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了,妈妈应该怎么办?

知母

儿童发热益处与危险

益处:适当的体温,比如38.5摄氏度左右体温对本来健康的宝宝没有危害,反而能调动机体抑制病菌生长繁殖,增强对病菌战斗力。而不是发热了急于用药。

危害:在持续高热40摄氏度时,反而会削弱机体对病菌战斗力,同时会使机体代谢增快,体能损耗过多,加重了对原来有心肺基础疾病等症状。 所以只要孩子精神状态好,活泼如常不必为38.5左右摄氏度而焦虑不安,如果孩子有发热但睡的很香,您也照样去睡觉,也不必睡寝不安。

妈妈怎么做?

1、减少衣被,多喝点温水/新鲜果汁,适当减少活动量。

2、当孩子感觉身体不适,活动水平和平时比较减少明显,就可以选择用药。

3、当孩子睡得香时,就是有发热,也不必叫醒用退热药。

4、主张用一种退热剂,但在持续不退情况下,等一种退热剂使用后2-3小时后孩子舒适度没有改善情况下才考虑交替使用。

5、目前观点不主张物理降温,因为反而造成孩子不适,更不能用酒精擦浴,只是药物难以退烧情况下一种辅助方式而已。

6、不建议复方感冒药物与退热剂同时使用,剂量叠加,增加毒副作用。

7、记住世界上儿童最安全退烧药物两种,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美林用于6个月以上,泰诺林可用于6个月以下,但3个月宝宝必须先排除严重感染才能使用!


柯大夫儿科科普教育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的问题,孩子抵抗力比较弱,日常生活中偶有生病也是正常现象,家长朋友也不必太过担心,但是为了孩子生病后,家长能及时应对,还是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的,像孩子发烧是一定会遇到的问题,遇见这种情况,建议妈妈们可以参考这些方法:

物理降温

科学护理

选退烧药(应遵医嘱)

宝宝最常用的退烧药一般有两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这两种退烧药主要针对小儿发烧,不可以给孩子使用大人常用的退烧药或消炎药,

在用药时,需要遵医嘱或按照说明书正确用药。


共享医生网

孩子发烧家长一定是心急如焚的,一来因为宝宝比较小,抵抗力较弱禁不起折腾,担心诊治不及时出现严重后果;二来因为家长爱子心切,恨不得自己生病受苦,但是关心则乱;第三就是因为家长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所以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个问题让学医出身的营养师妈妈解答一下,孩子发烧家长要牢记以下几点:

4. 发烧期间注意给孩子补水,室内通风。孩子发烧期间由于身体散热快,以及出汗,很容易脱水,所以家长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大量喝温水,在饮食方面注意吃易于消化的食物,还有保持室内通风,空气良好。

发烧是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统升级打怪兽,这次发烧好了,身体就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凡事都有两面性,科学的积极对待小儿发烧这件事情,就没那么紧张了。


晶姐思生活

宝宝感冒发烧后,除了用打针吃药的方法进行退烧外,家长还可以试试下面这套小儿推拿手法:

第一步:补脾经

脾经位置:拇指桡侧(也就是拇指外侧缘),自指尖至指根处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一只手拿着宝宝的手,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由指尖推向指根,操作200次。

第二步:清肺经

肺经位置:无名指掌面的末端

操作方法:用您的一只手拿着宝宝的手,用另外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推宝宝无名指掌面的末端,由指根推向指尖,操作300 次,能够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第三步: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操作者一手握住宝宝的手,另一手的食中二指,自宝宝的腕横纹推向肘横纹。如果宝宝发烧温度不是很高,可以操作50次左右,如果温度较高,可以操作100次,为加强清热的效果,在推的时候,可以用手指蘸取微凉的温水,作为介质。

第四步:头面部三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开天门操作:用两手的拇指,由眉心为起点向上交替直推至前发际线,操作次数50次

推坎宫操作:用两手的拇指,从眉心向两侧眉梢分推,操作次数50次

揉太阳操作:用中指的指端揉宝宝的太阳穴(眉毛后凹陷处),操作次数50次

第五步:推天柱骨

天柱骨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宝宝低头时,颈后会有一个明显的凸起处)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让宝宝趴着,或者坐在另一位家长的身上。操作者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的指面,从宝宝颈后发际的正中自上向下直推到大椎穴的位置,反复推至皮肤潮红。

第六步:拿肩井

肩井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操作方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部筋肉,操作3~5次,可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以上介绍的是宝宝感冒发烧时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我们还可以根据宝宝的症状,加推一些穴位。

1)如果宝宝属于风寒感冒需要发汗,可以掐揉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缝隙下的“二扇门穴”,操作次数100次。

2)如果宝宝比较怕冷,可以加推三关。三关穴位于前臂桡侧,操作者将食中二指并拢,自宝宝前臂的腕横纹推至肘横纹处,操作200次左右。

3)如果宝宝高热,可以将前面讲过的清天河水的操作手法换成打马过天河,或者取天河水。

4)如果宝宝高烧不退,可以再加上退六腑的操作。六腑穴位于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掌根成一直线。操作者将食中二指并拢,自宝宝肘关节推至掌根,操作100~500次。

5)如果宝宝鼻塞不透气,可以用复式手法中的黄蜂入洞。操作者左手扶住宝宝的头部,右手食中二指指端揉宝宝鼻孔的下方,操作20~30次。


医知袋鼠

发烧处理不当,致5岁宝宝瘫痪,90%父母不会正确处理发烧!

看到这里,朵妈想说:当孩子发烧时,父母总是感觉手足无措,对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方法失去了抵抗力,或者采用不当的处理方式,导致孩子病情加重。

孩子的疾病处理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希望每位父母都重视科学护理知识的学习,今天朵妈就分享孩子发烧的护理常识,赶紧学起来。

正常温度 VS 发烧温度

基础体温:宝宝早晨醒来没活动前的温度。

正常体温:宝宝的基础体温不同,36.0℃~37.5℃都正常。

发烧体温:超过37.5℃可以理解为发烧。

37.3℃~38℃为低烧;38.1℃~39℃中度发烧;

39.1℃~41℃为高烧;超过41℃为超高烧。

测量部位与工具

测量部位:腋下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耳朵温度。

建议工具:耳温枪

朵妈讲

用水银测量腋下温度,宝宝的反抗可能导致温度计内水银溢出,伤害宝宝。在家测量口腔和直肠温度,宝宝更不可能会配合。宝宝发烧时,如果使用了退烧贴,用额温枪测量出的数据有可能出现偏差。

不要过于纠结用何种测量工具,只要快速、准确、安全即可。根据宝宝的特点,朵妈建议用耳温枪,放入耳道,将外耳道全部封闭,再开启测量。

物理退烧方法

1.多喂水,增加身体水分,保证排便

退烧主要通过皮肤发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过程蒸发水分实现,宝宝身体发烧的情况下,无论是否喂药,都建议多喂水,帮助体内热量的排出,降低体温。

退烧药只是刺激人的大脑中枢,迫使体内增加散热,如果体内水分不足,即便吃了退烧药,也不能很好的降温,这就是为何有时给宝宝吃了药,他们还是高烧不退的原因。

2.建议热敷,不要冷敷或酒精擦拭

热敷是在提高室内温度的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擦拭全身,有助于皮肤血管扩张,利于体内热量散出。冷敷时体表水分蒸发也能带走一部分热量,但变凉的皮肤导致血管收缩,反而会阻碍体内热量的排出,并不能真正的降温。

朵妈不建议使用酒精,妈妈自己使用时,不易掌握大血管流动的部位,酒精蒸发过程中会带走皮肤的热量,退烧效果有限,反而增加了寒颤感,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

3.提高室温,少穿衣服

老一辈都建议多穿衣服,把宝宝捂出汗来容易康复,其实,这种想法完全错误。宝宝发烧时,提高室内温度,减少宝宝所穿的衣服,这样才更利于身体的热量排出。

4.增加洗温水澡频率,注意把握时长

宝宝身体不适时,可能会排斥洗澡,妈妈要想办法把宝宝放入澡盆,可在里面放入他们喜欢的玩具或者和他们一起泡澡。

只要能让他们进入到澡盆或泡更久时间的方法都要尝试,在宝宝能容忍和身体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延长这一过程。一次不要超过20分钟,隔3小时左右可再泡。

药物退烧方法

1.常见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这两种都是对付婴幼儿的退烧药,它们是药物内所含的成分,不是药名。泰诺林和百服宁是对乙酰氨基酚的药名,美林是布洛芬的药名。

2.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小宝宝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宝宝中度发烧时使用,对肠胃刺激温和,口味较好,能用于小月龄宝宝,药效持续3~4小时。最常给宝宝服用的是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泰诺林。

布洛芬对高烧作用较好,持续时间有6~8小时,口感好,是由肾脏排出体外。美林不适用于因腹泻引起的发烧,腹泻可能导致宝宝脱水,处于脱水状态的宝宝服用美林对肾脏的损害更严重。

3.宝在38.5℃时服用退烧药

宝宝服下药后,需要一定的时间药效才能发挥,在此时间内,宝宝的体温还在上升,因此宝宝烧至38.5℃时就可服用退烧药,到了39℃时,刚好发挥药效。

4.交替喂服,降低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无论药品是否安全,都不可避免的对身体有副作用,妈妈们可以将两种药换着吃,让某种药在身体内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对乙酰氨基酚的药效是3~4小时,那么服用后3~4小时出现高烧38.5℃,可以给宝宝服用布洛芬。布洛芬的药效是6~8小时,服用后6~8小时出现高烧,可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每种药每天不超过4次。

5.不是细菌感染,不建议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用普通的药物就可以了,并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检验后是细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为了防止病毒感染时,某些细菌趁机入侵,加重宝宝病情,医生也可能建议使用抗生素,请遵循医嘱。或妈妈依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请记住一切以对宝宝负责为前提。

6.退烧药达不到效果,是水分补充不到位

很多时候宝宝吃了退烧药,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这可能是宝宝体内水分补充不足。妈妈一定要鼓励和引导宝宝多补充水分。

发烧注意事项

1.宝宝发烧,吃不油腻半流质食物

发烧时,宝宝肠胃的蠕动较慢,油腻食物难以消化,不建议喂,以免增加消化吸收的负担,可以给宝宝喂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如粥。

2.仔细量体温,作好记录

发烧后,坚持给宝宝测量体温,并做好记录,更准确的了解宝宝的病情,帮助医生全面了解、准确判断。记录内容包含:测量时间、测量温度、宝宝症状、采取措施。当然,平时也可给宝宝测量体温并记录。

3.宝宝精神状况很重要

有的宝宝温度只有38.5℃,但精神不行,面部有难受的表情,即便吃了药也不能缓解,妈妈一定要随时就医。

4.手脚冰凉 ,警惕新一轮高烧来临

在发烧的过程中,有时摸宝宝手脚皮肤,感觉冰凉,没有先前高温,这有可能意味着新一轮高烧的来临,妈妈千万不要大意。在没有找到宝宝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前,高烧会随时反复。

5.下午晚上,症状更严重

宝宝生病时,一般在下午和晚上会更严重,妈妈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体温变化情况,做好记录,即便是半夜,遇到高热,也建议隔2~3小时用温水擦拭全身。

6.治标,更要治本

END


我是朵朵妈妈,为写文章放弃减肥的职场妈妈。做及格的职场妈妈,带娃、职场、婚姻、生活,关注我们,让你每天都进步一点。


朵妈是大王

体温39℃以上的高热容易引起儿童惊厥,6个月以下儿童在发热时因病情变化快,都应及时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3个月内的婴幼儿应慎用药物退热,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热。药物退热效果不好或用药退热后不到两小时体温又超过39℃时也应采用物理方法降温。药物退热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在孩子体温突然超过40℃时应先立即采用物理方法退热。

小孩发烧39度怎么办:
1、温水擦浴
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亦可用市售的“退热帖”贴(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额部以帮散热降温。
2、服用退烧药
宝宝发烧超过38.5度时,医生会考虑使用口服剂或肛门塞剂来为宝宝退烧。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显时,可口服退热药降温。
3、通风散热
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保证水分
多饮水,吃流质饮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证机体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5、脱掉过多的衣服
如果宝宝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6、保证睡眠
多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可益于疾病的恢复。
但3岁以内的婴幼儿发高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其他药物的使用同样要慎重哦。不过,很多家长认为,发烧时就应该尽快帮宝宝退烧才安全。事实上,若是轻微疾病,发烧会出现2-3天左右,而且面对发烧的正常态度是找出发烧背后的病因,强行降温是不科学的。不要一味要求医生把烧逼退。

艺术键

带娃原本就不轻松,如果再遭遇宝宝发烧,宝宝难受,爸妈也要累爆了!

为了让宝宝舒服一些,还是快吃点药吧?

停!先别喂!

为什么不能立即喂药?什么时候该喂药?什么程度不能在家观察?

你必须了解的宝宝发烧常识,都在这篇文章哦!

宝宝发烧,不要立即喂药

发烧是症状而不是疾病。发烧会让孩子觉得不舒服,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发烧本身对孩子的身体有伤害。

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低烧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

单纯体温≤38.5℃,不用着急吃药

这时候要给宝宝进行物理降温退热,注意多给宝宝补水,预防脱水现象。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呢?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便来实现。

① 保证宝宝液体摄入。

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

② 适当提高室温,减少穿衣盖被利于皮肤散热。

③ 物理降温方法推荐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

冰贴或冰袋让局部皮肤降温为冷降温,但退热效果有限。

虽可感到皮肤变凉,但体内温度未必降低。变凉的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妨碍体内热量散出。

温降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④ 排便利于散热,利于疾病好转。

孩子进食少、排便少,但肠道本身还有分泌功能,也就是体内代谢产物或毒素会积于肠内。

尽快将这些代谢产物或毒物排出利于散热,利于疾病好转。超过48小时未排便,可暂用开塞露。

体温≥38.5℃可服退热药

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① 年龄

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推荐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

② 常用剂量

10~15毫克/公斤体重/次(每次<600 mg),4~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

其退热效果与剂量成正比,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

③ 代表药

泰诺林、小儿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

④ 注意

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蚕豆病的宝宝发生急性溶血反应,有蚕豆病的宝宝应该慎用。

布洛芬

布洛芬是另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① 常用剂量

5-10毫克/公斤体重/次(每次<600 mg),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

② 代表药

美林、托恩等。


抗生素

医生检查后若考虑存在继发感染,就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这时候就不是“滥用”了。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

宝宝生病时多数不喜欢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不要把大人的药物给孩子吃,因为成人的药里面,有些成分对孩子是不合适,甚至有害的。

发烧超过3天,不要在家观察了

延误时间越长,出现合并症的几率就越高。

① 出现脱水症状。

小的婴儿换尿不湿的次数减少,或大宝宝小便次数减少。

② 注射疫苗后体温超过39℃,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找医生判断下是不是由于疫苗反应引起的。

③ 宝宝出现抽搐。

为啥宝宝会反复发烧?

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都会引起宝宝发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