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南直隸首府在哪?管轄範圍?

13656234795

明初,直屬於南京的地區稱為直隸。永樂十八年(1420)遷都北京後,原北平布政司所轄地區也直隸於中央,遂有南北直隸之分。原京師地區改稱南直隸,轄區基本保持不變。南直隸的治所在南京城內,也以南京指代南直隸。

明代南京的縣級政區大多是沿用元末的縣,元末眾多的散州也降為縣。到洪武二十二年後,南京新設的縣寥寥無幾。南京與周邊布政司的邊界除了鳳陽府與河南布政司交界處因州縣改屬在洪武年間發生過大的變動外,其餘基本在洪武年間就已經確定下來。

上圖明南京示意圖

嘉靖二十一年(1542)後,南京有府14,直隸州4,屬州17,縣97。大致與今天的江蘇省、上海市、安徽省轄區一致。

14個府分別是:應天、鳳陽、淮安、揚州、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寧國、徽州。

4個直隸州分別是:徐州、滁州、和州、廣德

上圖明孝陵

作為朱元璋的故鄉,鳳陽府的設置受到了極端重視。鳳陽府是南直隸面積最大、州縣最多的。洪武十三年底,鳳陽府共有6直轄縣,9州,18州轄縣,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安徽省北部、河南東南部、江蘇省北部與西部,徐州、滁州等軍事要地盡歸於其下。

上圖鳳陽鼓樓

但因鳳陽府的管轄範圍過大,一些州縣距府城較遠,事務處理不便。另外,當明朝的統治逐漸穩固下來後,在南京北部控制交通要道之地設置面積如此之大的鳳陽府也不利於政權的穩定。所以從洪武七年起,一些州縣逐漸從鳳陽府中劃出,或歸周邊各府,或改直隸州。

洪武二十二年滁州改直隸州後,鳳陽府只餘下6直轄縣、4州、8州轄縣,管轄範圍大大縮小,但仍是南京下面積最大的府。


古道犀風

明朝初年,直屬京師南京的地區為直隸,明洪武初年建都應天府(今南京),以應天府、蘇州府、鳳陽府等14個府級單位為直隸。直屬中央六部,區域大致相當於今江蘇、安徽、上海。

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移都北京後,撤消北平布政使司,將北平布政使司所轄府和州直隸州也直隸中央六部,遂稱北直隸,簡稱北直,原直隸區域遂改稱南直隸,簡稱南直。以區別於北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