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印度GDP在2016年首超英国?

李依舅

不仅仅是2016年,2017年印度的经济总量都没有超过英国。首先我们先看看2016年和2017年这两年印度和英国的经济数据。2016年印度的经济总量为22563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英国经济总量为2629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2016年一个的经济总量比印度高出3728亿美元。2017年印度的经济总量为2439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而英国的经济总量为25651亿美元,位居世界第六,2017年英国的经济总量比印度高出1261亿美元。所以印度的GDP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超过英国。



印度GDP2016年超过英国的说法是出自《福布斯》的数据,根据福布斯数据显示,2016年英国GDP为1.87万亿英磅,换算成美元为2.29万亿美元;2016年印度GDP为153万亿印度卢比,换算成美元为2.3万亿。所以得出印度的GDP在2016年首超英国的结论。因为受到英国脱欧的影响,英国货币——英镑在2016年出现大幅贬值,所以按照当时的汇率换算,英国的GDP确实低于印度,但是一国每年的经济总量换算成美元GDP来排名,一般按照当年该国一年的平均汇率来算。所以英国的经济总量并未被印度超过。



但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印度未来两三年就有可能实现GDP超过英国的目标,因为印度的GDP已经比较接近英国了,而且印度的经济增速远远高于英国。过去几年,印度经济的平均增速都在7%以上,其中在2015和2016这两年它的经济增速比中国还高,而2017年由于受到废钞令的影响,印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印度的体量要远远大于英国,印度国土面积298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人口超过13亿,位居世界第二。而英国国土面积24.4万平方公里,人口6600多万。



即使印度GDP超过英国,但它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它的经济结构比不上英国,其人均GDP也远远落后于英国,2017年印度人均GDP仅1844美元,英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水平高,2017年英国人均GDP高达38864美元。


锦绣中源

福布斯的数据不见得是准确的。按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6年印度GDP为2.26万亿美元,英国GDP为2.62万亿美元,印度是不如英国的。

不过我们还是来看看《福布斯》是怎么说的。根据福布斯数据显示,2016年英国GDP为1.87万亿英磅,换算成美元为2.29万亿美元;2016年印度GDP为153万亿印度卢比,换算成美元为2.3万亿。印度GDP超过英国,排在美中日德之后,世界第五大国。

印度是怎么超过英国的?

但是,这里面水分极大。先说英国,因为国际上GDP排名是按照美元计算,所以汇率会是影响GDP的因素之一。英国2016年脱欧,英镑连跌,2016年全年英镑贬值了约20%。那换算成美元,GDP直接少了五分之一。

印度方面千方百计一直想“上位”,2015年初,印度调整了GDP的计算方式,计算GDP的基准年份从2005年移至2012年,生产成本计价改为市场计价。反正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统计的印度GDP就是比以前高。

印度为什么一定会超过英国?

但是印度的GDP将来一定会超过英国,乃至日本和德国,甚至与中美进行竞争。决定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就两个基础因素:国土和人口。中国在过去那么多个世纪GDP一直排在全球第一,就是因为地盘大,人口多,资源多。

当前一个国家的经济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创新模式,一种是规模模式。像英国、日本、德国这种面积狭小的国家,就只能走创新模式,发展高科技,GDP才能强大起来。像日本,按美元计价的GDP连续20年没有动过,被很多人开玩笑称“日本失去的20年”。这是不对的,因为日本在20年前GDP就已经达到一个瓶颈了,做不上去了。日本的领土约是中国的4%,人口约是中国的十分之一。2016年GDP是4.38万亿美元,是中国的40%,人均GDP是中国的4.5倍。你再想想,20年前日本就是这样了,中国那时候才是什么水平。

印度能不能超过中美,世界第一?

既然国土面积和人口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那么未来按GDP来说,中国和印度绝对是排在前两位的国家。因为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家间任何技术上的差距是无限趋近。而中国、印度、美国这几个国土大国,就能够一直走规模模式,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美国世界第一的地位,之前被苏联、日本、德国挑战却稳如泰山,就是因为这些国家(苏联东部多冻土,难开发)的地盘和人口远远少于美国。

但是中国和印度不同,地盘不小,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而且技术上又一直在追赶美国。这两个国家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4,整体经济体量GDP就能超过美国。

过去印度经济一直发展不起来,有一个极大的阻碍:印度是一个城邦制的国家,各个邦政府不怎么听印度中央政府的,把这个邦货物运到那个邦需要交税。腐败也很严重。现在印度上台了一个特别强势的领导人莫迪,进行税务改革,废钞打击腐败,中央集权。经济领域,提出“印度制造”,要到我这卖东西必须在我这里建厂,印度经济已经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期。

而且,与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不同,印度一直没有限制过人口,现在人口结构仍以青年为主,这就是人力资源。也许十几年之后,经济体量世界第一就看中国和印度。


面包财经

印度一直吹嘘着按照现在GDP增长的速度,十五年内必定会超越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很多人笑印度人先处理好自己家的厕所问题再来赶超吧

研究报告显示,印度经济势头异常迅猛,在2018年就将超越英国和法国,成为第五大经济体,到2027年,印度则将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

英智库更是大放厥词,预测在21世纪下半叶,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把印度捧高的同时,也不忘吹嘘一下中国,称对中国GDP在本世纪超过美国几乎已经是经济学界的共识,关于中国成为全球GDP第一的时间,人们普遍认为在2030年前后。

其实,人口红利比中国多、经济增速比中国更快,在印度人的心中,中国GDP一直都是绕不开的 " 心结 ",为了赶超中国GDP,维持高速增长率,印度政府可谓绞尽脑汁。

2015 年年初,印度调整了 GDP 的计算方式,计算 GDP 的基准年份从 2005 年后移至 2012 年,生产成本计价也改为市场计价。此举令印度经济数据大幅修正:2013-14 年 GDP 增速从 4.7% 修正至 6.9%,历史首次GDP增速超过中国,从此以后,“印度经济超越中国”之声此起彼伏。

这种所谓的“GDP新算法”,印度官方宣称是为了向国际惯例靠拢,实则是一个忽悠大众的障眼法。首先当前印度制造业的经济增速只有 1%,总GDP增速凭什么能达到7%,况且难道废钞引发的经济混乱毫无影响吗?

最大的破绽是,印度新 GDP 算法无法真实反映印度近年来的物价变化情况:国际通行的惯例是用过去 10 年的物价水平得出一般物价水平。印度将基准年份由 2004/05 年修改为 2011/12 年,数据的时间跨度由 10 年减少为 3 年,很难真实反映印度经济的通货膨胀状况。

归根到底,印度GDP总量只相当于中国1/5,按总量没法跟中国相提并论,只有在增长率上还能想点办法——只要加点小调整,把增加的GDP量适当增大一点点,6%自然就调整成了7%,就能说经济增长率超过中国,宣称在世界主要经济体里增速最高,前景一片大好!

其实时至2017年前三个季度,印度GDP增速由于税改和废钞冲击,立马跌回6%左右,到底是面子重要还是成果重要,莫迪还在苦恼。


金十数据

印度不过是人口规模太大并且打开国门参与国际分工罢,取得这点成绩没什么技术含量,何况这还是注水至少一倍的GDP,后面他每一步都寸步难行,不崩溃就是最好的前景。

在世界经济逐渐走进中国主导的时代,莫迪拒绝一带一路是自绝于时代发展的行为。莫迪的小算盘是让中国的步伐多点阻碍,让印度避免被纳入中国经济的循环体系甚至是被控制,以及讨得美日欧的欢心争取更大的援助支持。问题是你印度能对中国产生多大阻碍,特别是美日欧的援助能比与中国合作的所得更多?现在非洲的前景都比印度好了,人口11亿的非洲已经赶超人口13亿多的印度,GDP都是2.2万亿美元,人均则总体超越,原因何在?因为中国!因为大势所至!

刚看了芷竹在观察者网的文章《芷竹:说印度经济高速增长?看这几张图表刹刹车吧》,发现真的太高估印度了,我们讨论印度经济竟然是基于其“伪GDP”。内容概括如下:

2016年印度的GDP达到了22564亿美元,与2005年的中国22576亿美元GDP几乎完全一样!那么对比这两个总值的构成就很有意思了。

——农业:中国2799亿美元占12.4%,印度3046亿美元占13.5%,印度略高。但实际产出,粮食中国是印度的近2倍,肉类为8倍,水产品近5倍,蔬菜近4倍,水果2倍,棉花两国持平,油料中国的略少,唯有糖类是印度的0.4倍。GDP为何如此,大家自己想。(印度人均粮食70年来几乎未见增,一直达不到中国49年的水平)

——工业:2005年中国超过1万亿美元占比47%(2016为45000亿),2016年印度3200亿美元占14.4%。煤炭、粗钢、水泥、有色金属等基础工业品的产量,中国是印度的最少3倍,化肥、乙烯则是1.2倍;电子类,整体至少10倍以上,印度基本就是中日韩的廉价组装厂,甚至连越南、泰国、墨西哥等都不如;汽车业还好才1.3倍,但基础设施方面,无论是新增还是存量,中印甚至没有比较的意义了。

从工业的角度,印度GDP的含水量有多高可想而知,因为这是实打实的硬指标!再强调一次,这都是中国的2005年比印度2016年。

——服务业:印度占比高达72%,比日本还高,2016年达1.6万亿美元,是中国2005年2倍。

印度划分四大部分:酒店及贸易服务业、金融类服务业、社会服务业以及建筑业,占GDP比重分别为:25.3%、20.8%、17.1%、8.9%。

建筑业印度2000亿美元,中国1600亿,但商品房销售印度不到30万套,中国则600多万套。因为中国农民自建的住房不计,印度则把贫民窟、马路边等贫民用竹竿、塑料布搭起来的窝棚都算做建筑业GDP,所以中国不如印度。

社会服务业,中国不统计个体经济,印度则是包括了路边小摊贩、人力车夫等创造的服务业“GDP”超过其工业创造的真正GDP,高达3800亿美元。

金融类服务业在印度占比高达20%,美国占比仅为7%,因为把股市的市值增长算做GDP为印度GDP做了杰出贡献。

酒店及贸易服务业(这归类很奇葩),在印度占比最高有5600亿美元,其中IT服务外包有900亿。但印度可不是IT或软件业大国,“2016全球软件百强企业排行榜”没有一家印度企业,其IT业(硬件+软件+服务含外包)总产值仅1500亿美元,而2016年中国IT业总产值超过了2万亿美元。

看过印度与中国GDP构成的区别,你就更明白为什么同样是数据蹭蹭往上窜,老美他们对中国是怕,对印度却是夸。


wouc

印度人民应该很开心。因为英国曾经是他们的宗主国。奴才超过了主子,如今是翻身农奴把歌唱了。不管怎么说,我们应该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很多人都没有去过印度,我也没有。但印度有一位国宝级演员,他的名字叫阿米尔-汗,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我们也是通过他的几部优秀电影,逐渐去了解印度这个国家的!

《地球上的星星》——(填鸭式的教育)

《摔跤吧!爸爸》——(女性命运抗争)


《我的个神啊》——(打破宗教式信仰)

《三傻大闹宝莱屋》——(人才价值观)

……

不得不说,以上影片拍得非常好。揭露了很多印度现实社会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今后印度GDP,从量变转向为质变的关键。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除了电影里表现的一些问题,印度还有以下几大问题需要解决。

1,文盲问题:十几亿人口将近1/3是文盲(所以印度的制造业不发达也很难较快发展)

2,行政效率低下:一拖再拖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企业正常运行。

3,联邦制:一个国家,不同税收、不同法律参考(市场流动阻塞,区域保护盛行)

4,种姓制度:人分三六九等,造成严重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5,外债日益膨胀:国家的辛苦利润一部分要支付庞大的利息,而它们的外汇储备只有四千多亿美元。容易发生金融动乱!

……

据说,在印度企业上班,如果老板要开除员工,还要等到国家批准。不知道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正所谓:天下奇葩,仅此一家!

前不久,莫迪实施了“废钞令”,目的是为了打击腐败和洗黑钱!可最终一统计,98%以上的黑钱反而变成白钱了。最后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白忙活了。反而把整个社会上上下下搞得鸡飞狗跳,一地鸡毛。

最后想说的是,要真正的去正视社会的本质问题。而不要一拍脑袋,治标不治本的解决问题。

用人口去堆积GDP是你的优势,但掩盖不了事情真相。就如同你拿着仅有的血汗钱到处买军事装备,把自家的仓库变成了万国造,然后感觉自己变成了军事大国一样(没打仗飞机掉的比造的还快)!


草根问天

我们不能被自己现在的成绩冲昏了头脑。印度现在的水平相当于1998年的中国,回想当年我们的基础设施,文教卫生,发展口号,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甚至厕所文明,跟现在的印度相比较也没强到多少,甚至在高等教育和医药水平上可圈可点。所以,印度不全是狂妄愚昧,确实有中国这个成功的先例摆在那了。只要他们找对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很快就会赶上来的!社会秩序和脏乱差的环境以及基础设施,只要有钱,在有个下决心的政治家精心管理,那是很快就能变样的。人是最不确定的因素!关键是印度能不能出现那样的强者!什么时候会出现!现在来看很难。如此社会矛盾重重的国家,这么多年连一个反对派领袖人物都没出现一个,可见民族圣贤资源多么匮乏!


镜面人生3

好的一面说明印度的经济在增长,有潜力,人民的生活有希望能得到改善。

不好的一面是印度的人口太多,经济发展都被人口的增长给吃掉了,社会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和尖锐。


和中国改革开放前一样,如不进行大的变革,加快经济发展,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发展中解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之间的突出问题,印度社会是要发生大问题的,会发生大的社会动荡的。

这一点印度其实自己也明白,从莫迪上台后,处处照搬中国发展经验就看的出来。


奈何他们也只能学得了皮毛,学不到中国人民的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内在精神。阿三的懒惰和散慢,爱吹牛那可是世界级的,祝他们的神保佑他们吧!


连霄月影



印度GDP超过英国这个新闻,是《福布斯》杂志放出来的,但不论是权威的世界银行数据,还是IMF数据,2016的三哥GDP只是世界第七,连法国都没有超过。

三哥超过英国这个说法,是赶上了英镑大幅贬值导致的英国GDP浮动和2015年印度改变了GDP统计方式的时候。

提起三哥修改GDP统计方式,感觉他们脑洞挺大的,比如把股票的盈亏算进GDP,股票涨了,GDP就涨,股票跌了,GDP就下降。还有为了凑经济指数,把路边小摊卖多少小吃的收入都算进来,甚至加入了家禽排泄率这样奇怪的指标。如果以三哥这样的GDP统计方法,瞬间的GDP能翻好几倍,赶英超美只在转瞬之间。



虽然统计方式是如此的不堪,但是印度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欧美国家经历了长期掠夺式发展之后,目前处于发展停滞阶段。而作为后发国家的印度,其消费市场、人口、国土面积都超过现在的英国很多,后发优势相当明显。我们在谈论印度一些缺点的时候,也要正视这个国家正在以快速的发展追赶着领先的经济体。正因为如此所以13亿人口的印度超过几千万人口的英国是必然的,是显而易见的。


马克观察

首先,阿三的GDP水分太高。狭义上讲,阿三的GDP增长不会超过3%。GDP总量也不会达到一万亿美金。所以,不存在楼主说的问题。阿三的GDP服务业占比50%,农业占20-30%,而工业只有14%,一个畸形发现的比例,而且阿三把牛粪都算进去GDP总量了,这样的数据能有什么可信度。另外,本人在印度呆3年,知道阿三的实际情况。哪些键盘党还是算了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爷爷说的话,没错的。


三哥大煞笔

这就好比你家有100口人,我家有6口人,突然有一天发现你家这100口人挣的钱顶上我家6口人挣的钱了,这很奇怪吗? 另外印度的体制,社会状态,人种性格决定印度如果想超越中国,只有一种可能,中国战乱了。

不是我说西方的一些学者,盲目自信,老是犯经验主义错误。影响成功的因素太多,不是几个表现就说明能成功,成功也不是可以复制的,不然世界没有穷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