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行拳過程,如何做到脊椎行拳?

阿良161110553

用脊柱行拳

大家都知道,把太極拳打得既緩慢又鬆柔,能疏經脈,通氣血,從而使人體獲得健康和長壽送給大家,但未必人人都知道——“用脊柱行拳”,是太極拳之所以能夠疏經脈、通氣血、養生祛病的根本所在。

脊柱包括頸椎、胸椎、和腰椎,以下從人體的構成,脊柱的構成,腰胯的重要作用三方面做一敘述。  

1、人體的構成:  

太極拳運動是全身運動,或者叫做在腰脊帶動下的全身運動,所以應該從人的結構談起。按照中醫理論,人體是由氣、血、經脈、骨、髓及臟腑組成的。五臟指的是:心、肝、肺、脾、腎;六腑指的是:大腸、小腸、膀胱、胃、膽、三焦。這些臟腑是由許許多多的經絡聯結在一起的,每條經絡都有若干個穴位,這些穴位相當於氣血的能量庫,調節它不僅能防病治病,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生命質量。  

臟腑的俞穴都處在脊柱周圍,根據中醫的氣血理論,對經絡穴位進行按摩、貼膏藥和梅花磁針等方法,能疏通臟腑的氣血,來達到內病外治的目的,效果很好。根據臨床經驗,許多內臟疾病,通過脊柱的推拿、按摩、針灸等療法就能治癒。臨床中診治頸椎、胸椎、腰椎疾病中,有一半的病人伴有植物神經紊亂和相應的內臟疾病,當脊椎病治好後,這些相應的臟器疾病也就痊癒了。而練太極拳,同樣也可以起到這樣的作用。太極拳以活動腰脊為主要運作方法。要求由腰主宰,腰脊一動無有不動。由於腰脊不停地運動,使人體產生各種各樣的姿態,配合拳勢呼吸及內氣鼓盪,使脊柱有節律伸縮張弛,只要脊柱一動,處在脊柱周圍臟腑的俞穴就得到按摩和鍛鍊,尤其是腰脊命門的兩邊,腰眼的前折後迭更為激烈,使兩腎得到非常有益的按摩,從而增強丹田氣,疏通臟腑的氣血,達到健身治病的目的。只有丹田氣飽滿,才能陰平陽秘,固命之本。丹田氣是生命的根本,是協調陰陽,抗禦病邪侵襲的關鍵。 

2、脊柱的構成:  

人的脊柱是由5節腰椎、7節頸椎和12節胸椎所組成。24塊骨節,既節節放鬆連套,又虛虛對準,中正重迭,支撐著全身的重量,動搖性很大。人體的各種姿態,是通過脊柱的變動,並且帶動四肢的運動而形成的。人體的自然脊柱為S形,由胸椎的後曲,頸椎和腰椎的前曲而形成兩道彎曲。要想形成太極身法,這兩道彎曲應該基本上填平,通過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胯斂臀等功法的作用,把脊柱的S形彎曲度減小了一些,這是中國的內功拳和健身氣功所要求的,以利內功的修煉和內氣的蓄養。 

脊柱中間形成椎管容器,容納全部的骨髓,骨髓中有許多神經細胞體,如運動神經元、感覺神經元、行走的神經纖維束,是聯繫腦和神經的通路。行拳時感受器收到外界的信息,通過脊髓傳給大腦,大腦進行綜合分析,發出命令,由脊髓傳給身體的相關部位,作出反應,產生出太極拳的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的十三勢動作。  

太極拳中的氣沉丹田,尾閭中正,是腰椎活動的結果;含胸拔背,氣貼脊背,力由脊發,這些是胸椎活動的結果;虛領頂勁,豎項神慣頂,這些是頸椎活動的結果。只要行拳,在意念的統領下,以命門為火車頭,帶動脊椎和四肢運動,直接關聯到背部的骨髓神經。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先由腳下的陰陽變化,及腰部的虛實變化,通過脊柱及四肢的節節慣串,才能引起肢體的形狀變化,而節節慣串,必須是全身松淨、松透的前提下才能完成。松是練拳的方法,也是練拳的靈魂,而節節慣串才是練拳的目的,沒有節節慣串,就不能練出內勁,肢體松不透就不可能達到節節慣串的目的。拳經曰:一舉動周身具要輕靈,尤須慣串。這說明節節慣串在太極拳中是何等的重要。

腰帶肢體和四肢運動,先有腰部的松、沉、轉、放長,然後才有肢體的前進、後退、上起、下沉、左顧、右盼。整個行拳的過程,就是脊柱活動的過程,這樣不僅任督二脈及五臟六腑的俞穴得到按摩,同時脊髓神經也獲得良好的鍛鍊,增強了任督二脈的氣血暢通,五臟六腑才能跟隨健壯,這些部位的骨節和肌肉群亦同時得到鍛鍊。

3、腰胯的重要作用: 

腰在脊柱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由五節腰椎組成的,由尾閭向上第三節,俗稱腰眼,就是指的命門穴。命門穴旁有先天之本的兩腎,對應的是神闕穴(肚臍),下邊有汽海穴(氣海穴是儲藏內氣的地方),這個部位俗稱丹田,是修練太極內功的關鍵部位。拳經曰:“主宰於腰”、“刻刻留意在腰間”、“命意源頭在腰隙”等,這些都說明無論是盤架還是推手,腰總是起關鍵作用。腰是身形變換的關鍵,是十三勢、八種勁使用和變化的總動力,而腰的松空是肢體圓活、靈敏變化的前提,所以松腰又是關鍵中的關鍵。不管是“腰隙”還是“腰間”之說,都說明腰的一種重要狀態,那就是腰的空和松,只有腰鬆開,腰節才能離開,腰椎之間才有間隙,所以松腰才是命意的源頭。

楊澄甫太極拳十要中第三條特別提到松腰: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腳才能有力,下盤穩固,虛實的變化皆由腰來轉動。要想松腰,必須溜臀。只有松腰方可進入太極之門,只有溜臀方可進入松腰之門,所以腰只能松,而不能用硬力。  

腰鬆不開,腳難以放鬆,膝胯僵緊,腰是呈上啟下的大關節,腰鬆不開形成一塊板,堵塞上下通道,上肢的肩、肘、腕、手四大關節本力退不掉,周身掛力操作,這樣就很難體會到陰陽變轉,舉動輕靈,行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的太極味道。 

 腰胯雖然連在一起,但各有各的作用。塌胯也稱坐胯,與頂頭懸同是太極身法立身中正的重要規則。從作用上講,頂頭懸與氣勢和輕靈有關,塌胯則與沉氣、沉勁,化勁,發勁等密切相關。

塌胯是求得髖關節的靈活,只有胯關節高度靈活了,腰胯及整體才可能有上浮下沉的浮動之感,左旋右轉進退隨心。

小腹是一身重心所在,所謂松腰塌胯,開襠沉氣,氣沉丹田等說法,都不過是強調降低重心而又靈活安穩,再加上帶軸的腰,旋轉自如,才能化解對方的來力,安穩不敗。

腰主轉動,以靈活為用,以之帶動四肢,這是練柔軟的基礎;胯以沉穩為主,在靈活的位移中穩定中心。腰胯雖然連在一起卻作用不同,功夫稍深者,行拳時主動運用腰胯。四肢的活動只不過是腰胯動作的外在延伸,或稱為腰胯動作的表現形式;而功夫淺的人,只見手腳盲動、亂動,不見腰胯的運動規律。


百寶王者榮耀

陳式太極拳行拳過程,如何做到脊椎行拳?

陳式太極拳在行拳過程中,完全是遵照人體的自然運動規律,在重心左右互換的過程中,由於骨盆的左右弧線運動,從而使人體脊柱隨著骨盆做微小的蠕動,就類似蛇向前運動時的狀態,只不過動作很微小,一般人不能細心體會到而已。這種動作是由於骨架的結構自然形成的,而且也必須是這樣運動。

太極拳正是根據此原理進行專項的訓練,每一動作都是這種運動原理。最初入門開始把肩胯練鬆開之後就是這種專項的訓練。我們在教授弟子學生的時候就是把練習脊柱單獨作為基本功訓練,每天進行大量的重複練習,直到全部掌握運動要領。

最初的動作很簡單,就類似懶扎衣轉換六封四閉的動作。採取高架子的站立姿勢,反覆練習通過重心的轉換時骨盆的運動帶動肩肘手的運動。就這樣每天反覆練習,體會在運動的時候脊柱的由下至上類似蛇動的節節貫串的感覺。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尤為注意的就是架肩和晃肩。這是作為老師在指導學生練習的時候必須時刻校正的問題。太極拳的發勁動作都是以脊柱的這種運動為主的,輔以類似毛毛蟲的蛹動。

當左右的這種脊柱的練習掌握了之後,就開始訓練骨盆前後翻轉帶動的脊柱類似毛毛蟲的蛹動勁的訓練。所謂的骨盆發勁,就是這種訓練的結果。這種訓練的方法也很簡單,雙腳橫開步站立與肩同寬,反覆練習類似斜行轉換初收的開合轉換的練習,體會脊柱由下到上類似毛毛蟲蛹動的節節貫串的勁力。這種訓練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挺胸和羅鍋。老師在指導學生訓練的時候應該及時給予糾正,直到學生完全掌握這種運動規律。

當你把這兩中訓練融會貫通,全部練的自然純熟之後,帶到你的拳術套路之中,就可以做到脊柱行拳了。在帶入到套路中的過程中,注意有兩種訓練方法,一種是表演的方式,動作稍微誇張,但是很吸引人。另外一種是不露形的,也把這種勁力走出來了的練功的方法,但是沒有表演的方式那樣好看,沒練到的人基本上都看不出來。

我的學生和外地來求學的愛好者,我都會讓他們摸著我的後背,我給他們做動作,讓他們體會我在練習時的勁力的微小變化,告訴他們咋樣才是練功方法,咋樣是表演的方式。現在很多老師都把表演的方式當成練功方法來吸引和教授學生,誤導了不少的愛好者,他們在那胡亂的扭來扭去還以為自己練的是身法,其實已經練的偏門了。而且一旦養成了這種錯誤的習慣動作,很難改正。

如果您有更好的方法能讓愛好者做到脊柱行拳,可以在留言區或者評論區整理出來,供大家參考。


太極王敏夫

如何做到脊椎行拳?這個問題讓理論家回答,洋洋灑灑數萬字,還是意猶未盡!但是,你越看越懵懂,怎麼說了這麼多,脊椎呢?

一句話就能說明白了:行拳的時候身往後靠!

問題來了,身往後靠,重心呢?往後靠就找到脊柱了?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於武術而言,脊柱和胯,是龍與虎。脊柱如龍胯如虎,勁力全從此中來。所以,太極拳“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脊椎行拳的意義正在於此。

身往後靠,是個意識。行拳的時候,心裡想著往後靠,重心就不自覺往後移,往腳後跟上移。這樣你為了穩定,就要不自覺地往前晃。往前一晃,體會一下後背,什麼感覺?

對了!尾椎一頂、後背一緊!就是這個感覺!

記住這個感覺,以後行拳就特意找找這個感覺。慢慢滴,就找到了脊柱,再慢慢滴,就找到了“力從脊發”,再慢慢滴,脊椎就會行拳了。



祝練拳愉快!


不二太極

我看到這個問題心裡面很茫然,我因為腰疼為健身而學習太極拳,這是第一次聽說脊椎行拳。

12年我跟老師學習6個月後,範老師來鄒平一趟,範老師的講解很樸實,但範老師演實的太極拳卻是精妙無比。範老師的手軟弱無骨。這一面之緣堅定了我學拳的決心。

我在練拳過程按老師講解認真練習,老師很少講氣,也沒講過脊柱行拳。我經濟能力太有限無法拜訪名師,但我老師追隨範老師20多年了。我真的不明白太極拳究竟應怎麼練習。

我看到有人問學習太極拳怎麼快速入門?我感覺不要說入門了,我連門都找不到。

我勸廣大拳友按自已老師的講解認真練習,老師手把手教都學不會,更別提他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