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时身体重心在前脚掌还是后脚跟?

江南1319028

根据我五年多来的站桩体验,来谈谈这个问题,如果有帮助请随喜关注转发,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养生精髓。

适合最重要

桩法有很多种,功效也各异,有的重心要求“前七后三”,有的要求“前三后七”,有的说是“重心在两脚之间”,所以这让初学者很迷惑,不知所措,我主要站意拳浑元养生桩,在王芗斋前辈的《站桩漫谈》里,并没有强调重心具体在哪里,我站桩主要通过网络学习然后加入养生群,靠大家相互学习实践,重心在前脚掌我也站过(武国忠医生可能讲站桩在前脚掌),重心在脚跟我也练过,现在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心在两脚之间,力量平均分配,也并没有影响效果,所以说这些细节枝末初学者完全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感觉自己的腿脚适应即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站,累了再换一种,真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

入静才是关键

我一直在强烈站桩的入静问题,其实效果的好坏与入静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心不静,烦躁,有可能根本就站不下去,另外站到一定的境界,比如三年以后,只要身体一静就有效果,哪里还需要什么姿势,架式就如小孩走路的拐杖,只是辅助而已。

以上是我几年来的站桩体验,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下方留言,共同学习提高,想入养生群,请打开今日头条,搜索“山村野孩子

”,私信“养生群”,机器小野自动回复。


山村野孩子

首先搞清楚,这个重心是什么意思。

重心可以在肚脐,中医说的气海,这个重心是身体最核心的意思。因为人的腰腹一圈是整个人的中轴的重心,腰腹动,全身动。

重心可以在脚后跟,这里的重心是人体工程力学上的,因为正常脊柱站立,最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状态是脑后枕骨,命门区域,骶骨,脚后跟一条垂直线。

重心可以在两脚之间中央,这里重心指的是人体站立时身体中立,地球地心引力一条线,这条线在最正常脊柱骨骼条件下,上身的重力承载在骨盆上,尾椎尖与地面垂直。


自在站桩


站柱时身体重心在前脚掌还是后脚跟?提这个问题的题主是个桩盲,误导出,什么前七后三,后七前三,的一些对站桩姿势上一系列的错误解答。传统武术站桩

的门派有很多种,太极,八卦,形意三大内家拳,是站桩中的典形代表。虽然各自的方法有差异化的不同,但其基本核心方法是大同小异,顺其自然,全身放松,双脚自然站立,双脚迈开如肩等宽。光从自然站立这一点,就没有重力在前脚掌,后脚根之说

目前以健身防病,強身健体,驱病疗伤,用站桩这一古老,传统,,不花钱,对场地无特殊要求的好功法,让国人重新认识其修练的方法,与对姿势上的筒单要求,去繁求简,去伪存真,让广大想用站桩锻练的民众从中受益,以达到健身強体,防病养身,提高身体素质,造福于民众。我上篇文章详解过三圆式站桩,今天专门讲一讲,健身养生桩中桩迷必须知道的,—些通理法
则。用现代医学观点来诠释站桩的方法,用传统传授的正确方法,去掉那些玄密,繁杂的误导,以正视听。养身站桩其基本原理就是让身体,向一根木桩自然插入地下,即撞不倒,又拔不起。如何在姿势上完成这一简单的要求。自然站立,双脚迈开与肩同宽,双脚掌以自然常态站立。没有什么前七后三,后七前三的讲究,那是误导。双手掌前胸抬起,与肩等高,双掌间距以一掌宽为要,双掌五指自然分开,全身放松,肩不抬高,肘不下垂,自然呼吸,怎样舒服,就怎样站,没有那么多的繁杂要求。室内,室外,空气新鲜之地即可操练,每次以五到十分钟为一次,每日几次不限。用这种间单不用力的站法即锻练了呼吸糸统,又对运动系动的大小关节得到调整,最重要的是在静态环境下的站桩,对心脏起到保护作用,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如此简单有益的方法,喜欢它的朋友,赶紧行动起来吧。这就是我对站桩时身体劲力在前脚掌,还是脚根的问题回答,欢迊指正。



cifbb

这个问题很复杂,因为中国的功夫是有次第,有传承的,不是说可以苟执一法,,囫囵传人。

仅从功夫初起步而言,四平桩(这是宗风内所言名称,世俗称马步桩)站桩时,双足是以平踏为佳,就是重心在全脚掌均匀分布,以使体内气机阴平阳秘,从而增进身体健康。

但是在实际演练过程中,初学者由于筋骨没有打开,而且习惯性的下蹲过猛,身体会向前倾,重心会多落于后脚跟居多。这样不好,体内气血不能很好的布于脚趾,对于足三阴阳的锻炼来说,是不利的;也不能使气机下降,达不到真正的锻炼目的。

所以初学时,应该自然下坐,感觉到有一股力撑住自己身体了就行了,不要过于勉强,而下蹲过多。很多人以为中国的内功很复杂,很难,其实不然,这种力量的支撑其实就是内力,每个人都能体会到。

只是常人往往想得过多,往往练功用力过猛,比如下蹲过大,错误的以为这才能快速练出内力,却不知功夫就是出于自然。下蹲过大,就会出现身姿前倾,练不出内功。

内力是什么?是气化为力,每个人身体中都有气,没气就死了。人自然下坐,由于肌肉受力不过份,这时内力自然生之,只是刚开始锻炼的人,内力不足,感觉不到气感而已,

坚持习练,久之,自然会慢慢的感受到暖热胀麻等感觉,继续努力,如果姿势正确,心思不乱的话,内力进展,就会出现内力流动起来, 这时行功就是苦中有乐了。

当然内功深化后,会需要练习其他的桩功,也会有特殊的要求,出现重心的变化,比如重心在前脚掌,或者在脚内侧,甚至有些功夫还要求膝盖前跪,超过脚趾尖(这些是特有的修行,初学者不经师传不可以练,容易伤及膝盖。)


九天凌霄客

看问题,我猜您是初学站桩不久。那么初步的桩一般就是平步桩比较多见。双脚平行站立,步宽容肩,大椎上领,头的重心放到脖子上,尤如馒头插到筷子上。肩胛外开,大臂的重心放到肘尖上,小臂抱圆,食指挑领。胸的重心放到,小腹上,小腹的重心放到两胯间,重力沿双腿螺旋下行,不可在身体上有滞涩。双脚平行站立,脚底平铺与地面。均匀受力无分前后。把重心放到脚与地面之间。



禅武山人

看你站桩的目的是什么了,如果养生保健,或者初学,那就重心在全脚掌,不要刻意偏重前或后,有一定基础或者说腿有些力气了,重心放在脚掌三分之二处,就是中心偏后一点,这样是最稳的,保健足够了,但要想再出点功夫,或者古法站桩,重心应该在前脚掌,但这一定要有基础以后,过去老武术家站桩时站在门槛上或者只用脚尖站桩就属于这种,他的目的也是为了锻炼扽筋,为将来发力做准备,这种锻炼强度非常大,一般别这么练


杂货铺的早餐

算了,看了这么多胡抡的,我就解释一下吧。入门先放在后脚跟,其实是大成拳秘传。

1.为啥大成拳刚开始要求重心放在后脚跟?这是方便法门,为了便于初学者找到坐高凳的感觉,以拉伸脊椎,填平后腰,松胯。

现在教站桩的,都是蹲,很少会坐。

2.为啥重心不能一直放在后脚跟?因为后脚跟通脑,一直硬压后脚跟会伤脑。且重心放后无法发力。

3.为啥入门后要把重心改到前脚掌?医学角度武国忠说的很清楚,自己查。技击角度大家都知道,不用我重复。


唐果爸爸成长记

站桩并不神秘,我不想说那些玄而又玄的东西。重心放在哪里取决于自己站桩的目的。

1,单纯的调养身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养生桩。在全脚掌着地的前提下重心最好偏向前脚掌一些。脚趾头不能过分紧张。这样有利于放松,更容易静下来,站的时间也能长一些。

2,为搏击做准备的桩功。重心应当在保证不会后仰的前提下尽量后移。这样可以让自己的下盘更坚实,出功夫快。

3,如果是动功,就不要过分强调重心。一切以平衡为要。身形在变,重心也要随之小范围地调整。

技击用的桩功与市面上流传的养生桩法有着很大的区别。由于目标人群不同,对身形、用意、调气(运力)都有不太一样的要求。有些人站桩松松垮垮,甚至是歪歪扭扭,都是不好的。这样的桩先不说对身子的损害,人的精气神很容易就散了,进而陷入昏沉。这跟静是两码事。调调身形、动动重心,看似很简单,实际是细微之处见功夫。

能问这个问题的是个有心人😊 希望能有所帮助


yetas

重心,有很大程度上是主观的感觉,意拳站桩,对此,不是用重心在前或后来述,前脚掌有点重,后脚掌有点轻,即是前七后三,就是最合理的状态,如果刻意将所谓的重心放在前脚掌、或两脚中间,都是刻意用形骸,用形骸则具象,具象下,身子局部必然紧张,进而导致上实下虚,违背生理,达不到站桩养的目的,这样站,越站越累,是耗气血的”站桩”


站桩之道

桩功分养生桩和技击桩,虽然两者“内容”不同,但某些要领还是近似的,关于桩功的重心问题无论技击桩或养生桩重心应该是前后的重心偏前,这种科学性在于;方便随时移动,这就是“真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