓、快板、單絃、河南墜子等節目。南市的娛樂業極其豐富,很多藝術家在這裡學習、出道、走向全國,聞名世界。

  南市澡堂子也很多,小澡堂子每個街區都有,比較出名的大浴池有十幾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號稱華北第一池、天津規模最大的玉清池。

  再說報館,知名的就有20家之多,比如《益世報》《泰晤士報》《午報》《中南報》《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國強報》《天津白話晨報》《白話晚報》《新民意報》等報館。

  為什麼這些報館齊聚南市呢?因為南市裡新聞多,那又為什麼南市裡新聞多呢?原因很簡單,南市是華界最繁華之地。

  提起手工業,南市有3000多家,僅華安大街1號至288號就有電機、橡膠、油漆、五金甚至是拍賣行等店鋪。

  再舉一例,南市裡的人力車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拉膠皮的”,就有66家之多。


  就這樣,原本就處於“三不管”狀態的南市區域就成為一個自由、開放且魚龍混雜的另類地區。可這裡卻很少有洋人的買賣,也很少有人做洋人的買賣,做生意或者消費的幾乎全部是中國人,洋人的勢力在這裡根本就無從站腳落足。

南市作為天津的商業中心是短暫的,但我們也不能就此忘記它這段輝煌的歷史,歡迎大家留言說說自己有哪些和南市的故事,是否瞭解一些南市的輝煌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