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觀念反映到當代建築上有哪些建築作品?

謝寶健

建築很像電影,它是一門綜合藝術。所謂綜合,就是有機的複合,其根本是複數形式的。它意味著多種要素的組成與交融。

同樣,如果說電影的核心藝術是影像,那麼建築的核心藝術是“建構”(tectonic)。什麼是建構?用一位哲學家的話講,建構是一門“連接的藝術”。它不僅意味著建築部件的組合和物體間的組合,還意味著這些組合建立在因地制宜的技藝基礎之上。當這些基於規則的組合得以實施和完成,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用審美的心理去評判它,賦予它雄偉、壯觀、精巧、舒適、摩登等一系列詞彙。相應地,建築者(包括建築的委託人和建築師)必然也會去設計和建造符合某一審美理想的建築。因此,藝術的觀念總會反映在建築物上。

但是,要建築的委託人、設計者、建造者、使用者乃至觀看者在審美上達成一致卻是非常困難的。最合適的方式或許是訴諸情感的共鳴。一位建築大家就深刻體會到,建築決非理性和計算的結果,而是直覺和慾望的產物。然而,他所謂的的直覺和慾望,都是集體意義上的,而非個體意義。因為根本上建築藝術就與繪畫、雕塑等不同,它是一種反個體主義的藝術。

說到這裡,回頭來看當代藝術與當代建築的關係,我們就會發現,前者基本上只是後者的一種屬性,其重要性不是增加了,而是減弱了。如果說20世紀上半葉路易·康(Louis Kahn)、柯布西耶、約恩·烏松(Jorn Utzon)等人曾經創造了一個強調個人創造力的時代,那麼今天所謂的建築大師們更像在迎合潮流,至多也不過是一群炫技的弄潮兒。例如保羅·安德魯,他設計的戴高樂國際機場和迪拜國際機場都發生過候機廳坍塌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炫技。扎哈·哈迪德人稱建築界的女魔頭,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各種奇形怪狀的建築,無不造價驚人爭議不斷,包括中國的廣州大劇院,不含地價的造價高達13.8億元。可笑的是,我發現代價如此高昂的建築,洗手間外竟會排起幾十米長的隊伍。

事實上,如今的建築比任何時候都更像權力的雄辯術。表面上,建築物呈現出來的所謂當代藝術,不過是建築師說服當權者的結果,歸根結底,它們體現的權力者的意志,與當代藝術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