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原住民印第安人是商朝時中國遷徙去的嗎?他們和中國人有什麼關係?

宰少


正方的證據

根據這個原則出發,我們先看正方證據。

“印第安人為中國人後裔”這一說法可謂源遠流長。最早提出殷人東渡美洲假說的是19世紀英國翻譯家麥都思,他指出周武王伐商紂王時可能發生殷人渡海逃亡,途中遇到暴風,被吹到美洲。美國學者邁克爾·科(Michael D. Coe)在一篇1967年發表的論文《聖洛倫佐與奧爾梅克文明》中指出拉文塔的奧爾梅克文明有很強烈的殷商影響。

奧爾梅克文明的石像,拍攝於1939年

在他於1968年出版的《美洲的第一個文明》中提出拉文塔出土的奧爾梅克文明在歷史上出現的時間,接近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的大風暴發生時間,奧爾梅克文明可能來自殷商。

這個說法在民族情緒高漲的民國,得到學界的廣泛支持。尤其是王國維和羅振玉這兩位國學大師,他們都表明自己是“殷人東渡論”的鐵桿支持者。在傳說中,周武滅商後,淮夷將軍攸侯喜帶領殷商遺民東渡“天之浮橋”,來到美洲併成為了後來的印第安人——即“殷地安人”。

而美洲地區出土的一些證據似乎也能佐證這個觀點。其中最有力的證據有兩個:1.出土的類似於漢字的象形文字; 2.現代分子學顯示商朝的王室單倍體很可能是Q——與印第安人的主流單倍體一樣。

我們先說第一個證據。美洲一直有各種形似漢字的碑文出土。來自伊利諾伊州的碑文研究學者羅斯坎普在在新墨西哥州的岩石雕刻國家保護區,旅遊時發現這些不尋常的“象形文字”,羅斯坎普宣城,已經發現84個跟古代中國甲骨文吻合的象形文字,分佈在美國西部各州。

羅斯坎普翻譯的碑文

除此之外,這位學者還專門研究了《山海經》,仔細考證書中的文字與北美地形的實際情況。其聲稱美國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州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間的距離完全吻合。

但是,我們只要仔細一想便知,羅斯坎普並沒有證實其假說的能力。首先,且不說翻譯出來的碑文是否就是類似甲骨文的意思。就算二者之間的含義接近乃至完全相同也說明不了什麼——因為人類文明在初始狀態用的都是象形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最為出名

何謂象形文字?說白了就是從圖畫轉變而成的書面文字。同樣是指代“鳥”,A文明和B文明的畫出來的字並不會相差太多,區別僅僅在於精美的程度,以及用泥板還是莎草之類的媒介問題。

那麼正方的第二個證據是怎麼回事呢?稍微科普下,孔子是誰我們都知道,熟悉歷史的也曉得他是商湯的後裔。根據分子人類學,每個人都擁有和他/她父親一樣的單倍體,也就是坊間傳言的父系基因。以此類推,今天的孔子後裔擁有和商湯完全一樣的單倍體。

復原的商朝武士圖

根據DNA檢測,60%的漢人是O3,加上O2之類大約佔據總人口的80%。今天的孔子後裔和大部分漢人不一樣。17個樣本群體中O3的比例很小,C3和Q1a1相加倒是有80%的比例了。其中C是北亞人,Q是印第安人。這麼一看,殷商王室和今天的印第安人有共同祖先的概率很高。

但是,大家先別急著下定論。英國王室幾百年都有NTR事件,何況殷商距今已超三千年?在先秦之前,社會風氣並不保守,婚前性行為並非個例。甚至連孔子本人都是父母野合的產物。之後,更是有蒙古亂孔之說,否則無法解釋孔子家族出現高頻的北亞單倍體。

有學者聲稱,蒙古征服中原後對孔家主支進行了慘無人道的NTR,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孔子家族出現高頻的北亞基因。

若是歷史上的所有“亂孔”都是野史和假說,今天的孔子後裔真是商湯後裔。那也只能說明,商人的祖先來自北亞。因為,17個樣本人群裡,C3佔據了近一半的比例。

反方的證據

說完了正方的證據以及破綻,我們再來說下反方的例證。第一條也是最有力的一條——時間對不上。邁克爾·科聲稱和殷商有直接聯繫是最早的印第安文明——奧爾梅克。這個文明存在於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中美洲。商朝的滅亡時間一般被認為在公元前1046年。雙方有著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差,所謂的傳說不攻自破。

商朝也因為青銅器聞名遐邇

第二條則是雙方的文明差異。商朝的青銅冶煉非常發達,有學者將商稱為“青銅王國”。在那個時期,青銅也不僅僅是用作酒器、裝飾,還是特別重要的戰爭資源。中國一直到秦,主流的武器裝備都是青銅製品。所以,商人若是想要遷徙,別的都能不要,安身立命的武器裝備以及冶金工藝是不可能丟棄的。

被一些人認為是殷商“直系後裔”的奧爾梅克人,根本就沒有哪怕一點青銅武器的痕跡。美洲大陸一直到前近代才開始逐漸普及青銅製品。但在歐洲人到達前,印第安人的主流裝備依舊是石器,只有少量的軍官才配置青銅武器,而且冶煉水平十分低下。

印第安人的主流武器一直是石器

第三條則專門駁斥中文圈學者。根據他們的說法,印第安的意思是“殷地安”。可是,稍微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哥倫布之所以這麼稱呼美洲土著,純粹是將他們當成印度人了。即使在今天的英語裡,“印第安”和“印度”都是完全一樣的詞。按照“印第安”等於“殷地安”的邏輯,那麼今天的印度人更有可能是殷商後裔,至少南下印度比東渡美洲的可行性高不少。

總結

相比反方的邏輯和證據,正方的邏輯和證據都已經被證偽,或者證實不那麼可信。印第安人是不是中國人後裔,大家心裡應當有數了


三桂歷史


印第安人是公認的美洲最古老的居民,但是他們並不是土生土長的原始人類。從考古學上說,美洲至今還沒有發現過類人猿化石,連智人化石都沒有發現,說明印第安人並不是在美洲進化產生的,他們是其他大陸古人類遷徙到美洲大陸的。

一、古亞洲人遷徙美洲路線考證

根據最被認可的一種假說,美洲大陸的原始居民是從亞洲大陸經白令海峽遷徙到美洲的。數萬年前,白令海峽是連接亞洲大陸和北美大陸的一座大陸橋,大約兩萬年前,最早的一批亞洲古人類經過這座大陸橋來到了美洲大陸。這也是美洲原始居民與亞洲人種具有相同的外表特徵的原因。

(印第安美女)

在兩萬年前,當時的海平面比現在要低一百多米,阿拉斯加地區比現在的溫度要溫和一些,食物豐富,許多動物通過白令海峽上的大陸橋來到美洲。

這些古猛瑪象、駝鹿、山羊的遷徙也引發了以打獵為生的古亞洲獵人跟隨它們的腳步來到美洲,並在阿拉斯加地區停留下來。


上世紀三十年代,阿拉斯加育空河附近就發現了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制獵刀,距今已有兩萬多年的歷史。阿拉斯加地區也發現了許多猛瑪象骨骼的化石,說明數萬年前,這裡曾有過大量的猛瑪象存在。

亞洲的古獵人向來是跟著獵物的足跡活動的。美洲發現的最早的人類化石,是在美國加州的地層中發現的,距今已有四萬八千年之久。這說明在四萬年前,美洲就有了人類的蹤跡。

(殷人東渡圖)

一九二七年,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發現了一個一萬一千年前刺入亞洲野牛脅骨的石制矛頭,而這種野牛是起源於亞洲的,更能說明當時亞洲動物遷徙到美洲後,人類隨之而至。而美洲考古發現的人類遺蹟,呈現出越往南年代越近的特徵。

阿拉斯加地區發現的古人類要早於新墨西哥地區,而新墨西哥地區發現的人類遺蹟又要早於南美智利、秘魯等地區。這都證明了人類在美洲活動的軌跡是從北向南發展的,也符合古人類從白令海峽遷徙到北美大陸的推論。

阿根廷曾出土過一萬年前人類使用過的工具和駱駝的骨骼,巴西也發現過一萬年前古人類使用過的石制削刮器,這都說明在一萬年前,整個美洲大陸,包括北美和南美在內,都有了人類活動。

特別是南美洲發現的石器,與中國華北地區發現的石器同屬楔狀石器,製作技術十分接近,都經過打磨,連上面的細紋也相當接近。這種楔形石器在考古學上分成兩大系統,即幾何形細石器和石葉形細石器。

幾何形細石器分佈於地中海沿岸地區,石葉性細石器則以中國華北地區為中心,頒佈在東亞和東北亞地區。它的牲是以間接剝落法將石頭打磨成長薄石片,長度是寬度的兩倍以上,呈三角形平面。而美洲出土的細石器和中國的明顯具有相同的特徵。

(如今的白令海峽)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一條古亞洲人遷徙的路線圖,他們從東北亞地區遷到北美,然後經中美洲來到南美,因此在文化上,美洲的印第安人和亞洲古人類,特別是中國地區的古人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古代人類遷徙是非常常見的。北京猿人就有很多遷徙路線,其中有在周口店地區遷徙到山西汾河流域的,以丁村文化為代表;有經燕山遷到遼東地區的,以大淩河文化為代表。

而隨著古人類不斷進化,征服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生活的區域也越來越廣闊。起源於北京地區的古人類在四五萬年前開始進入現在的遠東地區,並沿著太平洋西海岸經堪察半島向東,最終由白令海峽進入美洲。

二、印第安人人種比較

我們知道,西方人把我們中國人分為蒙古人種,特徵是膚色黃褐,頭髮硬而直,汗毛少,顴骨突出,眼眶高,黑眼珠,鏟型門齒。如果印第安人具備上述特徵,就可以認定他們和咱們同種同源。

(印第安人)

現代科學家們研究了數千例印第安人的牙齒結構,在對比古印第安人牙齒化石,對比了人類牙齒的二十多種變異結構之後,發現印第安人具有明顯的鏟形門齒,他們還同時具備顴骨突出,眼眶高,黑眼珠,黃褐色皮膚等與蒙古人種相同或者相似的生物學特徵。

近年來,又有一些科學家通過對印第安人和蒙古人種的耳垢(耳屎)的分析發現,印第安人和蒙古人種的耳垢含水量大大低於歐洲人種和非洲人種(我對首先發現這個差異的科學家無比敬仰)。

我們通過人類遷徙路線和人種的分析,美洲的印第安人與中國人應該是有共同祖先的,都是起源於華北的古人類的後代。

三、不同聲音

當然,也有不少人類學家持不同看法。科學就是在不斷質疑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發展的。

(印第安人遺址)

葡萄牙人類學家萊曼認為,印第安人是從赤道地區遷徙過去的。他認為古代還存在一條大陸橋,是由澳大利亞通往塔斯馬尼亞群島,經南極洲進入火地島再到達南美大陸的。這條路線被他稱為“南線”。

萊曼的證據是澳大利亞人與巴塔尼亞地區包括火地島地區的居民語言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而南極洲外圍一些島嶼上也發現了一些南極洲不曾有過的動物化石,他結合人類第四冰川紀時海平面大幅下降,冰川延伸到南美洲一些島嶼的情況,認為古人類可以通過這些冰川跨越大洋,來到美洲,所以才會出現澳大利亞人與南美一些土著在語言上的相似。

但是如果比較語言上的相似,“北線”遷徙的證據更多一些。今天生活在美國一些地區的印第安人在語言上與俄羅斯烏拉爾地區的沃爾古人和奧斯加人更為接近,從發音方式和一些意思表達上看,他們甚至有可能是來自一個共同的語言系統。而且語言上的相近並不能說明就是同一人種,這種相近程度的判斷上,人為的因素太多,並不是直接有力的證據。

(蒙古人種特徵)

亞洲古人類進入美洲的時間上也有分歧。雖然普遍上人類學家認為是在一萬至十萬年前亞洲古人類進入到美洲,但具體到詳細年代,意見也是五花八門。有認為是一萬多年前的,也有兩萬多年前的,甚至有說是五萬年前的。目前各種說法都有一部分證據支持,誰也不能完全說服對方。

由亞洲遷入美洲的印第安人祖先是不是蒙古人種,也有爭議。美洲發現的古人類頭骨中,有一部分頭骨很長,更像是亞洲的高加索人種特徵。

有些學者認為,數萬年前的東北亞,同時生活著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他們都曾追逐獵物跨越白令海峽,所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是由蒙古人種和高加索人種,以及他們的雜交後代共同構成。

四、印第安人與紂王的關係

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印第安人與紂王並無直接關係,更不可能是紂王的後代。

雖然印第安這個單詞在發音上與商朝的“殷”有些相似,但正如前文所說,語言不是劃分人種的標準,更不能以某一兩個單詞的讀音來作為鑑定人種的標準。印第安人到達美洲的時間雖然沒有定論,但所有的假說中,最近的也在一萬多年前,美洲出現印第安人絕對不會晚於這個時間。所以距今三千多年的商朝人,絕對不可能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紂王與妲已)

縱觀歷史記載,無論是甲古文還是後來周朝的一些記載,都沒有提到過商朝人跨越大洋,到達美洲的事。何況此時白令海峽已被海水淹沒,大陸橋不再存在,要想到達美洲,必須掌握先進的航海技術。顯然商代並不具備這種技術。

我們可以認為,印第安人非常有可能是古亞洲人類遷徙而去的,他們和我們同種同源,但是他們的發展和我們是兩種模式,從血緣上來說雙方不再是近親,紂王后代之說,可以休矣。

參考資料: 苑一博:《國內外學者關於印第安人來源問題研究狀況綜述》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