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庚,祖甲兄弟二人為何能先後成為商朝的國王?

Jack゛

商朝是我國早期文明時代的一個重要的階段。商朝,子姓,祖先契與堯舜同一時代,可見,商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商朝早期活動在黃河下游北方的廣大地區,時常遷徙。一直到盤庚遷殷,都城不再大規模遷徙,國力得到提升。商朝共傳17世,31王。

商朝時期,社會發展比夏更進一步。商朝時期,王權得到加強。最高君主的稱呼在夏代多稱為“後”,到了商朝則稱為“王”。成湯滅夏之後,作《湯誥》提到:“維三月,王自至於東郊,告諸侯群后”。可見,那個時候,“王”的地位已經遠在“後”之上。到商後期,幾位商王的名號還會在干支字之前冠以美稱,如康丁、武乙,這表示商王已經擁有了更家特殊尊貴的地位。最後的兩位商王甚至用了“帝”字作王的名號,反映了君權神授的觀念。商朝的農耕經濟和手工業也有了發展,出現青銅農具和許多青銅器具。商朝的甲骨文更是中國文字的起源,是文明的一大進步。

除了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商朝有很大的發展。商朝更是表現出了更為鮮明的特點。商朝不同於夏,方國部落聯盟關係緊密,更加鞏固。強大的商朝就成為了眾多方國部落的中心和紐帶。而商朝要保持其主導和核心地位,就必須選出精明能夠、領導才能出眾、英勇堅強的領導人。這樣,商朝的繼位方式不僅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情況更是大量出現。祖庚、祖甲就是因此成為商王。這在其他朝代都是少見的。這一現象的出現還有可能與神權政治有一定的關係。商朝的政治深受神權影響,商朝的統治者幾乎每天都要占卜,大到政治、軍事、祭祀等國家大事,小到睡覺等日常瑣事,無不通過占卜決定。所以統治者的選擇也會受占卜影響。另外,兄終弟及的出現也帶有一定的原始社會遺存,氏族社會的血緣關係和部落聯盟時代的禪讓制,都會促使兄終弟及的現象發生。但隨著王權的進一步強化,周朝建立了宗法制和嫡長子繼承製,進一步規劃了統治階級的繼承規則,減少了因爭奪繼承權而出現的摩擦,穩固統治。


國家人文歷史

提到商朝,想必很多人是不瞭解的,大家對先秦時期的瞭解一般都是從周朝開始,就算知道商朝,也是看了《封神榜》知道商紂王。對於祖甲與祖庚想必是不太瞭解的,對於他們怎麼成為商王的也不知道。接下來,就來說說他們怎麼當上商朝的國王。

這要從他們的哥哥祖己說起。武丁是他們三個的父親,一開始武丁是想讓祖己繼承王位,可他碰上了一位不疼愛他的繼母。繼母自然是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母憑子貴道理大家都懂,所以他的繼母就在武丁面前煽風點火。繼母說多了,武丁便把祖己流放到外地躲避禍害,結果他接受不了這個打擊,鬱鬱而終了。古話說的好:“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是祖己能看開點,跟武丁年輕一樣的考察民情,可能就他當國王了。


祖己一死,剩下了祖庚與祖甲競爭王位,武丁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可不傻,他看到王位競爭這麼激烈,大哥祖己因此還死了,便以這是違禮之舉,不可強行廢立,否則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因此他學著武丁當年的做法,明哲保身,離開王都,到平民中生活,遠離權力鬥爭的漩渦。沒有了競爭對手的祖庚順理成章的當上了國王。

祖庚對祖甲主動退出競爭的王位的行為特感動,當時也沒推行嫡長子繼承製,所以立了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甲當初的明智之舉,不僅讓他遠離殺身之禍,還讓他有機會當上了國王,可真是有遠見。

當時的商朝,還是個奴隸社會,王子們對權力還沒有太在乎,不像以後的封建朝代,為了一個皇位勾心鬥角,互相廝殺。



歷史百家爭鳴

當時殷高宗武丁並沒有想把皇位傳給祖庚,想傳給祖己,《太平御覽》和《尚書》記載祖己非常孝順,但他的母親早早的去世,他的繼母不喜歡他,天天說他壞話,被流放外地,受不了打擊,之後就鬱鬱而終。



這個時候武丁開始想把位置傳給祖甲,由於祖甲比較小,認為自己不該得兄長祖庚之位,於是逃到了民間,在《尚書》記載祖庚繼承了武丁中興的事業,在他統治的七年裡商代的經濟文化和國力達到了空前繁榮。



祖甲由於尊重禮志,也怕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在民間呆了七年,直到祖庚去世,這期間,祖甲在民間見證了大大小小的苦,他限制了貴族對人民的剝奪,以嚴厲的酷刑對付這些貴族,導致貴族對他不滿。



祖庚和祖甲在這期間對武丁中興起到了承前啟後的過渡作用,武丁,祖庚,祖甲三人統治的商朝空前繁華,也讓國力威震四方。

我是獨坐靜飲淡看世態炎涼,喜歡歷史文化的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